古代七夕不是情人節,就是曬曬衣服曬曬書,晚上全家一起吃巧果!

2020-12-22 八點看看美食

今天可是七夕節呢,一大早就看到朋友圈很多都在秀恩愛的,對於單身人士來說,就特別的難受了。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買鮮花的男生,現在的男生還是很浪漫的(其實就是求生欲太強了)。在古代,七夕節可不是用來秀恩愛的,而是祈禱姻緣的,是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是象徵愛情的節日。不過,最初的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而是乞巧節,就是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後來才被賦予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才成為了情人節。

七夕節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在江蘇宜興,就有七夕香橋會習俗。在七夕節這一天,等到夜間,人們就開始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這就是根據鵲橋傳說而演變來的。在浙江的鄉村,就有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據說七夕節這天早晨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除了這些習俗,還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曬書曬衣、姑娘洗髮、染指甲、拜魁星、為牛慶生、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等。七夕節各地的飲食風俗也不一樣,一般被稱為吃巧食,你都吃過哪些呢?古代七夕不是情人節,就是曬曬衣服曬曬書,晚上全家一起吃巧果

第一種就是巧果了,巧果是七夕節乞巧的食物了,它的款式非常的多,而且在七夕節是非常重要的。每到七夕節的夜晚,大家就會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然後全家都圍坐在一起,吃著巧果,看著牛郎織女相會。不過,現在巧果很多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因為都已經快消失了。巧果主要是用油、面、糖、蜜等製作而成的,有的雕成奇花異鳥,有的表面浮雕圖案,各種各樣,非常的精妙。

第二種便是巧巧飯了,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吧,巧巧飯在山東是非常的有名,在七夕節這一天,就要吃巧巧飯的。山東的乞巧風俗很有趣,每到七夕這天,就會有七個相處好的姑娘聚在一起,然後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等到乞巧活動開始之後,就會吃水餃,吃到錢的人就會有福,吃到針的人她的手巧,吃到棗的人就會早婚。

最後一種就是瓜果了,在我國福建,七夕節的時候,就會在桌上擺上茶、酒、新鮮水果、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等,讓織女可以看到,這樣就會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了。在農曆七月七日這天,大家還會齋戒沐浴,然後在供桌前焚香祭拜,祈禱許願。七月七日不僅是七夕節,還是乞巧節,是一個祈禱祭祀的節日,不過,現如今的七月七日,就是男女之間相互表達愛意的。

相關焦點

  • 回到古代過七夕,吃的玩的都不少,就是沒有好兒郎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現代人把這天熱捧成中國「情人節」,想必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關。但你穿越回古代,古人的七夕節完全不是這個過法。古人把這個日子作為女子乞巧,娘家接閨女,文人曬書,所以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曬書節」。
  • 七夕跟情人節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現在真是什麼節都能過成情人節,但是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上元節和三月三才可以說成情人節,而七夕節其實叫乞巧節,只是女子用來祈求自己心靈手巧的節日。早期七夕習俗七夕,最早也叫「曝俗」,就是在七月七日這天曬曬衣服,曬曬經書,目的是除蟲除穢。(七月七日)可合藍丸及蜀漆丸;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作幹糗,採葸耳。
  • 中國的情人節?其實七夕節與愛情並無關係
    如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男生在2月14日給女生送禮後,女生會在這一天給男生回禮;不過我們這裡所說的情人節,是西方情人節。如果提起中國情人節,我相信很多人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七夕。但是在古代,七夕和愛情並無關係。
  • 在古代,七夕節不是情人節,而真正的情人節,你知道是哪一天嗎?
    可以說已經是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了,而這首詩詞所寫的場景就是中秋節。話說在南宋時期,臨安,元宵節夜晚,到處都盛放著美麗的煙花,一輪明月高高掛在空中,大街上車水馬龍,布滿了各種彩燈,街道兩旁各種叫賣聲,以及人們打鬧嬉笑聲,不絕於耳。
  • 七夕節與情人節有很大的區別,如今過度商業化,也是一種文化失缺
    在中國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未婚女性是不允許和男性有曖昧之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包辦,只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後在可以正式和男性(丈夫)交往。而且,所謂的愛情,是不能放到檯面上講的。 所以,七夕節在古代人的眼中,就是未婚女子們的節日,成婚的夫妻是不過七夕節的。
  • 「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嗎?不是
    年輕人大都知道「2.14」是西方情人節,那麼,西方有情人節,難道中國沒有嗎?當然有,那就是「七夕節」。可是,為什麼有人說「七夕」並非情人節?主要是源於以下3點傳統文化:一、「七夕節」離不開星宿文化我們常說古代思想很多是封建迷信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而星宿、天文就是最重要的內容。
  • 談談古代的情人節:其實元宵節才是古代的情人節,而七夕節並不是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的交流愈加頻繁,許多國外的文化傳入了我國,這其中就包括情人節。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凡是過洋節日,而是應當繼承傳統文化,過中國的情人節,也就是七夕節。但你知道嗎?實際上,七夕節根本不是古代的情人節!
  • 七夕為什麼又叫「女兒節」?古代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對情人節都特別在意,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和心上人一起感受愛情的甜蜜和溫馨。 但是隨著時代不斷變遷,西方情人節逐漸佔據主流,而我國傳統節日七夕卻倍受忽視,這不得不說是傳統文化的流失。 相信很多人看到古代情人節,到底是七夕還是元宵節時?
  • 今日七夕|七夕是情人節還是單身女子的節日?它的七個冷知識…
    還衍生出許多好玩的謎語,比如有一道謎語題目是「月露良宵拜魁星,老牛慶生也不遲」,其謎底就是「七夕節」。 冷知識二:它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關係? 七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搜神記》中,則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
  • 七夕情人節,有人秀恩愛,有人默默吃狗糧
    同樣撒狗糧的還有霍思燕,感覺她的狗糧計量更大,簡直不顧單身狗的死活了,發文「七夕,或許是比千千萬萬個尋常日子更為甜蜜的一天。七夕快樂」,這不就是赤裸裸地炫耀嗎?她的言外之意,不僅七夕是甜蜜的,平常的生活中也是甜蜜的!還配有一張他和老公杜江的照片,照片中他們默契的相視而笑、情感自然流露,感覺愛就在他們對彼此的信仰中!
  • 七夕到了,古代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看完長知識了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今年8月2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古代社會中的情人節,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這一天是女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是民間年輕男女的定情日。同時,還有很多意蘊十足的風俗活動。或許在大眾的心目中,七夕就是古代情人節。
  • 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古代的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在古代,叫做乞巧節,或者七姐節,唯獨不具備情人節的因素。 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七在數字當中,並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 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2020-08-24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是哪一天?不是七月七日的七夕
    那在古代古人所過的節日到底哪一天是情人節呢?想到這裡,大家可能大多都會想起七夕節。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面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節大約起始於西漢,在宋代的時候才開始興盛起來。那在七夕這一天,傳說是是紡織女神的誕辰。古代女子平時大多都是待在閨房當中,很多時間都是不能在外行走。但是情人節這一天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她們可以走出家中。
  • 七夕的七個冷知識:是情人節還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如今,七夕以「中國情人節」為人們熟知。但也曾有觀點認為,這本是單身女子的節日。這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在這個時候,她們可以著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民俗專家王娟則表示,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在古代,七夕節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乞巧,大多是未婚女孩過這個節日。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流傳至今,有不少傳統的七夕美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七夕到底吃什麼食物。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
  • 《古代人的日常》:古代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閨蜜節」
    關於七夕,我們大部分人認為它起源於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而來,也是中國現代傳統的「情人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在漢代之前,七夕節就已經出現,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接下來我給大家追溯一下七夕起源。
  • 回到古代過七夕之七夕不虐狗
    漢代少女們穿針,五彩絲穿九尾針,誰穿得快誰得了巧。南北朝的少女們則看蜘蛛是否收受賄賂,擺了瓜果,蜘蛛當日格外受歡迎,有網就是得了巧,叫喜蛛應巧。想來蜘蛛實在是傲嬌得很,多數賄賂不得法,於是姑娘們決定蛛不來就我,我便去就蛛,唐及五代的姑娘們變被動為主動,當日捉蜘蛛關到小盒子裡,還敢不織?織的密了算你過關,姑娘們乞得巧來。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小時候的七夕,就是媽媽、外婆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七夕這一天,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那時的我頓覺生活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也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買買買、送送送,表愛達意。自從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七夕節」逐漸坐實了「中國情人節」「東方情人節」的席位。
  • 話七夕|在中國的情人節裡,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七夕的起源與發展白來勤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中國古代的婦女節,也是中國人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凡間的婦女在七夕之夜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