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盯著孩子的缺點,影響親子關係又阻礙孩子進步

2020-09-22 生命時報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總是這樣數落。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優點時認為理所當然,可對缺點一點都無法容忍,或將其放大。為什麼家長看到的總是自己孩子的缺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表示,造成這一現象主要與家長的心理有關。第一,攀比。很多家長習慣以孩子為中心,極度重視成績,直觀的衡量標準成了家長們溝通育兒心得的談資,由此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第二,焦慮情緒。發現孩子的不足時,家長內心非常焦慮,希望通過關注缺點促使孩子改進,同時也借不停嘮叨緩解焦慮。第三,負面信息選擇性關注。人對負面信息天生敏感,面對孩子時,會不經意地關注自己認為不好的一面——孩子愉快玩耍的場景成了「吵鬧」、有進步的考卷依然「錯誤百出」。第四,投射。為減輕內心不安或自我懷疑時,人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弱點或不能接受的特質轉嫁到他人身上。父母看到孩子某些問題十分生氣,深究起來,可能是家長無法接受孩子身上投射出來的自己的某些特質。

楊雄認為,家長如果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或將其放大,會帶來很多問題。

1.孩子負面情緒增加。家長長期的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情緒,讓孩子產生「爸媽更喜歡其他孩子,不喜歡我」的心理,不安全感上升。

2.讓缺點強化。父母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孩子受到鼓舞,在正向情緒引導下願意重複這種良好行為,這種行為結果叫做正強化。相反,放大孩子的缺點,並反覆強調,諸如「你在學校怎麼學習的」「你怎麼又犯這種低級錯誤」,這些負面話語會形成負強化結果——即孩子不僅不會改,反而會強化這種狀態。

3.阻礙孩子進步。家長的選擇性關注會讓他們錯過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的部分,比如孩子拼積木時展現的創造力、玩耍時優秀的表達能力等,家長的偏見讓孩子感到不被認可,認為自己的進步沒被看見,也不受重視,從而可能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4.影響親子關係。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的某些話語很容易傷到孩子,輕則導致壓力大、精神不佳,重則影響親子關係、讓孩子「破罐破摔」。

「孩子就像一本書,不要總是草草翻閱,只要耐心閱讀,總會發現其中的驚喜。」楊雄表示,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要有一些技巧。

做鈍感力的家長。與張揚激進相反,「鈍感」強調的是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諧的相處。教育孩子時,不要千方百計找問題和翻舊帳,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參與其他家長之間的攀比。

多鼓勵少指責。建議家長「三省吾身」——看到孩子擅長的事情了嗎?看到孩子身上的激情了嗎?看到孩子的進步了嗎?孩子擅長才會有激情,才會喜歡做、經常做。想批評孩子時,先關注他的優點,用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孩子溝通,減少嘮叨、埋怨等負面行為。

更新育兒知識。很多家長在育兒方面都在沿用過時或錯誤的觀點,例如「棍棒出孝子、成績決定一切」等,這會嚴重影響家長的思維。家長也需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育兒知識,常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認識自己的不足,做出積極改變。▲

相關焦點

  • 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一直盯著不放
    「每個人都有影子,正如每個人都有缺點一樣。」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父母是很難正視自己孩子的缺點,對待孩子的要求過於高標準和苛刻,企圖通過訓練和刺激,讓孩子逐漸變得更加完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直盯著孩子的缺點,卻沒有看到孩子出色的一面。為什麼孩子會有缺點,而不是完美無缺呢?
  • 別給孩子貼標籤,它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父母正向引導是關鍵
    你說的每句話都在譴責孩子,指引孩子關注自己的缺點,一點點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逐漸地,孩子做的更加不好,你說的愈多,譴責的愈多,這就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循環往復。其實,父母該做的不是簡單的指出你不能做什麼,而是要告訴孩子這麼做的後果,讓他們自主意識裡覺醒到這件事不能做。
  • 家長搞好親子關係,孩子的人生更完美,別讓壞脾氣阻礙孩子成長
    小編很認同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專家蘿拉·馬卡姆博曾說過的一句話:「育兒過程中,應把80%的精力,用在搞好親子關係上。」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父母們千萬要重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因為這不僅影響孩子的現在,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讓孩子更優秀!那麼,請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
    在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喜歡用打擊孩子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這些父母總能找到孩子的缺點,用自認為是很有趣的方法來逗孩子。還有些父母,每每訓孩子的時候,總會拿孩子的缺點來挫傷孩子。都想培養出優秀,聰明的孩子。想讓孩子更優秀應該找到孩子的優勢!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站住腳,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的專長、優勢,而不是毛病。
  • 楊冪親子教育觀獲網友點讚:正確的家庭教育不能只盯著孩子的缺點
    近日,#楊冪談親子教育#這個話題上了熱搜,原因是楊冪在參加綜藝節目《密室大逃亡》時,節目組給嘉賓策劃了一次家庭教育展。生活中似乎很少有父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哪都可愛,可以越長大卻越不如小時候可愛了,跟別人家孩子一比就覺得自己的孩子缺點一大堆,優點卻不明顯,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不能正視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這是為什麼呢?
  • 智慧家教策略——阻礙親子關係融洽的因素,是家長不考慮孩子感受
    在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視閾下的「創新家情文化」中指出,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與矛盾,就是親子關係的建立與維護的問題。而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是影響和破壞親子關係最嚴重的行為。正因為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權、尊嚴和人格,才導致家長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的不良行為的發生與長久存續。
  • 親子關係也會影響孩子肥胖?
    肥胖的發生,除了遺傳基因因素、飲食因素、生活習慣、心理……等影響因素之外,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父母與幼兒的關係(親子關係),或許是影響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的又一個後天因素。通過數據研究發現,父母親與幼兒關係越差,孩子青少年時期肥胖的概率越大。
  • 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同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習,親子關係和諧,父母對孩子是支持的看上去只和智商有關的學習,也與人的關係密切相關。在家庭裡,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控力、學習動力、成就感、價值觀、社交溝通能力,統統都受親子關係的影響。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靈魂。孩子不會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只會被自己尊敬、信任的父母影響和薰陶。孩子往往是通過模仿、追隨來吸收、內化,最終塑造了自我。
  • 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同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習,親子關係和諧,父母對孩子是支持的,協助的,教育孩子很自然;但如果關係對立,管教孩子就困難重重。就算孩子聽話,認同了父母,他也覺得傷害了自己,可能還伴有羞恥感。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我們可以看到,關係先於教育。美國著名兒童精神科醫師詹姆斯 科默說:沒有強有力的聯繫,學習就不會有顯著的進步。
  • 心理學:總盯著別人的缺點看是什麼心理?
    總盯著別人的缺點,專挑別人的缺點,導致自己看誰都不順眼,主要涉及五個心理學原理——即近因效應、暈輪效應、視網膜效應、認知偏差、暗示效應。總盯著缺點,導致自己不快樂的五大心理學原理1.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當有兩個或以上的刺激物依次出現時,最近的刺激物產生的印象,戰勝了先前的印象。
  • 親子關係糟糕,孩子不想活了,爸媽怎麼破
    妹妹經常盯著浩宇的缺點、錯誤不放,常常數落他:「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熊孩子?李姐的兒子比你聽話多了!」 有一天妹妹又批評浩宇,浩宇突然歪著腦袋說:「媽媽,要是沒有我多好呀!我老惹你們生氣,什麼也做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我還不如死了好了。」妹妹和妹夫嚇了一跳。聯想到小區一男孩因爸媽打罵跳樓了,妹妹和妹夫非常後怕。
  • 你的偏見是阻礙孩子進步的絆腳石
    在家長聽到老師的回答後,黑臉對著孩子說:「你就是個吵王,從來不讓我和老師省心。」看到這,估計某些家長心裡正尋思:這話沒毛病啊,孩子是不聽話啊,難道還要表揚孩子吵得好吵得妙嗎?我想說:這老師和家長都認定孩子是沒有一天不吵的吵王了,孩子還有努力證明自己的意願和動力嗎?
  • 《陪孩子終身成長》: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能智慧伴孩子成長
    當孩子有了這三根支柱時,就像是一個三角形一樣,會讓自己的生命變得異常堅固。有了生命力,才能迭代。如何能讓孩子擁有這三根支柱?這本書融合了故事、實踐及方法,能幫助父母放下焦慮,用一種充滿智慧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只停留在方法論上,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基礎。一、親子關係影響孩子的一生。
  • 總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比,你還在做著最愚蠢的教育嗎?
    在家長這種態度的影響下,孩子對家長的逆反心裡也越來越嚴重,一來二去,親子關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為了追求短時的所謂效果,採取棍棒教育的方法逼迫孩子就範。經常聽到家長這樣批評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軒軒,你再看看你!」「人家都會,怎麼你就不會!」這樣的教育,無疑給孩子這樣的暗示:媽媽不喜歡你,媽媽喜歡「人家」。
  • 親子共讀|影響孩子成長進步的三個因素
    昨天,級部對開學來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表彰。有幾個班主任提到了我班的孩子小萌。有位班主任說,你們班進步的同學上臺領獎時學生的掌聲最熱烈。我知道,這些掌聲主要是因為小萌登上了領獎臺,小萌的進步令一些老師感到驚訝,更讓臺下的同學們感到驚訝。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進步呢?
  • 阻礙孩子前進的,通常是他們自己:專注力是孩子進步的必修課
    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以及心理學博士謝剛都曾表示,智商決定能決定孩子學習的上限,而學習的專注度影響孩子的方式、習慣,最終影響孩子學習的下限。2、專注力差,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對於專注力差的孩子,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不會很穩定,很容易便與他人產生衝突。而且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會相對專注力比較好的孩子差許多,這些負面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係,不管是與父母還是老師、同學、朋友等。
  • 親子關係造就孩子性格的多樣性:詳解親子關係的發展
    3歲之前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首先接觸的就是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早期的親子關係是以後兒童建立同他人關係的基礎,兒童早期親子關係好, 就比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較好的關係。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親子關係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改善親子關係,從改變自己開始
    親子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它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親子關係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關係,這種關係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種關係。同時,親子關係也有好壞之分。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好的親子關係則很有可能會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 抓住缺點不放,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完美的,正是這樣,成長才有了意義。家長才能在孩子成長中作為主角指引他們。但是有這樣一些嚴格苛刻的家長,太在乎孩子的缺點,矯正過了頭,每天將孩子的缺點放在嘴邊,抓住一個缺點無限放大,這恰恰不利於孩子培養好習慣和改正缺點,反而會因為急功近利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