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項目與論文之間的時間分配,在讀博士們都有什麼建議?

2020-12-12 小白聊教育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網友提問:導師一直讓做橫向課題,而這些課題與專業沒有任何關係,沒有時間寫論文,畢業成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在讀博期間,幫助導師做橫向課題,這應該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導師們也是需要掙錢的,需要養家餬口的,導師=老闆,相比大家應該都明白什麼意思吧!

不妨,轉換一下心態,換位思考,把這當作是培養自我能力的一種方式。原因有三:

一是挑戰自我,時間利用最大化。魯迅有云: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

二是拓展橫向知識面,了解一些專業以外的事情。

三是學習一下闖蕩社會的人情世故,鍛鍊與人交際能力。很有必要。

既讀之,則安之。既然已經這樣,就不要抱怨,埋頭苦幹,勤奮努力往前拼搏就對了。沒有必要去抱怨什麼,因為你想要博士正常畢業,還要看導師【臉色】,是不是這個理?

我是@小白聊教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論文被拒,項目被砍?斯坦福「最慘」在讀博士教你如何直面失敗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論文被拒,項目被砍,甚至連好多 deadline 都沒有趕上……我的博士生涯哪有這麼悲慘?這些「失敗」,全都是來自史丹福大學視覺與學習實驗室的在讀博士 Andrey Kurenkov 親身經歷過的事。最近,這位來自頂級學府,人工智慧著名學者李飛飛領導實驗室門下的博士生推出了一系列視頻,希望向人們講述讀博會遇到的種種挫折。當然,還有如何才能避開這些坑。
  • 博士人才培養調查:數量與質量的天平如何平衡?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總人數將達到10萬人。如何在人員擴招和現階段博士培養質量之間取得平衡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記者也就此事展開了調查。現狀:在讀博士延遲畢業已成常態最近這段時間,正就讀於北京某大學新聞學院博士三年級的印洋基本上都泡在圖書館為論文發愁。
  • Nature發表牛津博士建議:我希望在讀博士之初時就能知道的20件事
    博士學習階段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問題?Taylor博士整理和總結了她最想在讀博士之初就能知道的20件事情。 這組建議發表在Nature雜誌。 相信這組建議將會影響一代代的博士生,使他們更有效率,成果更大。開始讀博的時候,感覺困難重重。現在回頭看,有一些事情,我真希望我在讀博士之初就知道。
  • Nature發表牛津博士建議:我希望在讀博士之初時就能知道的20件事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順利的拿到博士學位都很困難。有些學校不光要求在某頂級期刊裡發表一些論文,還需要你時刻待命為「老闆」解決一些問題。這一路上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失敗。如果在讀博士之前,有些人能夠給你一些有益的建議,可能「打怪」之路會順暢一些。
  • 博士有沒有必要發表中文論文,聽聽專家們的看法
    所以說從當前博士畢業和就業的機制來看,SCI論文是整個博士期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博士會花時間投稿中文論文,因為普遍認為SCI論文的分量要遠高於中文論文。也就是說無論你中文論文寫得再好,還不如隨便的一篇SCI期刊帶來的收益多。所以無論從現行機制還是認可度上看,沒有博士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撰寫中文論文了。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博士生們的經歷說多了都是淚,所以學弟學妹們不要輕易問我們「什麼時候畢業啊?」在等待回饋的同時也可以開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寫工作了,多頭抓起而不是只顧一頭,也是保持論文效率的一個關鍵。畢竟一篇博士論文不是靠一個章節的質量取勝,而是總體的效果。建議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時間,努力兼顧到每一章。
  • 研二學生擬發一篇論文,導師要求第一作者給在讀博士,該怎麼辦?
    一個剛讀二年級的研究生,擬發的科研文章竟然達到了在讀博士的科研水平,真是可喜可賀啊。說實話,當自己辛辛苦苦、日日夜夜弄出來的科研成果,讓師兄師姐掛個名也就罷了,還要把第一作者讓出來,而且還是讓給一個外校的在讀博士,這要換做是任何人,都有些太為難了。
  • 如何出書?博士論文成書教程
    本文以博士論文為例,來闡釋博士論文與學術圖書的區別,並解析博士論文成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 二、博士論文與學術圖書 博士論文與學術圖書有一定聯繫,它們都是學術研究創新和內容的載體,但也有很多的區別。博士論文成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與學術環境和出版環境有緊密關聯。
  • 如何做研究---以博士論文為例
    儘管對於博士生有著如此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寫作還是存在著一些規律可尋的。下面,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包括自己讀博士的經驗和帶博士生的經驗),我簡單談一談關於如何準備博士論文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老師們匯報自己的博士論文準備情況,同時讓老師們就自己的研究思路給予評論和提出建議,從而達到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以及在文獻和研究方法方面從老師那裡獲得更多幫助的目的。
  • 御茶水女子大學博士生活經驗分享會成功舉辦
    徐慧還給在場的博士生們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主動選擇「go for B」,即要分清主次,明確對自己的專業有用的重點科目,以此方法來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2. 在與導師合作的問題上,如何更好的做到雙方的資源優化與共享是關鍵。儘可能地學習並掌握導師的優秀技能。3.博士期間時間管理很重要,建議大家都制定好符合自己節奏的時間計劃。
  • 一年時間,我是如何發表6篇論文並完成博士答辯的?
    我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我是一名博士後),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在剛過去的那個夏天,我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寫作博士論文的同時,我完成了自己第三本書的手稿。這份手稿在我博士論文答辯結束一個月後交到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社並將於2010年夏季出版發行。
  • 張明| 如何撰寫博士論文以及準備論文答辯?
    近年來參加了一些博士生論文開題與論文答辯,感覺不少博士生對如何撰寫合格的博士論文以及如何準備論文答辯存在非常模糊的認識。與會的不少老師,都深感有必要從博士生入學起,就給博士生做一個關於論文撰寫與答辯的講座。在本文中,筆者想就其中一些要點進行扼要闡述。
  • 摧毀一個在讀博士有多容易
    在國內,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稱為「研究生」,所以我們在內文不明確區分碩士、博士,而是以「研究生」作為統稱。 本文所講述的對象,包括碩士、博士、碩博生等。我,生物博士在讀,六個月前,我抑鬱了。 你可能聽過很多因抑鬱離世的明星,比如前段時間的崔雪莉、具荷拉。
  • 在讀博士愛用 WPS 移動版看英語論文
    很多人喜歡用 WPS 移動版看東西,比如小說、數據表、課件等,不過,用手機在閒暇時間學習的人絕對佔多數,阿 mo 認為他們一定都有一顆上進的心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牛津大學博士給你的20條建議——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
    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博士Lucy Taylor在 Nature Careers Community發表了一篇關於獲取博士學位的心得文章,非常有意義,現分享給作者們,希望有所啟發。回首過去,有很多事情我希望一開始就知道。在這裡,我整理了一份我所在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動物學系的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建議清單,以幫助想考博的同學。1.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已達到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 2018年亞洲城市大學工商管理DBA(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
    亞洲城市大學副校長拿督教授楊亞良博士在上海萬怡酒店為學威國際商學院·亞洲城市大學工商管理DBA在讀學員舉辦了「2018年亞洲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這場論文開題報告會對亞洲城市大學在讀的博士學員們而言堪稱「及時雨」。
  • 評論:每篇「爛」博士論文背後都有個「爛」導師
    他寫道,強烈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追查論文的相關單位和作者的責任,並做出相應的處理。為什麼說這篇論文差呢?這是一篇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博士論文,陳吉德以一個小標題為例:「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陳吉德指出,此標題不僅長而不當,而且出現了多個明顯語法錯誤。
  • 別炒作論文至上!三年發16篇SCI論文,大學並沒破格授予博士
    ,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媒體的報導確實「抓眼球」,然而,這一報導,除了有一句「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之外,並沒有更為詳細的交代,是否進入正式程序,學校學位委員會對此有什麼看法,均不清楚。據報導,學校有關人員回應稱,「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們覺得他成果突出,所以就這樣提了一個建議,但學校也會有博士學位授予的相關政策,所以研究生院並沒有授予他學位,這不是一個既成事實。」但媒體卻拿此來進行炒作,顯示出對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的不專業。
  • Science:如何寫好一篇論文!
    Science最近總結了博士畢業生和在讀學生的一些經歷和思考,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1. 你是如何構建論文並撰寫論文的?花了多長時間?在我所在的機構中,論文的長度不得超過175頁,另加起始材料和附錄。-Gravem我的PI參與了兩次幫助:一開始我問他關於如何撰寫論文的建議,最後是對草稿的最終審閱。但是我仍然感到完全迷失。因此,當我最好的朋友告訴我他要去與他的指導教授討論如何撰寫論文時,我毫不猶豫地跟上了。他的指導教授解釋了即將畢業的委員會的問題,給了我們一些有用的建議,並向我們保證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次會議使我感到不那麼沮喪,也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