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結束,過了這個暑假,就意味著孩子們又重新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準大一新生」。即將進入大學校園,在學校裡的學習內容、人際交往、生活方式等等,都與高中階段截然不同,孩子很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那麼此時就需要我們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了,不過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麼管控得過於嚴厲,要麼乾脆撒手不管,這個度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呢?
上大學就代表著孩子要離開自己的家,進入大學開始獨立生活了,尤其是對於遠離家鄉、來到陌生城市求學的孩子來說,「每個月的生活費要給多少」自然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
有的家長怕孩子出門在外太過辛苦,離自己太遠又關心不夠,於是就想通過多給孩子零花錢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冷了多買衣服,食堂不好吃就多出去吃點好的,讓孩子在外面儘量少受委屈。而有的家長則怕孩子不在自己眼前,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或者在社會上沾染一些不良習氣,就一個勁兒地管控著孩子每個月的生活費,生怕給太多導致孩子出去揮霍了。
其實這兩類家長的做法都太過偏激,給太多確實容易養成孩子亂花錢的壞習慣,而給太少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咱們家長給孩子生活費一定要適度。家長們要結合孩子求學城市的物價水平、日常支出來源、平時的消費習慣來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費用,當然也要結合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如果本身經濟條件比較好,給孩子多一些生活費也是很正常的。
進入大學之後,學習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緊張,孩子們都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餘時間,這群少男少女本著對異性的憧憬,在與同學的慢慢接觸中很容易進入戀愛階段。
一些家長一聽說孩子談戀愛,就表現出非常排斥的態度,覺得孩子還在上學,談戀愛太耽誤學業了,於是強烈反對孩子戀愛,往往很容易造成親子間產生矛盾。其實過了18歲,孩子談戀愛再正常不過了,咱們家長不必太過反對,但是一定要跟孩子提前溝通好,談戀愛期間如何處理好男女關係,以及談戀愛的同時不能耽誤學習,跟孩子約法三章比強制幹預更有效。
上了大學除了日常的學習之外,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參加到學校的社團活動,或者跟幾個同學一起出去吃飯、逛街等進行一些娛樂活動,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不過有些孩子可能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或者是網絡的誘惑,整天沉迷於上網打遊戲,宅在宿舍玩一整天甚至通宵,不僅影響轉天的學習,更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一定要進行引導和教育,但要掌握好方式方法,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法,家長如果態度過於強硬只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更難管。
大學四年之後,是選擇考研、出國留學,還是直接就業,對於畢業後乃至未來的人生規劃,家長們同樣會非常操心,恨不得事無巨細地替孩子都安排好未來的每一條路。
但是作為成年人,孩子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對於這種關係到自己未來的規劃和選擇,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畢竟未來是孩子自己的,所以他們有權利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過家長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畢竟他們還沒有步入社會,缺乏經驗,此時就需要作為「過來人」的家長給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議,能幫助孩子樹立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讓孩子少走彎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家長對於大學後要不要管孩子這件事一定要把握好度,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合理安排,畢竟在正確引導孩子的同時也要處理好親子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