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差距不在於智力,兩個小細節才是決定性因素

2020-09-18 母嬰參考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高低並不能用智商來衡量。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很多人眼中,「學霸」是一個自帶光環的群體,其人生好像被開了「金手指」,天生腦袋聰明,看看書就能考第一。

而反觀學渣,無論再怎麼努力考試成績依舊不理想,於是大部分人將「學霸」與「學渣」的差距歸結到智商上,事實真是如此嗎?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與「學渣」的差距在於兩個細節

1、學習習慣

正所謂習慣成自然,一個人如果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會在潛意識中做好相應的規劃,而這種秉性一旦得以形成,將有利於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學習的效率會高很多。

縱觀我們的周圍,也不難發現,大多數學霸除了腦袋聰明,做起事來往往也相當有條理。

而那些學渣往往學習習慣就稍微差了一些,而且多數都是「假努力」,看著在用心聽講和做筆記,但思緒早已飄到九霄雲外去了,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學習成績自然也很難提升。

2、學習態度

對於「學霸」而言,他們能夠定下學習目標,並且嚴格要求自己,即使偶爾也會分心想要玩耍,可還是會要求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當天的任務,知道用一時的忍耐,去換取更有價值的未來。

而對於「學渣」來說,學習無疑是一件枯燥乏味難懂的事,甚至充斥著痛苦和煎熬。尤其是遇上自己不會的東西,總是忍不住想要退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敷衍態度,無疑是他們提高學習成績的最大障礙。

由此可見,尖子生和差生的最大區別並非智商,所以別再把娃學習不好的「鍋」甩給智商,而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在學習上取得明顯成就。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呢?」

「為什麼我家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孩子什麼時候才會認真學習呢?」

……

這應該是不少家長的苦惱,其實你家孩子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為他們從心底裡排斥、厭惡學習,沒有自主學習力,只要解決好這兩點,他們的成績自然不會差。


上面這本書《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的88個細節》,或許能給家長一定的幫助,全篇針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思緒神遊天外,做作業不認真,字跡潦草,父母督促他學習時耍脾氣,遇到難題不會自己解決……

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給出88個具有實操性的建議,針對以上問題,引導父母從根源上識別問題的癥結,從心理、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責任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書中的案例都來源於現實,通過生活中的普通事例和科學技巧,幫助父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改變他們陷入被動的狀態,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樂於學習。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而正確的教育方式能讓他們學習更高效,走在同齡人前面,除了培養自主學習力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些問題也要注意。

孩子學習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1、複習和預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提前把老師要講內容瀏覽一遍的習慣,聽課的效果會更好,反之理解和把握則會大打折扣。

其次,鞏固階段也十分重要,不少學生以為每天把作業寫完就萬事大吉了,很少會鞏固老師當天所講的內容,而真正的「學霸」明白複習和預習的重要性,並進行針對性地複習和預習,知識點往往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也更牢固。

2、學會記筆記

上課期間的45分鐘至關重要,所以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把老師說過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但其實記筆記也大有學問。

很多學生在上課時若是只顧埋頭記筆記,但沒有真正去理解背後的含義,反而導致聽課質量降低,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在記錄的基礎上,還會歸納總結,用自己熟悉、常用的「圈、點、線」勾畫重點,然後課後整理筆記。

根據實驗表明:學生在上課時,若只單純的聽老師講而不記筆記,僅能掌握整節課內容的30%;

若是對老師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則掌握50%;而在課堂上勾畫重要內容,記關鍵語句後課下整理的則掌握80%。

3、時間有規劃

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瞬間完成的,所以還是要讓孩子做好學習規劃,平衡好學習和玩耍的時間,這樣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相關焦點

  •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在於平時的細節
    上學的時候,總是有你想不到的學霸,也總是有你想不到的學渣。差距的確很明顯。大多數的老師、家長、學生都會喜歡這樣的學霸。而這些學霸是我們永遠崇拜的榜樣。但是我們只能看到學霸面前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私底下點燈熬油的學習。所以每個人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辛苦。這就是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
  • 班主任: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家長別不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用學霸和學渣來形容了,一些家長還會認為,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因為基因好,智商高,而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則是因為智商沒有別的孩子高而導致的。但是作為學校的班主任,卻發現,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其它方面,家長看完可別不信。
  • 「學渣」和「學霸」的真實差距,不在於智商,老師:家長別不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渣」和「學霸」這兩個詞成了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而學霸作為尖子生的代名詞,自然是全身充滿了主角光環,但學渣作為差生的代名詞,難免會被作為負面教材,例如:你可別跟某家的學渣天天在一起玩,要多和學霸交朋友。在一些人的眼中,學渣不但會帶壞自家孩子,也根本不是學習這塊料,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學渣智商不如學霸高。
  • 學渣和學霸間的差距,有時候不在智商,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從小到大,「學霸」一直都是自帶光環的一個群體,是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達到的一個境地。家長們認為,學習好的人,一定就是智商很高,而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智商也就高不到哪裡去。對於學習不好的孩子也是在沒有辦法了。
  • 差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真不在於智商,而在於這些關鍵細節
    ,只要某些關鍵細節做到位,學渣也能逆襲成學霸。老師透露: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不在於智商,而在於其它方面貝爾該上四年級了,是個活潑得有些過頭的小姑娘,從小到大都很機靈,記憶力也不錯,媽媽以為她上了小學會是個挺省心的孩子,沒想到二年級以前還能跟上,到了三年級就開始成績下滑。媽媽也找不到原因,干著急。
  •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只是她們和學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學霸和學渣之間都存在哪些細節的差距?1、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商是沒有絕對的關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成績。其實不難發現,你可以看班級當中的學霸,看看她們的學習態度,再看看學渣的學習態度,其實答案就非常明顯了。
  • 心理學家考得好的孩子是學渣,考得不好的才是學霸
    而有些孩子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次考試肯定不及格,我媽要把我罵死了!作為家長,你能判斷這些孩子是真的考得好還是考不及格嗎?相信你很難認出來。事實上,對於學生來說,有兩個特殊的群體,學霸和學渣。學渣通常自我感覺良好,而學霸大多認為他們不行。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學渣還是學渣,學霸還是學霸,「謊言」太容易被刺穿。所以問題是:為什麼像學渣這樣水平不高的人充滿信心,像學霸一樣水平很高的人卻不自信?
  • 要想使學渣變為學霸,不在於老師手中的教鞭,在於家庭教育的理念
    一家人圍著孩子團團轉,孩子養成了許多壞毛病。在校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學習缺乏刻苦勤奮的精神,上課不注意聽講,擾亂課堂秩序。尤其是面對現在孩子作業量大,課程負擔多,有些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這時候老師就很難管理,由於現在是多媒多時代,老師面對問題學生難以應對。不管教學成績提不上去,管會迎來許多麻煩,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會被網上曝光。老師輕者罰款,寫寫檢討,重者就要丟了飯碗。
  • 普娃和學霸,差距不在智力,而在於缺乏這一點兒
    鬧鬧小學時成績尚處於班級班中下,可一上七年級,隨著功課增多,成績直線下滑,滑到了班級的後十名,表姐天天罵孩子笨,甚至還起了帶他去測智力的想法。而且因為說得太多,孩子越來越沒自信,甚至產生了厭學、輟學的心理。其實和表姐一樣,很多家長一看見孩子成績差,就會誤認為是智力問題,孩子太笨。
  • 教出別人家的「學霸」,自己孩子卻教成「學渣」,教師家長快樂著
    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來,看著自己班裡一個個被稱作「學霸」的孩子,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最後考上了中意的名牌大學,常常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可是,偏偏他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卻總是資質平平。儘管他精心教育卻依然淪為「學渣」,讓他一肚子的教育理論,似乎充滿了諷刺意味。有人不解,有人同情甚至暗地裡譏笑。而他卻並不這樣認為。
  • 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從一二年級就開始了,父母要重視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學霸與學渣的差距究竟是怎麼拉開的呢?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學習不好的孩子?希望讀完這篇文章,能給父母們帶來一些啟迪和解決的方法,從此讓孩子踏上學霸的階梯......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不過即便是相同的教育資源,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出現很大的差距,學霸學渣的差距更是明顯。 到這裡,很多人會把差距的原因歸結於智商,要麼就是不努力。但也有很多智商相同,努力程度也一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天差地別。
  • 學渣VS學霸的課堂筆記,對比過於真實,同齡人之間的差距這麼大?
    對於高中那些學霸們而言,課堂筆記是學習中很重要的部分,因為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全部記錄在筆記本中可以隨時溫習,但學渣顯然就沒這麼注重筆記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下學渣和學霸的筆記。學渣VS學霸的課堂筆記,對比過於真實,同齡人之間的差距這麼大?這位學霸的眾多筆記放在一起是不是有一種藝術品的感覺?
  • 孩子學習差距大?學渣還是學霸,從1、2年級就能看出來
    小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頭刺了,孩子聽話還好,生怕還是不聽話,經過很多了解,我認為現在很多孩子已經將自己的叛逆期提前了很多,這其實也是和家長們的教育理念有直接的關係,單從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式上面就有了很大的差距。
  • 同一個班上課,學渣和學霸的差距在哪裡?看課堂筆記就明白了
    孩子生活之外,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成績問題,孩子考了高分,大家都高興,孩子考了低分,家長心情也不會好,要知道,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特別的多,就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成績。而在同一個班上班,孩子之間差距也是相當大,一個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一個是別人眼中的學渣,究竟如何出現了這樣的差距呢?他們的差距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從《小歡喜》看親子教育-25(學霸和學渣能否相互影響)
    ,學習成績正好是兩個極端,在分班考試中,一個是年級正數第一,妥妥的學霸,一個是年級倒數第一,妥妥的學渣。這樣的兩個孩子平時生活在一起,到底是學霸帶動學渣,還是學渣影響學霸呢?《小歡喜》第11集中,為了能讓方一凡和林磊兒上學近一些,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休息,童文潔來找宋倩租書香雅築的房子。宋倩手上只剩有一套兩室的小房子,這就意味著如果搬過來住,方一凡和林磊兒就在合住在一個房間裡。
  • 孩子的智力差距在3歲之前就定下來了,影響孩子智力的有5大因素
    想讓孩子更聰明是所有家長對於孩子共同的期盼,但事實是不同孩子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智力差距,這種智力差距差距沒有大到可以抹除努力的程度,但卻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艱苦還是輕鬆。而你知道嗎?孩子之間的智力差距的其實在3歲之前就確定下來了。
  • TED演講精選:學渣和學霸的真正差距原來是這個
    對於學渣和學霸的區別,很多人往往存在一些思維定勢:學霸的智商甩我們幾條街...學渣就是智商堪憂?學霸就是智商逆天?Grit 告訴你學渣和學霸真正的差距究竟是什麼。智力開發?不輸在起跑線上?或許一句老掉牙的格言能給我們啟發——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是要跑多快才夠好,而是在摔倒之後站起來繼續跑,哪怕是最後一名也堅持下去,這才是教育真正應該教會所有人的東西。
  • 學霸為什麼不喜歡給學渣講題?學霸很想助人為樂,但學渣啥也不會
    學霸為什麼不喜歡跟學渣講題?要明白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成為學霸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促使孩子成為學渣的因素又是什麼,只要清楚這些問題,上面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原因有很多,但稍微總結一下其實就兩個原因,一是自身的原因,可能自己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需要老師和父母的催促下才能學習,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父母要工作,沒有空一天天地催促你學習。而老師每天要上課,備課,還有這麼多學生要管,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後,老師就再也不管你了。
  • 霍思燕把嗯哼養成學霸:孩子智力都差不多,差距在於家長教育方式
    參加《爸爸去哪兒》節目時,嗯哼表現堪稱全能學霸的,地球自轉、太陽顏色甚至連蕨菜都知道,這讓很多爸爸媽媽很羨慕,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除了極少數極端的例子,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