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底線:永遠不要當眾打孩子!留給孩子尊嚴留給孩子活路

2020-09-20 樂兒媽愛分享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不能打孩子?有些人覺得不打不罵也能教育好孩子,而有些人認為因人而異,孩子頻繁犯錯一定要打一次才能長進。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難免會打罵,父母偶爾的脾氣失控,或因為怒其不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當眾打孩子。


首先,你當眾打孩子,可能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有些父母當著別人的面打孩子,還一邊大聲著訓斥著孩子,孩子這時根本就聽不進去道理,他的注意力有可能被旁觀者所吸引。

覺得有人正看著我挨打,或者在一旁的爺爺奶奶來護著我,所以打我的人肯定做錯了,他說的也是錯的。

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達到的根本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宣洩自己憤怒情緒的目的。

其次,你的怒火宣洩掉了,孩子的尊嚴也掉了一地

沒有哪一個人心甘情願當壞人,孩子也一樣,他本質上一定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的,得到父母的認可,得到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

大人需要尊嚴,孩子也一樣,然而孩子的尊嚴感卻經常被父母忽視,認為他只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其實孩子的尊嚴感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悄悄滋長,當他喜歡聽到父母誇他很棒的時候,當他不高興聽父母的批評的時候,當他想當眾炫耀自己多厲害的時候,可以說,幾歲的孩子就已經希望被尊重,何況敏感的青春期呢。

當眾打罵孩子無疑是最傷孩子自尊的事了,你一次次把孩子的尊嚴當眾撕碎,孩子沒辦法反擊,只能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妥協。

認為自己就是壞孩子,無所謂,但內心還有一點自卑,渴望別人認可和關心,然而這種渴望被認可的想法卻只能藏在內心深處不敢示人。

隨意打罵孩子,得到的不是孩子的堅強,而是偽裝過的脆弱

我遇見過一種很奇葩的說法,說打罵孩子,是讓孩子多經歷挫折,孩子才會更堅強,說如果不打罵孩子,以後孩子被別人打罵就會難以承受。


其實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挫折,父母真的沒必要人為地給孩子製造挫折。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安全的港灣,父母不給孩子安全感,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孩子又該如何學會堅強呢。

當眾打罵孩子已經有很多血和淚的教訓

幾天前,武漢一名14歲初三男生,在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後趁人不備跳樓身亡,起因是男生在教室與同學玩撲克被請家長。


有些人甚至單純地認為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問題,仍舊沒有意識到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帶來什麼。



當眾打罵孩子,有時候不僅僅是怒其不爭了,而是家長礙於面子,要表現出自己在管教孩子的事實,然而,面子真的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嗎?

教育的正確方式是一對一

說了不要當眾打罵孩子,但絕對不是不管教孩子,孩子犯了錯,必須要管,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一對一,整個過程不要有他人參與,跟孩子講道理,或者用一些可行的懲罰手段都沒有問題。

這樣一來,孩子不會受外界幹擾,不會因為大家的不同觀點而左右搖擺,能聽得進去家長講的道理,能更好地履行了家長給的懲罰,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反省,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相關焦點

  • 稱職的父母,留給孩子的不是房子、金錢,而是5個習慣
    讓孩子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孩子培養終身堅持、學習的好習慣,是為了給孩子以後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正如龍應臺所說,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活得有尊嚴,有成就感。在家庭裡,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一張存摺、一輛車子或者一張房產證,而是立足社會的教養。品行與教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提升孩子立身於世、安身立命的能力。沒有教養的人,寸步難行。
  • 讓孩子當眾丟臉,丟掉的是你遠遠想不到的……
    看到朋友說,對門鄰家的孩子又被他媽媽罰在樓道裡寫作業。媽媽說孩子不好好寫作業,讓他在樓道裡寫作業讓他丟丟臉。還是一年級的孩子,我聽到這不禁愕然。不禁想起上個月剛剛發生的武漢14歲男孩在學校樓道裡被母親打了兩耳光後,跳下五樓身亡的事件。母親的本意可能是讓孩子當眾丟丟臉,然而孩子最終丟掉了性命。
  • 這一次,請把魚頭留給孩子吃
    想想小時候的那個經典「謊言」:媽媽為了把魚肉省給孩子吃,說自己愛吃魚頭。等小孩長大,把自己不要吃的東西塞過來說:「媽,你最愛吃魚頭了。」為什麼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覺得無所謂?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90%的行為習慣源於模仿,而他們最愛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然而,在以家庭為中心的家庭,父母卻把自己變成了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的保姆,孩子從小在家庭裡學習到的不是感恩,而只是考慮自己。當他們長大了,父母越說「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孩子就越厭煩。
  • 孩子當眾哭鬧撒潑,爺爺奶奶縱容,別讓愛成為害
    孩子當眾哭鬧撒潑,爺爺奶奶縱容鑫鑫的出生給家裡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特別是爺爺奶奶對鑫鑫特別寵愛,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以鑫鑫優先,鑫鑫想要什麼爺爺奶奶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過幾天就是爺爺的生日了,全家人都在給爺爺準備過生日。
  • 父母撕裂的尊嚴是孩子內心的魔魘,收回那記耳光,珍視孩子的自尊
    言行舉止,絲毫不給孩子留一分情面。更可怕的,走廊上人來人往,所有人都注視著男孩。被打後的男孩低頭沉默,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氣憤、沮喪、絕望、羞愧……這個答案,隨著那決絕的一跳永遠被塵封。很顯然,從家長對孩子過激而駕輕就熟的打罵來看,這樣的行為絕非第一次,孩子應是在家長這種經常打罵的羞辱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
  • 母親讓孩子當眾出醜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不可磨滅
    有一天,小宇在學校裡把別人打了,老師叫小宇媽媽來到學校,宇媽又是道歉又是保證,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在回家的路上,宇媽越想越生氣,訓斥了小宇,小宇表示很不服氣:「他不聽我的,我就打他。」宇媽說「不聽你的就打是吧,我現在讓你跪下來認錯。」說著用腳踹向小宇,讓小宇跪了下來。周圍瞬間圍了很多人,小宇跪在地上,把頭深深地低了下去。
  • 拒絕吼叫,把耐心留給孩子:不要把你認為簡單的事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是陽光下快樂開放的花骨朵;是雨天努力吸取養分的小綠葉;是祖國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他(她)是需要教育的,是需要陪伴的,是需要引導的!作為父母,讓孩子快樂成長有幸福的童年,是責任!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義務!
  • 我們最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教會孩子什麼,最正確的答案
    我們最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教會孩子什麼?我們的下一代將會面對怎樣的環境,怎樣的競爭?什麼樣的職業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穩定發展、生活無憂?多少財產能讓孩子將來無憂無慮?……等等等等,我們無法預測,那我們現在究竟該怎樣培養孩子,我們還教孩子什麼,該留給孩子什麼?
  • 老人的退休金應該留給孩子,還是留給自己?
    作為家長,他們很少會為自己考慮,即使自己再辛苦,也為了自己的孩子堅持下去。很多家庭的父母想盡辦法攢錢,為自己的孩子換來好的生活,為孩子攢錢買房、買車、娶媳婦等等。如果遇到孝順的孩子,他們的老年生活還有保障,但是如果遇到不孝順的,那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很悽涼。曾經就有新聞曝出,老人有四個兒子,四個兒子早已為人夫為人父,但是誰都不願意承擔贍養老父親的責任。
  • 請不要觸及孩子的6個底線,很傷孩子自尊
    請不要觸及孩子的6個底線,很傷孩子自尊,孩子容易不自信生活中,人們都知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不是也有一些底線是不能碰觸的呢?說到孩子底線,可能父母們會覺得是無稽之談,小孩子家哪來那麼多尊嚴?其實大人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雖小,但是他們感知世界的能力不會比我們大人差,甚至會更加敏感。所以,請注意尊重孩子,不要碰觸了孩子的這六大底線。
  • 孩子,把信心留給自己
    「孩子,你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世界上再沒有像你這般的人,所以你們無需吝嗇自己的光芒。」8月7日,在此次線上支教活動接近尾聲之時,山東科技大學星火公益協會於線上舉辦「信心留給自己」主題課程,為臨沂郯城勝利鎮初三的孩子們帶去一堂感人的五心教育之信心教育課程。
  • 孩子的自尊心,請不要當眾羞辱,這幾點要知道
    他父親見狀,勃然大怒,直接拉過孩子就往屁股上狠狠一拍。打了一下也就罷了,男孩的父親還咆哮起來,「你看你這袖子,你是不是腦子進水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要多狂躁有多狂躁,男孩也委屈的哭了起來。其實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難免會打罵,父母偶爾的脾氣失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當眾打孩子。
  • 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做?
    教育界曾經有一個課題: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做?,並教育兒子說「要打回去」。 參與討論這件事的網友們,有人譴責打人的孩子,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有人認為孩子之間的打鬧,大人不應該插手。 恕我直言,這都踢頭了還用「好動」解釋? 這位先生,伸出你的頭,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好動? 自己不管教孩子,別人會替你教育!
  • 青春期這幾年,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殊不知,孩子青春期這幾年,其實是父母需要爭分奪秒的黃金教育時段。再優秀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也難免會有疏漏,所以我們無須過度懊悔。只是,當孩子在青春期暴露出問題時,我們一定要清楚: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把孩子早年缺失的愛和教育補回來。
  • 留給孩子數不清的鈔票,不如讓孩子擁有這一項能力
    一、 良好的財商教育是讓孩子意識到金錢、時間、精力等稀缺資源的價值,珍惜並有效使用。在財商教育中「怎麼花錢」和「學會如何管理錢」只是最基礎的內容,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時間、管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以及掌握財經思維才是財經素養教育更深層次的意義。
  • 別當眾教育自己的寶寶,他是個孩子但也是要面子的
    ,可以隨意指指點點、隨意「教育」、支配。我們以前打孩子都是輕的,打他們是為了他們好,不打不成器,不雕琢不成材」,這是非常可怕的觀念。這是人互相之間的一種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而孩子絕不是附庸品,他從出生就是獨立的個體,就應該得到成人,尤其是自己家庭大人們的尊重。我們很多家長朋友完全不把孩子的「面子」當回事,甚至有的時候就喜歡在別人前教育孩子。比如:見到朋友了,家長會使勁催促孩子「叫人啊!你這孩子咋這麼不懂事兒?」
  • 孩子打撲克被扇耳光跳樓,孩子沒有尊嚴嗎?怎樣教育青春期孩子?
    不當的教育方式,正在引發一系列家庭悲劇。14歲的初中生張某銳,因為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班主任請來的家長(他的母親)扇了兩耳光後跳樓,不幸身亡。一個花季少年就這樣毅然決然地走了,留給我們的是傷痛和教訓。為了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我們結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談談家長的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
  • 14歲男孩被媽媽當眾掌摑後墜亡:沒尊嚴的孩子,內心該有多痛苦
    是對被當眾羞辱之後,以後該怎麼跟同學相處的擔憂?是早已對媽媽不留任何尊嚴的「當眾打罵教育」心寒了的麻木?還是對這個家已經沒有了半點眷戀,想要徹底掙脫積壓已久的痛苦?都不重要了。最終,他還是萬念俱灰地一躍而下,把自己的生命永久地定格在了14歲。
  • 貶低式教育,是留給孩子最大的毒藥,醫生也無可救藥!
    就是因為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毀掉,孩子每時每刻都再被否定著……」看完所做的評論,讓我陷入深思:一、否定式教育,就是一種毒藥。生活中總有這樣一類父母:明明在外人面前都很謙虛和熱情,可是面對孩子,嘴巴就變成了一把刀。
  • 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也不要觸碰這4個底線,別把愛變成了傷害
    編 輯:柔山當父母準備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前考慮的,也不要觸碰這4個底線,別把愛變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所以真正明白教育的父母,在育兒上是講究方式的,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育兒,孩子做的好自然要肯定,孩子做錯事可以正確的指出來,但不要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