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觸及孩子的6個底線,很傷孩子自尊

2020-08-20 濟南吉紐約讀

請不要觸及孩子的6個底線,很傷孩子自尊,孩子容易不自信生活中,人們都知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不是也有一些底線是不能碰觸的呢?說到孩子底線,可能父母們會覺得是無稽之談,小孩子家哪來那麼多尊嚴?其實大人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雖小,但是他們感知世界的能力不會比我們大人差,甚至會更加敏感。所以,請注意尊重孩子,不要碰觸了孩子的這六大底線。


1


身體缺陷


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難過。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也會讓敏感的孩子不快。


2


某些難以啟齒的毛病


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3


曾經的失誤


一些在大人看來無關緊要的「曾經的失誤」,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


4


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有過或者正在經歷的比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孩子往往更為敏感。如即便疾病已痊癒,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5


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6


獨處的小天地


孩子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要想成為合格的家長,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不揭孩子的短處,別觸碰孩子的底線,和孩子建立朋友般的親子關係。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在寶寶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就逐漸加強,自尊心也會隨之萌芽。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尊心表現形式也不同。自尊,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
  • 孩子的哪些「底線」碰不得?趕緊改正,否則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線。如果父母挑戰了他們的底線,就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故意和大人對著幹。那麼,孩子們都有哪些「事」是家長不能觸及的底線?1隱私的「事」家長不要公開暴露孩子的隱私,不能當眾說寶寶尿床,也不能把寶寶和你說的私密話抖出去,孩子可能說不喜歡某個人,也可能說長大後與某某結婚等。
  • 情商高的父母:不要觸及三條底線,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孩子的未來
    孩子們的底線是我們未來能給孩子們的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就像老師,約束和保護他們的孩子。但是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明白,如果愛他們的孩子,他們不能超過這三個底線。因為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當眾批評他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會適得其反。孩子們犯錯誤時可以批評,但應該注意場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注意自己的面子,同時,請給孩子們留些空間。
  • 中國式"乳名不光難聽,還很傷孩子自尊
    給男孩取女性化的乳名,給女孩起男性化的乳名,以求孩子平安長大或者是求生個男孩、女孩。&34;好養活?&34;乳名不光難聽,還很傷孩子自尊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位孩子吐槽,說自己父母起的乳名太難聽了,同學偶然聽到以後,嘲笑了他好久。
  •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然而媽媽不僅沒有上前安慰孩子,反而生氣地拂袖而去,丟孩子一個人在原地哭泣。媽媽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連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前安慰小女孩。看到這一幕,真的好想抱抱這個被罵的孩子。小小年紀,因為輸掉一場比賽就要遭受媽媽的當眾訓斥與羞辱。那一刻,誰也不知道,這個自尊心受創的孩子,心裡藏起了多少無助、焦慮和委屈.
  • 孩子也是有心理底線的,千萬別觸碰孩子這些底線
    ,往往會觸碰到孩子的底線,可能家長們不知道除了成人,孩子也有不可觸碰的底線,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是有心理底線的,千萬別觸碰孩子這些底線!1.以前的錯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錯,而孩子往往也是在各種錯誤中成長起來的。但是有些媽媽會把這些錯誤看成是孩子成長中的笑話,時不時地與眾人說起。
  • 每個孩子都有「底線」,家長教育時不要踩雷,否則影響孩子一生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學校裡老師的教育,可能只會影響孩子幾年,但是,家長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說錯話,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有些孩子心理素質比較差,會因為家長訓斥兩句而改變性格,更甚者會出現輕生的想法,批評可以,但要適度。
  • 孩子起乳名同樣要講究,這兩種「乳名」不要起,難聽還傷孩子自尊
    給孩子起乳名大都很簡單,有的會根據孩子的大名直接簡化,比如名字帶個「彤」字,小名就直接叫「彤彤」,有的則是根據自己喜好來起名。明星孩子們的乳名就很有特點,楊穎兒子小海綿,楊冪女兒小糯米,林心如女兒小海豚等,都很可愛。還有些明星孩子的乳名比較實在,比如潘長江外孫小石頭,姚晨兒子小土豆等。
  • 「中國式」乳名不光難聽,還傷孩子自尊,父母起名要注意
    所以在給孩子起乳名的時候,會選一些難聽的字眼,比如「狗」、「屎」、「蛋」這些「中國式」乳名。甚至有的父母、老人給孩子起乳名的時候,還會逆著性別。給男孩取女性化的乳名,給女孩起男性化的乳名,以求孩子平安長大或者是求生個男孩、女孩。01「賤名」好養活?
  • 孩子尿床傷自尊,只怪憋尿玩心重,做好3個細節,再洗被單不丟人
    此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體罰孩子。 其次,請家長保住孩子的屁股,不要打。跟孩子說說尿床的原因、尿床的後果、尿床的成長過程。孩子在尿床這件事情上,他們是有自尊的。所以,除了避免體罰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罵孩子,畢竟孩子告別了紙尿褲的那一套裝備,給家長省錢,值得表揚。
  • 最傷孩子自尊的三件事,大多父母都在做
    01 當眾責罵孩子一次在放學路上,看到一個大約6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為在校犯了錯誤,媽媽得知後,很是憤怒,媽媽聲嘶力竭地吼著,還狂扇了女兒幾個巴掌,全然不顧周邊駐足觀望的家長和孩子們。孩子在一邊歇斯底裡地哭著…..
  • 校門口穿著睡衣接孩子的媽媽,雖然方便了自己,卻傷了孩子的自尊
    校門口穿著睡衣接孩子的媽媽,雖然方便了自己,卻傷了孩子的自尊齊女士還沒結婚的那一陣也是個時尚的女孩,上大學的時候更是他們班的班花,追她的男生不說數不勝數,也有不少個。齊女士也就從中選擇了最真誠的老公。齊女士一下子就愣住了,她沒想到自己這樣的做法竟然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有些父母平時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和壓力,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打理自己的形象。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的形象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穿著睡衣去接孩子,不僅會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也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 「睡衣媽媽」接孩子放學被路人嘲笑,方便了自己,卻傷了孩子自尊
    孩子從出生後父母就需要時刻照顧孩子,從吃飯穿衣到上學,每一階段都需要家長的耐心照顧。可以說家長為了養育孩子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有時也會感覺到身心疲憊。就拿孩子上學這事,不管父母有多忙,每天都得接送孩子上下學,不過,你們接孩子時都穿的什麼衣服呢?
  • 總是無底線地付出?都是自尊的問題,6個維度教你認識健康的自尊
    一個自尊出了問題的人,就很容易出現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困惑。健康自尊的6個維度那麼,怎樣的自尊才算是良好、健康的呢?法國心理學專家克裡斯託夫·安德烈提出了衡量自尊健康程度的6個維度。1.經濟學中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中國也有俗話講「不要吊在一顆樹上」,以及詩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是多元的,自尊與情感也應該建立、寄托在多種多樣的事物上,多方面發展,互相平衡,互相支撐,在一個方面受挫了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得到安慰,這樣才是健康的自尊。4.
  • 不打不罵不傷自尊,以後懲罰孩子就用這6種方法
    為了孩子能夠知錯就改,成為更好的自己,懲罰孩子的這6個原則,家長要注意!「你就是個馬大哈!」「你要是能改,我倒著走!」......卡!再說下去,你的諷刺挖苦貼標籤已經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你正在用語言的暴力「殺戮」孩子的自尊!
  • 教育孩子的底線:永遠不要當眾打孩子!留給孩子尊嚴留給孩子活路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不能打孩子?有些人覺得不打不罵也能教育好孩子,而有些人認為因人而異,孩子頻繁犯錯一定要打一次才能長進。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難免會打罵,父母偶爾的脾氣失控,或因為怒其不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當眾打孩子。
  • 聰明父母教給孩子的三個底線意識,讓孩子更好成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最終都會遠離父母的懷抱,獨立生活。所以,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則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養成這幾個底線意識;熱愛生命、獨立生活,自尊自愛。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孩子愛護自己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意識。 02 尊嚴底線 何為尊嚴底線,就是不會為了他人一步一步做出妥協,最後連自我都失去。
  • 孩子也有「底線」,家長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去觸碰,你踩雷了嗎?
    各位家長們是不是在生活當中苦於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事實上孩子們心中都有一根線,也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只要家長善於對待孩子,不去觸碰孩子們心中的那根線,那麼家長與孩子肯定能相處得十分愉快,畢竟大家都好過,只要彼此不過分,不碰到「底線」,而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 孩子的「小名」,最好不要使用這3種了,不僅難聽,還傷孩子自尊
    5歲孩子拒絕去幼兒園,原因竟是因為自己小名小李家裡有一個5歲的兒子,因為他們一家都是農村人,文化不高,擔心不能給孩子取個好名字,特意從外面請來了專門給孩子取名的先生。雖然花了重金,不過全家人都非常滿意。
  • 孩子的「小名」,最好不要使用這3種了,不僅難聽,還傷孩子自尊
    5歲孩子拒絕去幼兒園,原因竟是因為自己小名小李家裡有一個5歲的兒子,因為他們一家都是農村人,文化不高,擔心不能給孩子取個好名字,特意從外面請來了專門給孩子取名的先生。雖然花了重金,不過全家人都非常滿意。取完了大名,家人對於孩子的小名就比較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