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馬鈴薯和西紅柿:半個世紀的曠世姻緣

2020-12-23 南方周末

馬鈴薯和西紅柿,都是我們常見的植物。我們都是因為整天吃菜,作為蔬菜才認識它們的果實。——確切地說,馬鈴薯連果實也不是,我們吃的是它的塊莖,老百姓家常都叫山藥蛋。關於他們的秧子禾苗呢,知道就更少了。

我是在1958年大躍進,才反覆聽到人們傳說栽種馬鈴薯西紅柿。山西最著名的科技衛星,是我們鄰縣一個小學生嫁接西紅柿馬鈴薯成功。大田裡地上結西紅柿,地下長山藥蛋。

小學生叫尚馬朝,是山西永濟縣卿頭小學六年級學生。卿頭是永濟的一個鎮,靠著涑水河,地勢平坦,盛產糧棉,歷代教育都辦得好。辛亥革命前後,卿頭鎮已經有3座小學,其中一座女小。1937年抗戰前夕,三校合一,合稱卿頭初級小學。中共建國以後五十年代,號召學習工農,教學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學校課外勞動課格外多。五十年代農工神聖,愛科學、愛勞動是小學教育的響亮口號。農村小學大田就在周邊,擺弄農作物很容易。那時農村土地寬裕,1957年鎮裡給卿頭小學劃撥了一塊地,用作試驗田。卿頭小學學生課外成立了一個學習農業科技小組,叫「米丘林小組」,老師帶領小同學,常常就在大田裡,邊教邊學,動手動腦。當年10月,學校進一步擴大課外活動規模,辦起了工廠、農場、飼養場,「米丘林小組」改成「紅色少年科學院」,各種栽培養殖活動非常活躍。

尚馬朝的父親就是個鄉村能人,栽培果樹,整枝嫁接,算個土專家。受家裡影響,尚馬朝從小喜歡在莊稼地裡鼓搗些小名堂。那時人們看到的小學生尚馬朝,屁股後面經常別著小鏟嫁接刀,在試驗田上勞動課,跟著輔導老師練習嫁接。

大躍進中號召老師學生敢想敢幹大搞科學實驗,1958年夏天,小學生突發奇想,尚馬朝和同學張成全一起練習嫁接馬鈴薯和西紅柿。取西紅柿幼苗的枝幹,去根做接穗,取馬鈴薯幼苗的根莖做砧木,嫁接成功。這個農田裡的奇特景觀,當地學校農村都叫它「兩層樓」,地上長西紅柿,地下結馬鈴薯。當年10月,這棵遠近聞名的「兩層樓」成熟,收西紅柿36個,重8斤7兩,地下結馬鈴薯11顆,重1斤2兩。上級教育部門大力表彰「兩層樓」創造奇蹟,10月8日,當地將「兩層樓」送往北京,參加全國文教展覽會展出。小學生尚馬朝在現場作報告,介紹培育新品種的經驗體會。

五十年代,整個社會的農業科技認知水平很低。尚馬朝的「兩層樓」,大家都覺得很神奇。上級領導認為放了一顆科技衛星,大樹特樹小科學家的形象,尚馬朝迅速一鳴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少年科研模範典型。1959年4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通訊,報導卿頭小學的教學勞動科技相結合的路子,題目是《鄉村小學一枝花》。4月16日,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來學校拍攝了新聞紀錄片。當年國慶節,國家領導人邀請尚馬朝赴京觀禮,邀請函以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還有朱德、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名義發出,尚馬朝登上了國慶觀禮臺。11月,尚馬朝參加了全國第二次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入選大會主席團,受到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接見。

跨過年頭,國家已經進入經濟困難時期,學習宣傳尚馬朝的熱浪依然高溫不退。1960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視察卿頭小學的科研活動,揮毫題詞:「一群紅領巾闖進了科學之宮,好比孫悟空進了天宮,打爛了天宮舊秩序,結果還是紅領巾們做了齊天大聖。」這期間,還有文化部副部長錢俊瑞、張際春,外交部副部長伍修權,全國政協文教參觀團團長胡愈之到學校視察訪問。錢俊瑞副部長給卿頭小學小農場題詞:「大膽發明創造,學米丘林,超米丘林!」1960年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也到卿頭小學視察工作,留下了很有特色的五言詩體題詞:

卿頭小學好,年小志氣高,你學魯班師,心靈手更巧,他比米丘林,蘋果嫁仙桃,我超李時珍,健壯永不老,他超李太白,個個是文豪。敢想敢幹,天天向上,共產主義早——早——早!

山西省的省長副省長各級領導,也紛紛來到卿頭小學視察,表彰先進。

《隨筆》2013年第5期出版:《隨筆》雜誌社

尚馬朝和他的夥伴搞出了小發明,這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當然難能可貴。回想起來,這和當時的小學開放教學,重視實用技術傳授有關。少年時代科學啟蒙,一旦開悟,終身受益。舊式教育往往只重視人文知識不重視科技知識傳授,大躍進中間的小學,勞動課幹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卻也得到動手鍛鍊,也算歪打正著。卿頭小學走出課堂引起高層關注,很博眼球。一直到1980年代,卿頭小學依然堅持了這個傳統。1980年代初學校恢復了農場,重建了少年宮,規劃了小麥棉花試驗田。少先隊輔導員呂自誠老師

相關焦點

  • 西紅柿銷售難?鮮食玉米沒人收?馬鈴薯賤賣?
    馬鈴薯到2020年種植面積將會擴大到1億畝現在,我國馬鈴薯常年栽培面積達9000萬畝,居世界首位,主糧化之後,計劃到2020年面積將達到1億畝。國內南方冬閒田、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和華北地下水超採區,也將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生產。
  • 章子怡蹩腳英語美國又出醜 馬鈴薯說成西紅柿
    日前,她登上美國雜誌《Interview》10月號封面,但接受採訪時不但因忘記單詞發音而發窘,還把馬鈴薯說成西紅柿。不知是否英文的障礙,近期她回歸華語片,除了目前正在拍攝馮小剛導演的《夜宴》,還接演明年開拍的《青龍偃月刀》,和金城武飾演的關公談情說愛。  10月號的美國《Interview》雜誌,邀請章子怡和《星球大戰》中的女演員納塔莉·波特曼共同接受訪問。
  • 西紅柿的功效和作用 常吃西紅柿有3個好處
    說到西紅柿,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西紅柿炒雞蛋是一道營養美味的美食,而很多人對於西紅柿也是十分喜歡的,經常會把它們當做水果一樣生吃。那麼,西紅柿都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對於我們人體有哪些好處呢?本期文章小編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 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馬鈴薯。馬鈴薯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富含澱粉和蛋白質,耐貯運,作糧用,在我國主要作為蔬菜栽培。馬鈴薯根系包括初生根和匍匐根,初生根為主要吸收根系,隨著芽的伸長,在芽的葉節上,還可產生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長,莖分為主莖、匍匐莖和塊莖。
  • 玉米土豆西紅柿都是外來菜:能吃到這些要感謝他...
    比如,報姐深愛的土豆(又稱馬鈴薯、洋芋等)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南美洲秘魯南部地區馬鈴薯在16世紀下半葉被西班牙人帶回到歐洲傳播開來。然後再被歐洲的探險者和殖民者帶到全世界各地馬鈴薯傳入我國時間沒有定論,但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馬鈴薯產量大國馬鈴薯也深入了我國飲食的方方面面如果沒了馬鈴薯,大盤雞就失去了靈魂;牛腩從此只能與蘿蔔相伴;還有乾鍋土豆、炸薯條等等等等....再比如,玉米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
  • 如何快速給馬鈴薯去皮?告訴你8個妙用微波爐的小知識
    幫西紅柿去皮用微波爐是可以幫西紅柿去皮的!在西紅柿底部中心刮十字,直接微波30秒,取出就能輕鬆剝皮,不過整體質地會軟化,因此適合用在煮湯或製作醬汁。馬鈴薯去皮蒸熟很多燉煮料理都會放馬鈴薯,例如咖哩、燉肉、蔬菜湯,或者想製作馬鈴薯泥、香煎馬鈴薯,因為馬鈴薯煮透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都會先削皮,用蒸鍋蒸軟,再進一步烹調。其實用微波爐更省力,在馬鈴薯中間輕劃一刀,用保鮮膜包起,放入微波爐加熱3~4分鐘,就能用手直接拉掉外皮,馬鈴薯也煮軟了!
  • 傅雷翻譯獎得主馬振騁親選精華本《蒙田隨筆》問世
    《蒙田隨筆》被譽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是歐洲近代三大經典哲理散文之一。全新修訂本《蒙田隨筆》日前問世,是首屆傅雷翻譯獎得主馬振騁自蒙田全集中親選的精華本。
  • 非常普通的幾個菜譜,特別是西紅柿炒雞蛋,酸甜可口配米飯剛好!
    導語:非常普通的幾個菜譜,特別是西紅柿炒雞蛋,酸甜可口配米飯剛好!4.再添加肉絲、添加胡蘿蔔絲、辣椒絲、1小勺醋、半勺子白砂糖。5.微波加熱四分鐘即能夠。4.炒勺少留底油,下蔥、姜、蒜、黃瓜切片、毛筍片炒兩下,放炸好的肉段,再把對好的汁滷潑入勺內,顛翻好多個個,滴芝麻油出勺擺盤酸辣土豆絲原料:馬鈴薯兩個,辣椒幹八個、植物油適量,生抽1勺,醋3
  • 閒談我家油炸馬鈴薯的經驗
    切好的炸馬鈴薯的過程在世界很多地方,馬鈴薯都是常見的食物,馬鈴薯(學名)別稱有土豆、洋芋、洋芋蛋、地蛋、山藥蛋。三年困難時期,糧食不夠吃,馬鈴薯成為我家的主食,聽我母親說,我們兄妹6人沒有被餓死一個,全是馬鈴薯的功勞。那個年代,米、面、油、布憑票供應,平日裡,蒸、煮、燉、烤都可以做到,用油來炸馬鈴薯是一種奢侈。一直到我的兒子長到3歲以後,因為馬鈴薯成了他的最愛,別的菜能少吃一口,絕不多吃一口。
  • 紫色馬鈴薯種植技術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凱瑞百穀馬鈴薯 即可關注 。紫色馬鈴薯富含花青素,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作特色菜餚,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經過多年的研究種植,已經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黑美人、黑金剛等。
  • 甘薯和馬鈴薯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
    為什麼甘薯和馬鈴薯的名字如此之豐富呢?疑似馬鈴薯的作物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同樣是在萬曆年間,當時寓居北京的紹興人徐渭記載了北京出產一種叫「土豆」的作物。不過對於這種土豆到底是馬鈴薯還是中國本土的某種作物尚有爭議。馬鈴薯真正在中國大規模鋪開種植髮生於19世紀。自此開始,馬鈴薯大量出現於各種方志之中,開始為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做貢獻了。
  • 青西紅柿放紅後再食用有毒嗎?
    市場上拿出來賣的西紅柿 大多已經紅透  王惠娟說,以前西紅柿的老品種肉質軟,不耐貯運,所以農民大多在半青半熟的時候就把西紅柿摘下來,進行催熟。而現在改良後的西紅柿品種自然熟的比較多,市場上拿出來賣的西紅柿大多也是已經紅透的,所以很少會出現誤食「青西紅柿」中毒的狀況。
  • 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新聞發布會實錄...
    馬鈴薯在甘肅各農業縣區都有種植,已成為我省第三大糧食作物,形成了中部高澱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黃灌區全粉、薯條(片)加工型,隴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區脫毒種薯繁育等馬鈴薯生產四大優勢區域。目前,安定區、會寧縣2個縣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全省有8個縣區達到30萬畝以上,32個縣區達到10萬畝以上。
  • 中外都愛吃的馬鈴薯做成湯也依舊好吃,它的吃法你了解嗎?
    馬鈴薯鮮薯(塊莖)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為此,世界各國十分注意生產馬鈴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凍炸薯條、炸薯片、馬鈴薯速溶全粉、馬鈴薯澱粉以及花樣繁多的糕點 、蛋卷等,為數達100多種。
  • 從朋友圈裡的大土豆看甘肅馬鈴薯育種高質量發展
    看著手機端傳播的大土豆,從事馬鈴薯育種研究工作已有23年的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研究員李高峰笑著說:「這麼大的土豆品種甘肅早些年就有了,現在馬鈴薯育種及市場需求已經不是追求個頭兒大了,而是向著菜用型、澱粉型、高質量全粉和油炸食品加工型等更細、更高、更豐富的品質和效益型轉變。」
  • 丁真最愛吃的馬鈴薯是如何長成的?(後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秘籍喲)
    川農妹了解到理塘縣有十多個品種具有代表性的是紅皮土豆和黑土豆喏!↓↓↓↓村民正扛起鋤頭、提著小桶採收田塊裡的馬鈴薯一鋤頭挖下去後即看到四五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戰報」挖方測產結果顯示,防治及時田塊畝產為2400斤,防治不及時田塊畝產為 1500斤,未防治田塊畝產為 800
  • 馬鈴薯根系爛用什麼好?馬鈴薯莖腐病用什麼藥?黃葉死苗怎麼預防
    馬鈴薯是五大主食之一,具有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的特徵。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容易爛根死苗怎麼辦?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大棚馬鈴薯現出現爛根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一、馬鈴薯爛根死苗的原因馬鈴薯出現爛根死苗大多是因為根腐病所造成。種子帶菌、土壤含病菌、雨水過多、田間積水、重茬等原因均會導致此病的發生。二、馬鈴薯適宜種植環境馬鈴薯屬於喜歡低溫環境生長的作物。
  • 紫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富含花青素,含量高達42.80mg/kg,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增強體質、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餚,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
  • 今年蘭州市馬鈴薯產業總產值10億元 農民種植馬鈴薯人均貢獻500元...
    依託甘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市縣種子機構,篩選出了一批中早熟品種,使全市馬鈴薯品種結構逐步優化。我市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多次與南方冬作區雙向對接,主動在外埠設點試驗。2020年已向福建、廣西、廣東及本省外市州等地供應種薯3000多噸。
  • 西紅柿:沒熟的西紅柿能吃嗎?怎麼辨別菜市場的西紅柿熟不熟?
    西紅柿:沒熟的西紅柿能吃嗎?怎麼辨別菜市場的西紅柿熟不熟?活久見OR見識短?竟然有人會吃西紅柿炒雞蛋中毒……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最關鍵是物產豐富,所以中國富產吃貨,八大菜系,各有特色。但是最親民最接地氣的還是非番茄炒蛋和醋溜土豆絲這兩道菜莫屬。說起番茄炒蛋,可能大家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真的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家常菜,做起來也非常簡單,可以說也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心中最有媽媽的味道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