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9:00,未來公益邀請到了未來公益發起人、北大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陳思老師,為我們完全解讀2020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直播現場氣氛火爆,乾貨滿滿,觀看量近萬次,回看人次仍在不斷攀升!
同學們都已經搬好小板凳了!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直播內容,看陳思老師如何解讀2020高考語文作文及命題趨勢,精彩不容錯過!
前方高能,乾貨滿滿,建議收藏!
部分難度降低
北京卷
呼應當下時政
全國II卷、全國新高考I卷
上海卷、江蘇卷、北京卷
任務驅動導向
全國I卷、全國II卷
全國新高考II卷
看看你是屬於哪張高考卷吧~
1.提高了對考生思考、解析和選擇能力的考察
2.防止套路寫作,材料更具現實意義
3.具有特殊文體要求,寫作目的更明確
4.標題作文、話題作文寫作的封閉性減弱
5.不利於揮灑文採,有利於展示邏輯思辨
全國I卷的作文題從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材料故事入手。我們在審題後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物特點,進而立意。
管仲:自己非常有能力,儘管自己輔佐的公子糾落敗,依然被齊桓公重用→講究謀略,是金子總會發光……
鮑叔牙:對於比自己強的管仲,毫無嫉妒之心,反而甘居其下→知人善任,甘當伯樂;認清自我,找準定位……
齊桓公:即使管仲打敗了自己,依然重用管仲,並成就一番霸業→不計前嫌,胸襟開闊;在國家與個人利益面前顧大局、識大體,有遠見……
全國II卷的作文題從格言詩句入手。最為特別的是它有明確的文體要求,要我們寫一篇演講稿。
材料尤其說明了你要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因此我們首先要從青年角度出發,嘗試闡述青年何為,青年如何為大同世界做貢獻,胸懷大志,開放包容。
其次,我們可以從呼喚國際主義精神去下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解讀世界各國如何協作抗等等。
選材建議:例如《禮記·禮運》是「大同」觀念最初的來源;康有為《大同書》中寫道「大同之世,天下為公」;鄭和下西洋的事跡、《海底兩萬裡》中的尼摩船長等等,都表現了一種國際精神。
全國III卷的作文題要我們給新高一的同學寫一封信(書信體),所謂「畫好像」就是如何給自己「規劃人生」,從如何進行自我規劃、自我設計的角度進行立意。
我們可以從「好」的自畫像出發,自我設計、自我創作、自我規劃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發現自我、抓住機遇、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實現我們的人生畫像。額外的,我們還會面對挫折、加入團隊等等。
選材方面:我們可以從一些寫給後輩的文字入手,例如陳村的《給兒子》、傅雷的《傅雷家書》等等,讓自己的信顯得更厚重,也可以仿照《給我未來的孩子》這樣的經典作文題目。
全國新高考I卷的作文題要求是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話題,包括防控、隔離、援助、聯繫等等
我們在立意時要特別注意,把文章限定在疫情的範圍內,可以從如下角度入手:正確對待隔離,保持距離,創造新的聯繫;態度積極,以危為機;辯證看待,理解距離的必要性,把空間聯繫化為精神聯繫等等。
選材方面:可以從疫情中各種第一次出發,例如網課、禮物、為家人做事、潛心閱讀、學習才藝、公益、享受慢生活等等;也可以使用疫情有關的名著,例如薄伽丘《十日談》與1348瘟疫,莎士比亞《奧賽羅》與1606瘟疫等等。
全國新高考II卷的作文題可以寫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等,立意選材的範圍非常廣,但同時要注意主持詞的文體限制。
這個題目在立意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考察知識技能遷移——主持詞,二是考察文化素養——文學文化積累、詩文典故,三是考察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情之理解,避免貼標籤。
文章在選材上可以自由發揮,類似於古城、地方古蹟、名人故居、博物館、古戰場、水利工程等等,在構思上要特別注意,「帶你走近」要使用第二人稱的方式,來寫一篇文化散文。
北京卷第一道題表面是材料作文,其實更接近於話題作文。考生不需要對於北鬥衛星發射的關鍵數據、具體用途和重大影響了如指掌,材料只是作為理解話題的背景出現。
文章開頭對關鍵語句進行解析,提煉論點,依然必不可少。正確理解併合理闡釋「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即可,務必醒目、清晰,並在文中多次出現,迴環往復。
「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成為最關鍵的信息,文章只需要對此加以解釋,提煉明確中心,即可自如揮灑。自信、執著、信念、等待、夢想、團隊協作、不忽視每一個個體等等,都可以作為立意方向。
選材上可以參考加繆《鼠疫》中的裡厄醫生、記者朗貝爾,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思特裡克蘭德先生,獨闖大都市的莎士比亞、大仲馬等等。
第二道題突出了「一條信息」,因為疫情讓我們在信息社會重新重視自己接受和消化信息的能力。由此,「一條消息」這道作文題既呼應了當下熱點,又一定程度地避免了直接關聯,題目巧妙有分寸。
我們可以因為「一條消息」關心遠方,也可以因為「一條消息」牽掛家人。我們等待一條報平安的消息,也得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的好消息。此外,我們也要學會消化、理解、承受壞消息,並且再出發。
其次,從疫情出發,聯想起生態。「一條消息」未必是實然的消息,它可能是個比喻。疫情是生態環境對人類發出的消息。人類對疫情的處理,則可視為對這條消息的回應。
最後,「一條消息」關聯的社會熱點未必是「疫情」,還可能是信息社會帶來的挑戰與困擾。《楚門的世界》《黑客帝國》就已預示出,我們生活在一個表象的世界。如何對「消息」做出分析,看出背後的事實、觀點、立場,是另一個命意的方向。
天津卷的作文著重強調「中國面孔」,以及在走過的2020年內選材,文體不限,可以是散文、議論文也可以是記敘文。
在立意上我們從「中國面孔」出發,尋找屬於中國的典型個人,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具有奮進、堅韌、大愛、責任、自信、能力等特質的人。同時,我們可以從典型個人出發,延展到國家形象和國家精神。
在選材上,2020年有許多讓我們記憶猶新的人物形象,例如鍾南山鎮定回答記者問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護士單霞剃去長發、河南大哥主動參與建設醫院、鹹寧8歲兒童捐出6年壓歲錢33000元等等。
江蘇卷的作文題屬於典型的材料作文。我們可以對其中的關鍵詞,例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類信息、環繞、塑造、你未來的樣子等做分析。
在立意上,這則材料主要在提示我們兩個問題:資訊時代的弊端分析——是什麼?如何突破資訊時代的「鐵屋子」——怎麼做?
在選材上,可以從大數據時代、APP、抖音、快手、朋友圈、微信這種新媒體的材料去入手,也可以引用經典的文化作品的例子,例如《楚門的世界》、《黑客帝國》等等,也可以運用康德哲學、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等內容。
浙江卷的題目依然是材料作文,審題時要注重自己的坐標與期待、家人和社會的期待與角色,落差、錯位等關鍵詞。
在立意構思上,我們可以從始終保持心中的自我定位與美好期望入手,面對落差與錯位,學會自我反思。也可以說不要輕信自我對自己的定位,它也可能是外界塑造成的,因此面對落差與錯位,學會做出調整妥協。此外,還可以提到要學會積極溝通,解決矛盾,並且始終通過努力來彌補落差與錯位。
上海卷作文題很簡練,提取關鍵詞進行審題:轉折;意想不到;無能為力。因此這篇文章更多考察同學們的思辨能力。
在立意上,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在無常的世界面前,人是否能夠應對?什麼是真正的勇氣?過程和結果誰更有意義?如何應對這個無常的世界?這是針對材料你應該想到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對材料進行思辨分析的過程,最終可以以例如「為不可為之事,明知不可為而為,才是大自由」這樣的觀點去闡述。
選材方面可以用陽明心學、存在主義等理論進行解讀,也可以從文學作品《鼠疫》、《老人與海》、《白鯨記》、《吶喊自序》中汲取養分。或者可以引用康德哲學: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因果律?因果律是否人類的想像?「事物自身」是否在人類認識之外?據此來辯證分析這則材料。
這麼多的乾貨,不得不說我們的陳思老師實在是太強了,原本預計半小時的講座,陳思老師漸入佳境又一次成功「拖堂」,聽課的同學們也是意猶未盡!為「拖堂」的陳思老師點讚!
另外,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