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餐飲具的清洗消毒是否到位,成為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然而遺憾的是,有不少餐飲服務單位並沒有嚴肅對待。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9月2日公布的今年第33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顯示,上海錦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上上謙火鍋長寧店)消毒、使用的熱水杯、調料碗檢出了禁止檢出的大腸菌群。
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已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局及時對其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進一步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並將相關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餐飲具不得檢出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是指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汙染有關的細菌,其分布較廣,在溫血動物糞便和自然界廣泛存在。
人、畜糞便對外界環境的汙染是大腸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腸菌群被作為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常用指示菌之一,是衡量食品衛生狀況的重要微生物指標。
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食品經營單位製售的食品或使用的餐飲具檢出大腸菌群超標,可能是因為食品或餐飲具受到了來自原料、包材、人員、設備等方面的汙染,或因為產品儲運等過程管理不當導致。比如,操作人員上完廁所後,雙手沒有清洗消毒徹底就去接觸食品、餐飲具。
食品安全專家指出,大腸菌群數值的高低,表明了糞便汙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如果使用大腸菌群嚴重超標的餐飲具進食,可能會有更大概率攝入一些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可能會引起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
因此,根據我國強制性標準《消毒餐(飲)具》,消毒餐(飲)具不得檢出大腸菌群,檢出即為不合格。
上上謙火鍋並非「初犯」
值得注意的是,上上謙火鍋並非第一次被監管部門發現餐飲具衛生問題。
記者查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年6月至8月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後發現,今年6月,上海尚淵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上上謙火鍋南京東路步行街店)清洗消毒待用的筷子在監督抽檢中檢出大腸菌群,當事人構成了使用清洗消毒不合格餐具的行為。今年7月,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作出處以警告的行政處罰決定。
存在類似問題而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的餐飲單位還有:上海一品湘餐飲有限責任公司(沈家門海鮮)、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食堂、上海蝦淮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賢合莊滷味火鍋魔都旗艦店)、上海勝之傑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鮨青)、上海佳昌餐飲有限公司(柒月粉江蘇路店)、上海紐曼餐飲有限公司(牛肉MAN)等。
這些單位檢出大腸菌群的餐飲具主要集中在碗、碟、餐盤、湯勺等。
網紅日料的消費評價兩極分化,有人不惜提前兩周預定,有人則吃壞了肚子
為何只是「警告」一下?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上述違法單位,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主要以警告為主。
食品經營者對餐飲具衛生的管控不力,讓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在不明不白中遭受了威脅,甚至可能因此患病。但為何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卻只是「警告」一下?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難以理解。
市場監管人士表示,對於違法者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來下達。
根據《食品安全法》,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經洗淨、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飲服務設施、設備未按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校驗,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根據法律規定,應先對相關違法者處以警告,監管部門會以觀後效,如果沒有改正,違法者就將付出沉重代價。屆時,哪怕是一個盤子不乾淨,最高也可能被罰掉5萬元,甚至喪失營業資格。對於上述立案處罰的對象,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徐匯區禾音飯店(禾澤鐵板料理凌雲沃爾瑪店)就因「屢教不改」而被徐匯區市場監管局罰款5000元。
今年3月,當事人因餐具清洗消毒不合格已被責令改正並給予警告。然而事後再次監督抽檢發現,當事人仍存在餐具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問題,構成了拒不改正,依法可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