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資源工具和課堂環節深度融合

2020-12-09 環球留學

什麼樣的英語課堂最能吸引學生?15年前,當教師在課堂上開始使用PPT製作課件講課時,學生的注意力被喚醒,吸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15年後一成不變的課件很難再吸引學生了。但其實想要打造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並沒有老師們想像中那麼難。

眼下熱門的第三屆「華漁杯」教師信息化設計大賽(大賽官網:hyb2020.ppt.101.com)已經啟動2個多月了,很多老師都在為如何在課件賽項中脫穎而出而絞盡腦汁。作為一個「過來人」,下面結合六年級上冊《Seasons》一課,我與大家分享一下使用101教育PPT軟體製作課件的技巧,希望對準備參賽的老師有所幫助。

一、導入部分:歌曲熱身,激發學習興趣

節奏歡快的《Seasons Chant(四季歌謠)》開課,營造活躍的英語學習氣氛,為今天的學習作好鋪墊。

《Seasons Chant》視頻可以在101教育PPT「多媒體」-「教育資源」-「動畫」中搜索「Seasons」得到,一鍵插入PPT即可。

二、授課部分:互動習題,打造趣味課堂

以前我們用PPT製作的課堂活動習題,都是教師提前設定好的。老師們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搜索、輸入、編排習題,呈現出的效果也較為老套和刻板,不支持學生合作討論、知識表達。

101教育PPT為老師們提供了海量的習題模板和現成的習題資源。老師能通過「新建習題」製作互動習題活動,遊戲化的習題實現了課堂中的師生、生生互動,打造出趣味課堂。

1. 連線題

開課歌曲後藉助「連線題」,請學生將四季圖片與相應天氣句型進行連線,複習四季天氣。

2. 分類題

接下來複習服裝類單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穿著不同衣服的知識配對,將不同的衣服拖動到對應的季節。

3. 選詞填空題

小組成員討論環節,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討論出Jenny四季不同的穿著,最後完成單詞填空題。小組成員參與、體驗式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習題回答完畢後,點擊「提交」,系統會自動做出評判,標出錯誤處。此時可「重新作答」,也可直接點擊「查看答案」查看解析。

三、展示部分:思維導圖,助英文寫作更容易

學完本課後,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四季不同的天氣,每個季節看到的不同景物及穿著的不同服裝。學生根據討論,最後寫出四季不同特徵的英語短文。以上是本節課的難點。

利用101教育PPT「新建習題」或通用學科工具中的「思維導圖」,將思路用「思維導圖」串聯起來,通過逐個點擊提示單詞的方式,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說出句子。

這樣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捋清思路,將課文內容的重點難點以更加清晰和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根據課堂活動環節需要,選擇了101教育PPT中合適的課堂活動習題,打造了師生、生生互動的趣味英語課堂。

作者介紹

陳曦,秦皇島市海港區交建裡小學英語教師。從教16年,執教的英語課《Seasons》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創新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國家級二等獎。

相關焦點

  • 信息化與高效課堂如何融合?愛學堂未來課堂混合式教學研討會給出...
    原標題:信息化與高效課堂如何融合?愛學堂未來課堂混合式教學研討會給出答案!「梁老師用支教的方式把更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方式傳遞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從而找到人生的價值。而我通過未來課堂,幫助更多孩子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讓他們有更好的成長,這也正是我的價值體現。」隨後郝老師分享了未來課堂幫助學校教學水平提升、幫助學生自身成長的感人故事。
  • 融合信息技術,重構智慧課堂
    然後深入項城一中7.1班聽數學課,課堂自主探究,課後拓展延伸三部分組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教學中數學老師運用了&34;、&34;、&34;、&34;等多種信息技術手段,9個深度融合點,讓學生經歷了&34;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生成豐富,操作規範,生生互動精彩,給與會聽課領導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11月22日上午,2019年小學教師課堂能力提升項目培訓的開班儀式在南和賓館四樓報告廳舉行。參加人員包括南和縣教育局領導、發展中心全體教師、參訓小學教師等共計110人。
  • 現代課程建設|數學「學程包」開發與應用—— 新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而就當下數學教學的樣態是基於 PPT 工具,以演示與展示為主,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教」。如何增強學生的體驗和建構,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促進學生自主成功,是當下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的關鍵問題。近年來,學校開始探索基於移動終端的新型學習資源——「學程包」的系列開發與應用,構建新工具背景下數學學科落實以「學」為主的路徑、策略與方法。
  • 手機將成為極簡技術在推動課堂變革中最重要的工具!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師減負,教師又可以用哪些新興的技術豐富課堂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的關係從原來的「整合」真正變成「深度融合」?在這樣的教育需求下,極簡技術應運而生及廣泛應用,成為推動未來的課堂結構變革,形成一種易於推廣的教學模式重要手段,手機成為信息化教學最重要的工具。
  • 如何打造智慧課堂?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多維度,多方向,打造智慧課堂在本次展示會上,TCL商用帶來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以智能交互教育一體機為核心,搭載了在線課堂、教育雲平臺、互動課堂解決方案、校園集控系統等應用,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深度結合,打造了以教、學、管、測、評的多方向的整體解決方案。
  •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案例 | 清華大學&學堂在線: 新型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開發與應用
    學堂在線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為使命,匯聚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引領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服務全球各類學習者,努力建設成為全球第一的中文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研發了新型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
  • 慕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隨著慕課在全球的興起和影響的深入,慕課到底會對傳統高等教育產生何等影響這一問題已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關注。慕課對大學教育的影響不僅是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學習途徑,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方面也促進了課程方式的變革。在此背景下,高校實驗類課程如何突破原有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組織方法,值得思考。
  • 佛山三中初中部創新課堂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珠江時報訊(記者/區輝成 通訊員/鄧綺妍)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規劃與引導課程教學的變革與創新?11月14日,《智能時代:初中數學的挑戰與選擇》教學研討會在佛山三中初中部舉行。據佛山三中初中部校長謝先剛介紹,該校著力將信息技術與「探究/對話/體驗」式教學深度融合,創新課堂教學,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佛山三中初中部,現場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智能時代,初中數學教學帶來的變革與創新」等話題展開論道與研討。
  • AI智數課堂解決方案,精準化教學深度融合
    ,以課量為截體,聚集人臉識別、行為分析、視結構化、量化數據與教學深度融合,構成考勤和教學分析貫通一體的智慧教育內容。智慧課掌方案包括課堂考和課堂學情分析功能。課堂考勤採用視覺分析無感考方式,以人臉特徵為識別對象,考勤效率高,也能杜絕作弊現象。學情分析功能是在人臉識別基礎上,採集分析學生課堂行為,例如學生表情(7種)、行為(6種:聽講、低頭、舉手、起立、趴桌子、玩手機),提供無感知、過程性的課堂質量評價和A1學情分析報告,實施精準化教學。
  • 從融合到創新:基於GeoGebra的數學深度教學
    從融合到創新:基於GeoGebra的數學深度教學羅建宇(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    215600) 面對「怎樣培養人」、「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等關鍵問題,數學課堂教學變革需向縱深推進,以深度教學為抓手,讓學生的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在數學課堂之上.鑑於高中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概括性
  • 推進深度應用 促進有效融合-2020年松江區數字教材應用研究項目...
    ,促進課堂教學與技術的有效融合,2020年12月8日,推進深度應用促進有效融合——2020年松江區數字教材應用研究項目展示活動在松江區教育學院舉行,以試驗項目的語文學科為主,進行課程展示、經驗交流等專題展示活動。
  • 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對加快轉型升級、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下,我國整體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我省也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如何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本文轉自【中國網】;2020年註定是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後疫情時代,大量學校利用智慧教學系統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將成為「新常態」,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今年正值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收官之年。為了鞏固多年來在智慧課堂建設中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紮實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正式出版。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來源:中國網2020年註定是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後疫情時代,大量學校利用智慧教學系統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將成為「新常態」,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長表示,全國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有效抵禦了疫情給教育系統帶來的衝擊,還給中國教育變革留下了新基因,搭建了新起點,並客觀加速了學校教育理念變革的進程。
  •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中的去技術化思考
    7月10日下午,《教育雲平臺與教學融合體驗課》在現場12位客串學生的e教能手們的積極配合下,獲得了圓滿成功,既然是課,那是一定有教學目標、重難點什麼的,但是這些不在紙上,而在腦子裡,在反思中,再一一剖析。授課背景: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信息化之於教學,到底是什麼關係?什麼樣的課堂才是深度融合?
  • 媒體深度融合:全生態資源快速協同 乘法效應顯著
    來源:新華網從新媒體到全媒體、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度融合,全智媒的深度融合這道極其複雜的綜合大題考驗著多個學科多個行業多領域的跨界綜合協同能力。解決一個難題不難,重要的是綜合解決所有難題,找到平衡的最優解。
  • 科學網—從工具走向資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範式
    近日,復旦大學教授蔡基剛在《中國科學報》2019年7月17日第四版論及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他提出應該將英語作為工具來學習,主張語言的工具性。須知,英語學習的動機和目的很多,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往往會出於不同目的或是動機,直接或是間接規劃自己和家庭的英語學習,除了工具性動機之外,內在融合性或是自我實現型動機並不罕見。
  • 獨家報導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與Office365深度融合課堂交流會在濱海新區漢沽舉行
    12月6日,由濱海新區漢沽教育中心主辦、漢沽九中承辦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與Office365深度融合課堂交流會在漢沽九中順利舉行。來自濱海新區教育部門的領導、教師及微軟公司嘉賓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分為兩個板塊——課堂觀摩研討和活動點評。
  • 河北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河北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更生動 學習更主動近年來,翻轉課堂、微課程、慕課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數位化學習、在線課程出現在許多中小學校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