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 | 詩人多次吟詠的州橋,見證了開封運河的鼎盛

2020-12-24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公元1170,南宋官員範成大奉命出使金國,渡過淮河,踏上中原土地,路過舊都汴京開封時,寫詩一首: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詩文裡的州橋,正是北宋大運河漕運發達的一個象徵。北宋以開封為都城,開封以漕運為支撐,開封與漕運共舞,在歷史上點燃了耀眼光芒。10月25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開封,依託開封漕運的,探尋運河千年煙雲。

  根據史書記載,北宋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最高達到150萬。而在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的大城市,比如巴格達、羅馬、倫敦,城市人口都只在4萬到20萬之間。今天的美國紐約,那時候還只是一片蠻荒之地。當年的北宋都城東京,毫無疑義的是「八方爭湊,萬國鹹通」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都市。

  開封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的國際大都會,正是與汴河「舳艫相銜,千裡不絕」的漕運休戚相關。在沒有鐵路、公路而依水行舟的年代,說一條河成就了一座城,絕不過分。

  開封的運河,主要是汴河。

  公元605年3月21日,隋煬帝下旨開鑿通濟渠,它以洛陽西苑為起點,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這汴水一路波瀾壯闊,從「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的汴州(今開封),流到「沿溜入閶門,千燈夜市喧」的楚州(今淮安),再流到「堤繞門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漁」的揚州…… 開封成為名副其實的運河城市。

  

  唐高宗以後,關中及長安對江淮物資的依賴的程度進一步加深,那時,在汴河上行駛的運糧船(主要是官船)應在一萬艘到三萬艘之間。

  正是為了適應城市地位的提升和變化,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781年,時任汴州刺史的李勉對汴州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擴建後的汴州城把汴河圈進了城內,成了汴州城的內河。

  新汴州城擴築完成之後,在今天的龍亭周邊,建起了周長四裡、築有城牆的節度署衙。還在汴河與汴州城南北中心大道的交匯處,修建了一座橋梁,因為處於州之南門,故名汴州橋,也就是後來的州橋。

  這座州橋,見證了開封繁華,可惜在明崇禎十五年,李自成第三次兵臨開封,官兵掘口讓滔滔黃河水將古城淹沒,千古名城盡成澤國。州橋連同這座城市的繁華與落寞,神秘與瘡痍,一起淤埋於地下,幾百年間再未被世人所見。

  

  上世紀80年代,開封市政公司在此施工時,發現了州橋遺址。「當時因受地下水位高的影響和經濟水平的限制,不具備展示條件,州橋重新被掩埋於地下。」講解人員說,為推進大運河重要文物系統性保護整治工程,豐富北宋東京城遺址的文化元素,2018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市文物考古部門啟動了州橋及汴河遺址發掘工作。

  

  考古人員在清理河道淤積層的過程中,採集到了大量不同時期的瓷器標本,有青瓷、白瓷、白地黑花、鈞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等類型,時代從唐到清,窯口涵蓋河南周邊窯口及南北名窯。

  

  這些瓷器記錄了汴河作為運河主幹貫通南北的重要信息、中國制瓷業的發展過程,也了汴河兩岸一個個朝代商業的繁榮。

相關焦點

  • 古人讚美開封州橋的詩句令人心馳神往,吸引著無數遊人尋覓州橋
    古人讚美開封州橋的詩句令人心馳神往,吸引著無數遊人去尋覓州橋的遺蹤。然而,由於歷史上開封屢遭黃河水患的侵襲,金元之後,汴河漸被淤泥淹沒,尤其是明末黃河大水灌城後,州橋便被泥沙深埋於地下了。1984年,宋城考古隊在開封中山路中段地下4.3米處發掘出古州橋遺蹟,才使它得以重見天日。據說,將來還將建成一座州橋地下博物館,供中外遊客參觀遊覽。
  • 河南大運河迎新規劃!鄭州、洛陽、開封,將成為運河示範城市
    【鄭州、洛陽、開封,將成為運河示範城市】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雄介紹,《規劃》劃分了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核心區指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40個縣(市、區),拓展區指主河道流經的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9個省轄市除核心區以外的地域範圍,輻射區包含除核心區和拓展區之外的省域範圍
  • 谷禾:運河岸邊的詩人
    接儲海運,築倉收糧,這也由此讓我對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遐想。海運倉連著大運河。詩人谷禾是2004年移居北運河的。這15年裡,他在不同季節沿河行走,關注著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變化和遷徙。「北運河上接通惠河,是古運河漕運的起始地,它的從繁盛到凋敝,也是一條運河和我們民族命運的隱喻。
  • 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別樣的城市脈動
    此後,在2004年實施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棗莊運河仍是重要組成部分,並承擔著南水北調向北輸水和省際供水的任務。從歷史款款走來的京杭大運河在棗莊流淌至今,已是歷史的印記與時代的見證。文化承南北,包容而兼續因河興商、因河興市。流淌的運河將南北方的文化兼收並蓄,也在各個運河段留下了城市的印記。一如歷史上的棗莊段及臺兒莊古鎮的興起。
  • 問答中國大運河
    有關大運河的知識點舉不勝舉,你可能知道最著名的大運河的挖掘者是隋煬帝,但你可能並不知道大運河最早是公元前486年就開始疏鑿了;你可能知道大運河杭州段上有著名的古橋拱宸橋,但你不一定都知道拱宸橋的具體歷史。那好,在中國大運河申遺進入關鍵時間點的這個時候,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這份問卷,看看我家門前的這條河,我們到底了解她有多深。
  • 河南圍繞大運河出臺重磅規劃,鄭州、洛陽、開封將成運河示範城市
    鄭州、洛陽、開封將成為運河示範城市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雄介紹,《規劃》劃分了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核心區指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40個縣(市、區),拓展區指主河道流經的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9個省轄市除核心區以外的地域範圍,輻射區包含除核心區和拓展區之外的省域範圍。
  • 行走大運河|度越千古耀星河
    邢臺達活泉公園內的郭守敬銅像及觀星臺。正當我們仰視這位遠眺運河的先賢身影時,郭守敬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迎了出來。一幅打造風光旖旎運河盛景的智慧與功績圖卷,便在這一園一館中逐漸鋪展開來。 「十裡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明代大學士李東陽一首《過鰲頭磯》,將昔日大運河邢臺段槳聲帆影的景致描繪得聲情並茂。而成就這繁盛景象的,便是生長在邢襄古城的元代科學家郭守敬。
  • 大運河可不等於京杭大運河 通州運河號子為啥成北京文化符號?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不僅包括「京杭大運河」,還包括「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其長度確定為1011公裡,明顯較通常認知的京杭大運河長度1790餘公裡短了不少,這主要是受到遺產點確認的限制。但是,需要明確的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的南端,並不是杭州,而是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是相通的。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運河開鑿
    目前已知的上最早的運河是在公元前4000年由西亞美索不達來亞人開挖的運河。中國開鑿運河也很早,廣西靈渠鑿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除靈渠外,我國在內河航運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
  • 央視聚焦運河揚州段 施橋船閘緣何做到世界通勤量最大
    施橋船閘是全世界通勤量最大的船閘,大運河有著2500年歷史,今天她依然活力不減。大運河活力不減施橋船閘有著世界最大通勤量在第33集裡,攝製組首先來到了六圩燈塔上,這裡是京杭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六圩燈塔高聳岸邊,指引著長江與運河上的來往船隻。
  • 穿越光陰三百載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新聞中心|中國...
    ,從奔牛鎮至常州府的情景,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大運河常州段的繁華勝景。由此展現歷史上江南重鎮的繁華風貌,通過山川景物、風俗市井、民間百態、建築服飾等豐富圖像信息,讓更多人了解大運河文化、運河城市變遷。    常州段是全卷結束前的高潮,運河在奔牛鎮出現了一個孤島,畫面上有站在水中摸田螺的農民。河水穿過一座單孔橋,出現了一大片農田,然後運河拐了個彎,穿過一座壯觀的三孔石橋到達常州城門,與護城河相連,常州城內大片建築隱沒在雲霧之中。
  • 運河博覽|世界知名運河簡介:京杭大運河、伊利運河、蘇伊士運河簡介
    運河自然承襲了水的這一特質滋養著河畔生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且最古老的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千米。京杭大運河最早始於春秋時期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
  • 劉志平:唐宋詩詞中的運河與淮安(上)
    唐宋時期是中國大運河大發展的時期。隋代以前,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些區間運河,如春秋時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戰國時魏惠王開鑿的鴻溝,魏晉時曹操開鑿的白溝、平虜渠、泉州渠等。隋代建立後,為鞏固對全國的統治,在上述區間運河和一些天然河流的基礎上,先後鑿通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形成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到餘杭(今杭州)、全長2000餘公裡的大運河,實現中國大運河的第一次全線貫通,隋運短祚,三十餘年而亡。然其開鑿的大運河,卻使其後的唐宋兩朝受益無窮。
  • 奔流吧,大運河
    插圖/王偉賓鶴壁濬縣雲溪橋□河南日報文化繁榮課題組放版、固定、上色、鋪紙、印刷……一套完整的程序一氣呵成,一張色彩明豔、質樸生動的木版年畫呈現眼前。作為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連南貫北,見證過千年繁華盛世,經歷過困頓落寞,如今正悄然發生巨變,展現出中原文化的永恆魅力。一條河,流過千年歲月千年運河,水韻悠悠,牽著兩岸百姓,繫著社會變遷,映著國運興衰。
  • 千年運河 百年水文丨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近日,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以「千年運河、百年水文」為主題,倡議並發起「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聯合京杭大運河沿線14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文站共結聯盟,使百年水文站成為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窗口,講好水文故事、展望水文現代化,弘揚時代水利精神,煥發新的時代風採,共同打造一條流動的河
  •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芻議
    運道塘的修建,改善了西興運河的航運條件。唐代,紹興(當時稱為越州)百業興旺,商賈雲集。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唐代宰相元稹,十分推崇越州,曾寫下「會稽天下本無儔」的詩句,來讚譽越州秀麗的風光和繁華的市井。據統計,唐代有400餘位詩人,如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等,沿著浙東運河來往于越州,留下數千首寶貴詩作。因此,古運河又有「唐詩之路」的美譽。宋代,紹興境內的運河稱為浙東運河。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方案來了!無錫段或將規劃為 兩園三帶十五點
    「兩園」即清名橋和惠山古鎮核心展示園;「三帶」為清名橋—南禪寺運河展示帶、南禪寺—北倉門—運河公園展示帶、望湖門—江尖公園展示帶;以及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茂新麵粉廠)、無錫商會遺址、東林書院、黃埠墩等十五個展示點。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明年7月開館 讓觀眾變成遊客
    展覽的總體定位是「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共設有「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沿岸的傳統生活」「大運河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知名運河與運河城市」「中國大運河藝術史詩」「紫禁城與大運河」「隋煬帝與大運河」「運河與自然展」「運河上的舟楫」「流動的文化——中國大運河」「探索大運河:青少年互動體驗展」等11個專題展。
  • 他們的付出,成就了運河的「最美」——大運河守護者的故事
    京杭大運河貫穿滄州而過,滄州也因大運河而生而興。近年來,我市啟動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工程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大大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天,記者為您講述大運河保護者的故事。近期雨水多,運河沿線的混凝土工程有沒有裂縫、磨損或塌陷,閘門有沒有鏽蝕、變形,運河上下遊有沒有釣魚的、玩耍的……她時時得觀察著。高瑋玲是黃驊市人,今年35歲,目前是南運河河務中心捷地閘所主任。因為工作,她和運河結緣11年了。南運河從滄縣捷地鄉西南穿流而過,捷地閘所肩負著引黃輸水及防洪排澇的重任。這些年來,高瑋玲時刻觀測著大運河的變化。
  • 河南省4家博物館加入大運河博物館「朋友圈」!「大運河博物館聯盟...
    其中,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加入該聯盟,共同傳承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傳播運河聲音。據悉,32個「大運河博物館聯盟」成員包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大運河沿岸省級博物館及與運河有關的專題博物館,旨在加強運河文化學術研究合作,協調運河沿線展覽、文創、教育資源,發掘更多文化產品合作模式,深化大運河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