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廣泛應用於各大影視劇中,導致我們一直被負向潛移默化著。
實際上這裡的「為」應念作wéi,而不是 wèi,如《論語》裡孔子說過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裡的「為」一樣皆為修為的意思。
林佳梅老師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樣解惑道:人不好好修為自己的內在,難以天地之間安身立命,人越走越偏最後天誅之地滅之。
經歷沉浮
才能釋放清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百花凋謝的季節,只有梅花在嚴寒冰雪中開放,絲絲梅香都是從凌冽的寒風和冰雪中孕育出來的。
人一生也是這樣,每一次經歷磨難,都是在鍛鍊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的力量。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曾有一個屢屢失意至欲輕生的年輕人找高僧釋圓,釋圓並沒有著急點撥他,而是不慌不忙吩咐小和尚燒溫水泡茶。
在年輕人發現鐵觀音泡出來竟然沒有茶香後,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燒一壺沸水,而後慢慢往杯子裡注了五次沸水,慢慢的茶香輕輕瀰漫在禪房裡。
帶著年輕人的疑惑,釋圓解釋道:「用水不同,茶味就不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清香。」
茶葉只有在沸水中反覆沉浮,累經浸泡才散逸出它的清香,人一生的修行何嘗不是這個道理,不懂得修行的人,就像溫水沒有泡開的茶葉一樣,難以釋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沒有忍耐的精神與內心的磨礪,無法釋放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光,只有在修行中積德行善,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釋放出生命的清香,留給他人人生的幽香。
修身以「嚴」
才會「慎獨」
《論語》中說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先正己而後正人。嚴以修身重在修為,「修為」之「為」意思就是要實際去做,在實際行為的修正中,心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認識到修為的重要作用,從產生修為的意志到真正走上修為的道路。
儒家講君子修行:自省、克己、慎獨、寬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門「懺悔法」;道家老子講「罪幾」。
作為第一個用「罪幾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帝——漢武帝,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罪己詔」的發布,使當時漢朝的統治方針發生轉變,重新回到了與民休息、重視發展經濟的軌道,避免了秦朝那樣迅速敗亡的結局。
為人要不失本心要心存敬畏,《呻吟語》中有雲「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修身以「嚴」,才會「慎獨」。
都說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靠品格、看操守。做老闆、領導、搞管理,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別人。
修身不忘本性,得名不忘初心,作為已經坐擁財富的企業家,應該樹立更高的人文精神追求,成為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建立獨立的人格,讓更多的人追隨自己,事業做強、福祿壽俱全、人生獲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