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眾生離苦傳了八萬四千種法門 為什麼還要盤腿打坐呢

2020-12-20 以智見佛

當說到佛法修行要打坐禪修時,總有人會說,打坐禪修只是佛陀所傳的,八萬四千種法門裡面的一種方法而已。學習佛法,不一定就要打坐禪修,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呢。

在整個佛法的學習中,的確有很多種方法,讓我們進行修行。這些方法,有我們熟悉的念佛、持咒、觀想,還有頓悟、漸悟,小乘、大乘、金剛乘,顯宗、密宗之分。在不同的方法裡面,又派生出很多的法門、很多的方法來。給人的感覺,佛法的禪修,似乎有無數種方法。數量之多難以數清,概括起來就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八萬四千種法門,對每一個學佛者都是有益的,可以對治每個人的八萬四千種煩惱。在實際的修行運用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機緣,會接觸到不同的學佛方法,也能夠學習到不同的禪修法門。這些法門多多少少,都能夠幫助到每一個學佛修行的人。

有的人是為了減少自己身體的病痛,有的人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睡眠,有的人是為了去除自己的心理問題,有的人是為了穩定自己的情緒,有的人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脾氣。有的人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念頭,有的人是為了讓自己放鬆。還有的人是為了讓自己內心有一個依託,有一種歸宿,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依靠。

相關焦點

  • 佛陀在圓覺經裡直接說了 要想覺悟就得打坐修行
    圓覺經是佛陀和十二大菩薩,為天下眾生解說的,具體的、系統的、全面的、完整的佛法修行手冊。所有人只要依據佛陀在圓覺經裡講解的方法進行禪修,都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在莊嚴的圓覺法會上,文殊菩薩首先問佛陀:所有眾生要覺悟解脫,要想實現內心的徹底清淨,應該怎樣修行呢?佛法的禪修者,發下覺悟解脫求清淨的決心以後,應該如何遠離對佛法的錯誤看法和修法呢?如何才能使遠離佛法的末世眾生,在求證覺悟解脫的禪修之路上,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
  • 對打坐的十大錯誤認識 使人不願打坐 不敢打坐
    打坐,是佛陀出家後,前後經過六年的辛苦努力,才在菩提樹下覺悟到的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把自己覺悟到的這一方法,傳遞給了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們,也都相繼擺脫了內心的痛苦。佛陀先後用了四十九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弟子,不同的人,宣說著他覺悟到的:盤腿打坐的離苦得樂的方法。聽到佛陀宣說的弟子,聽了佛陀宣說的世人,都歡喜信受,都很高興地相信接受。然後,去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盤腿打坐,體驗、驗證佛陀講解的通過打坐,離苦得樂的方法。
  • 釋迦佛陀為什麼在最後八年才講法華經 ?
    三世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為了講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妙法蓮華經》,釋迦佛陀為什麼在最後八年才講呢?佛陀在《法華經》用十幾個比喻說該經是「諸經之王」,為一大事出現於世,就是為了講《法華經》,目的是讓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諸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對於去除你內心的痛苦,打坐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的
    打坐禪修,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而是所有覺悟解脫者,是所有成佛者,都必須經歷的一個禪修過程。佛陀離開皇宮後,在森林裡,盤腿打坐苦修了整整六年。雖然由於他的老師指導的方法不對,導致佛陀沒能覺悟,但卻讓佛陀能夠牢牢地穩定住了自己的身體。
  • 四念處是什麼,為何佛陀涅槃後囑咐眾生以此為道
    佛陀在涅槃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問過阿難是否希望自己繼續住世,可惜阿難中了魔障,竟然沉默不語,沒有出言挽留,佛陀就看出自己和這世間的緣分盡了,這才聽了魔王波旬的請求,涅槃而去。而從魔障中醒過來的阿難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但也於事無補,所以他就下跪頂禮佛陀,請示佛涅槃後,他們這些弟子們該怎麼辦,後世眾生又該怎麼辦。
  • 菩薩示現十種清淨行,五種大人法 用合適的方法度眾生便是方便法門
    俱枳羅譯為眾音合和。其音彼此之間動聽,更為殊勝。也有諸多清靜的梵音,皆具足完滿。十方諸佛菩薩,隨順眾生的心所愉悅,而為眾生說法,令眾生聽見所喜愛的音聲,便發菩提心。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是第一法門,而不是第二法門。哪一門對哪家眾生有機緣,便是第一法門。由於眾生無量,因此佛叫法門也無量。
  • 「二乘人」與「佛陀」的境界差距
    「聲聞」跟「闢支佛」就是二乘人,「聲聞」是聽聞佛陀聲教而修行證悟的出家弟子;「闢支佛」也譯作緣覺,是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的聖者,常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仍能自修緣起法而證聖。然而,就算他們已入聖人的境界,也未能徹底理解諸佛智慧與慈悲,因為與佛陀還有一段差距,這差距在哪裡?之後會有說明。「所以者何」,為什麼呢?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本文為蓮荷居士首發/獨家稿件佛教歷史跨越兩千五百多年,典故多如天上的繁星,記載這些故事的經文也汗牛充棟。其中有些典故,如果細細品味,可以解開學佛人心中的許多疑惑。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拿當下這個時代的眾生來講,究竟什麼樣的法跟我們最切合?這是個關鍵問題,佛所傳授的法那麼多,是不是都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特性?是不是修了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出離輪迴?佛陀在《楞嚴經》中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我們首先要明白《楞嚴經》中開示的是通途,也就是靠自力修行出離輪迴的。
  • 《法華經》佛於世間只為一事,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此生你呢
    諸佛隨順不同的因緣和眾生宣說不同的法門,其旨趣是頗為深奧難解的。為什麼如此說呢?我曾經以種種方便法門,種種因緣法,種種的比喻言辭來演說諸法。但今天我所宣說的這種法門並非通過思維忖度進行分辨就能對其理解的,唯有諸佛才能真正知解這種法門的奧妙。為什麼這麼說呢?諸佛世尊都是因為一件大事的因緣才出現於世的。
  • 理念 | 離惑業苦 得究竟樂(四)
    法師談到,佛陀的修證經驗告訴我們,苦痛是可以徹底解除的,方法就是擺脫所有煩惱、惡業和痛苦,獲得清淨、恆常的安樂,並且能夠生死自在,利益一切眾生!文 | 學誠法師為什麼人生會有這麼多的痛苦?佛陀告訴我們,世間上一切痛苦都是從有情自身業力的召感而得到的,業又是由煩惱而引發的。
  • 佛陀說法49年,核心的兩個字要懂還要實踐,福運自來!
    所以佛陀應用了他的智慧,用各種宣說來告訴人們應該如何才能顯現眾生智慧,不在煩惱和憂傷,解脫自在。或許這樣的說法不便於概括佛的全部,因為佛的智慧無限廣大。但對於我們凡夫學佛的人來說,要時刻謹記。如此一來,我們才能了解佛陀宣法的實際意義。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所以每一種法門都是對治眾生的每一個煩惱。佛家有講因果、講功德、講福報。
  • 什麼才是真正修持往生法門?(下)
    大過那些個把裝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捐了的人的功德還要大!那麼如果你是一個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的修淨土法門的人,當你讀金剛經的時候,當你為別人講解金剛經的時候,這個功德很大,但是你把這個功德回向極樂世界,莊嚴佛陀淨土。這個時候念金剛經就是修極樂世界的法門。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02眾生的選擇不同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並非是佛陀特意的放棄了某些眾生,而是眾生沒有去選擇被佛陀救度。
  • 佛陀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
    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範圍,到達色界的光音天。 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小世界,累進千倍為中千,再由中千累進千倍,一共經過三次千數的累進而成,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一個大千世界而已。 大千世界的統治者,是色究竟天的大梵天王。
  • 佛陀所說的法,其實非真非假,是中道
    在這裡佛陀說,他往昔修忍辱,作忍辱仙人,就作了五百世,所以大家要理解修行成佛的艱難。作為資糧位的凡夫,我們要修忍辱,見道之後的第三地菩薩主要的修行功夫,就是安住於空性修忍辱波羅蜜,這是大乘佛法修行的重要法門。為什麼要修忍辱?對我們凡夫而言,修忍辱就是為了破我執,而能修忍辱,不生嗔恨,也就在於無我。
  • 圓因老法師:佛陀的四個法寶 懺悔放生吃素念佛
    未學佛以前,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在紅塵中每天算計著如何讓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財萬貫,如何穿金戴銀,如何聲名遠播,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醒的時候追逐貪嗔痴,就連睡夢中也為三毒所伏,但愚痴的自己仍不知覺悟,仍在糞坑中逐糞而不自知,可愧可羞至極!地藏菩薩本願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 三個月打坐禪修的總體要求
    在上一章,我們已清晰地知道了三個月打坐的進程安排,知道了自己每個月、每周、每天的禪修目標。本章講解打坐的總體要求。打坐,是每個人進入佛法大門的必修課,是獲得佛法般若智慧的必經之路。打坐,不僅可以平靜自己的內心和情緒,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僅可以改變睡眠,還可以徹底停止自己的所有念頭。不斷努力的禪修者,通過打坐可以實現入定,明心見性,證悟空性,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最終的正等正覺的覺悟和解脫。想要真正達到以上目的,必須掌握傳統、正確的打坐方法。
  • 打坐為什麼要五心朝天
    很多人對打坐很感興趣。在佛教道教,甚至過去的儒教,都是要講究打坐的。佛教和道教對打坐的講究不同,是因為他們的修法不同的緣故。佛教講究的是五心朝天,而真正的道教打坐卻不講究五心朝天。既然修行都講究打坐,那麼這個打坐裡面到底存在著什麼奧秘呢?佛教中有的法門將打坐稱之為禪坐,主要原因是受禪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