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集體換崗,我選擇當兒科醫生。

2020-10-10 何棄療9459

2019年7月份,也就是孩子10月大時,一天上午突然出現發燒、無汗、嘔吐、洩瀉。中午下班趕回去已經出現類似昏睡症狀,呼之能應,睜眼即閉,小便失禁,渾身燙人(如圖)。

雖然我自身是中醫大夫但那時處理兒科病例相對較少,心中略有慌張。隨即強行鎮定下來,看了孩子指紋稍有紫紅但尚未及風關,尋思孩子病勢雖猛但尚未至非常嚴重的地步。腦海中快速思考,電光火石之間想到了《黃帝內經》中一句話「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和《傷寒論》裡面的「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觀察了一下孩子大便希溏,剛開始略臭,現在不臭,孩子吃完奶粉會吐出來一些,又察孩子脈象浮數有力。於是買了一副中藥(顆粒劑):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甘草、半夏、石膏、浮萍、生薑、大棗。一劑溫開水衝服。用去針頭注射器給孩子餵了了10ml左右,孩子睡過去了實在餵不了了,我在床邊觀察了30分鐘,仍然高燒40℃。心中又出現了恐慌,反思自己辯證錯誤了嗎?請教了三位老師:我的傷寒論啟蒙老師、河中醫王付教授、一位民間中醫高手。最後又選定連個方子:小柴胡合白虎湯加蜀漆、大柴胡湯加乾薑、黃連和焦三仙。立馬去醫院買了兩幅藥。回來把大柴胡湯熬上,到床邊看孩子,孩子姑姑講「你走後沒多久,孩子出了一身大汗,體溫降到36.8℃」。觀察孩子已經恢復正常,喝了100ml奶,沒有吐奶,小便不燙人、大便略成型(如圖)

自那時起,我在想作為一名中醫大夫連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憑什麼給別人看病。決定看中醫兒科,孩子偶爾會去我的診室玩(如圖)。

現在孩子兩歲一個月了,一直用我們的理念餵養,孩子體質不錯,已經一年多沒生病了。反倒是我的門診看孩子的越來越多了。2019年7月份門診剛開,每天一、兩個甚至沒有病人,到12月份每天40多個病人,今年一月份門診量達到全院第一。

有機會的話我會進一步把自己的育兒理念和經典驗案分享給大家,讓我們的寶貝不再「三天兩頭生病」而是茁壯健康成長。最後讓天下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也讓每一位爸爸、媽媽都能夠幸福地看到孩子幸福成長!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 「守護是我無悔的選擇」
    診療難度大、工作壓力大、醫患風險高於其他專業;但是與之不匹配的是,收入不高、缺乏尊重等原因,使得很多醫生逃離兒科,遠離兒科。  20多年前,潘偉華毅然選擇了兒科專業,不為其他,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比起很多人所知的『兒科煩惱』,我更嚮往與可愛的孩子們打交道,他們那清澈得不帶一絲塵埃的眼神,有著無限生機活力,比成年人或有更多的奇蹟。」
  • 集兒科專家集體智慧 助基層兒科提升能力——復旦兒科「小布AI醫生...
    集兒科專家集體智慧 助基層兒科提升能力——復旦兒科「小布AI醫生」進入多中心臨床應用 2020-11-1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做醫生的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新一代年輕人在「兒科醫生」這個特殊崗位上成長與奮鬥的故事。
  • 我為什麼選擇成了一名兒科醫生①
    有時,會有人問我,你一個大男人,1米8的個子,怎麼從事小兒科?小孩沒娘,說來話長。我從小體弱多病,經常醫院去的多。看著醫生們穿著白大褂、帶著聽診器,還會治病救人,我打心裡非常崇拜,想當醫生,希望能在我們縣的醫院上班。記得有次我上小學的時候,奶奶生病在縣公療醫院住院。我沒事幹,就把病房外面的地掃的乾乾淨淨。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兒科醫生荒」調查
    「有一次值夜班,半夜三點,一個父親抱著發燒的孩子來到醫院,拍著桌子吼我,『限你在半個小時以內把燒退下去,退不下去,你就是個庸醫!』我給他解釋病情,家長完全聽不進去,『我聽不懂,反正你得在半個小時內給我把燒退下去。』我真的很怕他一下打到我身上了。類似情況,我在臨床上遇到過不止一次。」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 我為什麼選擇成了一名兒科醫生(5)
    原創 黃志恆 兒科黃哥黃醫生 收錄於話題#醫路歷程9個目錄許多朋友讀了《我為什麼選擇成了一名兒科醫生》系列,紛紛留言說寫的不錯,催我繼續寫。2010年7月,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下簡稱規培)首次在上海試點。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就是一群兒科醫生,他們之中:有的人做了20多年兒科醫生,只因覺得孩子們可愛、需要他,哪怕收入低、累,也捨不得放棄這些孩子們;有的人則在兩年的兒科實習中陷入彷徨,作為渺小的個人,她覺得自己很難和整個兒科體系的矛盾對抗,選擇離開;還有的人遵從「臨床躺學」,從大城市綜合醫院中逃離到老家,在一個相對放鬆的環境中找到了職業和人生的平衡…
  • 中國兒科醫生之困
    在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今年9月,兒科醫護績效不足後勤崗的1/5,整個科室要求集體轉崗。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隨著近幾年國家、政府層面的關注,問題已經有所緩解,截至2018年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名,不過這與發達國家1.5名的配比尚有差距。年輕醫師為什麼離開兒科?
  • 我為什麼選擇成了一名兒科醫生⑥
    許多醫院兒科很缺人,自己的科室的醫生不停的規培、專培;有的醫院還要把自己醫院的兒科醫生送到其它基地去培訓。對此,許多醫院領導、科室主任也很著急。最後,大家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有的綜合醫院普兒科醫生可以不用專培,專科醫院兒科醫生專培的話,算做科室成員。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數量少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兒科醫生約15.4萬名,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為0.63名,即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一名兒科醫生。到研究生階段才有細分的兒童專業,兒科專業招生少,兒科醫生的供給相應減少;根本原因:兒科醫生工作量大,風險大,容易與患者父母鬧醫患,收入低,願意學習及從事的醫生就少。
  • 兒科醫生缺口仍在,該用什麼留住青年醫生?
    接診量、治療費等與績效掛鈎,患兒少,醫生收入就低,兒科長期以來的問題被更直接地暴露出來。在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今年9月,兒科醫護績效不足後勤崗的1/5,整個科室要求集體轉崗。 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
  • 破解兒科「醫生荒」 四川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待遇
    在二孩時代,兒科「醫生荒」已成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  今年初,華西都市報率先關注兒科「醫生荒」,十餘位省政協委員跟進,為培養更多兒科醫生「奔與呼」。如今,這些委員和成千上萬的市民一樣,等來了希望。  12月12日,記者從四川省衛計委了解到,《四川省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
  • 兒科醫生有前途嗎 要不要學兒科 兒科醫生有多缺
    ­  「近15年,我們學校一共培養了兒科方向畢業生3000餘人。」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學院院長李秋看到記者對這個數字不以為然,她又接著說,「近15年,按照每年的招生計劃,全國醫科院校培養兒科方向畢業生只有6000餘人,我們佔了一半。」記者愕然。­  「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為何這麼少?
  • 天津醫院兒科醫生集體病倒背後:兒科停招本科17年
    (原標題: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背後的兒醫荒:兒科系曾停招本科17年)流感疫情嚴重之際,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因3位醫生全部病倒停診。1月10日,天津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溫曉清告訴澎湃新聞,通過給予專項崗位補貼等方式,近兩年天津市兒科醫生增加了約300名兒童醫生,目前天津市的兒科醫生缺口大概是600人。「天津的兒科醫生,我們統計數量是1669個。」
  • 基層兒科醫生培訓實用教材《基層兒科醫生必讀》發布
    中新網長沙12月23日電(通訊員 謝小虎 記者 徐志雄)基層兒科醫生培訓實用教材《基層兒科醫生必讀》,23日在長沙舉行的2017橘洲兒童健康管理論壇暨唯嘉兒科·著聞醫生集團創立大會上正式發布,為基層兒科醫生帶來即學即用的豐富臨床經驗。  近年來,中國多地出現的兒科醫生「荒」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當兒科醫生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是一名從醫十餘年的兒科醫生。這些年,國內各大醫院兒科醫生緊缺現象十分普遍。兒科醫生的艱難,同行們是有目共睹的,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同事選擇了逃離呢,而這客觀上又加劇了兒科醫生荒,那麼留守下來的同事們就更加辛苦了。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兒科醫生不足的現狀,更加嚴峻。在中國,大部分的兒科醫生,平均每天需要看一百個甚至更多的病人。
  • 縱相調查:中國兒科醫生之困
    工作量變少卻並不意味著兒科醫生們身上的擔子更輕鬆。接診量、治療費等與績效掛鈎,患兒少,醫生收入就低,兒科長期以來的問題被更直接地暴露出來。在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今年9月,兒科醫護績效不足後勤崗的1/5,整個科室要求集體轉崗。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
  • 「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 兒科醫生多緊缺?
    蔡家泉介紹,作為兒科醫生,他平時在門診,平均五六分鐘就要為一例患兒看診。每天,一位兒科醫生的患兒預約人數為70人至80人不等。期間,還要面對未預約掛號,臨時「加號」的患兒。每天看診時,一個上午不喝水、不上洗手間,已經成為他的「看家本領」。「我出診一個上午,要為至少80名患兒看診。」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昨晚,沈小姐帶著孩子去家附近的黃浦區中心醫院看病,意外看到了這張貼在兒科診室門口的兒科急診夜班停診通知。  看病孩子大增,滬上兒科集體「發燒」,兒科醫生缺失顯得比往年更加嚴峻,因為招不到兒科醫生,多家醫院悄然關閉兒科急診。根據最新的統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117家,能提供急診醫療服務的76家,三分之一沒有兒科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