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說:「人是自我編織意義之網的動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人會用各種理由,來美化自己的行動。就像我媽之前花3000元,去除雀斑,回來就給我說了一大堆理由,最後只為得出一個結論「這錢花得值」。
同理,我表弟是個200斤的大胖子,近年來年紀漸長,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嚮往美好愛情的他,深知以現在的外表討不到好對象,所以請了私教,每天雷打不動地去步跑健身,就為想要瘦下來,雖然他最終目的是「為了找女友」,但是這個過程卻足夠「自律」,足夠「勵志」。
所以我聽到「自律讓人自由」這句雞湯時,始終雞血不起來,因為從很早以前,就窺見了這句話本質。但是這些年來,我還是學習自律,生活自律,工作自律,用文藝的話說,我想讓自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用學術詞說就是,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大白話說就是,我得找點事情做。
所以每當我閒下來有時間時,我就會選擇去看書、畫畫、或者去看標記已久的電影,我得讓我的時間被某種氛圍籠罩,以便以後的創造活動。這個自律的過程,就是自賦意義的過程。雖然我對自律沒什麼信仰,但是對一些名人的自律故事很感興趣。
也許他們是摸到了成功的命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形式,然後自律地持之以恆下去,然後便造就了他們的名滿天下。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來告訴你,富人的自律有多可怕!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富有。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開國三傑」之一,他既是發明家,也是政治家,還是成功的商人,佔有極大社會資源的他,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人。在他的自傳裡,坦言自己是個自律的人,並在書中列舉了13項自律要求,大家一起來看看:
第一項:保持身體健康,合理飲食,吃飯七分飽,控制飲酒量。
第二項:謹言慎行。說話需利己利人,廢話能免則免。
第三項:對物品要有歸納整理的習慣,不要丟三落四,不要拖延,按時完成計劃的事。
第四項:下定心做事後,就不要再猶豫不決、左顧右盼,就算遇到阻力也不能放棄,要努力克服。
第五項:錢要花在刀刃上,不必要的地方,就不要浪費錢財。
第六項:保持勤奮的狀態,不能浪費時間,更不要荒廢時間,發揮有限時間的最大價值。
第七項:待人要真誠,自己要表裡如一、言行一致,讓心靈永葆純潔和公正。
第八項:如果對別人許了諾,那就一定要做到,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第九項:遇到任何事,都不要說極端的話,做極端的事,要敢作敢當。
第十項:養成整潔的好習慣,無論是身體、穿著,還是住所。
第十一項:遇事鎮靜,避免情緒失控、驚惶失措。
第十二項:不要放縱慾望,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
第十三項:保持謙虛、低調,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的人生,充分驗證了富人的自律有多麼怕,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富有,就有多自由,甚至就有多成功。
其實富蘭克林這13項自律要求,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有的人性的弱點,他一樣不少,但是他用自律克服了,但是普通人卻放浪形骸,所以取得的成就差別如此之大。對於自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