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太得了產後抑鬱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故事硬核

撰文丨魏玲

編輯丨王天挺

出品丨 X故事硬核

你要有個家,你得找一個太太,要有個熱鬧甜美的家,不光像室友那種,還得搞一個小孩。你太太,得花上一年時間給你生這個小孩,肚子變大,送進醫院,折騰一頓拿出來,黏糊糊血淋淋的,立刻要求吃奶、拉屎、睡覺……你太太把這三樣工作看得頂級重要,超越一切,像個變態,你呢則忽然發現,小孩本質是碎鈔機,燃燒起金錢來喪心病狂(另一個新爸爸說那感覺像P2P炸雷了)。此後你太太大概率會跟你發脾氣,有時還衝你丟東西,邊丟邊哭給你看,偶爾還砸歪你的眼鏡。總之,在它從小動物變人的那遙遠的一天到來之前,你倆都得恪盡職守、吭哧吭哧、累個夠嗆。如果有人跑來問你,為什麼要討論這個?你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斷定,他要麼是個還沒真正經歷過生活的傢伙,要麼是個經歷了卻不肯承認的混蛋。你同意嗎?

在男人女人中間,一個家庭的內部,生完小孩這一年究竟經歷了什麼?這篇文章的男主人公說,一個小孩是一個「能量無比強大的磁力場」,「那個能量處理好了能非常『妙』」。

你只能假裝明白,「那,」你問他,「被磁力場吸著轉圈圈感覺好嗎?」

我們在生活裡不大討論這個。我們討論離婚、出軌、脫髮、性騷擾、學區房,但不討論這個。連我們的文學也不大操心這個。兩個人原本的生活,原本的關係,能接住這個級別的能量嗎?萬一接不住怎麼搞?……比方說,會有人想退回去嗎?

你懷著困惑,和某種解釋不大清楚的敬畏,拜訪了四位先生和他們的太太。一號先生的太太視之為流感,得有小半年她無法獨自過馬路,小男孩尿那麼細的馬路也不行,「失去了面對社會的信心」。之後她康復了,闖紅燈也OK。二號先生的物理博士太太暫時性變傻了,這位先生動不動就出一組專業題測試太太「今天傻到了什麼程度」。三號先生的太太把焦慮燃燒成求勝欲,決心做一位學貫中西的滿分全職媽媽,她的育兒Excel表格三年一天不落地記錄了每一次吃奶、拉屎、睡覺的時間和容量/形態/長度,震撼了搞航天項目的三號先生,「從我們項目管理上說是超級、超級的」。

無論幾號先生和太太都同意,正常夫婦大概一生都不會為此專門討論,但也同意,這一年產生的漣漪久久不散,對人生的影響,「不次於考大學和找工作」。

你選擇記錄下四號先生和他太太的這一年,關於發生了什麼,和怎麼理解發生的事。沒有特別的原因。非要說的話,也許他們理應是人海裡更幸運的一對。

一對璧人,誰都這麼說。太太很美,是說真的美,先生工作起來像個變態。他們認識對方時還沒發育好呢,現在一塊兒長大到三十歲中間,「認識的時間和不認識的時間一樣長」。你本著事實核查精神(和一點兒對完美事物的打假心態),向他們本人、朋友、工作夥伴再三確認,漫長的時間裡他們從未互相懷疑,接受彼此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要你說,他們就該過上每個人想像中的生活。

事情的開端在太太29歲那年,她博士畢業,全世界、全部生活都成為她能選擇的領域。短短一年,她換城市、結婚、工作、生子,搬進一所房子和丈夫、母親、嬰兒住在一起。生活開始由一連串不由她選擇的事情構成。

最終,像曾經在激素幫助下忘掉生產的痛苦一樣,有時她想忘了這一年。有時這還不夠,她想像穿越劇那樣穿梭去平行世界,那裡的生活只有她和先生,沒有這個孩子。

現在你知道了,會有人接不住。會有人想退回去。你還知道,承認也並不丟臉,也不損傷真正的自尊心。

至於漫長的日常生活,太太被淹沒在工作量裡,先生儘管認為過於精細的育兒毫無必要,也像消音牆那樣,在每個下班後的晚上吸收掉太太所有的壞情緒。小孩就像計時器,滴嗒滴嗒,他們發現自己希望擁有的東西,範圍不斷收窄,到最後只剩下「輕鬆」。

你注意到性別差異:太太對每件小事都能分出對錯差別,而先生對世界的標準更高,也更模糊。太太爭吵的時候總是一臉真誠,可如果可能,先生連提都不想去提。他琢磨的是,為什麼她總把所有事情複雜化?

非要他說實話,白領工作和精細育兒都是同一套現代騙局,要求條理,要求精細,要求情商,本質上都「讓你不像男的」——現代生活不會隨時有一輛汽車、一隻老虎朝她衝來,好讓他像個男人那樣保護她。現代生活就是這樣。就是男人要麼不停地犯錯,要麼顯得無能,女人不是恨男人,就是感到失望。

「我也不記得具體什麼時候想通的,」他說,「大家討論產後抑鬱,討論男女性別對立,那我想啊,這些年來人性沒發生根本變化對吧,怎麼就突然男人都變成惡魔了?它一定不是男人本身變化帶來的。那是什麼東西出現了問題?」

以下分別為男性/女性版本,建議對照閱讀

男性=口述

1 堵奶:我會知道心疼,其實你肯定是沒有概念嘛

堵奶很疼,她反覆說,每一次都比生產的時候還疼。我會知道心疼,其實我肯定是沒有概念嘛。

我太太愛吃糖,我每次出差都給她買很多巧克力、甜食。通乳師告訴她吃糖會更堵奶。就跟一個糖尿病病人一樣,你不讓她吃糖,她表達叛逆的方式可能就是去吃。

反正我是屬於她要是想吃,我肯定慣著她。

我注意到她的焦慮,但我把它想像成男女思維的差異。對她來說,她身體會很崩潰,再加上心理上很內疚。小孩兩歲以後,我們有了更多知識,才明確她那個時間經歷的是產後抑鬱。

我覺得大量男性都可能這麼理解問題,慣性認為,無數女性都是這麼過來。我自己姐姐生孩子的時候,挺著大肚子出去幹活兒,什麼問題也沒有。

我太太發的脾氣,除了始終堵奶折磨比較大,其他的我認為都是小事情。如果她自己放寬心一點兒……比如孩子哭鬧了,她又覺得對不起孩子什麼的,我就覺得很納悶。

我很納悶,你說小孩明明長得很好很可愛,都健健康康也不怎麼生病。

我們那時候老調侃,覺得人是一個被激素控制的東西。懷孕前四個月,她其實脾氣非常不好,五個月之後又非常開心,那時候就知道激素在起作用。包括生育的時候非常痛,但它會分泌一種東西讓你過後忘記這個痛。你就明白人不完全是人的狀態本身。

2 爭吵:我拿起手機對著她發火的臉拍了一張照片

她拿東西丟過我很多次,十次以上有。

她情緒不好,可能接連幾天所有人都得看她臉色,得順著她。我不會反駁,她說什麼是什麼,我反駁她更激烈。基本上,每天都會(爭吵)。她情緒太強烈了。

因為事情過去了,再談起來肯定有美化的地方。好像我當時消化了她的情緒,像消音牆什麼的,表現還不錯。但在當時,每次我沉默她其實是更生氣的。

當時我也會心裡說,每天上班也這麼累,公司裡也一大堆破事兒,領導責任也推到你這兒,員工不靠譜事兒也推給你這兒,回家也什麼事兒也堆到我這,憑什麼都是我一個人忍受?我不會說出來。但是這個東西自己內心是會說的。因為我知道,跟公司的破事兒一樣,我又能怎麼樣?實際上就兩種處理方式,要麼我改變它,要麼我消化它。

偶爾也會有反擊的想法。就有時也會參與把這事吵大,對,就想告訴你,我也生氣了。

有一次她發火的時候,我拿起手機對著她的臉拍了一張照片,發了Ins。這事讓她特別生氣。我們共同認識的一個攝影師還在下邊點了贊。他可能覺得照片拍得不錯。

我太太覺得她很醜什麼的。我覺得是一個很真實的時間裡很真實的狀態,我就拍了。第一是我想記錄一下,第二僅僅為了打岔。想讓她從那個全神貫注的死胡同裡跳出來一下。

那時我是不知道她一邊丟我,一邊產生強烈自我否定、自我厭惡的。她覺得自己變成了非常糟糕的人。但她在攻擊我的時候,她的挫敗感我是不知道的,我在我的角色裡,我生著我的氣。我只會覺得她越來越愛生氣了。

小孩現在都怕她生氣。他玩一個電子遊戲,武器升級時可以按小水滴做冷劍,或者按小火苗做熱劍,他和媽媽一起玩兒都是生成熱劍。他媽媽出差我帶兒子玩,發現他把所有存貨一次性全升成了冷劍。

我問他,為什麼明明喜歡冷劍平時卻做熱劍?他說媽媽一直用熱劍。我說為什麼你不跟媽媽商量著來,他說,媽媽連你都說得過,我能說過她嗎?

他那麼小,已經敏感地知道這些。我趕緊告訴我太太,別再生氣了,小孩已經在用叛逆表達了。她很震動。我知道她會很受挫。

3 換尿布:我們接受一個事實,叫「人就是會反反覆覆犯各種錯誤」

我也帶過孩子。最崩潰的一次,她不得不去公司,她媽也不在,周末,我抱著孩子,孩子整整哭了五個小時。我覺得我用盡了所有方法,都沒用,就是哭了五個小時。那時候真的,你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上來。

會想,要不要給他丟到床上摔一下?用一個外力改變他這個軌跡?反正也是瞎想,你手也不可能鬆開,那你不想怎麼辦?這個痛苦只能熬時間。各種拿玩具啊,餵奶粉啊,什麼都不好使,他就是一直哭。

我太太總是講道理,但我會認為,道理是不重要的你知道嗎?她覺得,比如給小孩換尿布,吵架吵通了以後就可以修改過來。可對我來說還有另一個邏輯,就是人總是終究會反反覆覆犯各種各樣的錯。人們老是說靠改正,那到死那天還有一大堆錯誤排著隊等著改正。

我們接受一個事實,叫「人就是會反反覆覆犯各種錯誤」。你也會,我也會。我的可能包括換不好尿布。男性之間很容易達成共識,但男性跟女性有時候就雞同鴨講。

現在基本上都攻擊男性,男性肯定是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成長經歷中社會化上比女性晚熟。其實我覺得男性的荷爾蒙也好,激情也好,在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中是容易被壓抑的。所謂白領工作,要求條理性,要求細緻,要求待人處事的情商,這些要求其實會壓抑「男性特質」。小家庭模式裡也是。現在我們講男性勇武、擔當,男性保護女性,是非常虛的,家庭分工落實到了很具體的生活技巧上。男性就是不擅長啊,很容易就把弱點完全暴露了。

4 什麼東西出現了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我們這一代被迅速擠壓進大都市

我也不記得具體什麼時候想通的,大家討論產後抑鬱,討論男女性別對立,那我想啊,這些年來人性沒發生根本變化對吧,怎麼就突然男人都變成惡魔了?它一定不是男人本身變化帶來的。那是什麼東西出現了問題?

比如以前養孩子放在一個大家庭裡,大家庭首先有個分散注意力的作用,農村生完孩子,可能有個有經驗的姐姐、嫂子來照顧你一段,隔一陣有鄰居拜訪,亂七八糟很多事,不斷把產婦的注意力分散到家長裡短裡去。但是在城市裡,所有人封閉在高樓的一個房間。失去了外部體系,所有問題於是變成了專業問題。變成社會學、醫學問題了。

包括現在男孩子缺少男性氣概。你發現即便你把他父親變成一個鋼鐵直男,一個虎爸,可能也解決不了問題。古代好多人父親死了,也沒出現男子氣概沒了的問題。我覺得大家族秩序本身就是男性精神的反映,會告訴你規矩、秩序。現在原子化、高樓裡孤獨的小家庭,太多太多問題全部都壓在兩個人身上,然後男人就很壞,女人就恨男人,就變得不可解。

我們這一代是被快速擠壓到大都市裡的。我們父母不會像我們這麼想問題。我們身邊的人又會偏向於極端地想問題。那這個問題就不是個體問題,是結構性問題,那再生第二個小孩,有好多知識,好多錢,也不一定解決。

5 精細化育兒:就不洗澡、光屁股跑,可不可以?可以啊

我跟我太太說這個她要生氣。等於你跟她說她的一些工作量是無意義的。所以要有溝通技巧。

越來越精細的育兒法,每天給小孩洗澡什麼的,其實是女性主導的一套東西。好像你把小孩弄得髒兮兮亂糟糟是有問題的。那你說,我就讓他幾天不洗澡了,光屁股滿屋跑,可不可以?

其實也可以啊。前幾天我太太出差,嶽母也不在,我帶著兒子各種玩兒,騎車往荒郊野嶺去。幹了好多我太太在不會給幹的事兒。比如頂著很熱的大太陽沿著河邊騎車。很曬啊。

我兒子剛能走路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他有一點點髒的地面都不走,讓他走,他就哭,完全拒絕。那你就知道,他姥姥給他植入了一個「絕對乾淨」的指令。我花了半年才給掰過來!得有意無意地,靠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在小樹林裡喊他趕緊過去玩兒,讓他忘了那個是髒的,他才慢慢接受一點。那不然他還是會反對、抗拒。

這是一個女性主導的育兒體系造成的極端例子。當然姥姥可能會要求絕對安全,絕對乾淨,媽媽標準會開放一點,但比爸爸的要求還是高得多。

我覺得其實不需要。訂15個鬧鐘,太細、過細了。開始她還每天記錄孩子餵奶、換尿布的時間。你發現那些育兒論壇上分享這種非常多,就是極致的精細化。這天然跟男性存在衝突,也跟上一輩存在衝突,上一輩會忽然發現自己以前的育兒經驗失效了,一下子進入一個無能的狀態。

你看西方人帶孩子很自然、很放鬆,但現在我們看的好多打著科學旗號的精細育兒書又都是翻譯過來的。我很迷惑。不知道這怎麼搞的。他們人力那麼貴,如何做到?而且傳到我們這兒給變本加厲了。

小孩對我來說只要沒生命安全,就放手放養好了。我們這一代生活方式便利多了,如果心態放鬆,不應該比前一代人更累,但事實上大家普遍比以前更累了。我感覺這東西有點「不可破」。我太太的同事,生了孩子兩個保姆在家裡,你想像中她應該非常幸福,對吧,結果也不是。

事務性的部分,無非就那些事兒。「無非就那些事兒」又是一個典型要被罵的話。但真的從條件上,我們已經比以前的人減少了很多負擔。

6 面對高需求寶寶: 問題是這後邊跟著一個雷區

我們碰上了一個高需求寶寶,確實沒辦法,全家人要一起上。

他很敏感,在意的東西非常多,不像別的同齡小男孩那樣虎虎的,愛展示自己的蠻勁兒。幼兒園第一年,他脾氣一下子變大,很容易產生敵意。我們過了一年才明白,他是班上最小的,可能有人多少有點欺負他,他就反彈出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只好又花掉很多精力去想怎麼破掉這個敵意。

這個過程中,當我太太發現孩子性格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會認為是自己遺傳的。或者認為是自己產後焦慮導致的。孩子容易急,她覺得是自己餵奶不順利造成的。她很自責。

按我的想法,性格好一點,壞一點,最後都可以長大啊。而且是不是遺傳這個事兒不重要,首先,你有多大程度相信基因決定論?就算你能得出一個科學的百分比的結論,那我也還是覺得不重要。

我太太因為小孩性格自責、崩潰。其實人最糟糕的感受就是否定自己。可我很難給她從裡面揪出來。因為這後邊跟著一個雷區。

比如我太太喜歡賴床,也有點拖延症,我稍微好點,那我提到小孩類似的特點她就會炸毛,覺得你怎麼把小孩的毛病都怪在我身上,她會忘掉我實際上是不支持基因決定論的。因為她的自責是跟她的敏感、強自尊同時存在的,我們本來在討論A,討論過程中戳到了B,就踩進雷區了。

後來孩子越長越大,顯現出很多你預料之外的特性,不再要麼像爸爸要麼像媽媽,父母心態就松下來,就放棄那個基因拼圖邏輯。

7 身體與頭腦變化:我發現了自己的非理性

男性會很容易被一個東西打臉,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事實上你就是站著的嘛。你不需要經歷生產、哺乳、堵奶。

頭腦變化可能是發現自己的非理性。

有一次小孩發燒,大概有七天,中間高燒三四天。小孩生病和大人生病完全不一樣,他完全是乾熬。那個是最最痛苦的:小孩沒有意識,他精力稍稍恢復,就瘋狂揮霍,歡天喜地跟你玩兒,然後累倒了又高燒。再稍微恢復,又是瘋狂的玩兒。你看著這個過程你的心理折磨得非常厲害。那時我覺得只要我能替他生這個病,什麼代價我都願意換。

當然你知道這個病一定會好的,你也上網查攻略,說什麼39度以下根本不用管。你照著要求做,知道擔心是過度的,可是那個受折磨的狀態你控制不了。你只能跟修行一樣去經歷它。

那個心疼跟成人之間的愛是很不一樣的。這裡面也有很大一部分非理性。現在回頭想,可能我太太好多反應也是這樣,很本能的,知道沒有意義,但是重來一遍,也沒有信心可以處理這些折磨。

8 做爸爸的壓力:階段過了,花銷卻沒有降下來

從前幾年我太太就勸我辭職。她覺得我不辭職影響了我的狀態,覺得我一次次妥協是考慮到養家的負擔。然後她覺得我沒有以前勇敢了。

面上是因為孩子,但其實本質來說,這是一個中年困境。沒孩子也一樣會撞見。

稍微一算帳都知道每個月花多少錢。我是從小孩上幼兒園開始意識到經濟壓力的。剛生下來花銷也大,但你覺得這是眼前的,一兩歲標準高點也沒關係,過後就可以降下來。但階段過了,你發現並沒有降下來。

其實很多花銷是變態的城市化帶來的,非常不值得,但你又沒辦法不花。比如遊樂場這種傻傻的東西,你覺得沒意義,還得去玩兒,為什麼,因為你要考慮安全,還要考慮小孩子的交際。

只考慮玩的話,公園小樹林也挺好玩。可是他在小樹林不一定能碰到別的小孩。有一次他碰到一個小孩帶著一隻雞在那兒玩。倆人玩兒一下午,特別開心。

但這種非常偶然。他走的時候非常傷心,他也知道他可能再也碰不見這個帶著雞在樹林裡玩的小朋友了。

而且遊樂場的另一種疲憊在於它是沒有質量的陪伴,大人陪在外邊,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安全需求。你什麼也幹不了,那一天過得毫無意義,而且你在外邊待著實際上你也沒陪他玩兒。你就是煎熬。

現在在你自己的小區你也不能讓小孩自己玩。要麼不讓他出來,要麼大人一刻不停看著他。其實是對人在情感上傷害很大的育兒方式。可這也是無解。

9 所以,接住了嗎:大人小孩一樣重要,不想回到沒有孩子的世界

我太太覺得生活被小孩捆綁了。我那時候的確很疲憊。有時候跟她去電影院,也會在電影院睡著。她半夜在客廳看電影,那我也睡在沙發上。我肯定是想陪著她。

在感情層面,有孩子對我們感情的影響我覺得是正向的。至少這個孩子是。

我知道她把我們的感情看得比孩子重要,把我放得比孩子位置更靠前。我的話,應該是大人小孩一樣重要吧。

她那時候經常說,她並不是多想要這個小孩。

她從小比較自由自在,生小孩時剛畢業沒多久,肯定還是想要一個更無負擔的狀態。我能理解她,但我肯定不是她那樣的人。她認為會有一個更純粹、更無負擔的世界。我認為那個世界不存在。

在我看來,沒孩子和有孩子不是A與A+的區別,是A與B的區別。是完完全全兩種情況,要遇到完完全全不同的問題。那個世界不是沒有負擔的,會有別的壓力需要處理。

非要說,我可能會更喜歡這個世界。我覺得孩子是能量無比強大的磁力場。有了他,整個大的家庭結構會發生非常多奇妙變化。比如她爸爸媽媽在老家退休了,其實非常無聊,因為有了孩子,她父母接來北京,還有事做,無形中化解了很多東西。如果沒有小孩,兩代人長期住在一起非常奇怪的,可是不住一起,早晚有一天他們會有孤苦伶仃的時刻,對吧?

我從小看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很多,身邊很多人過得亂七八糟,對我來說,伴侶也好,朋友也好,之間有一點信任、善意、愛可以珍惜,就是非常好的事情了。其他東西都能包容、化解。

真的。生活裡很多事情都是無解的。只是怎麼把它扛過去。我覺得到現在我太太都不這麼認為。她認為許多事可以討論清楚,就可以改過來。

她在獨生家庭長大,會很單純。那句話說小孩子才問對錯,是吧。她某種程度上停留在一個天真的狀態。

所以有時候她那種方式對我是好事。甚至我會很感激。我懷著消極,我消極是因為我有很多經驗論在裡面,她是積極的,兩種撞上去,那她的積極會幫到你。

所以我倆之間的關係經過一些坎時,我還是用我的慣性想遮過去,她就是堅持不斷地溝通。其實那時候實際上我的壓力非常大,被動經歷了那樣的溝通之後,我的壓力才被徹底卸掉。

不考慮現實,我是很希望再有一個小孩的。除了經濟,除了現在養孩子的社會環境,我顧慮她的因素是遠遠遠遠大於顧慮其他因素的。有孩子對她影響太大了。

我希望再有一個孩子是因為孩子會沒那麼孤單。我們這代獨生子女小時候還能跟同學在小區裡玩。現在的小孩比我們那代獨生子女要孤獨得多得多。

很可惜經驗只能用一次,大家好像都是在孤獨中摸索完了,剛學到一點,這個知識又沒用了。

女性=口述

1 堵奶:我想的是粒粒什麼時候能蹦出來,它現在在導管的什麼位置呢?

孕期覺得很開心,激素引起的嘛。心態是特別輕鬆的。就覺得全世界的雌性動物都可以生產,我為什麼不可以。

生孩子前我想好了,我絕不讓我先生陪產。因為我聽說生孩子可能還會拉出來,還是尿控制不住。我覺得這是底線。

生完孩子了,就會不太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生孩子我在醫院被丟來丟去,從陣痛,開始開指,到開十指,雖然非常難受,但我能感覺你的身體像一臺機器一樣特別流水線地在完成它的工作。孩子開始往外走時,該哪個部位配合哪個部位就配合,完全一臺精密機器的感覺。

他們把我拉進去,和旁邊一個難產的產婦一起生,她怎麼不會使勁,醫生怎麼嚇唬她再不行要上產鉗了我全部聽得到。我腦子是清醒的。醫生上來啪啪啪給我刷了一堆泡泡,我才知道生孩子第一步是這個,刷泡泡,像刮鬍子一樣。

從刷泡泡起你就不太有自己的身體要有尊嚴的感覺了。全程護士說得最多的一句是:你給我忍著!他們要求我像手提著兩個小桶,從兩邊往上提水一樣地使勁兒。要運用腹肌。我快速就學會了。醫生們都在給旁邊難產那位急救。一個醫生看我說,啊這個已經露頭了。

從拉進去到生完不到一小時,就特別快。我的感覺就是驕傲。就是證明了我之前的想法。

生完也覺得還挺好。醫生過來說初乳,類似牛初乳啥的,金黃色的,特別好,一定要讓他吃到。頭兩天小孩就特別努力吸。我也看不見。他吸得一頭汗,也不鬧。結果第三天開始就各種鬧,不睡覺,變成一個瘋狂的寶寶。

回家後一個多星期,我乳房長了一個包,才知道堵奶了。通乳師啪啪幫我擠著,我忽然想,小孩之前瘋狂是因為我沒有奶,他這十幾天基本是餓著的!那是我第一次崩潰。

去公立醫院通,咔咔弄得非常疼,還通不了。後來找通乳師上門,每次四五百塊錢,當時我通乳的錢比孩子奶粉錢還貴,而且那個過程十分羞恥。

我的奶管比較細,奶水停留時間長就會結成顆粒,後面的奶過不去,越堵越多,這個管道就終結了。我不停地堵不停地通,到最後我已經會自己給自己通奶了,擠完之後能看到那個小粒粒嘣嘣飛出來。

連續七八個月,每周都面臨這個循環。

因為堵奶很多東西不能吃了。甜的不能吃,油的不能吃,我想喝咖啡不能喝。比如今天吃了一個蘋果,就不能再吃別的任何含糖的東西。不然就會堵。

我吃的東西不能吃了,我的自由時間也沒有了,然後即便這些我都忍受了,我也沒有好,我還是在堵奶。

我又特別愛吃甜食,巧克力,冰淇淋,還有各種堅果。因為心情不好會偷偷吃。吃的時候就知道會堵,邊偷吃邊知道,一會兒你要一個人坐在馬桶上通奶一小時。而且你一邊通奶一邊會想,我靠太浪費了,奶都擠掉了,沒有給我的孩子吃到。這個崩潰是不斷重複的。

那個階段我很少能跳出去去看自己的生活,但每次通奶我都會跳出去,想到一個女的大半夜的,開個燈,坐在馬桶上來一個動物行為。琢磨的是這個粒粒離門口到底還有多遠,通的時候,這個粒粒會走,往外趕,到門口把它擠蹦出去,這條導管就通了。我想的就是粒粒什麼時候能蹦出來,它現在在導管的什麼位置呢?

2 爭吵:你生氣和你露出猙獰的表情是兩回事

那時候就在吵架,經常吵,挑剔,稍微有個事兒我覺得不舒服,我就很大地反應出來。我還丟東西,隨手拿到什麼就丟什麼,嬰兒床上抓到什麼就丟過去。

我丟得挺重的。東西打到他,我先生也不跟我吵,他能忍就忍,他的方式是不說話,沉默。但我會更生氣,我會覺得我都丟你了你都沒有反應。

我不知道自己的樣子,但應該挺猙獰的。生氣和露出猙獰的表情是兩回事。以前我也丟過東西,就是丟一下,發洩一下情緒,但那時你丟東西是真的很想打中他。我講話也是,會有一種想傷害他的(下意識),挑難聽的,什麼東西糟糕就說什麼。我必須非常使勁、狠狠地發洩出來。

有一回丟到他的眼鏡被砸歪了。一個讀書人被抱枕砸到眼鏡都歪了,他會產生很被羞辱的感覺。正常的吵架,和你被擊中、產生羞辱感是兩回事。

任何人要是他,看著也會覺得很厭惡的,我沒辦法演一遍,如果演員真要演的話,就是演出那種不體面的感覺,什麼神經質、發狂都是不對的,就是有一天覺得自己跟菜市場的潑婦差別不大。那個多年來吊著我的理性吊不住了。

他白天上班,晚上回來還要被我折磨,一定是很難受的。其實我在事情發生時就能意識到這些。覺得自己非常「動物」。你的感受是我居然變成了這樣。真的沒有一點點體面,斯文掃地。

也咬過,肩膀上從這兒到這兒一排牙印兒。不是鬧著玩兒、撒嬌,是真的很想打他,打完手疼。發洩完一次可以平靜一兩天。可是越發洩越難受。你會非常不喜歡自己。可是你卡在兩難之中。你不發洩出來堵著一夜都睡不著。你發洩出來又非常嫌棄自己。

最大的問題是生活是沒法解決的。生活不可能因為你爆發了極端的發洩,第二天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吵架還是會傷感情的。累積的吵架會累積的傷感情。

我從來沒想過離婚,我只是會非常沮喪,說難道我一輩子就要這麼過嗎。他就不說話。或者他就說,你不要一竿子把一切都打翻。非常溫和地說。

3 換尿布:怎麼說他都不會改,最多他覺得你不開心了,那幾天對你更好一點兒

也許他沒被屎尿屁的部分搞崩潰,是因為他幾乎沒接觸這些。就像他從頭到尾沒辦法獨立給孩子換尿布。如果多幹幾次,再笨的人也學會了。家庭裡的分工是一個人如果自動承擔起來,另一個就會自動不做了。

他笨手笨腳。有時我真的很累,腰很疼,我說你看要不你換了,他換完,換歪了,孩子照常尿然後床就溼了。你床上所有的東西都要換洗。

我沒想過比如照顧小孩有八個工作,ABCD我做另外的給他。因為現實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他幹得不像樣,我也看不上。我就說你滾,我來。那時候覺得讓小孩少受折騰是最重要的。

因為他工作更忙,家裡事好像天然就是我做。生孩子前不覺得是問題。但之後覺得,怎麼所有養孩子的事都是我一個人的?我跟他說。他的意思是跟很多爸爸比他已經很好了。聽了我更生氣。我就跟他說我跟你就事論事,剛才給他洗澡你怎麼洗的?或者我已經那樣了,你為什麼都沒注意到來幫我一下?

養小孩讓我知道男女對同一件事的理解也不一樣。比如我覺得吵架吵明白了是一個正常溝通。我真的想把事情掰扯清楚、解決掉。並不是我想把情緒垃圾往他身上倒。比如換尿布,怎麼說他都不會有改變,他不會從此就換好了,最多他覺得我不開心了,那幾天他對我更好一點兒。

小孩一歲零三個月,我和我先生去波蘭出差,第一次離開小孩。在波蘭,同行的一個女孩說看到我先生的眼裡全都是我,一看就是非常愛我。我聽了很詫異。我還反省了。因為我沒有這樣的感覺,反而我經常有被忽視的感覺。

他對我好都是另外的方式,不是殷勤、周到的。經常商場那種大帘子,他在前面走,到我過來啪就砸到我臉上。談戀愛時就是這樣,但生孩子後覺得這個東西很難忍受。

有一天下午我去公司開會,當時我媽在老家只能他帶孩子,然後孩子就大哭,整整五個小時。他在家裡就崩潰了,就沒辦法了。後來我想他也許真的無能為力,就像你很難指望一個協調性不好的人會跳舞。帶孩子這事,就讓我覺得他是個協調性不好、無法跳舞的人。那我反正跳得挺溜的,那我就跳吧。

4 什麼東西出現了問題:我第一次知道產後抑鬱會這麼可怕

有一次夜裡我倆在客廳,看完電影,我當天心情還不錯。他突然說,你這一年多是不是產後抑鬱?

這個術語早就知道,只不過沒往自己身上想。我大學同學在東北一個省電視臺工作,她的同事,一個平時特別理性的女孩,有一天早上把工作安排明白,把家裡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後開著窗就跳下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產後抑鬱會這麼可怕。我本來以為就是發脾氣。她小孩已經三歲多了。

我博士畢業那年結婚,結婚兩三個月我就懷孕了,然後買房子,好快,就是不到半年,所有這些事都一起幹,我還沒回過神來,整個人是失重的。

小孩一歲之前我一天也沒離開過。你被困在家裡,綁在小孩身上。睡眠會很少。

偶爾我覺得絕望,這個小孩又退不了。

就是應接不暇,就好像你在跑,對面總有人在朝你開槍,你光顧著躲槍,以至於你不會去想這個槍聲到什麼時候停止。

5 精細化育兒:如果像馬一樣生下來就能跑該多好

我可能到小孩一歲多才產生「母愛」,之前都是責任感。

他一歲以前我每天定15個鬧鐘,每個都是幹不同事的,有該吃奶的,有該做輔食的,有該出去曬太陽的。因為曬太陽得在太陽比較柔和的時候。每天就那麼一會兒。十幾個鬧鐘會讓你神經很緊張。一聽見鬧鐘響就炸,但是鬧鐘不響就很容易忘事。

後面小孩變大,跟我的互動更多,三翻六坐八爬,八個月他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你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每天一睜眼他就往外指,要出去,要下樓。小孩不知疲倦,小孩有跟高級運動員類似的新陳代謝能力。

我就是感慨人這種動物花在「能自理」這件事的時間太長了。我覺得如果像馬一樣生下來就能跑該多好。

人的理性進化得這麼發達,但還要時不時被動物性困擾,頭三年裡徹底是個動物。我覺得很可憐。

6 面對高需求寶寶:他想讓我刨去所有情感、情緒反應,讓我「理性」

看到小孩表現得像我,我也會崩潰。比如他脾氣很急躁的時候,我會強烈地想,為什麼這點不像我先生?

他還是個嬰兒時,哭聲就非常急,非常炸。一堆小孩兒放在一起,發現你的小孩像你一樣脾氣不好,你就不開心,非常不開心,覺得他長大了要受到和我一樣的困難。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我先生經常跟我說,你幹事就當一個事幹。他想讓我刨去所有情感、情緒性的反應,讓我「理性」。我情緒好的時候覺得他會鼓舞我,情緒不好的時候覺得他沒有把我當媳婦,把我當同事,公事公辦了。我就覺得,為什麼所有人都要像你一樣、用你的價值觀生活?

7 身體與頭腦變化:性吸引力永遠消散了

生產哺乳過程如果你先生參與比較多,他就會見證你身體一點點變化,你怎麼對待你的身體,別人怎麼對待你的身體後,身體的神秘性就完全破壞掉了。連我自己對待自己身體也有點無所謂。

以前我穿衣服如果有一點點文胸吊帶露出來我都很難接受,我會把文胸帶子的扣扣剪掉,重新縫起來,這樣就算穿的衣服有點薄透,背後也看不出裡面的內衣。生完孩子我就沒做過這件事。

出於性的吸引力和浪漫的部分沒有了。親密感還有。

從懷孕開始就在消褪。大著肚子,蹲不下,他幫我洗澡,人的大肚子就是畸形,像一頭鴕鳥。我通奶,奶呲出來,粒粒往外蹦的時候,前兩次我先生都在旁邊看著。那時顧不上介意了。

它就像你生一個大病,需要被你先生護理,你們的關係就會立刻變得非常透明,透明到一種無法修復的程度。這個過程其實挺考驗兩個人親密度的。如果不是少年夫妻,比如工作之後認識,結婚,整個過程都體體面面,沒有暴露過不體面、狼狽、邋遢,可能真的是個考驗。

我覺得不可能重建了,不會因為後面重新變美、變體面而恢復。那種緊張感永遠消失了。比如我先生現在打扮一下,我會一瞬間覺得衣服挺適合他,但不會是那種性上面的吸引。我覺得我對他也是一樣。你熟到這種地步之後沒辦法假裝不熟。但經歷這個你們的感情變好了,而不是更糟糕了。你們有一點共患難的感覺。

整個哺乳期身體也很壞。走路比平時慢,走長了會累,腿會抖,手上沒勁兒,很容易發麻。一個人換尿布得小孩躺著才能換,就得跪著,很快我的膝蓋和腰都不行了。

包括生完頭三天括約肌是沒有感覺的,無法尿尿,像打了麻藥。我給醫生打電話,醫生很平常地說慢慢恢復,多鍛鍊,我就躺在那兒練習收縮括約肌。

小孩一歲多時,我已經抑鬱了一年多。那之前我沒太考慮精神上的事,考慮的全是最本能的吃喝拉撒睡。然後嘗試性地,我看了一本書。

我特意選了一本輕鬆一點、跟工作沒關係、上學的時候看過的書作為開始。我發現看不懂。我當年還畫了筆記的道道,我看著道道想,我為什麼畫?看了二三十頁,第二天全忘了。早上看了,下午要再從頭再看。每次都要從頭打關的感覺。我就崩潰了。

硬要說生孩子發生的好變化的話,我覺得對人的處境,人的關係,我的理解力更強了。就完全是精神上的。

而且我能感覺到變老。雖然也有人說我現在比生孩子前愣愣的樣子美。我覺得只有真的老了,才知道美不重要,年輕比美更重要。如果不這麼覺得,可能變老這件事還沒有發生在你身上。

有一天發現自己身體支撐不了意志力的時候,發現(不管)什麼東西,你的肉身是最大,它說了算。那個時候挺難受。

沒別的好處了,就這個。更能理解他人的處境。因為我付出了好大的代價。

8 做媽媽的壓力:像P2P炸雷虧了十個億

我前同事說,生孩子的體驗像P2P炸雷虧了十個億。我特別理解。他不是說十個億一次性賠了就此為止,現在可能還沒到十個億,但會覺得後續你還有無限的責任要去負,和這個小孩子的關係是不可能切斷的,它無論將來發生什麼,都是未知的、不可控的,但是都跟我有關。

看這幾年,很多事情越來越未知,他長大的世界是什麼樣,我也不知道。

我會想說如果當時沒生這個小孩,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不見得更開心,但會更輕鬆。有一段時間我對「輕鬆」特別嚮往。

原來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上了幼兒園就輕鬆了,但實際上了發現還有很多要操心的事。有一種覺得這輩子這麼過了就認了,跟對夫妻之間那種性的感受的理解有點像,原來我很難想像互相之間沒有異性的吸引要怎麼過日子,但真的過下來,發現也沒那麼嚇人。

9 所以,接住了嗎:他可愛就可愛好了,不需要是我兒子

那一年我覺得我的生活完全被小孩剝奪了。有些人對這個不敏感,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事。我發現只有夜裡所有人都睡了,我媽,我先生,我小孩,三個人呼嚕聲響起了,我才可以幹點自己的事。其實那時很累,需要休息,但是睡過去了這個時間就過去了,只有醒著幹點啥,那個時間才是我的。

我就到客廳的沙發上去看電影。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的那個電影叫《月球》。它講了什麼不重要,我看得特別開心。那時候我先生在我身邊睡覺,在沙發上。我看我的,他睡得死死的。他就覺得白天他上班,晚上回來我們都忙孩子,我倆沒有在一起的時間,然後他又沒有精神頭醒著陪我看電影,就睡在那個沙發上陪我。

好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我大半夜看電影,他就在我旁邊睡一下。

我覺得應該是吧,我先生愛我比愛小孩更多一點。因為你要現在問我更愛他還是更愛孩子,我一定是跟他感情更深,我們經歷過更多。跟孩子就是我養他,他就是很可愛,那個感覺很簡單。

我倆到現在這個年紀,我們認識的時間和不認識的時間一樣長。我們十八九歲就認識了。我們的經歷比我跟孩子一起經歷的事情多多了。

我絕不會生二胎。而且都不是要不要生二胎,如果現在可以回到五年前,我先生也OK他爸媽也OK我就不會生這個孩子。

並不是說困難期已經熬完,他已經這麼可愛,給我帶來這麼多快樂。他當然是一個特別可愛的小孩兒,我也很期待他將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這兩件事沒有關係,他可愛就可愛好了,不需要是我兒子。

我先生從來沒想過可能不要小孩,每次我說起覺得還是不生孩子好,他就說你不要讓孩子聽見。我說這是兩回事。他說孩子不一定懂。

比如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裡,我倆沒有小孩,我先生可能更願意留在這個世界裡,他可以跟小孩相處。但我可能就穿梭到那個世界去了。我覺得我可以只有我先生,不需要再來一個。

* 故事硬核工作室致力於講述最好的非虛構故事。本文由騰訊穀雨計劃支持,騰訊新聞出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的太太得了產後抑鬱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也不記得具體什麼時候想通的,」他說,「大家討論產後抑鬱,討論男女性別對立,那我想啊,這些年來人性沒發生根本變化對吧,怎麼就突然男人都變成惡魔了?它一定不是男人本身變化帶來的。那是什麼東西出現了問題?」
  • 被妖魔化的產抑鬱:聊聊我和太太如何度過產後抑鬱
    我的回答是「沒有」,大部分人對於「產後抑鬱」的認知仍然是不足的,對此了解較多的可能只是一些孕產婦而已。很多長輩,甚至孕產婦的丈夫、親人還會認為產後抑鬱是「找茬兒」或者是「矯情」,而不了解這是由於產後激素在短期內急劇變化+生活短期內巨大改變導致的,和產婦的「脾氣」沒有多大關係。
  • 女記者深入產後抑鬱家庭 說出夫妻痛
    由魏玲撰文、王天挺編輯的《我的太太得了產後抑鬱》,以自述體的方式呈現了一對夫婦在產後經歷的種種挑戰:從具體的堵奶、爭吵、換尿布,到更為抽象的壓力和觀念差異。這篇文章獲得了6月的穀雨獎。
  • 抑鬱的症狀 孕婦產後抑鬱怎麼辦
    現在的社會抑鬱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由於各種原因抑鬱比如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社會人際交往壓力等。那麼抑鬱前的症狀有哪些呢?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呢?孕婦產後抑鬱又該如何解決呢?關心這些問題的朋友請往下看吧。抑鬱的症狀1、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
  • "我是如何克服產後抑鬱的..."
    產後抑鬱了。我看了一部關於產後抑鬱的紀錄片,裡面那些女人的歇斯底裡和莫名其妙讓我感到害怕,她們的行為一步步毀了自己,毀了孩子,毀了家庭。醫院確診了,開了一些抗抑鬱藥物,並幫助我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對抗產後抑鬱的行為清單: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治癒產後抑鬱的最好的良藥,來自家庭
    產後抑鬱的典型症狀:表情抑鬱、無精打採、睏倦、易流淚、哭泣、胡思亂想。我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媽媽這樣描述產後抑鬱。那些最終患上產後抑鬱的女人,她們只是得了一場無人理解的病。除了奚夢瑤外這些女星也曾在節目中談論「產後抑鬱」,有袁詠儀、有張嘉倪,有劉璇等...患上產後抑鬱的他她們不在是螢屏中光鮮亮麗的女星,而是一個需要家人關心關愛與理解的女人。如果不能正確看待產後抑鬱,那麼無疑它對寶媽的傷害是致命的。
  • 趙麗穎產後情緒波動大,疑似產後抑鬱,網友:心疼我的穎寶!
    剛剛產子的趙麗穎這一舉動無遺讓很多人疑惑,因為馮紹峰出席活動接受採訪時透露穎寶當媽後情緒波動大,也讓網友紛紛猜測是不是因為「產後抑鬱?「馮紹峰說「太太有小孩後變化有點大,似乎變得不堅強了,有時因為沒把兒子哄好,自己也會跟著兒子一起哭。」穎寶情緒化也比較嚴重,不知道什麼舉動就會碰觸到她敏感的神經。其實產婦出現的很多情況都是因為缺乏關心和照顧。
  • 兒媳得了產後抑鬱,婆婆覺得兒媳是矯情,兒子聽後生氣送媽回老家
    兒媳得了產後抑鬱,婆婆覺得兒媳是矯情,兒子聽後生氣送媽回老家女人生孩子的時候,情緒是最容易發生巨大變化的,我沒有及時的關心和注意!那麼在懷孕期間甚至是生產之後,孕婦的情緒變化就會帶來一定的麻煩。甚至嚴重的還會得上產前抑鬱,或者是產後抑鬱症,但是本身這個世界的人對於抑鬱症的關心就非常的微乎及微,再加上一些家人的疏忽,而對於這個病症的不了解。導致孕婦抑鬱的也沒人關心,甚至還覺得孕婦這是在和她們鬧脾氣,這是在矯情。
  • 產後情緒抑鬱就是產後抑鬱?還可能是甲狀腺炎
    產後抑鬱,是很多人的夢魘。大家都知道,由於產後女性體內激素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寶媽都有或多或少的產後抑鬱症狀。於是,當寶媽產後出現「大脾氣」或者「多愁善感」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不!
  • 澳洲筆記 | 我與產後抑鬱擦肩而過
    做完問卷以後,Michelle非常禮貌地對我先生說,我接下來要對你太太做一些婦科檢查,很抱歉,你可能得迴避一下。 看到我先生起身出去關上門,Michelle對我說:「親愛的,我是故意把你先生請出去的。我需要私下問問你,有沒有正在經受家庭暴力。」
  • 產後抑鬱,不只是產後的事
    我一個同齡的侄女(我輩分大),十年前生完小孩後,她媽媽說她得了產後抑鬱。那個時候我們其實很少聽到這個詞,都覺得是她們大驚小怪了。 可是,直到今天,她的產後抑鬱都一直伴隨著她,只要壓力一大,身上的皮膚就會潰爛。
  • 產後抑鬱——讓我看清一個人
    寫產後抑鬱篇讓我感受很多,就在昨天同事跟我聊過這個話題。他的兒子剛出生不久,媳婦產後抑鬱反應特別大,每次下班回到家都跟自己吵架,而且吵的特別兇,非常的不理解,甚至幾次都動過要離婚的念頭。我聽到他的話後雖然理解他的處境,但是我更理解作為一位母親的處境,我拉著他跟我一起聊聊,因為我作為一名健康工作者,我知道產後抑鬱的可怕之處,所以我希望能通過溝通讓他能夠理解並走出目前的困境。
  • 漫話產後抑鬱。
    一樣的抑鬱,不一樣的原因!產後抑鬱有的人即使在夏季也要厚被裹身,任何關節不能外露,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哭訴從骨頭裡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懷疑自己得了風溼病,於是乎讓自己的丈夫帶著穿梭於各大醫院,瘋狂的做著各種檢查,以求能找到病根。但醫生給出的結論往往讓她們大失所望,從檢查結果看「沒有器質性病變,更不是什麼風溼病」。但這些難受的症狀不減,困擾著產婦,使全家喜得寶寶的喜悅氣氛蒙上了一層陰影。
  • 寶媽分享產後抑鬱經歷,五條經驗挽救你!網友:一輩子不想生孩子
    有資料顯示,產後憂鬱症有很多種表現形式:1、心情低落2、對任何事兒都不感興趣3、流淚4、總感覺特別累5、時常焦慮6、沒有食慾誠然,我們的生活總是被不同的心情所左右,這如同天氣的冷暖、雨晴變化一樣。然而,若一個人大多數時間都被這些情緒所左右,或許已經得了產後憂鬱症。
  • 新媽媽遭遇產後抑鬱是怎麼回事?
    「生完孩子兩周,做什麼都沒有興趣,孩子也不想看,我是不是抑鬱了呀?」很過明星也曾經陷入其中。之前,劉詩詩被爆出有輕微產後抑鬱。據臺媒報導,詩詩在月子期間和吳奇隆媽媽摩擦不斷,再加上吳奇隆訂的月子中心有些差強人意,最終導致詩詩得了產後抑鬱。明星何潔,在節目中就有談到,曾經她也患過產後抑鬱。
  • 難以置信,閨蜜的老公產後抑鬱了
    ,是她的男人產後抑鬱了。可是,最近卻聽說閨蜜的老公抑鬱了,而且是產後抑鬱。一、醫生說,我家老公產後抑鬱了閨蜜晚上要奶孩子,老公不僅不幫忙,還跑去陽臺抽菸。閨蜜這頭帶孩子,那頭又擔心老公在陽臺呆太久,在新冠疫情期間著涼......。哎,其實這些事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她老公的脾氣日漸暴躁。
  • 產後抑鬱不要慌,一道簡單的湯水幫你擺脫抑鬱
    爺爺問診記:吳女士是一位令人羨慕的全職太太,剛剛生完孩子,正處於哺乳期。孩子滿月後不久,吳女士發現自己心情有些不好,情緒一直很低落,也不愛說話,整天坐在那裡看電視。有時候看著電視劇,突然會忍不住失聲痛哭;丈夫回家的時候,吳女士的反應也是淡淡的,沒有了以前那種守望歸來時的興奮與喜悅。吳女士偷偷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產後抑鬱。醫生讓她自己放開心,或者吃點抗抑鬱的藥。
  • 產後抑鬱是女人太矯情?無知!
    近些年,人們越來越關注女性產後的狀態,一些明星產後抑鬱的案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的人覺得,長輩那一代就沒聽說過誰產後抑鬱的,怎麼到現代女性這裡,產前、產中、產後這麼多事?
  •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家人的關愛尤為重要​
    面對身邊可愛的孩子,我不知道她們的內心有過怎樣的掙扎。但最終,她們還是沒能擺脫這個心魔,撒手離開。她的家人說,女子生前患有抑鬱症。產後抑鬱,又是產後抑鬱。誰還敢說,產後抑鬱,只不過是矯情?產後抑鬱正在成為殺死媽媽們的最大兇手。但是,看著這些悲劇一次次發生,我們許多人對產後抑鬱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哭哭就好了」、「衝動」、「對孩子不負責任」這些表面上。
  • 產後抑鬱,怎麼辦?
    產後抑鬱症,是指產婦在分娩後由於生產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一般在產後6周內發病,3-6個月內會逐漸恢復,但嚴重的會持續1-2年。 有調查數據顯示: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