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給糧,不如引來產業實在。如今的寶源鄉,鮮切花和生態魚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寶貝」。
我叫王陳,是寶源鄉聯奉村黨支部書記,一心想為村裡做點事兒。2016年12月,我當選為聯奉村村委會主任,扛起村裡的工作重擔。2019年8月,聯奉村實施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工作,受村民厚愛,我擔任聯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幹得更起勁了。
曾經的聯奉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遵循傳統的耕作方式,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我一上任就開始實地走訪、聽取民意,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然而,要發展項目就要動員流轉土地。我組織召集群眾會,動員大家進行土地流轉,由於群眾的傳統思維,這一工作推進得並不順利。
王陳下鄉宣講相關脫貧政策
我深知「黨員領跑群眾跟跑」這一工作思路。在產業發展主戰場,我想到號召黨員率先流轉土地、率先學習技術、率先承包經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通過黨員幹部帶動,貧困群眾由「揣著手等」到「甩開手幹」,如今的壩區,鮮切花開得正豔,旁邊的生態魚也活蹦亂跳。
王陳向貧困戶講授鮮切花管護技術
我始終保持一股不服輸不放棄的幹勁。村裡老人擺龍門陣時說道:「還別說,這小夥子真不錯,遇到困難還繼續為大家奔走。」我聽到這些話,心裡得到了安慰,暗自下決心繼續努力。
今年3月,我有幸成為遵義市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對象。這激勵著我,還得繼續加把勁兒,要讓鮮切花更豔,生態魚更肥。
「大家有啥想擺談的?」
「我想知道村裡有啥新計劃……」
夜幕降臨,與往常一樣,在一戶農家大院,我與村民圍坐在一起,暢談村裡的變化與發展。
【人物小傳】
王陳,男,1984年6月出生,201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9年10月擔任聯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7年獲得赤水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通訊員 張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