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使命丨赤水市寶源鄉聯奉...

2020-12-22 天眼新聞

給錢給糧,不如引來產業實在。如今的寶源鄉,鮮切花和生態魚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寶貝」。 

我叫王陳,是寶源鄉聯奉村黨支部書記,一心想為村裡做點事兒。2016年12月,我當選為聯奉村村委會主任,扛起村裡的工作重擔。2019年8月,聯奉村實施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工作,受村民厚愛,我擔任聯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幹得更起勁了。 

曾經的聯奉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遵循傳統的耕作方式,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我一上任就開始實地走訪、聽取民意,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然而,要發展項目就要動員流轉土地。我組織召集群眾會,動員大家進行土地流轉,由於群眾的傳統思維,這一工作推進得並不順利。

王陳下鄉宣講相關脫貧政策

我深知「黨員領跑群眾跟跑」這一工作思路。在產業發展主戰場,我想到號召黨員率先流轉土地、率先學習技術、率先承包經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通過黨員幹部帶動,貧困群眾由「揣著手等」到「甩開手幹」,如今的壩區,鮮切花開得正豔,旁邊的生態魚也活蹦亂跳。

王陳向貧困戶講授鮮切花管護技術

我始終保持一股不服輸不放棄的幹勁。村裡老人擺龍門陣時說道:「還別說,這小夥子真不錯,遇到困難還繼續為大家奔走。」我聽到這些話,心裡得到了安慰,暗自下決心繼續努力。 

今年3月,我有幸成為遵義市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對象。這激勵著我,還得繼續加把勁兒,要讓鮮切花更豔,生態魚更肥。

「大家有啥想擺談的?」

「我想知道村裡有啥新計劃……」

夜幕降臨,與往常一樣,在一戶農家大院,我與村民圍坐在一起,暢談村裡的變化與發展。

【人物小傳】

王陳,男,1984年6月出生,201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9年10月擔任聯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7年獲得赤水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通訊員 張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醉漢重樹起了生活的信心丨赤水市寶源鄉...
    我叫雷小容,現任赤水市寶源鄉黨委書記。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我有幸先後在兩個貧困鄉鎮——元厚鎮和寶源鄉任鎮長、書記。六年多來,我參與並見證了這場偉大而磅礴的戰爭從打響到即將取得完勝。當嶄新的電視機送到王中書家中時,他一連說了好幾聲謝謝,讓我感受到了他發自內心的轉變。今年54歲的王中書,是我到寶源鄉工作後的幫扶對象。他的父母已去世多年,曾經也有過一個媳婦,後來離家出走了。一直打著光棍的他便開始酗酒,經常整日整日地喝醉。
  •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2020-12-1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今後的生活我還是要堅持靠自己丨赤水市寶源鄉...
    我叫王正忠,現年43歲,家住貴州遵義市赤水市寶源鄉回龍村四組,家中有6口人。2014年以前,因病、因學等因素,一家人生活異常困難,2014年,通過自己申請、村級評議和公示等程序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正忠夫婦展示竹筍產品我一直覺得成為貧困戶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我們老百姓更應該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等著別人送來慰問金,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踏實。在脫貧的路上,我始終沒有停下自身前進的腳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還記得初到金山村時的場景,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我將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與村幹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自樂村群眾「志」「漁」「智」「樂」|鐘山區...
    「今時今日的自樂風土人情和村容村貌,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就這樣,自樂村在我的帶領下,悄然變化著。 轉變觀念,立自力更生之「志」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搭上了開往南開鄉的鄉村大巴;出生平原地區的我,無暇顧及窗外秀麗的山川,滿腦子在構思著新崗位的工作,也在想勾勒著自樂村的村容村貌。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入戶動員群眾,解放群眾思想為了準確把握甲良村的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各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作物種植等情況。深入農戶家中,與村民一起促膝談心,了解群眾的家庭收支情況和疾苦,悉心聽取村裡老黨員對扶貧工作的建議和意見;與村幹部一道商討研究脫貧致富的新路,奔走於縣直各部門之間,爭取各項扶貧建設資金,協助解決村裡存在的問題。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實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甲良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開發計劃等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 「我的扶貧故事」盡職盡責為群眾做實事丨岑鞏縣天馬鎮幹塘村黨...
    特別是2014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帶領好全村貧困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更是村支書必須扛起的責任與擔當。  要想抓好村裡的各項工作,尤其是脫貧攻堅工作,就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支部。因此,每次支委會和黨員大會我都帶頭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學習脫貧攻堅的相關政策。同時,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告訴群眾我的初心和使命丨興義市倉更鎮...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和家人的支持下,我離開了熟悉的講臺,將正在上五年級的孩子轉到縣城上學後,便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到距離興義市區62公裡的倉更鎮老王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在走村入戶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由於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對貧困戶情況不了解,加上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導致工作開展得並不那麼順利。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我暗下決心,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我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過得好,我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職責丨遵義市...
    我叫賈波,2018年秋,在全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我正式任職綏陽縣梘壩鎮黨委書記。作為鄉鎮工作的一把手,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我深知「領頭羊」的重要性。 對照產業發展「八要素」圍繞「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梘壩鎮採取「黨建+專業合作社+N」的組織方式,健全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明確企業、合作社等帶貧主體責任,明確農民群眾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做好產銷對接,積極對接農產品銷售市場、推廣平臺,確保群眾能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收入實現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郎...
    記得剛到安龍縣招堤街道郎元村的時候,我充滿了新鮮感,慢慢的,隨著對農村、對精準扶貧的理解,當我逐漸融入到裡面的時候,才覺得不過是滄海一粟,再平凡不過了。駐村前女兒3個月,兒子上高一,家裡的事無法顧及。妻子是一名教師,同時也參加了脫貧攻堅工作,孩子沒有歸落處,實在沒有辦法,「勒著」父母親把耕牛、母豬、生蛋雞等賣了,進城幫忙帶娃。
  • 「我的扶貧故事」我從「金老師」變身「金書記」丨赤水市復興鎮涼...
    2018年3月,我從一名站在三尺講臺的教師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涼江人」。兩年多來,我在村裡修路建水池、跑項目和資金、發展產業,與群眾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走村串戶訪民情察民意,晚上組織群眾召開院壩會討論全村的脫貧致富經。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自報導之日起,便開始轉變和適應新的工作角色和環境,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去,積極主動的完成攻堅隊交由的各項工作任務。  我所負責的網格(打朝組、石頭組、高屋基組和桃子衝組),屬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且住房條件較差。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貴州省沿河縣,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有著68萬人口的深度貧困縣,地處渝黔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屬於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為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中國二十冶堅決執行黨中央、五礦集團、中冶集團黨委相關扶貧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歷史重任,選派掛職幹部深入沿河縣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定點幫扶,在脫貧攻堅歷史性偉大戰役中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攢勁」的女鎮長丨息烽縣石硐鎮黨委副書記...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村裡面,積累了一定的農村扶貧工作經驗。2014年11月,組織任命我為石硐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提名人選。這對我來說,變換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但與自己的「小家」比起來,石硐這個「大家」更重要,自己這麼拼,為的就是石硐鎮390戶1150人的貧困人口,為的是石硐鎮千家萬戶的的人民群眾。作為村裡面起來的幹部,深知只有基礎設施強起來,產業興旺才能硬起來,群眾腰包才能鼓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來到壩子社區,看著連綿起伏的青龍大山,李輝想起了自己家鄉的群眾靠大山發展林下天麻種植,收入頗豐。發展產業,正是壩子社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說幹就幹!不能讓村民們背靠「金山」還受著窮。心繫群眾的「知心人」「他辦事,我放心」這是群眾談到李輝時經常隨口說的一句話。心繫群眾,才會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做。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
    小湳村周圍大山都種植了杉木,根據國家政策目前可以根據指標辦理砍伐證,我通過申請辦理了砍伐證,並與劍河園方木業公司籤訂購銷協議。  就這樣通過帶領群眾買山賣木材,我收入人生的第一桶金,看著跟自己一起幹的群眾都高興的拿到錢,我很欣慰。經過兩年的奮鬥,我家終於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只為群眾幹實事丨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駱紹勇
    在苗鄉侗寨的深山中,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在農戶紅通通的爐火旁,群眾總能看見我忙碌的身影。  我叫駱紹勇,從2016年8月任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至今。只有把產業做大做強,才能真正地讓群眾脫貧致富。班子會議和日常幹部例會上,我提及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發展產業。這幾年,我緊乘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東風」,帶領全鎮幹部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在我的全力帶領下,在全縣乃至全州小有名氣的花椒基地,已在金堡鎮生根發芽,卓有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族同胞從「巖頭上」走出來丨黔西縣鐵石鄉...
    2017年6月,我在走訪該組群眾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泥漿和雨水灌滿了鞋子,一步三滑,行路非常艱難,我只好脫下鞋子光著腳通過泥濘的路走到群眾家。當地群眾李興志的兒子李洪剛說:「不想讀書了,因為每天走到學校,褲腳上全是籬笆總會被同學笑話。」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知心大姐」丨鎮遠縣羊場鎮凱言村駐村...
    我叫田達群,是鎮遠縣婦女聯合會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羊場鎮凱言村任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展工作近三年,由於我用心用情的幫扶,群眾親切地稱呼我為「知心大姐」。  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如何改變村容村貌?這是我剛到村裡時,思考最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