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曾仕強說過這樣一句話,「公平就是不公平,不公平就是公平」。公道和公平自在人心,人都會追求公平,同時也會追求不公平,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此話怎講呢?比如分蛋糕,每個人都想能夠公平的到得應得的那塊蛋糕,但每個人同時又想著能夠得到比別人大塊的蛋糕,對於公平來說難就難在這裡了,幾千年來雖然一直有一小部分人為了公平這兩字在努力,但始終不能完全做到。
很多人都看過易經,因為悟性有所不同,所以在領悟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實易經對公平說的很明白,也許很多人會詫異「易經根本就沒有提到過公平」,能看出來差異的說明仔細的研究過易經,易經是通過間接的方式來解釋公平的。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這句話出自《易傳·繫辭上》。不管對這句話持什麼樣的態度,不管是贊同還是反對,都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天尊地卑。話又說回來,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糟粕,但昧心自問真的是這麼想的嗎?有誰為了所有人的公平真正的努力過!又有誰從沒有把自己所謂的公平建立在別人的不公平之上呢!恐怕是沒人能夠做到,因為天道如此,否則無法運轉。
天尊地卑原意就是天在上、地在下,這一既定事實誰能改變的了?就算是真的改變了,那萬物還怎麼存在呢?當然也有人會認為易經講的天尊地卑跟公平與否完全無關,天地各有各的獨特性,只有天地完全一樣才不會出現天尊地卑,也就不存在公平這個概念了。但天地若是完全一樣,那就又成了鴻矇混沌了,還談什麼「八卦相摩,剛柔相蕩」化生萬物?
按易經的解釋,天道本身是不公平的,但是天道又向著公平去作用,用易經的術語來說就是「天道本體不公平,但天道體用向著公平往來」。雖然天尊地卑,但「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水流低處,高者漸下,下著漸高。
不只是天道逐漸向著公平前進,人道也是如此,「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總會有人向著公平去努力,因為人的內心對公平有需求,只不過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所以漸漸隨波逐流、人心不古。公平是人為的,只有人為的努力才會越來越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