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2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意義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面臨著嚴重的考驗,能否汲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深刻教訓,避免來自「左」與右兩個方面的消極影響,使改革開放順利進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講話。談話的主要精神在同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政治報告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闡釋。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研究生部  師霞)

相關焦點

  • 國外學者評析鄧小平南方談話
    關於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的原因。美國學者羅伯特 勞倫斯 庫恩在2008年出版的《中國30年》一書中,認為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與他「始終渴望中國能穩步走上發展壯大之路」,「對天安門事件後由於保守者影響而放慢改革開放步伐很不滿意」,期望自己的想法在南方得到支持有關。
  • 回憶鄧小平南方談話:黃鐘大呂壓倒了瓦釜之鳴
    88歲的鄧小平,於這一年的年初,毅然南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講話高瞻遠矚,不啻為在籠罩在姓「社」姓「資」陰霾之下的中國扔下一顆重磅「原子彈」,其產生的能量衝破了歷史的迷霧,衝破了前進的障礙。
  •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歷程: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 摘要]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比較長的歷史過程。1992 年春天發表的「南方談話」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全面概括,而1978 年秋天發表的「北方談話」 則是重要的破題。
  • 柯華慶:「南方談話」的哲學
    「南方談話」的哲學 -柯華慶鄧小平1992年春天南巡的系列談話為處於彷徨中的中國指引了方向。今天,「南方談話」已經過去二十年,我們又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深刻領會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實質對於我們開啟新一輪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改革至關重要。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明確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姓『社』的問題。」姓資姓社問題的實質在於,社會主義到底意味著某些具體不變的制度,還是偉大目標?
  • 與世界共舞:鄧小平對外戰略實踐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對外戰略的理論與實踐,體現了一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和務實精神,成為指導當代中國外交的銳利武器。偉人已逝,思想長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回顧和體會鄧小平的對外戰略思想,對於處理當今錯綜複雜的中國對外關係,把握中國外交的方向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在武昌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鄧小平
    在武漢,鄧小平首次提出了他最重要的理論。  1992年1月18日上午,鄧小平視察南方乘坐的專列在武昌火車站停留了29分鐘。他和前來迎接他的湖北省委幾位主要領導人一起,在站臺上邊走邊談。1992年早春,偉人的腳步曾在這座城市作了短暫的停留,而他在武昌火車站站臺上說過的話語,作為視察南方途中精彩的開場白而為時代追憶,武昌火車站也作為「鄧小平視察南方第一站」而載入歷史史冊。此後更加深入的南方談話,像一股強勁東風,激蕩起神州大地的滾滾春潮,催動改革開放的巨輪,勇往直前。  鄧小平跟武漢有緣。
  • 鄧小平與金寨縣--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廖家同說,1960年2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和彭真、楊尚昆等一起,來到位於金寨縣境內的梅山水庫視察。「儘管此時鄧小平已經是中央領導,但他依然保持著戰爭年代的風趣、樸素和平易近人,給金寨人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廖家同說。
  • ...科教興國思想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教興國思想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開軒  一、鄧小平科教興國思想的提出和發展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鄧小平同志始終把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根本問題,進行理論思考,提出戰略設想。
  • 鄧小平對深圳經濟特區的三次關鍵支持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到深圳1992年1月17日下午,88歲高齡的鄧小平乘專列離京,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鄧小平此時決定南下是有著複雜國際國內背景的。國際上,蘇東劇變後,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實踐陷入低潮。
  • 峨眉山紀事|鄧小平曾帶著4個副總理視察
    【點睛】鮮為人知的鄧小平曾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兩次親臨四川峨眉山視察,他的言行舉止給峨眉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與四川峨眉山人結下深厚情緣,他的音容笑貌長留天地之間。文/伍策 一劍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它們構成了上海兩個最重要的過江樞紐,對促進浦東開發開放,意義重大。 曾擔任上海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工程總指揮的建設功臣朱志豪,把三次陪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兩橋的時間記得清清楚楚:1991年2月18日、1992年2月8日和1993年12月13日。 第一次視察是建設中的南浦大橋,那是1991年。
  • 鄧小平1983年因何痛下決心要全國「嚴打」?
    【詳細】《浴血榮光》(點擊進入更多內容)2、溫家寶為民做好五件「難事」      點擊量:81736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12年2月3—4日在廣東考察期間,重溫20年前鄧小平南方談話,強調「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中國政府強化改革開放共識的決心可見一斑。
  • 1980年7月,鄧小平在重慶登上輪船,視察朝天門碼頭
    1949年,鄧小平率部進軍西南,繼而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的身份坐鎮重慶,主政西南,建立了不朽功績。1952年7月,鄧小平在重慶度過了兩年零八個月後奉調進京,從此踏上中央領導崗位。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雖然日理萬機,但始終關心重慶的建設,並先後多次到渝視察,對重慶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鄧小平十分關注三峽工程。1980年7月,鄧小平乘「東方紅」32號輪船,從重慶出發順江而下視察長江三峽。
  • 冷溶:鄧小平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中國快速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決不是要拋棄我們的理想,「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 鄧小平文風
    鄧小平的文章講話則是樸實無華,平易近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他不刻意講究文採,不去引經據典,不講空洞的大道理,說的都是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聽得懂的真話、實話、大白話,卻顯示出直入人心,撬動歷史的力量。鄧小平的文章大多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講出來的。《鄧小平文選》三卷一共收錄了222篇文章,其中講話、談話的內容佔到總數的80%左右,尤其第三卷主要以談話為主。
  • 鄧小平與聶榮臻:從巴黎到蘇聯,到中國革命最前線,70年革命友誼
    西安事變發生前,鄧小平在甘肅慶陽得了非常嚴重的傷寒病,昏迷不醒,什麼東西也不能吃,生命垂危。剛巧張學良將軍派人送來了兩車慰問品,其中有一些罐裝牛奶。看到這些在當時十分高級的食品,聶榮臻馬上就想到了重病的鄧小平,當即決定,把所有的牛奶全給鄧小平。正是靠了這些牛奶,才救了鄧小平的命。
  • 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論精髓和現實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36年過去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堅持和發展鄧小平改革的思想和實踐,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夏春濤:鄧小平對外開放與防止「西化」辯證思想的意義及啟示
    重溫鄧小平的相關重要論述,有助於我們深化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一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確立及重大意義 十年「文化大革命」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差距,再搞「以階級鬥爭為綱」那套「左」的東西顯然已行不通,必須轉移黨和國家工作重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 趙智奎:論鄧小平「兩個飛躍」思想的現實意義
    重要的是「第一個飛躍」為「第二個飛躍」準備了條件。沒有「第一個飛躍」,生產力得不到解放和發展。正因為有了生產力的發展,才有可能繼續實現「第二個飛躍」。這裡還應該指出,鄧小平特別強調「適度」兩個字,「適度規模經營」具有條件性,符合辯證法思想。 「第一個飛躍」為「第二個飛躍」準備了什麼條件?
  • 鄧小平生平大事年表:1971年-1990年
    談話時明確提出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  7月1日,《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出版發行。  7月8日,同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時提出,要利用外國智力和擴大對外開放。  7月19日,在北戴河同公安部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必須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保護最大多數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