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民間供奉諸神是民俗文化方面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對大自然恐懼而又崇敬,依靠著神靈的」庇護披荊斬棘。在人們崇拜信仰諸神的過程中,逐漸由崇拜信仰大自然轉向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春節民間供奉諸神,不少原型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在農耕社會,農民一年辛苦繁忙,無暇顧及祭祀神靈,空閒的春節期間便是他們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節日」。
中國人對神的信仰崇拜,主要源自中原傳入的神靈、仙佛,雜糅本地傳說的地方神仙,形成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神仙人物,又有著共同的信奉體系,因而形成一種「多神信仰」。小編將利用四章春節特輯,以北方中原地區(主要是河南、山西、河北、山東部分地區)現存的民俗為例,對春節民間供奉諸神中進行分享,包括最重要的六神:天地、土地、灶王、財神、門神、祖宗神。
天地神
天地神俗稱天地爺,家家供奉,神像貼在院中最顯眼的北牆正中間神龕(供奉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閣子)內或牆上。天地神像下面擺有上香上供的桌案。人們把天地神放在諸神之首祭祀。春節民間每天上供祭祀,首先祭祀天地神。
「天地爺」的專屬對聯 「天地三界主,十方萬靈神」
亦或「天高自古懸日月,地厚至今載山河「
神位解讀:
天地神的主神是傳說中的玉皇大帝,他是道教多神中地位最高、職權最大的神。他的全稱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大帝」。天地神像上寫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十個字。「天地」就是指蒼天大地;「三界」有兩種說法:佛教認為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民間所說的三界是指傳說中的天界(天神居住的地方)、地界(人類居住的地方)、冥界(鬼魂居住的地方);「十方」是指東南西北四方,加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下兩方,合稱十方;「萬靈」,顧名思義,是指萬物之靈,「真宰」就是主宰,真宰就是指玉皇大帝。「天地三界十方萬靈」就是玉皇大帝管轄的範圍。
天地神中最有名的配神太上老君(左上角第二人)。太上老君原型之一為《史記》中所寫的老子。《史記》記載老子活了一百六十歲或二百歲,這是正史記載最長壽的人。老子一生性情恬淡,只求長生不老,別無他求。他曾寫下大名鼎鼎的《道德經》,道家奉為經典,老子也被道家奉為鼻祖。據考證,老子在今沙河市廣陽山(今渡口村北)山洞中寫下《道德經》五千言。今廣陽山尚有老君洞,《道德經》是多神論道教聖典。
——(春節特輯1)
註:本文素材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