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在家祭祖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習俗。在北方則不是,這不是因為北方人不好祭祖,而是北方人在歷史上一段時期,統治階層不允許家庭祭祖所造成的。
有人把北方人在歷史上的遷徙聯繫在一起,說是中原人遷徙或是避難到南方,也就把北方的祭祖習俗也帶到了南方。這種說法是因對歷史關於祭祀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所致。歷史告訴我們,事情恰恰相反,是北方人或是避難,或是遷徙,來到南方以後,受當地風土人情的影響,入鄉隨俗,才開始在家中設神龕祭祖的,包括後來北方一些地方興起的家庭祭祖活動,也是受到南方諸族風俗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上古時期開始,北方部落首領的統治權,排重要位置的不是經濟、政治、軍事的支配權,而是祭祀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神權。至今,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宗教神權依然是至高無上的。擁有了部落的祭祀權,才能經濟、政治、軍事的支配權。也就是說,當時的祭祀權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北方的祭祀權就牢牢掌握在統治階層手中,民間是不允許祭祀的。歷史學家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夏、商、周時,不允許民間有祭祀活動,其中就包括祭祖。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禮實施不下去,諸侯各自開展祭祀活動,如宋襄公祭次睢之社,魯季氏之旅泰山,時人皆認定為「淫祀」。諸侯尚且如此,民間就更不能私自舉行祭祀活動了。祭祀在北方統治者與當時的士人階層眼中是一種權力的象徵,一種「禮制」下的精神統治。
《禮記曲禮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的意思古人解釋為: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祭的祭祀,妄濫之祭。在古代,北方的祭祖必須要有祭祀的場所,稱為祖廟,後來發展成為宗祠,家庭之中不可「淫祀」。要祭祖先必須在祖廟之中祭祀。
歷代的北方的統治階層把南方人視為「蠻」,意思就也是不講「禮制」,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在祭祀方面,稱其為「其俗好淫祀」。這種不同的風俗,實質就是當時南北的文明差異。南方諸族當時不僅家家戶戶祭祀祖先,且「好鬼神」,把當時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以為是神鬼所至,立壇或祠祭祀。
歷史上,從上古部落時期到封建社會禮教制度下,可以說,北方祭祀活動政權和禮教的束縛太多,規矩太嚴,一不小心就要掉腦袋,甚至株連九族,誰還敢私自祭祀?而南方諸族的各種祭祀活動就要自由得多,有時甚至可能隨心所欲,想敬奉誰就敬奉誰。如南方的「儺祭」本為「鸞祭」,也就是祭祀鳥神,祈禱農業生產獲得豐收。到了北方,時人以南方音記,把南方「鸞」字音,記成了「儺」字,其本來意思也變成「驅逐疫鬼」的一中行為,一種儀式。漢朝時,每年的臘月宮廷裡都要舉行「儺」活動,就是舉行驅逐疫鬼儀式。
在南方諸族之中,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還遺存秋收之後,歲末年尾既舉行家族的大型祭祖活動,也有家庭舉行大型祭祖活動,稱為「慶祖仙」。也就說明,南方的家庭祭祖不是北方帶來的,而是南方固有的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習俗。
總之,南方人大多有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沒有,這就沒有什麼奇怪的,是歷史原因所造成的。因此,那種持中原人遷徙到南方後,把家庭祭祖習俗帶到了南方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