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龔鵬程:易經不是算卦用的

2020-12-23 騰訊網

[摘要]《易》由一部佔卜之書,提升為一部足以拓揚人性、導引人生的義理智慧之書,端在孔子拈出「元亨利貞」四字,強調「四德」,否則就只是術數而已。

《易經》開卷第一卦是乾卦,所以第一句話就說:「乾,元亨利貞。」

易凡六十四卦,以乾坤為首。而元亨利貞四個字,一般即認為是對乾卦的總體描述,說乾所代表的性質,故元亨利貞又稱為四德。

據說是孔子所作的十翼(十篇對《易》的解說,足以輔翼《周易》,故被稱為十翼)之一的《文言傳》解釋:「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周易(資料圖 圖源網絡)

這解釋極為精彩,是說乾所代表的天或陽氣,能生養化育萬物,又能利益品庶、和同幹濟,故君子應該效法它。

根據孔子這個提示,後人講得更細。例如說元代表春,春天是一元復始、陽氣萌動之時,萬物生發,所以體仁,顯現了仁愛之意。亨代表夏,萬物通暢條達,形成條理,故說是合禮。利是秋,秋氣屬金,萬物成就,各合其宜,所以說是和義。貞則是冬,冬既收藏,那當然就是諸事都幹了啦。君子若能效法之,自能仁人愛物,開務幹濟。整個儒家的道理、《易經》的原則,幾乎這一句話全講完了。如能細細體會並努力踐行,實在受益匪淺,底下也不用再看了。

不過,整部《易經》提到這四德之處可不僅乾卦這一句,這就是它惱人的地方。因為講元亨利貞的計有乾、坤、屯、臨、無妄、革、隨七卦。若說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四德,則坤卦為何也有此四德?乾是天,坤是地,其德(屬性)不應一樣。而屯卦、無妄卦等又不像乾卦那麼好,乃是象徵人碰上了屯難或無妄之災等的卦。或部份不好,如臨卦卦辭說:「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革卦彖辭說:「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變革總是可能好也可能壞的,其卦並不純善,為何也都說是元亨利貞呢?

還有,提到元亨利貞四德中三個字的也不少,如離、鹹、萃、兌、渙、小過六卦就是。提到其中兩個的,也有大有、蠱、漸、大畜、升、困、中孚七個卦。提及一個的,則有蒙、師、小畜、履、泰、謙、噬嗑、賁、復、大過、震、豐、節、既濟、未濟等十五卦,都說是亨。這還不算因事相連而說,如需卦「有孚光亨貞吉」、旅卦「小亨旅貞吉」這一類的。可見在整個《周易》中「元亨利貞」是極通行的語彙,經常會用到,並不都能用《乾·文言傳》那樣的解釋去理解。

既如此,那麼,請問為何孔子還要這樣去解元亨利貞呢?

這就涉及一個《周易》之性質以及我們該如何讀《周易》的問題了。

自甲骨文出土以後,我們大抵已知道「貞」是貞人卜問的意思。《易》本卜筮之書,每一卦下面都繫著佔辭,著所以常有利不利貞、貞亨不亨等詞語。可是後來孔門鑽研《周易》,不再只視它為一部佔卜書,而是想由其中玩味出足以引導人生的道理,把天道化為人道,所以就不由佔卜的行為及辭例上去解釋,偏要就此四字說其四德。

元者善之長,亨者嘉之會等四句話,也見於《左傳》魯襄公九年,是一位女子——穆姜說的。可能當時已經流行這種對元亨利貞的解釋了,所以後來孔子也用這種說法。《左傳》本身亦是屬於儒家體系之經典,與《文言》同一口徑,並不奇怪。它當然不是《易》的原義,因此由整部《易經》看,會覺得有捍隔難通之處。但這個思路十分重要。《易》由一部佔卜之書,提升為一部足以拓揚人性、導引人生的義理智慧之書,端在此舉,否則就只是術數而已。

開篇就講此,也是希望大家善於體會孔子的苦心,能高大其心志,上體天道,以成仁德。若讀《易》而滿腦子仍在計較著打卦算命、升官發財,那就完蛋了,所以說:「善易者不佔。」

《龔鵬程談易》系列連載為騰訊儒學特約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龔鵬程教授(資料圖 圖源網絡)

龔鵬程小傳:

龔鵬程,字雲起,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歷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職。精通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中國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頂級學者和著名思想家,常以孔子自比、自勵。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鵬程自幼才華橫溢,而且精通武術、書法,深廣的學力貫通古今、融會中西,人稱當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約一百萬字。迄今為止,正式出版的專著已有七十餘種,主編著作不計其數。近期在大陸出版著作約三十種。

相關焦點

  • 怎麼用易經算卦?
    《易經》是中國第一經,也是群經之始。許多人都以為《周易》就是《易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而《連山》、《歸藏》已經失傳,僅有《周易》廣傳於世。我們都知道易經可以用來佔卜算卦,那麼應該怎麼用易經算卦呢?
  •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古人是如何用《易經》算卦的?只需三枚錢幣就可以了
    而《易經》就是這麼一本記錄佔卜方法的書,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歷代學者們都認為,《易經》中隱藏著天地宇宙的大奧秘。那麼我國的古人是如何用《易經》佔卜的呢?只要找來三枚硬幣,我就可以教你用《易經》佔卜的方法。不過,在科學昌明的時代,算卦佔卜僅僅是一種娛樂,不可當真,因為我們的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易經》寫了些什麼?
  • 易經佔卜算卦到底有哪些方法?
    雖然說各種算卦方法都根源於易經,但是卻有不同種類型:那麼,究竟有哪些佔卜方法呢?佔卜方法我來大概說說我所了解的一些佔卜方法:第一種:易經佔卜這種提法好像很怪,難道說別的方法就不是根據易經原理?其實這裡的「易經」這個詞語是強調在起到卦之後,判斷吉兇是要根據易經(當然是周易,以後直接稱周易)的經文,即卦辭和爻辭來判斷吉兇。而根據起卦方法,又可以分為兩種:大衍之數,即用50根蓍(shi1)草進行算卦;第二種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錢卦,用三枚銅錢算卦(當然用銅錢起到卦之後,你也可以用六爻或梅花等方法來解釋分析,那又另當別論了)。
  • 孔子老了才學《易經》給人算了一卦,真準!想不到算卦背後有秘密
    孔子和《易經》本來是很難扯上關係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對於那些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的事向來不屑一顧,更瞧不起什麼佔卜算卦。可是偏偏孔子和《易經》這本古代用來佔卜算卦的書之間發生過很多故事。就說《易經》這本書的名字,就和孔子有關係。
  • 龔鵬程:國學是讓人聰明的,而不是變傻
    簡而言之,就是用國學來為大眾的愚昧辯護。 有些人,穿著漢服長衫,滿嘴仁義道德,可他們卻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知半解,打著國學的名義招搖撞騙。 他們口中的「國學」,已經在社會上演變為商業化氣息濃厚的讀經熱、尊孔熱,甚至一些人趁勢辦起了各種層次、規模、檔次的讀經班、國學班、女德班。 「國學熱」的背後,亂象叢生。
  • 《易經》:真正的聰明人,不用佔卜算卦,也可以了解自身處境
    最近向很多人提起《易經》這本書,大多數人在剛剛聽到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覺得這僅僅是一本佔卜算卦的「玩娛之書」,裡面的內容大多描繪的也是一些虛無縹緲的事物,沒什麼借鑑意義。有的人在人生身處際遇的時候,都會想到用佔卜算卦來為自己迷茫混沌的人生困局撥雲見日。但是這樣的效果真的有用嗎?尤其在現在社會,這種封建迷信更是要不得,用不得。《易經》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就是告誡大家,真正對自己人生充滿把握的人,是絕對不會把精神都寄托在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上的。反而會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 薦讀 || 學問大家龔鵬程,是學術圈裡的漏網之魚還是吞舟之魚?
    (一)我從湯一介先生的文字裡,第一次「觸電」龔鵬程。  十幾年前,我在湯一介先生北大二十四樓南門書房裡,看到了龔鵬程老師的《四十自述》。這本書的序言為湯先生所作。在文字中,我讀到了湯先生視野裡的「龔鵬程」。  後來我得知,湯先生與龔鵬程老師相識很早。
  • 龔鵬程 │ 陰陽交泰 大吉大利
    精通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中國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頂級學者和著名思想家,常以孔子自比、自勵。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鵬程自幼才華橫溢,而且精通武術、書法,深廣的學力貫通古今、融會中西,人稱當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約一百萬字。
  • 算卦的《易經》為什麼成了「萬經之首」?總結下來共有四大原因
    稍微接觸到傳統文化的人,想必都接觸過《易經》,一串又一串神秘的符號,一個又一個玄乎的卦象,為何歷來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讓很多人都對《易經》投來了崇拜的目光,沒有人敢質疑《易經》的深奧,看不懂的人只能處於自我懷疑的狀態。就這麼一本類似於「算卦」的書,為什麼被人稱為「萬經之首」呢?
  • 龔鵬程:文化經典離我們並不遠
    這其中,臺灣著名學者、教育家龔鵬程先生所著的《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閱讀中國文化經典》則系統地推薦了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叢書,並分別從思想、文學、宗教、生活、人生哲學、藝術六個方面來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他的書突破了國內現有同類圖書中,選題多半集中在思想方面的單一局面,也一反常規圖書推薦的教條面孔,而是用一種深入淺出的生動文本向讀者推薦了31本中國古代的經典讀本。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龔鵬程:傳統跟現代的關係在不斷變化之中。早期要全盤西化,努力現代化,我們便把傳統文化看成是現代化進程中的絆腳石,認為就是因為有很多傳統文化積澱下來的缺點,所以沒辦法進入現代社會。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後,大家才發現傳統跟現代並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關係,還是有一些傳統資源對現代社會的發展蠻有用的。
  • 傳承千年,如今被當成迷信,北大教授馮友蘭:祖宗的智慧不是糟粕
    古代世界有猛獁象一說,雖然迄今為止,沒人見過猛獁象這個物種,那就能代表著猛獁象曾經不是存在過的嗎?《易經》作為我們國家的百經之首,能夠流傳至今,豈是區區迷信可以形容的嗎?北大教授馮友蘭就曾經說過,很多人認為易經是迷信的根源,但是實際上易經不是糟粕,反而是古代超科學的載體。
  • 易經極簡史:《十翼》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
    子貢都不理解老師為何天天要讀周易,他問孔子,老師你不說那些沒有智謀的人才去佔卜算卦,怎麼你現在也看算卦的書? 孔子告訴他,我跟史巫、算卦的不一樣,我看的是《易經》裡面的德。
  • 算卦不求人,看懂這篇你自己也能算卦!
    相信讀過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再看看這篇文章,應該可以自己算卦了,至於算卦的準確性與否,起卦過程很重要,再就是解卦的經驗積累問題。起卦原則和儀式詳見:周易零基礎入門教程之二:易經佔卜的原則和起卦儀式一、起卦方法前面提到的起卦方法是根據兩個數字,這是以前為了簡便起見故。現在說一個在實際中使用的方法。配合深呼吸,在安靜虔誠的狀態下,用任何一種方式得到兩個數A和B.
  • 塔羅牌佔卜是算卦嗎,與算卦又有什麼區別?——趙名輝塔羅
    首先來說,塔羅牌佔卜是類似於算卦的,不過於算命不同,它類似於中國的求籤問卜、易經卜卦、六爻測算、梅花易數。 塔羅牌佔卜和算卦背後的佔卜邏輯額和相應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只是塔羅牌佔卜是西方的,算卦是中國東方的。 塔羅牌佔卜是靠著塔羅牌獨有的78張牌上面特有的、有著豐富含義和象徵的圖案進行佔卜的。
  • 關於算卦的故事:
    李璇說:"這煙管很勢利啊,用它的時候就渾身發熱;用不著的時候就冰冷無情。"王某一聽這話,就既慚愧又沮喪地走了。三年後,彭雲楣的學差官任期已滿,回京後故意也拿了杆煙管去請李璇預測。"你還會被任命為學差,"李璇說。彭雲楣奇怪地問:"有什麼道理嗎?"李璇解釋道:"這煙管啊,不是個吃得飽的東西。學差呀也是個不發財的官職。煙管一天到晚替人呼吸,你這個學差也只能一年到頭替窮書生吹噓。"
  • 龔鵬程 * 李明濱 中俄文化共辯「禮義」
    北京大學俄文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明濱先生共同闡述「禮義」現場座無虛席龔鵬程先生傾力打造的這12堂課程,涉及報恩、仁愛、禮義、誠信、孝敬、學習、行善、不朽、自由、天道、生生、中和12大模塊,統之有宗,會之有元,以生活的學問為宗旨
  • 所謂易經卜卦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很多人都對易經有過了解,但又對其不甚了解。因為裡面的文字都晦澀難懂,所以很多人對易經感興趣卻無從下手。其實易經不是什麼天書,它之所以叫易經不是叫「難經」那它肯定不會是很難學的一本書。所以有些人就鑽了這個空子,用易經來賺錢。利用人們的不懂,來騙取錢財。大家都一定都知道易經是一本可以卜卦的書,也就是可以預測未來,所以很多人就去找一些所謂的「高人」去給自己卜卦。我可以告訴你,所謂卜卦是根本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玄。
  • 論龔鵬程之經學思想
    龔鵬程先生主編《讀經有什麼用》叢書經學的來處,源自孔子,能與這個根源相應,發展出來的生命才是一貫的。「孔子」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符碼,代表著文明、文化與復禮興教的象徵。「孔子」在意義上超過歷史上的「真實孔子」,但反過來說,這些都是從孔子開展出來,都是孔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