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愛:「老闆,我的包裹不見了,是不是還在你們店裡,麻煩你幫忙查一下我這個訂單,我買了兩套東西,一套不見,急死我了。」
天剛亮,我的微信又一次收到小愛的這個信息……
上一次她也是找不到包裹來店裡查了攝像頭,她才承認是她自己領走的包裹,但是她卻忘記放哪裡了。
過後,她在家裡又找到了,這次還是同樣的問題,一大早就著急忙慌的找我要包裹。
她的這個狀況讓我想起《內在成長》一書,當人們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況下,就會感覺到焦慮。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負面情緒治療方面的心理學家,他研究負面情緒有二十多年。從他研究可以發現每個人焦慮的情景都相似,結局大多是因為自己的緣故造成的困惑。
我們總是習慣於用那顆焦慮的心來給自己的生活編故事。——《內在成長》
當你感覺自己有苦惱情景反應時,這條反應神經在大腦中連接的另一端被稱為杏仁核,這裡是大腦的情緒反應中心。
杏仁核是二十四小時全天無休的監視系統,密切監督你的安危,並掌管大腦中超過千億個神經元及其他功能。
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了存活下來,焦慮的大腦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現如今,人們處於安全的環境,這種情況似乎不存在才對,但是恰恰相反,我們身邊也存在著這種危險,可能是開車在路上,被什麼東西擋住了視線;也可能是像我們上面說的遺忘某件事情或許你喝水不小心嗆到等等……都有可能是杏仁核導致的。
杏核仁決定你的注意力放在哪裡,就算很微小的事情,也會立馬全副武裝捍衛你的一切。
只有當你躲進舒適區,杏核仁才會安守本分。
當我們了解大腦的杏核仁存在的意義,就會發現我們的焦慮、痛苦、委屈等等……負面的情緒,都是它在作怪,所以了解清楚,我們才會明白,原來大腦也會出現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理智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你能快速認知到杏仁核的幹擾是不必要的繞道,才會帶你遠離你身處的穩健軌道,你就可以縮短浪費在焦慮與擔憂上的時間。——《內在生長》
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李嘉誠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人們總是擔心沒有發生的事情。
比如:坐飛機擔心飛機出事、孩子上課會不會不認真聽課、萬一失業了該怎麼辦、不好好吃飯生病了如何是好等……
當你處於焦慮中,你的情緒就會不安分,你也就處於一種擔憂的情況下,總感覺生活不容易,小心翼翼的活著。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焦慮中,可以用上以下的幾方法,助你跳出焦慮圈:
方法一:從感覺當中挑出事實
事實和感覺之間都很重要,但你要根據穩定的事實來做出正確的評估,而不是讓變幻莫測的情緒控制你。
方法二:識別暗示的力量
當別人對你提到可怕事物時,你就像在看恐怖片時會覺得害怕一樣。那麼這種現象就是暗示的力量,恐懼就會更快速地放鬆它的控制力。
你應該根據事實建構你的「實用信息」,而不要仰賴感覺讓自己處於恐懼中。
方法三:用你過往的經驗來應對
當你對某個事情產生有擔憂時,你要用過往的經驗來解決問題,這樣會降低的擔憂的時間。
方法四:想到壞事並不意味這件事會成真
我曾經看到一則這樣的小故事:有一個男人下班回家的路上,途經一座大橋,每次經過他都會擔心大橋突然倒塌,砸到自己。原因竟然是來自他曾經看過的一則倒塌大橋的新聞,因此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想法與可能性的混淆,時間點上的巧合併不構成有意義的連接。
故事的結局是,有一回他回家的路上遇上一個小女孩,女孩沒有錢坐車,招手尋求了過路的男人幫忙送她回家,在車上女孩唱著剛剛學會的歌,當男人再一次途經大橋時,既然忘記了自己的恐懼,那天很從容的途經大橋……
有時你的恐懼來源於你內心不安的世界,只有放下你的恐懼,或者聽聽音樂緩解一下你的神經,才會有助於你走出這種莫名的恐懼感。
方法五:活在當下,感受身邊的美好
沒有發生的事情,想太多會讓人處於焦慮不安或者痛苦中,倒不如讓事情自然發展,讓自己活在當下。
也不要去想過去的事情,因為過去也回不去,想多了人也會痛苦的,我們能做到就是把握當下的生活。
讓自己過好每一天,感受身邊的美好,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當下的生活》一書曾說:「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真實的感受現在,不要迷戀過去,也不要太執著於未來。」
在法國巴黎每年夏季8月,整個巴黎幾乎是空城,這一個月時間,大多數巴黎人都在度假,不工作。
他們把城市留給了外來的遊客,這個月也被其他國家人稱,法國人「懶」的原因之一。
同時法國在歐洲國家,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並且還出了很多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像雨果、羅曼羅蘭、莫泊桑、伏爾泰、巴爾扎克、盧梭等等……這些都是很有名的文學家。
法國人認為,人應該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保持充沛的體力,有利於身心健康,才能更好的工作。
因此有人在網上大呼:「法國的老闆太可愛了,還允許上班打瞌睡,還叮囑同事別打擾打盹的同事。」
或許很多人產生焦慮症原因,也跟睡眠不足有關,當你學會停下來,也許你才能得到更多,收穫更大。
就像白巖松在他的書裡《白說》裡說到的:「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
有焦慮並不可怕,這也是很多人都會出現的問題,只需要理智的對待就可以了。
真正的理解自我,是要做到你能創造一個不受恐懼限制的人生,如此一來,你才能變得更強大。
我是,喜歡讀書和寫作,歡迎留言、關注、轉發,讓我陪你一起成長,願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