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萊的語言生態與雙語教育政策研究
此外,本文從三個歷史階段梳理了汶萊實行雙語教育政策的歷史發展過程,多方面深入剖析了汶萊雙語教育體制的特點,並指出汶萊的語言生態與汶萊雙語教育政策息息相關:汶萊的語言生態是汶萊雙語教育政策的根本依據,而汶萊雙語教育政策則是對汶萊語言生態的一種調適。
-
李曉琪 | 新時代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新機遇
感謝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國際漢語教學研究》編輯部邀請我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漢語國際教育高端論壇」,本文就有關學科建設的相關問題與大家分享交流。經過近40年的建設和發展,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已經初步確立了學科地位,明確了學科性質,也構建起了學科框架。
-
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發展狀況分析
在「一帶一路」視域中,從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角度,通過分析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的發展動力、組織結構、教學特點及發展趨勢,充分認識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所面臨的形勢。 泰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東南亞漢語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泰國總人口為6900萬,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100萬。
-
印度尼西亞語言教育政策探析
印尼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本應是華語教育最發達、需求最旺盛的區域,然而,印尼的華語教育卻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由於歷史原因,印尼華人始終無法完全融入印尼社會。印尼語言政策的基本原則在蘇加諾政府的舊秩序時代就已建立,蘇哈託政府的語言政策與前任基本一致,即推廣印尼語、促進國家統一,保護地方語言,嚴厲限制華語的使用與傳播。
-
朱巧梅 | 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發展狀況分析
在「一帶一路」視域中,從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角度,通過分析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的發展動力、組織結構、教學特點及發展趨勢,充分認識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所面臨的形勢。泰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東南亞漢語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泰國總人口為6900萬,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100萬①。
-
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的和持續發展戰略
語言規劃視野下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門新型的學科,語言戰略與語言政策學已然成為外國語言文學下屬二級學科中一匹奔騰著的黑馬。與此同時,語言戰略與外語教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焦點。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相關部門制定專門的外語教育政策和規劃,外語教育政策本身和外語教育政策指導下的外語教育現狀呈現了一些弊端和問題,鑑於此現實狀況,筆者著手從語言規劃的視域出發來淺談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
關於下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
溫家寶總理指示:"建議教育部按照錦濤同志的指示精神,綜合研究漢語國際推廣的有關問題"。 200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若干意見》,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闡明了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漢語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導思想、總體規劃和政策措施,把提升學科地位、建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專業學位制度列為重要任務之一。
-
柬埔寨語言政策、語言規劃探微
五、柬埔寨語言政策、語言規劃對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啟示外語教育政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語言政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構成國家外語能力的主要途徑。[4]通過比較、考察、分析柬埔寨語言政策、語言規劃發展特徵,揚長避短,積極規劃和調整我國外語教育政策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應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基本國情的特點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
高考若取消英語科目,是外語教育的倒退!
首先,我感覺提案人對中小學外語教育的歷史和這些年的發展缺乏了解。從中小學外語教育的歷史來說,從19世紀60年代,中小學生開設外語課程,取得今天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這十五六年的時間,國家實行課程改革,整體外語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進步非常大,目前已經基本杜絕了啞巴英語的現象,而且給很多中小學生的發展帶來了特別多的機遇。
-
國家西北地區外語教育事業的璀璨明珠
對於建校近60年的西安外國語大學來說,這宣告著學校辦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層次;對於苦苦期盼填補高層次外語教學與研究布點空白的西北地區,預示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渠道更加完善,外國語言文學及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一個嶄新的春天已經來臨。
-
劉利校長在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成立儀式上的講話
十幾年來,漢語國際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孔子學院作為漢語國際傳播與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標誌,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繁榮發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繁榮對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提出了新的需求,客觀上推動了學科建設的創新。一是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的視野不斷拓寬。漢語教學的研究領域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
-
疫情帶來改變,專家研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何去何從
8月14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研討會在線上舉辦,來自漢語國際教育學界的近30名專家學者探討「新形勢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發展與建設」。關於新形勢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面臨的新問題,北京大學李紅印教授首先在發言中指出,「要從漢語教學未來的學習、教學、心理等樣態來思考國際中文教學的新範式、新目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宋暉教授指出,學科內部調整應該建立在對戰略、政策和市場導向分析的基礎上,深化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建立線上課程庫,面對多元的就業環境,還需要在專業課外賦能。
-
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高端論壇6月16日上午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隆重舉行。她指出,在國際交往日趨頻繁、國際影響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國家迫切需要能夠參與全球治理的有知識、有技術、有專業、有語言能力的人才,語言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魯昕表示,職業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發展任重道遠。
-
代鳳菊 劉承宇:近十年國際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熱點與趨勢——基於Scopus資料庫的可視化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十年中,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在國家/地區分布方面呈現不均衡發展態勢,但從高產機構分布上看,世界各地區分布較為均衡;近十年的研究熱點眾多且分布廣泛,包括語言教育、多語現象等各個方面;從研究趨勢看,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逐漸關注微觀層面。
-
2021河北專接本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怎麼樣?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堅實寬厚的文史哲基礎知識和理論,較高的文學修養、鑑賞和評論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古籍閱讀能力、外語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漢語國際教育:本專業培養掌握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
-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
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漢語國際教育在孔子學院的布局上,充分考慮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需求,努力為這些國家培養通曉中外語言文化的本地人才。二是漢語國際教育積極參與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力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升學科質量,努力將漢語國際教育建設成為一流學科。三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創新,學科層次不斷提升,學科研究領域不斷擴大。
-
語言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漢語是中華民族民族認同的標誌,是維護民族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基礎。目前,面對英語教育對漢語教育的嚴重擠壓,我國國民的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有下滑的趨勢。換言之,我國目前以語言權利觀為價值取向的漢語教育政策並沒有解決漢語和中華文化所面臨的地位危機;同樣,針對部分少數民族語言瀕臨滅絕、少數民族語言瀕危等現象,以語言權利為價值取向的少數民族語言教育政策也難以解決這些問題。
-
高皇偉 | 新時代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轉型與方案探析
「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各行各業漢語國際人才的強力支撐,而這些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在於教師。由此,如何培養具備一種或多種行業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教師就勢在必行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新需求下,以漢語語言本體知識、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技能和跨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國際漢語教師教育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反思。
-
集刊| 梁清:國家利益視角下的馬爾他語言教育政策研究(2020年第1期)
熱誠歡迎各位老師不吝賜稿,並歡迎訂閱《國別和區域研究》雜誌。國家利益視角下的馬爾他語言教育政策研究【內容提要】 馬爾他是「一帶一路」地中海區域的重要國家,研究和分析馬爾他語言教育政策對新形勢下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以及推動漢語國際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
國際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的新進展
Curdt-Christiansen(2009)通過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對魁北克地區的十個中國移民家庭的語言政策進行了調查,認為家庭語言政策與社會政治因素、父母的教育文化背景、移民經歷等密切相關,為後人開展研究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