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基因組如何應對機械壓力帶來的損傷

2020-12-10 科學網

研究揭示基因組如何應對機械壓力帶來的損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2:57:32

近日,芬蘭赫爾辛基大學Sara A. Wickström團隊發現,異染色質驅動的核軟化能夠保護基因組免受機械壓力引起的損傷。2020年4月16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機械拉伸使細胞核變形,而細胞最初通過由H3K9me3標記異染色質的丟失來驅動鈣離子依賴性核軟化抵消。染色質流變學和結構的最終變化需要隔離遺傳物質與機械力。未能實現這種核機械力反應會導致DNA損傷。

 

持續的高振幅拉伸會誘導組織的細胞超對齊,從而在到達核之前重新分配機械能。這種組織範圍的機械適應通過細胞-細胞接觸介導的獨立途徑起作用,並使得細胞/組織關閉核機械轉導以恢復初始染色質狀態。

 

這項工作確定了染色質在響應形變時,改變自身的機械狀態來維持基因組完整性方面的非經典作用。

 

據介紹,組織穩態需要在壓力下維持功能完整性。壓力的主要來源是機械力,其作用於細胞、細胞核和染色質,但如何保護基因組免受機械壓力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Heterochromatin-Driven Nuclear Softening Protects the Genome against Mechanical Stress-Induced Damage

Author: Michele M. Nava, Yekaterina A. Miroshnikova, Leah C. Biggs, Daniel B. Whitefield, Franziska Metge, Jorge Boucas, Helena Vihinen, Eija Jokitalo, Xinping Li, Juan Manuel García Arcos, Bernd Hoffmann, Rudolf Merkel, Carien M. Niessen, Kris Noel Dahl, Sara A. Wickstrm

Issue&Volume: 2020-04-16

Abstract: Tissue homeostasis requires maintenance of functional integrity under stress. A central source of stress is mechanical force that acts on cells, their nuclei, and chromatin, but how the genome is protected against mechanical stress is unclear. We show that mechanical stretch deforms the nucleus, which cells initially counteract via a calcium-dependent nuclear softening driven by loss of H3K9me3-marked heterochromatin. The resulting changes in chromatin rheology and architecture are required to insulate genetic material from mechanical force. Failure to mount this nuclear mechanoresponse results in DNA damage. Persistent, high-amplitude stretch induces supracellular alignment of tissue to redistribute mechanical energy before it reaches the nucleus. This tissue-scale mechanoadaptation functions through a separate pathway mediated by cell-cell contacts and allows cells/tissues to switch off nuclear mechanotransduction to restore initial chromatin state. Our work identifies an unconventional role of chromatin in altering its own mechanical state to maintain genome integrity in response to deformation.

DOI: 10.1016/j.cell.2020.03.05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345-7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2017-12-12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唐鐵山研究組合作,通過質譜技術發現跨損傷合成DNA聚合酶Polη第457位蘇氨酸能發生一種新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氧連糖基化修飾(O-GlcNAcylation)。
  • 大規模研究揭示基因組結構與穩定性
    大規模研究揭示基因組結構與穩定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5:54:33 英國劍橋大學Stephen P.
  • CNS三大雜誌解讀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但是,這些突變"熱點"中的許多發生在與癌症完全無關的基因中,包括基因組的許多非編碼區域。研究者表示,一個典型的癌症基因組會有5到10個驅動突變,以及數千甚至數百萬個'乘客'突變。一直以來的想法是,如果在許多不同的癌症患者身上發生了完全相同的突變,那麼它一定會給癌細胞帶來健康優勢,雖然基於復發的識別癌症驅動基因的方法已經成功,但也有可能基因組中的某些位置很容易發生突變。
  • 科學家揭示基因組滲入的起源
    科學家揭示基因組滲入的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1:33 法國蔚藍海岸大學Gianni Liti研究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利用酵母揭示了基因組滲入現象的起源。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損傷修復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趙永良研究組在線粒體氧化損傷修復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第一次證明XPD定位於線粒體內,並且參與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性損傷修復過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領域前沿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8:36 法國裡昂大學Marie-France Sagot、Alex Di Genova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bioRxiv: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機制
    來自浙江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技術揭示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之間的特殊突變模式。圖片來源:pt.wikipedia.org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亞群的一員,其含有正極性的單鏈RNA基因組,為了揭示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進化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新測序的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和
  • 多篇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為了這項研究,Rebecca Poulos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超過1000個腫瘤樣品中的DNA突變,以更深入地明白腫瘤如何形成及生長。「我們的基因對我們的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Rebecca解釋道。「我們已經研究了我們DNA中調節細胞中的基因的表達量的部分。」
  • 研究揭示人類癌症的突變特徵
    研究揭示人類癌症的突變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30:48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Michael R. Stratton和新加坡國立杜克大學醫學院Steven G.
  • 如何應對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
    我們知道過度的壓力會帶來負面反應,出現消極情緒。如何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呢?當遇到壓力時我們需要找到自我調節的方法,用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從壓力中找到生機,化壓力為動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呢?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
    (圖片創作:王國燕、馬燕兵,中國科大供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0日消息,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自然》雜誌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科研成果。
  • 研究揭示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研究揭示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06:30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Marcin Imielinski團隊發現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 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皰疹病毒包括囊膜、中間體蛋白層、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其中核衣殼通常被視為一個正二十面體,其上有一個獨特的DNA通道,是病毒基因組進出的地方。由於缺乏病毒基因組和衣殼DNA通道的高分辨結構,人們對於病毒粒子的基因組包裝過程知之甚少。 在皰疹病毒生命周期中,最關鍵的過程之一就是將DNA剪切酶「召集」到衣殼獨特的DNA 通道上,識別、包裝和切割雙鏈DNA,最終產生含有基因組的病毒粒子。
  •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8:53:08 美國哈佛醫學院Steven A.
  • 深入:腫瘤模型「基因組進化」研究對科研及臨床應用的重大影響
    近年來,隨著腫瘤模型研究的不斷深入,腫瘤模型研究極大地擴展了其在腫瘤精準醫學中的應用。 一是通過建立腫瘤模型的大隊列 ( 生物信息庫 ) ,並對這些模型進行廣泛的基因組和表型表徵,來揭示患者群體水平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關聯。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7:39 奧地利科學院Daniel W.
  • 朱玉賢團隊合作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朱玉賢團隊合作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20:17:29 武漢大學朱玉賢團隊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科學研究院南方平原試驗中心John Z.
  • 壓力山大?Science 研究揭示心理壓力導致發熱的生理機制
    隨後,研究人員探究了對於 Wistar 大鼠的這種社會挫敗壓力(social defeat stress,SDS) 能否如何調節 DMH 內神經元的響應。AAV 介導的神經損傷和光遺傳學抑制都再次證明了 DP/DTT→DMH 神經迴路在心理壓力導致生理變化中的關鍵作用。最後,研究人員再次使用光遺傳學開關 DP/DTT→DMH 神經迴路,探究了其對大鼠壓力行為和皮膚血管收縮的影響。大鼠在壓力狀態下會出現躲避性行為和活動性降低。但光抑制 DP/DTT→DMH 神經迴路後,大鼠的活動軌跡回歸正常。
  • 研究發現ATM激酶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闡明了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核心激酶-ATM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基因組穩定性維持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然而,多種外源和內源因素產生的廣泛DNA損傷和複製壓力,構成了基因組不穩定的主要來源。ATM和 ATR (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激酶分別啟動細胞對DNA雙鏈斷裂損傷和DNA單鏈斷裂損傷/不穩定複製叉的DNA損傷應答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