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揭示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損傷修復分子機制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線粒體是真核生物細胞主要的能量代謝場所,其中呼吸鏈氧化磷酸化過程伴隨有高水平的氧自由基(ROS)的產生。線粒體基因組缺乏組蛋白結合保護,所以容易受到ROS攻擊而發生損傷,其突變的累積已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病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發生密切相關。有關核基因組DNA損傷修復分子機制已有大量的報導,而線粒體通過哪些關鍵基因或通路來修復氧化損傷以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目前還不清楚。

  著色性幹皮症D(XPD)基因的編碼產物是一種依賴於ATP的解旋酶,XPD在細胞核轉錄起始及核苷酸切除修復(NER)中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趙永良研究組在線粒體氧化損傷修復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第一次證明XPD定位於線粒體內,並且參與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性損傷修復過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領域前沿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該研究發現,在氧化性損傷壓力下,XPD在線粒體中分布顯著升高,功能實驗進一步證明,XPD缺陷導致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損傷修復能力明顯降低,表現為線粒體基因組突變率或缺失水平的明顯升高。回補實驗進一步證實了XPD蛋白解旋酶活性對於行使其功能起著關鍵的作用。另外,通過線粒體免疫沉澱及質譜分析證實了XPD蛋白與線粒體翻譯延伸因子TUFM存在相互作用,而且,由XPDTUFM形成的複合物在調控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性損傷修復,以及維持線粒體基因組穩定性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和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XPD線粒體定位及缺失後線粒體基因組突變率 

  線粒體是真核生物細胞主要的能量代謝場所,其中呼吸鏈氧化磷酸化過程伴隨有高水平的氧自由基(ROS)的產生。線粒體基因組缺乏組蛋白結合保護,所以容易受到ROS攻擊而發生損傷,其突變的累積已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病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發生密切相關。有關核基因組DNA損傷修復分子機制已有大量的報導,而線粒體通過哪些關鍵基因或通路來修復氧化損傷以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目前還不清楚。
  著色性幹皮症D(XPD)基因的編碼產物是一種依賴於ATP的解旋酶,XPD在細胞核轉錄起始及核苷酸切除修復(NER)中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趙永良研究組在線粒體氧化損傷修復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第一次證明XPD定位於線粒體內,並且參與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性損傷修復過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領域前沿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該研究發現,在氧化性損傷壓力下,XPD在線粒體中分布顯著升高,功能實驗進一步證明,XPD缺陷導致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損傷修復能力明顯降低,表現為線粒體基因組突變率或缺失水平的明顯升高。回補實驗進一步證實了XPD蛋白解旋酶活性對於行使其功能起著關鍵的作用。另外,通過線粒體免疫沉澱及質譜分析證實了XPD蛋白與線粒體翻譯延伸因子TUFM存在相互作用,而且,由XPD與TUFM形成的複合物在調控線粒體基因組氧化性損傷修復,以及維持線粒體基因組穩定性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和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XPD線粒體定位及缺失後線粒體基因組突變率 

相關焦點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2017-12-12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修復DNA損傷,將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誘發多種人類疾病,如腫瘤、神經退行和出生缺陷。為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物體進化出一套保護機制來監控DNA損傷並及時修復,這一機制即為DNA損傷應答。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胃癌耐藥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趙永良課題組利用胃癌為模型,在研究耐藥性分子機制方面獲得新進展,發現人類解旋酶RecQL4通過促進轉錄因子YB1的磷酸化而調控其下遊耐藥基因MDR1的表達,進而促進胃癌細胞耐藥性的產生。
  • 傳說中的「永久性損傷」可以被修復?看看這個全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當然,我們複雜又強大的機體中,存在著抵禦乙醛的兩道防線:乙醛脫氫酶(ALDH2)以及DNA損傷修復蛋白(FANCD2蛋白),在我們喝完酒之後,他們或許能幫我抵擋住乙醛的傷害。為了減少修復機制的幹擾,增強這一研究成果的說服力,研究團隊小手一揮,在實驗小鼠身上,把這兩個基因敲除了。
  • 研究首次闡明PARG調控基因表達機制
    新研究揭示出了這一分子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10月25日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誌上。 細胞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遭受到各種壓力。其中的一些壓力可以導致DNA損傷。幸運的是,細胞可利用幾種機制來修復這些損害。DNA雙鏈斷裂是染色體遭受的一種最嚴重的損害。如果細胞要繼續分裂就必須修復這種斷裂。
  • 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4月3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團隊的重要成果。該團隊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 Cell Res:戚益軍等小非編碼RNA參與DNA損傷修復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小非編碼RNA(diRNA)及其效應蛋白Ago2調控DNA同源重組修復重要因子Rad51在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點的招募,從而調節DNA修復的作用機制,相關論文在Cell Research
  • 動物所揭示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已有的關於協同演化遺傳機制的研究較多集中於候選基因水平,缺乏基因組水平的研究。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一些和人類及家養動物健康相關的寄生蟲基因組被解析。然而,目前多數研究著眼於寄生蟲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解析,未探討相應宿主基因組的相關變化,以及宿主與寄生蟲兩者間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 亞林所繪製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該研究首次繪製山蒼子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深入南方香樹有怎樣的價值?我國山蒼子栽培面積21.60萬畝,精油年產量14.01萬噸,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每年產生的經濟價值約20億元。
  • 中國農大孫振鈞團隊Nature子刊封面文章:通過全基因組學分析揭示蚯蚓全球分布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利用長讀段三代測序與Hi-C測序相結合的策略,組裝了高質量的蚯蚓(Amynthas corticis)基因組。通過證明蚯蚓基因組的三倍體特徵、基因組擴張、歸一化分析蛋白質表達水平和16S rDNA、加權相關網絡分析(WGCNA)以及分析基因組中防禦基因圖譜揭示蚯蚓如何調動自身基因組及其腸道微生物應對土壤環境的脅迫。
  • Plant Cell | 清華大學:R-loop影響葉綠體基因組穩定的調控機制
    解旋酶協作以限制擬南芥葉綠體R-loop水平並且維持基因組穩定性(RNase H1 cooperates with DNA gyrases to restrict R-loops and maintain genome integrity in Arabidopsis chloroplast)」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受到R-loop影響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新聞—科學網
    卵巢衰老還伴隨著性激素分泌紊亂,這可能導致心血管病等老年病。 1月31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衰老的單細胞圖譜。通過這一圖譜和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的聯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 CNS三大雜誌解讀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科學家成功解析出轉移性乳腺癌的基因組特性!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描述了轉移性乳腺癌的基因組特徵,相關研究結果或為闡明乳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及開發新型轉移性乳腺癌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
  • 科研 | 哈佛大學:蛋白質結構、胺基酸組成和序列決定了蛋白質組對氧化損傷的易感性
    因此,在氧化應激下,對耐輻射奇球菌蛋白質氧化的抗性優先保護蛋白質組再生的關鍵過程。 表1 具有高相對豐度變化的耐輻射奇球菌蛋白中富集的基因本體論術語參與抵抗和恢復氧化應激的功能類包括:核糖體、核糖體組裝、翻譯、蛋白質伴侶、蛋白酶和肽酶、胺基酸和肽轉運、DNA修復、DNA損傷反應和修復調節、天然ROS產生、ROS解毒、ROS反應、金屬轉運、萜類化合物合成和聚胺積累。根據蛋白質-內在和外在因素對它們的羰基化傾向進行了比較(圖7)。
  • Cell | 孔道春實驗室突破性發現:揭示 DNA 同源重組的關鍵分子機制
    2021 年 2 月 23 日,北京大學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孔道春實驗室在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RNA polymerase III is required for the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的研究論文。
  • 揭示馴化歷史及遺傳分子機制 世界首個甜瓜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構建
    日前,《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以兩篇長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兩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領銜開展的瓜類作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兩項研究分別構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兩種水果的馴化歷史及果實品質的遺傳分子機制。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結合基因編輯等技術,高精度和高通量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有望進一步解析減數分裂、單倍體誘導等重要生物學現象的分子機制。而DNA甲基化、蛋白質–DNA互作和三維基因組上的單細胞研究可以加深對植物重編程、分生組織發育和染色質重塑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變化的理解。未來,基於植物樣品的技術優化並構建多組學的植物細胞圖譜有望大大促進植物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的發展。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為了限制遺傳代碼的有害改變所誘發的潛在疾病,機體中的細胞會依賴一種天然的防禦機制,研究者揭示了特殊蛋白質如何吞沒並保護受損的DNA,直至其損傷被修復研究者Jiri Lukas說道,人類細胞中的這種特殊機制能減緩分裂細胞中DNA損傷的擴散和傳播。
  • 中國科學院大學基因組學考研輔導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考研經驗真題參考書
    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學的專業目錄、參考書、複試分數線、真題以及初試經驗等幾部分的內容,
  • Nature:新型基因編輯工具完成」精準「編輯
    2019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發現可以解決當前基因編輯工具(包括CRISPR)的一個主要缺點,並為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療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他們的新技術稱為INTEGRATE,即利用細菌跳躍基因將任何DNA序列準確地插入基因組而不切割DNA。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圍繞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學者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