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體會+精心的整理關於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2020-09-19 美醬日記

這個時代的快節奏,快生活,導師我們很難系統的學習一項技能。

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會利用那些業餘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習,但是這樣雖然看似好像利用的時間。

但是卻會有很多知識缺陷,很難在短時間裡就形成知識串聯。

市面也不下說了太多碎片化學習的利與弊,我也就粗淺的給大家總結了一些碎片化學習到底弊端有哪些以及如何快速進去一個領域。

01

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的知識,我們要在短時間的學到一個知識的全部,是不可能。

所以由於時間有限,知識篇幅有限,碎片化信息大多闡釋的都是一個現成的結論或者邏輯簡化後的信息。

當然初期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學到的蠻多的,但是時間久了,你就會漸漸發現知識的利用度越來越低,分析更深入的問題,更是舉步艱難。

這就是因為時間久了之後我們漸漸就會養成直線思維或簡單的因果思維。

說簡單點就是,我們對一個知識只能提取一部分,還有部分的盲區自己根本完全意識不到,更別談深層了。


舉個例子:

當你在學習一個知識的時候,如果你每次就利用一點時間,最開始感覺好像自己打開了新世界,覺得學的多。

到後期的時候,你覺得自己解決相關問題,已經很輕鬆了。

但是有一次你去相關活動,講臺大屏幕上出了一個問題,你想了一會,發現自己只能從題意解讀淺表意思。

然而那個走上臺說問題的人,竟然說的頭頭是道,竟然自己有一部分還是聽不懂的。

才知道那句話的真理:學習是無止境的。

我們一旦形成了直線思維或因果思維,如果不繼續尋覓就很難突破,就會難以深入思考,漸漸變得狹隘獨斷。

獨立思考,是我們學習任何東西,都必須要做的的事情,沒有獨立思考,我們永遠看到的都是那些別人口中的世界。

那麼我們只是停留在別人的思維之下,別人就總是領先我們一步。

周國平《任何事能哲思錄》:每個人都睜著眼睛,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們只聽別人說,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的樣子。


02

知識的使用效率下降


當今的社會,網際網路的時代,讓我們獲取信息變得相當的簡單。

當然也由於單獨的一個知識點非常容易獲得,碎片化的特性就會導致我們腦海裡的知識點經常是孤立的。

如果我們學習一個知識不整理,那麼就會雜亂無章,任何知識都只會在我們的腦海裡形成一盤散亂的珠子,每次只能拎出「一個」即止,而不是連續的「一串」。

從而我們就只能處理一個知識淺維度的信息,很難對一個信息進行深度的思考與剖析,也就很難會為自己創造出較大的價值

雖然社會的發展迅速,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多了很多,但使用信息的效率越反而在不斷地降低著。

由於信息多,反而讓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所以我們就很容易學一通下來,發現知識矛盾且沒有章法,更別說系統,都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識碎片點。

就算構建出一個框架,也很難是一個完整的,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

當我們對一個知識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那麼我們處理問題基本就是片面的,也很難構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在學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喜歡直接挑重點。

但是大部分的重點都是有基礎性的知識構架才能達到理解程度跟上內容價值。

如果我們認為連直接的重點自己之前沒學就能看懂,那麼只能說你停留在淺表。

或許自己自以為是的優秀,在別人眼裡也只是烏合之眾罷了。

《烏合之眾》:影響大眾想像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擴散和傳播的方式。


03

初期建立體系的重要性


我們這下都知道碎片化的學習的優點就是在於時間自由,但是弊端大於優點給我們帶來的就是浪費時間了解一個知識罷了。

在這裡我就不得不說,在學習一門知識的初期建立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全面的,體系化的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或許大多數會說,那具體重要在哪裡。

我就給大家舉幾個市面上普遍人都知道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新媒體的出現,也出現很多付費的知識,而且還漸漸擴散來,似乎很受歡迎,學習過的人都知道付費知識的優點,沒學過的就只是滿是疑惑。

很多人這時候就疑問: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獲取信息如此簡單,為什麼還要付費去學分明一搜就有的知識。

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付費知識的轉換率越來越高。

參加過一些比較正規的付費課程的人都知道,一般我們都會被拉到一個群裡,會有人每天督促我們學習小程序,app,公眾號等裡的課程。

這種模式,第一有人督促,我們會更加主動,第二,內容循序漸進形成體系,第三,節約我們尋找免費內容的時間,第四,圈子效應,成長翻倍。

比如像:《果兄私塾》的自媒體課程,《長投學堂》的理財課程,《商學院》的職業發展課程等。

就那麼幾天十幾天的課程,即節約了自己的時間成本,還優化學習成果,並且利於知識初期構建等。

所有的知識都不需要我們再從一篇長篇大文中尋找關鍵內容,而是直接用幾天十幾天的時間讓我們從小白到入門。

就問問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你去網上花了十幾天的時間,然後在去報付費知識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連入門知識都是片面的。

沒錯,我就有這樣的經歷,這就是為什麼知識付費越來越盛行的一大原因,當然不容忽視的就是知識付費的內容買的就是社會上免費得不到知識。

是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速成長,速度之快,效果之顯著。

只有構建了初期的知識體系,才能在隨後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裡,重新消化理解。

能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出體外,才可以進行一個良性循環。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王竹立:碎片化學習的發生及其利弊
    一、 碎片化學習的內涵   關於「碎片化學習」,目前學術界並無統一的定義。有人將碎片化學習的概念歸納為:學習者在社會生活中隨心、隨時、隨地,通過多種媒體對知識進行片段式地學習,從而增進知識提高技能,這樣一片一片、一點一滴地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學習方式稱為碎片化學習。
  • 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與對策研究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和吸收方式不斷碎片化,人們的時間也逐漸碎片化,客觀上造就了碎片化閱讀的趨勢。碎片化閱讀雖然具有不受時空限制、方便快捷等優點,其弊端也不容忽視。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受到碎片化閱讀的影響最大,碎片化閱讀給育人工作也帶來了挑戰。
  • 5點英語學習碎片化思考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譯外1091期譯外·每日譯詞閒聊 chew the fatTGIF guys~~今天 shy away from bilingual languages~隨便分享點關於英語學習的碎片化思考
  • 碎片化知識與系統化知識
    1最近幾天一直在思考碎片化學習與體系化學習。現在知識也可以分為這兩類:碎片化知識和系統化知識。碎片化知識:像得到,喜馬拉雅,知識星球,網課,公眾號等平臺上面的知識,好處:可以擴大自己的眼界,接收最新的知識,最主要的一點是通過這些碎片化的點了解到自己的興趣點,然後系統去學習;弊端是:學完後好像都懂一點,就是不深入,容易忘記。
  • 長期接收碎片化知識,尤其對正在學習的學生來說,後果嚴重
    「知識點」只簡單的羅列,不關聯、不推理、無邏輯碎片化的知識是基於易於學習掌握的目的而產生的,人們常用「快餐文化」來形容。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們來說,是致命的,會導致他們犯如下的錯誤:一、只說事實,不講道理碎片化的知識只會告訴你事物表面化的東西,只擺事實、陳述表象,而忽略了甚至於不去探究這些現象的邏輯及關聯性,即只講其然,不述其所以然。
  • 碎片化閱讀正在令你變得越來越愚蠢
    碎片化閱讀的5個弊端碎片化閱讀總結而言,共有5種弊端。1.形成閱讀惰性,令我們不願意再在讀書時進行主動的學習和理解‍‍無論哪一個平臺上所提供的內容,由於其載體本身的限制,大多數內容源都根本不足以提供完整的、系統的、有深度的論述。而更多地只能是提供一些淺顯的、易於理解的、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夠獲取的信息。
  • 你的碎片化學習,為什麼總不見效?
    02 碎片化學習的誤解對於碎片化學習,有兩個常見的誤解。一種是把碎片化學習吹得太神。「知道小販」們推銷的所謂碎片化學習,當然是過譽的。另一種是把碎片化學習踩得太低。或許是無良的「知道小販」太多,以至於產生了與之抗衡的另一種誤解。持有這種誤解的人認為,碎片化學習分散在多個碎片時間裡,缺乏成體系的梳理,導致最終獲取的信息都是散亂無序的,因此起不到真正學習的作用。
  • 論碎片化學習的正確姿勢
    這種快餐式閱讀和碎片化的學習充斥著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他們大多數都不願意把時間用在讀一本書上面,覺得閱讀還不如刷刷知乎,而且美名其曰:「我這可不是玩手機,我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是什麼?
  • 《思考的整理學》:如何留住靈感,把知識碎片化為己用
    外山滋比古在《思考的整理學》中給我們指出了三個指導方向:如何醞釀並整理靈感;如何篩出更有價值的思考;如何使思考升級,把知識碎片化為己用。01、如何醞釀並整理靈感我們常常以為靈感是虛無飄渺的,根本抓不住它產生的規律。有靈感是撞了大運。
  • 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你中招了麼?
    多年前,人們比較喜歡交流頭一天看電視劇的心得體會;而這樣一個時代,人們更多交流一則信息,一篇共同閱讀過的網絡文章。彼此的心得體會,其實便是廣義的讀後感。這讀後感,就像沙灘的腳印,很快被新一波的諮詢浪潮衝刷的無影無蹤。
  • 被韓雪的英文演講驚豔了,原來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成果這麼大!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12月2日,韓雪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自己參與TEDxSuzhou Women年度大會「Deep Inside」 環節所作的15分鐘演講,並提到「第一次全程非母語演講,準備的時候很是緊張。」關於韓雪的英語水平其實和很多媽媽的情況相似,上學的時候學過,但是畢業後因為使用的機會不多,就漸漸地丟掉了。
  • 教師學習2018兩會精神心得體會【兩篇】
    2018兩會已經召開,朋友,讓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當中,積極的認真收聽、收看「兩會」相關報導,並說出自己的體會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師學習2018兩會精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 碎片化學習的真相是什麼?高手都是如何駕馭碎片化時間的?
    時間雖然碎片化了,但是個人並沒有碎片,知識也沒有碎片。如果碎片化時間可以有效利用起來,那有沒有什麼很好的方法呢?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小山龍介最近出了一本《碎片化學習》。在這本書中他總結了自己和身邊的高手利用碎片化學習的幾十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 學霸學英語,懂得善用零星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更有效
    懂得利用碎片化時間學英語學霸學英語,懂得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善用利用自己的零星時間,學習英語並不需要拿出一整天或者是一整個月來學習,集中、長久的時間來學習英語會讓人感到疲憊,很容易消磨我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也不可能整天都是在上英語課,處了英語,他們還有其他的學科需要學習。
  • 怎樣有效整理碎片化信息?
    碎片化資訊時代,我們通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臺閱讀文章,了解資訊,不過這些都是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信息不是沒有用,可能只是當時有用,當時能夠記住,以為自己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但是之後再回想可能很難想起,過目即忘,並且很難搭建起知識框架,進行深度學習。
  • 學習寫作技巧卻沒有時間?你需要學會如何碎片化寫作
    在《寫作7堂課》一書中就給出了答案:最好的學習模式是學會規劃碎片化時間實現高效寫作。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碎片化寫作,又如何才能做到碎片化寫作呢?秋葉是百萬暢銷書的作者,也是秋葉PPT和秋葉商學院的創始人。
  • 關於磁共振成像技術學習的點滴體會
    對於醫技人員而言我們學習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技術知識讓我們能更好的使用磁共振設備,能更好的解決臨床問題,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和初心。牢記這一點我們就會知道我們該從哪個方面下功夫學習磁共振成像技術了。很多老師學習技術之初會被一些概念徹底搞崩潰,特別是很多原理書上又會給出一大堆的公式。
  • 如何用好碎片化時間,讓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所以在這個時代,有些人運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才是我們在這一個高競爭的環境下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但具體該怎麼做呢?在開始介紹一些實用技巧之前,我想要大家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為什麼你會下意識的把零碎時間都放在了社交媒體或者短視頻上,答案絕對不是因為你的定力不足,而是因為讓你沉迷了這一些娛樂產品,都是經過商家精心設計的。
  • 《子彈筆記》作者首度來華開講:信息碎片化時代,如何整理你的人生?
    4月7日,新銳文化品牌「未讀」邀請其暢銷書《子彈筆記》作者、「子彈筆記」創始人、TED演講者賴德 · 卡羅爾(Ryder Carroll)來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以《信息碎片化時代,如何整理你的人生》為題首度在中國舉辦大型公開演講,分享子彈筆記的創作開發歷程及核心方法與理念。
  • 青年思維習慣「碎片化」趨勢審視
    全面辯證認識思維習慣的「碎片化」趨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分為二客觀對待。關鍵詞:青年;思維習慣;「碎片化」;趨勢「碎片化」思維習慣是指人們在長期接受各類不完整、缺乏邏輯性、支離破碎信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表面化、片面化、簡單化和情緒化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