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哪裡?當然是在青藏高原上啊

2020-12-25 太一電影解剖室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羅琳在20年前創作的一本魔法動物圖鑑類圖書。編劇和導演以非常巧妙的手法打破了現實生活與虛幻世界的界限,賦予了影片一種美妙而又奇特的錯位感。

影片上映不到一個星期,國內網友就給出了「豆瓣」8.5的評分。深受《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影響的影迷們更為瘋狂,「爛番茄」網站上的好評率達到了驚人的100%,可見該片魅力之高。

電影講述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並在神奇的魔法世界之中展現一個獨特的普世價值觀。作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延伸之作,影片對「魔法世界」的傳承與塑造絲毫不遜色於它的前作。在編劇羅琳生花妙筆反勾勒出的充滿天馬行空與奇幻景致的魔法世界中,真正最牽動人心的還是「人情」,正是影片濃濃的人情,讓一連串驚險刺激的奇幻冒險在告一段落的一刻,為觀眾帶來了一份難以割捨的留戀。

「IMAX+3D+Dolby」無疑是欣賞這部影片的最佳方式,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音樂效果都能體驗到最完美的輸出效果。無論是在畫面感的營造還是背景音樂的滲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其獨到之處,天馬行空的想像、緊張刺激的場景,以及超豪華的特效堆積都讓影片極具吸引力。

影片不僅僅在於完美的故事情節與敘事結構,電影的視覺聽覺語言的運用也是絕佳,它了華納影業「魔法世界」的特點,不遜色於好萊塢任何一部超級大片。

相關焦點

  • 在青藏高原的神秘王國到底在哪裡。
    說起青藏高原就會想起許多美麗或詭異的傳說,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青藏高原的西藏更是神秘而又瑰麗,有著足跡罕見的野人,千年不化而又流血的紅雪,顏色各異而又美麗的虹化等等,一個個傳說和故事為青藏高原和西藏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在青藏高原有這麼一個傳說,在青藏高原深處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隱藏著一個神奇的王國-香格裡拉王國。
  • 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食肉目動物,不是雪豹而是這「一貓一犬」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食草動物有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雪雞、藏黃羊等,食肉動物有雪豹、藏狐、兔猻、狼、金錢豹、熊等。這些動物構成了青藏高原上獨特的生態鏈條。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在大路上,我看到朝靚的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塵灰滿面,長發及肩,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三步一磕,五步一叩,他們要以一路赤誠的修行與歷練,直達寺院、神山、神湖等宗教聖地。當你的目光掠過這些朝聖者,望向古寺、遠山、河流的上空,那一望無際的透明的藍天,在連綿的雪山之上,無垠、坦蕩、蒼茫,好像有一縷歌聲狼嚎一樣從喜馬拉雅高山之巔上傳來。
  • 推翻達爾文猜想:這個時期的動物竟起源於青藏高原
    第一次去西藏,我是要研究生物的進化過程、地球的變遷和青藏高原的滄桑變化,因此我們需要找到青藏高原隆升過程的證據。下圖是典型的冰河世紀動物——猛獁象、劍齒虎、野馬、大角鹿、披毛犀。因為全球變暖後,這些動物在海拔低的地方沒有辦法生存。今天我們在青藏高原可以看見很多耐寒的動物,例如藏羚羊、藏野驢、犛牛、雪豹,以及我們不太熟悉的巖羊、藏原羚、盤羊,都在高原上。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季風區」和三大自然區(包括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劃分中的「東部季風區」是基本吻合的。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季風區」和三大自然區(包括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劃分中的「東部季風區」是基本吻合的。「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
  • 【文匯報】土壤學家,俯首傾聽青藏高原的喃喃低語
    「世界上有35萬多種植物生長在土壤上,全球70億人每天消耗的80%以上的熱量、75%的蛋白質和植物纖維都直接來自土壤,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土壤已經退化。」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中科院土壤所研究員張甘霖告訴記者,「青藏高原獨特的地質歷史、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造就了青藏高原獨特而又豐富的土壤類型,它既是地表環境要素相互作用演化的產物,又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基礎。
  • 「視草為寶」的青藏高原守護者
    這位「視草為寶」的科學家,多年來紮根青藏高原,默默從事草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的研究與實踐,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不懈努力。「只要能讓大家都重視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多一些環保意識,一切辛苦都不算什麼。」他說。  1991年,18歲的董世魁考入甘肅農業大學。因為覺得「在草原上騎馬很有趣」,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草原科學」這個冷門專業。
  • 神山聖湖孕育的精靈「情侶」——科考專家講述青藏高原動物之「愛」
    新華社西藏阿里8月28日電 題:神山聖湖孕育的精靈「情侶」——科考專家講述青藏高原動物之「愛」  新華社記者呂諾 王軍  西藏阿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目前正在這裡進行。
  • 青藏高原上的「洋農民」
    文思睿 攝中新網西寧1月8日電 題:青藏高原上的「洋農民」作者 文思睿「我的小兒子今年8歲,在青海出生、長大,每次有人問他是哪裡人,他都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他的中國朋友還幫他取了個中文名:小龍。」今年41歲的美國人摩根說,「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在高原的生活,青海是我的第二個家。」
  • 尋找大氣汙染物——她是青藏高原上的追風人
    原標題:尋找大氣汙染物—— 她是青藏高原上的追風人王小萍在野外考察王小萍(右四)和她的學生們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袁鵬 劉曉倩近日,她收到一封郵件,正式通知她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作為一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圈層作用與環境變化團隊研究員王小萍,給自己的人生開設了科研、教學兩條賽道,並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青藏高原上的追風人缺氧是什麼感覺?心跳150次以上是什麼感覺?頭疼欲裂是什麼感覺?
  • 3隻南美洲羊駝在青藏高原成功繁育
    新華社西寧7月20日電(記者徐文婷)記者從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獲悉,該園近日成功繁育3只南美洲華卡約羊駝。3只小羊駝均為雌性,目前生長情況良好。  華卡約羊駝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羊駝品種,佔羊駝總量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秘魯和智利的高原地區。
  • 它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蘑菇,看似不起眼,售價卻高達600一斤
    去過青藏高原的朋友都知道,那裡的景色無比的壯麗,有連綿千裡的冰封雪山,又有著坦蕩寬闊的山谷盆地,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森林湖泊以及蜿蜒流淌的小河。而除了這些壯美的景觀之外,這裡也蘊藏了很多神奇的寶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探尋一種青藏高原上極為少見的人間美味。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Julie Selan/繪製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化石證據的研究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美國《科學》期刊2011年發表西藏披毛犀化石研究成果,並提出更新世冰期部分大哺乳動物可能起源於青藏高原地區的「走出西藏」假說。在最新發表「從第三極遷向北極:現生北極狐的喜馬拉雅起源」研究論文裡,科研人員給這個假說提供出更多證據:他們記述了來自札達盆地上新世500萬-300萬年前沉積中、以邱鑄鼎先生命名的一犬科新種「邱氏狐」。
  • 亞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文明史上聞名遐邇的伏羲、炎帝、夏禹、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等都是高原古羌人。其間,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叢林茂盛,但青藏高原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其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 親愛的熊貓,你在青藏高原過得好嗎?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新華社西寧6月16日電(記者白瑪央措 李琳海)6月的高原古城陽光明媚,草木芬芳。青海西寧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出現了四隻圓滾滾、毛茸茸的黑白身影。16日,位於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的西寧熊貓館正式對外開放,四隻國寶以萌姿迎接各方遊客。新華社記者探訪了熊貓的新家,看看這些萌寵在高原過得怎麼樣。
  • 16萬年前,誰最早登上了青藏高原?竟和大洋洲上的他們有關
    青藏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但從人類繁衍的角度看,青藏高原有人類的歷史並不長。因為青藏高原天生海拔奇高,低溫缺氧,生態脆弱,這些都是對人類生存的極大挑戰。那麼,究竟誰才是登上青藏高原的第一批人類呢?最近科學家們終於有了答案,竟然和大洋洲有關。
  • 青藏高原湖泊眾多,是不是意味著水資源很豐富?
    青藏高原屬於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青藏高寒區」(另外兩個自然區是西部乾旱半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數量眾多,青藏高原湖區擁有的湖泊數量有數千個之多,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數量有1091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9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這裡的地貌都讓美國探險家驚嘆不已,而且就在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腹地,地質學家發現了300多平方公裡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深峽谷、密密麻麻的河流和各種各樣的生物使美國探險家們驚嘆不已,並稱之為「中國黃石公園」。這是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位於青海省玉樹州扎多縣安塞鄉「翁塞地質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