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知道,在汽車剛發明出來的時候,是沒有液壓和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轉向依靠的是駕駛員自身的力氣實現的,再往後出現了液壓助力轉向,最後才到我們現在常見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而放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給各位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電動助力在家用車上更為實用,對於家用車來說,駕駛者多為普通人,且通常行駛在鋪裝道路上,這就需要家用車開起來輕鬆舒適且精準,顯然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為液壓助力無法調節助力的大小,在行駛中很容易出現方向盤偏重和方向偏離的現象,而電動助力很容易就能操控方向盤並且轉向更為精準,從而避免危險的發生。
然後是電動助力模塊化的生產成本更低,電動助力是通過電機驅動,實現輪胎轉向的過程,由於電動助力模塊更為精緻,很容易達到模塊化的生產,同時在後期發現問題時,廠家可以針對問題模塊進行修復或更換,降低了後期維護的成本,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就無法進行模塊化的生產,因為液壓助力的結構相對複雜,同時整體體積較大,在無法模塊化的生產情況下,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就更高。
最後是電動助力不需要發動機提供額外的動力,只需要電機通過方向盤的轉向角、車速傳感器、汽車轉向角的各項數據來調整扭矩,從而實現轉向,這一過程中,完全不需要發動機的參與,但是液壓助力需要利用發動機提供額外的動力來驅動,用曲軸帶動附件皮帶再去帶動油泵,在車速較低的時候,液壓助力消耗的發動機動能尤為明顯,因為發動機在低速行駛的時候,為了保證液壓助力有足夠的動力,需要拉高轉速,這麼做最明顯的後果就是油耗大大增加,再加上現在普遍為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使用液壓助力的話還會影響渦輪介入的時機,讓駕駛者很難控制車速,
總的來說,液壓助力在發明之初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設計,極大程度上便利了駕駛員的操控,但是時代在發展,很多純機械化的設計已經被電子產品代替,像傳統的膠捲相機被數位相機代替、撥號上網被無線上網代替、書信被手機簡訊代替,所有的發展都在朝著便捷、舒適和簡單的方向,液壓助力被電動助力代替也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