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致富路上,遇到這幾個攔路虎,特別是第一個,農民都有同感!

2020-12-17 笑傲三農

導讀:

都說勤勞致富,可是咱們農村人卻並不懶,而且可以說以勤勞著稱。那為什麼卻難以致富呢?我想主要有以下這幾個原因。(訂閱:笑傲三農,了解天下三農事)

一、變現難

很多時候農產品生產出來了,可是價格卻並不如人意,甚至是低到連成本也賺不回來,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連年上升,這邊價格不斷下降,那邊成本不斷攀升,你讓農民怎麼富起來?不虧本已經萬幸了。可以說,農產品價格低是導致農民致富難的主要原因。

二、融資難

說到融資,可以很高大上,很多農民不理解,其實就是咱們平時說的貸款難。很多在外厭倦了打工的農村朋友,回到家鄉想發展農業生產,可是缺少資本。於是,就想到銀行貸款,可是銀行歷來都是嫌貧愛富的,貸款需要抵押,可是咱們農民除了房子值幾個錢外,還有什麼東西是值錢的?。況且在農村,農房又值幾個錢,你又敢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麼?不過也難怪,銀行要對儲戶資金負責,肯定是謹慎放貸了。

三、技能差

很多農村人覺得在農村搞種養殖不賺錢,於是就到外面打工去。可是沒有技能,到了城市,也只能是做一些體力活,工資普遍低。在目前外出務工收入是農村主要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技能差是導致農村人難以致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四、農業補貼顧大不顧小

大家都知道,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17年的農業補貼力度更是達到上萬億。但是,農業補貼經常是支持鼓勵規模種養殖,但農村此類種養殖戶畢竟是少數,多數還是以散戶、小規模為主,這些人更需要得到扶持,可是他們往往是達不到扶持的標準。大家說是不是?會不會造成馬太效應?

可以說,以上這些原因,都是導致農村人難以致富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農產品不值錢,是農村人致富路上的主要攔路虎。如果是農產品值錢,其實農民也不是很在乎農業補貼,畢竟補者有限,如果農產品值錢,其它困難都會靠邊站。大家說是不是?除了上述因素,大家說還有哪些攔路虎呢?歡迎在最下方的寫評論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每天堅持更新文章,實在不易,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在最下方點個讚,以示鼓勵唄!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2020-12-08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通過這些年銷售山菜讓我意識到,人們在講究健康飲食中的確喜歡吃山野菜,每年山菜市場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們這個村發展山菜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在農閒中發展山野菜,又在農閒中上市,不僅可以豐富城鄉群眾的餐桌,還可以賣個好價錢,這一季下來收入一兩萬元不成問題。」
  • 農村的4個「攔路虎」,看著很「唬人」,應對起來不難,農民別怕
    農村迎來了深度發展的機會,農民一直以來都期待的農村崛起慢慢的變成了現實,雖說農村的常住人口變少了,但這並沒有阻礙農村完成電網升級,路網整修,水網鋪設等對農民切實有用的工程項目。隨著農村發展的深入和城市轉型期的到來,有不少農民都表現出了不適應。
  • 同安農民變導遊 走上綠色致富路
    「以前知道我們村好,但好在哪裡不知道怎麼說,經過培訓後,學會了如何去講述,也更有技巧了。此外,和其他村的學員交流也學到了很多。」白交祠大學生村官紀松林告訴記者,回到村裡,他將努力做好講解員工作,也將幫忙培訓村民,爭取讓每個人都成為白交祠村的講解員。
  • 山西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唱響「農民致富歌」
    為了全面客觀反映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戮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導,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幹部等內容進行採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 在過去,農民常說勤勞致富,那現在通過勤勞還能致富嗎?
    以前農民愛說勤勞致富,現在通過勤勞還能致富嗎?文/農夫也瘋狂勤勞致富這句老話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在過去適用,在今天依然是適用的。而有些人就算是家境富裕,可如果人很懶惰,那在娶媳婦方面也是有難度的,誰願意嫁給一個懶漢呢?這樣就算是有金山銀山,也會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的。因此在過去,農村裡打光棍的則主要是那些懶漢了。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大姑媽嫁給大姑父的時候,大姑父家是真的一窮二白了。房子也是傳下來的土磚房,牆上還開裂了,為了避免房子倒塌,四周都是用木樁頂著的。
  • 農業農村農民如何在不離開家鄉的情況下致富?
    農村農民如何在不離開家鄉的情況下靠農業致富,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部分農民致富還是實現全部農民致富。又而引出了一個現在農村農業最大的矛盾:種地,地少不賺錢。想種地,沒地的情況。我們要知道農村農民真正能利用的土地基本都是現成的耕地,農民手中的耕地本來就少而且現在只能種糧。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瀏陽農民女兒白手起家創業 帶鄉民致富幫扶一方
    幾年的積累,為她贏得了第一桶金,助她實現了她的第一個夢想——在淳口鎮開了當地的第一家照相館。雖然門面不大投資不多,但是卻是她親手創辦起來的,這給了她莫大的勇氣,為她以後的不斷壯大奠定了心理基礎。  周慈英有著相當敏銳的捕捉市場捕捉商機的能力,她也是一個敢想敢幹,敢於吃螃蟹的人,淳口鎮的第一家照相館、第一家農機汽修配件門市部、第一家機械加工廠、第一個超市、第一家超市聯鎖都是從她手中誕生的。她所經營管理的瀏陽市「比一比」超市淳口店,始終以堅持「服務三農」為目標,發展企業為宗旨,不但為淳口鎮周邊的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放心商品。而且每年為周邊近百餘名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
  • 道縣:富硒大米試種成功 讓農民看到致富「錢」景
    紅網時刻8月31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彭雲峰 )8月28日上午,道縣農民生態種植行業商會、道縣振朝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道縣祥霖鋪大井村舉辦了綠色富硒大米生產基地觀摩會,道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和部分水稻種植戶參加了觀摩會。
  • 溫州農民學院農業致富 「豆芽」賣出牛肉價
    邱漢春是個地地道道的淳樸農民,2005年,他擔任了文成縣百丈漈鎮湖底村村委會主任。當時,村裡農民的收入主要靠種糧和傳統養殖,生活極其貧困。他四處考察並結合實際,選定了發展本地高山蔬菜種植行業,為當地的農戶們增收致富。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 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劉雪琴 路奧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2018年7月1日施行以來,重慶市認真宣傳貫徹,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大寫的農民
    按理說他也是個資產過千萬的企業老闆了,但他對我這個嫡親的老師還是不敢怠慢,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這幾十年的創業史,聽完看完之後,我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了。新式農民的抱負「我是農民的兒子」,他說:「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也是農民」。
  • 菜頭種銷一條龍 農民致富有門路
    記者發現,這家老鹹菜加工廠在當地已經成為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典範,村民對此都讚不絕口。「凡是願意種植菜頭的村民,我們都免費提供種子,等菜頭成熟了我們又上門收購,農民只管種,其他什麼都不用操心。」老鹹菜加工廠負責人陳剛介紹,為了給老鹹菜加工廠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加工,重慶市嘉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用的是「公司+集體+農戶」的模式,今年以每公斤0.64元的價格收購了500餘畝地的青菜頭,惠及農民100戶,其中貧困戶有20戶。據了解,每畝地平均可生產菜頭2.5噸左右,公司收購價是每公斤0.64元,市場零售價是每公斤1.6—2元。
  • 每天都是豐收日:農民評說 「中國農民豐收節」
    而且國家對農業發展有很多支持政策,像我以前在市場擺攤,風吹雨淋別提多苦了,而現在採摘下來的新鮮西紅柿都直接配送到客戶家裡,區農業服務中心給我們指導技術,還幫著找銷路,教我們做電商、微商,我這一年的收入算下來也有20多萬元。  現在,作為一名農民,我覺得特別幸福、自豪。
  • 「滇中糧倉」宜良——種植花卉 農民走上致富路
    據悉,永新村現在有1500多農民靠這一行增收致富。去年5月的花街節上,宜良縣委書記郭子貞曾提出,5年內把宜良打造成「雲南花城」。如今,走進宜良,細心人會發現,公路兩側的土地都變成了花園苗圃,農民變成了花工。素有「滇中糧倉」之稱的宜良正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發展規模化花卉種植,使土地有了更大的升值空間,讓農民有了更大的致富奔頭。
  • 都說「勤勞致富」,但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的農民,為何沒富?
    不少人都堅信四個字:「勤勞致富」,但在廣大農民朋友中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我們披星戴月,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為何沒富為什麼日子過得還是緊巴巴?有些甚至連每天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對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 楊洋:不辭辛勞,她把增收致富希望送到農民心坎裡
    楊洋是北京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自2011年合作社成立以來,她積極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現合作社已成為一家集生產、試驗示範、銷售、科普教育、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合作社,曾獲得首都名品特約供應商、昌平區三八紅旗集體等稱號。
  • 梅州第一個鄉農民協會
    1922年,共產主義者彭湃在海陸豐推行「謀農民生活之改善,謀農業之發展,謀農村之自治,謀農民教育之普及」的農運綱領,深得民心,點燃了農民運動的星星之火。在他的帶領下,農會影響日益擴大,1923年元旦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農會——海豐縣總農會。 在海豐挑鹽、做工的五華農民、工人,聞風而動,熱烈響應彭湃號召,積極參加當地農民協會。
  • 【致富】農民如何種出「甜日子」?小檸檬背後有講究
    【致富】農民如何種出「甜日子」?有了適銷對路的產品,還要有廣大順暢的營銷渠道。為了讓檸檬賣得更遠、更好,潼南建立了立體銷售網絡體系。潼南檸檬豐收採摘線上搭建了「中國檸檬交易中心」「匯達檸檬電商城」,建成多個網絡銷售平臺旗艦店,發展本土檸檬電商主體30餘家,一年線上交易量突破300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