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英國中等教育階段及其以後的職業技術教育,看完明白了

2020-12-15 走進不一樣世界

去年春至今年初,我在英國進修理科教育,並對技術教育的情況進行了初步考察,以下介紹一下英國中等學校內和中等教育後的職業技術教育概況。

一、普通中學內的技術教育課程

近年來英國十分重視在普通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技術教育。其基本出發點是認為一種健全的教育不僅應使學生的智能得以發展,而且應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技能。全英技術教育委員會最近在一份總結中指出:由於英國過去一度在技術發明領域內的優勢已受到嚴重挑戰,而學校教育和職業訓練之間過渡的不協調又無法滿足工業社會對中學畢業生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所有學生未來生活和技術越來越不可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普通義務教育階段(十六歲以前)的基礎技能教育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在英國中學的主要類型—綜合中學內,技術教育分為低年級(一至三年級)的必修課和高年級(四、五年級)的選修課二部分。學生自一至三年級必修以下二門通用型技能課:加工技術課和繪圖課。一、二年級每周二至四節加工技能課,由一個工科大學 (或大專)畢業生任教師,主要包括金加工、木加工、塑料加工及共他材料加工知識。

一般第一年木工,第二年金工(或一學期一換)。在學習加工技能同時逐步學習識圖和簡單繪圖技術。曾問授課教師是否因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空間思維力而感到識圖和根據圖樣加工很困難,教師的回答恰恰相反,他認為正因為有實物,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可獲得生動具體的空間思維力,絕大部分學生感到很有興趣。加工技能課的目的主要是以下幾方面:(1)認識基本的加工材料的性能 (金屬、木、塑料)。(2)掌握基本的加工工具的用法和安全使用工具。(3)基本加工方法。(4)識圖和看圖加工。通過學習,學生一般都能達到選料、看圖加工一些簡單器具。學習結束要求每一學生看圖選料加工一件器具作為考查。識繪圖課也是前三年的必修課。在中學低年級(一、二年級)開設圖像信息交流課,包括多方面簡單實用的識繪圖技術,如地理交通、標識、房屋建築及布置、構件組合、一般工藝課及各種形式圖表等。在三年級正式開設繪圖課,每周二至四節,學生在一、二年級技能課中獲得的初步識、繪圖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較正規地學習製圖法。

在中等義務教育的最後二年(四、五年級),綜合中學內設有各類基礎職業知識和技術選修課。學校根據師資和設備條件開設從經濟、家政、保健、秘書、建築裝修到工藝設計、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等名目繁多的職業技術課程,每門課每周二至四節,選修一至二門。不論低年級的通用型技能課還是高年級的專業型技能課,都有相應的教材,學生平時要完成若干實習作業,最終指定做一個實習作業作為校內考查。校內有兼職的職業指導教師,負責高年級學生的職業諮詢和開設一些職業指導課。學生在十六歲離校後可參加考試局統一設置的各門職業技術課的普通級教育證書考試,其結果為社會承認,作為學生今後就業的參考和依據。

目前英國中學內的基礎技術教育正探討向以下二個方向發展:

1.於十六歲完成義務教育後進人第六學級讀大學預科的學生數增多,而英國一般大學仍以理科成績作為錄取標準,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在中學高年級及大學預科選修技術課,同時也為了適應工業社會發展對人才技能的新要求,目前普通中等技術教育正在向強調設計和綜合技能方向發展,而不是過分偏重於手工技能的培訓。正在討論和醞釀中的基礎技術課程發展的指導思想認為必須發展學生在技術上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即對工藝設計思想的學習給予更多的重視。

2.由於許多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缺乏足夠的職業技能訓練,英國半官方的人力資源委員會打算試行將職業技術教育向下延伸至普通中學內部,為不打算進人預科學習的十四至十六歲的學生提供一定的職業技術訓練,時間約佔總學時的四分之一左右,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後將再接受一年全日制職業培訓,在獲得相當的職業技術教育後再進人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委員會認為這對於普通中等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擺脫和避免被進人大學深造性質的考試所控制和壟斷是有利的。目前的問題是缺乏足夠合格的教師和設備。從目前情況看,英國在中學階段對技術教育的重視使許多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製圖能力、材料加工技能。這些技能無論對進一步的學習,還是今後的生活、生產都有相當好處。例如在高年級理科學習中做實驗課題研究時,經常需自己設計並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器具來解決技術上的問題,由於學生受過這方面基本訓練,遇到這類問題時就顯得比較容易處理。此外,英國許多大學理工科學生按規定必須先去學院附屬車間實習幾周,學習各種工具使用和加工技能,並得到正式的認可證書。即使學生不進人」t1″級課程(第六學級)或大學學習,學生在各行各業和生活實踐中也會經常遇到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處理時往往較得心應手。我國中學畢業生以至大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曾對在英留學生作過一次諮詢調查,從調查結果看,80%以上的留學生感到在邏輯思維、數學推理能力方面比英國學生強,但動手實踐能力、解決一般工藝技術問題的能力卻比他們差。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與條件有關,但也與傳統的輕視實踐的教育思想有關。另外,在中學教育階段缺乏必要的基礎技術教育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如果在中學階段掌握一些初步的識製圖、材料加工的技能,無論對進人高校,或者求業都有一定好處,這會對整個社會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的影響和推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在一七十年代發展了一門中學技術課程,將基礎理科教育和技術教育合二為一,完全打通。對象是中等程度的學生,該課程的投資是所有課程發展計劃中最多的,但收效最少,至今仍很難推廣使用,原因之一是這一課程過分專業技術化,(課程由許多不同課題組成,每個課題一本小冊子,如房屋、橋梁建築、汽車修理、照相技術等),這種適合專門技術學校的教材一般中學教師難以接受和使用,其次學生今後的職業方向不確定,過分偏狹的專業技術知識無助於今後的求業。根據我國國情,在改革我國中學課程結構時,除了根據地方生產建設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開設針對性強的專業技術培訓課外,還應開設一些適用面廣、通用性強、基礎型的技術教育課程,如識製圖、材料加工、電子技術和電工、作物栽培和家禽飼養、醫藥和衛生保健,這樣師資問題較易解決,課程有一定彈性,能適應學生畢業後從事比較廣泛的職業技術需求。

二、中等教育後的職業技術教育英國普通中等義務教育(強迫性的)到十六歲止,以後的教育結構可由下圖簡略說明: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後,繼續求讀預科課程,然後再進人大學讀學位課程的學生只佔中學畢業生的50%-10%左右,另一部分學生進人各類綜合專科學校讀全日制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大部分學生進入勞動市場,與此同時,可在綜合專科學校和其他形式職業技術教育計劃中求讀半日制,相當於半工半讀,其後如通過」A」級考試可進入大學讀全日制課程,或半工半讀課程。近年來英國對完成普通中等義務教育後的青年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大部分中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後,成了龐大失業大軍的重要部分,為了緩和失業壓力並適應工業技術社會發展對勞動力的職業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政府成立了一個」人力資源服務委員會」,該委員會每年有一筆數目不小的預算經費,(1983年七百萬英鎊),可以獨立使用於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計劃。這樣既緩和就業壓力,又提高了人力資源的素質,目前正在這個領域內進行大量的討論和準備工作。在這種發展趨勢下,英國發展了各類學校的職業技術教育。

1.普通中學內設1一種新的第六學級 (預料)課程:

全日制普通中學內的傳統大學預科班基本方向仍然以投考大學為主。目前一部分中學開設了新的第六學級班,有兩種方向的班級,一是為沒有通過」0″級考試的學生提供補課,二是為已通過普通級考試進人勞動力市場的失業或半失業的學生提供全日制或半日制的職業培訓,根據學校條件開設各種職業教育課程。

2.各類第六學級綠合專科學校:

這類學校的水平大致相當於我國的大專。形式多樣、方法靈活、適應面廣是綜合專科學校的特點。目前這類學校提供了普通中學後職業技術教育的各門各類課程及為進人大學作準備的預科班課程。畢業後可參加全國認可的各種資格證書考試。其中最普遍的是TEC,即技術教育證書和BEC即工商經營服務,教育證書。前者設立各類技術科目的考試,後者設置文書、經營管理、信息處理、經濟類考試科目。這二種證書約已設立七年,學生獲得某科目的這種證書,將有助於他在求業市場上找到相應的工作。這種二至三年的綜合專科學校在普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求業市場這三者之間提供了一種較有彈性而又靈活的紐聯。

3.高等學校內的非全日制課程和半工半讀的全日制課程:

在大學裡有一種非全日制課程,學生可以一周聽幾門課程,修完後即可獲得學位(學士或碩士),在職的碩士生較多。參加這些非全日制課程學習的學生與全日制學生一起學習某些課程,並不另外專門設班,只是同時修的科目數比全日制的少,讀完學位所需時間較長一些。

另一種半工半讀的全日制課程稱為」三明治」。這種」三明治」式的半工並非以學校的車間為基礎,而是由某些公司、工廠、企事業從招聘的中學畢業生(包括第六學級預科畢業生)中根據他們的工作和企事業的需要,選送一些人去綜合專科學校或大學選讀相應專業的半工半讀全日制課程,即全日制工作和全日制學習交叉進行。可以三個月(一學期)一輪換,也可以一月一輪換,根據大學和專科學校提供的課程表而定。人力資源委員會大力鼓勵僱主用這種方式培訓必要的專業人員。上述這二種由大學和大專設置的在職培訓課程提供了一種較靈活而有效的高級職業技術教育手段

相關焦點

  • 英國: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並行
    大力扶持職業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職業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早在19世紀20年代,許多城市就陸續辦起了機械工人學院,專門培養熟練技術工人。據英國研究機構調查發現,如果企業員工技術水平提高一倍,就可大大增加該企業從低端向高端邁進的可能性。
  • 五年制大專生中等教育階段不享受教育資助政策
    五年制大專生中等教育階段不享受教育資助政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2日 18:4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吳晶、朱小燕)教育部有關負責人12日在教育部門戶網站進行在線諮詢時表示,五年制大專學生在中等教育階段不享受高等教育資助政策。
  • 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概覽
    澳大利亞教育頗具特色,職業技術教育更是如此。   澳大利亞的職業技術教育由三部分來實施,即中學,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成人與社區教育機構。   澳大利亞的教育分三十層次,第一級為學前教育和小學,第二級為中學7--12年級,第三級包括技術與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技術與繼續教育系統與高等教育並列作為第三級教育。
  • 職業教育看世界 | 比利時的職業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比利時職業教育概況比利時擁有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國共有12所大學、45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7所高等藝術學院。比利時的職業教育主要由兩個系統提供:一是由公共教育系統提供的職業教育課程,包括中等教育學校、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成人教育中心;另一個是由區域一級的培訓機構提供的職業教育課程,通過非全日制教育中心為青年人提供學徒制、為失業者和工人提供創業及成人職業相關培訓。
  • 英國的教育制度
    ☉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指學生在十六歲離校之後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訓,英文縮寫為FE。英國各地共有六百多所學院提供繼續教育課程。英國學生在十六歲時均應參加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以決定他們繼續何種學習,或者接受何種培訓。
  • 英國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小學教育6年中學教育5年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有悠久教育傳統的國家,其教育體系經過了幾百年間眾多的改革與繼承,相對具有綜合性、複雜性和靈活性。《啟德教育2019英國留學報告》對英國的教育體系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英國的學制和中國不太一樣,英國義務教育是從5 歲開始,可分為小學教育6 年和中學教育5 年,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在英國義務教育年限裡,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的義務教育階段是5-16歲,而北愛爾蘭為4-16 歲。
  • 面向職業教育改革,培生將英國的職業證書考核帶入中國
    對於中國的職業院校來說,職業證書是2019年必須要探索的新制度。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X證書制度」。「1」是指學歷證書,「X」是若干職業能力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面向社會招募培訓、考核、發證組織,而證書的標準要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
  • 留學英國紅寶書:從教育體制到職業規劃
    然後就是GCSE階段,兩年要學12門課,至少要學11門課。GCSE的課程內容是普及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良好的公民,發現學生自身的興趣和能力特點。英國的通識教育也到此結束了。16歲以後,學生開始學習A-level課程,這是專門為申報大學準備的課程,所以它的設計標準不一樣,A-level課程難度比GCSE難得多。
  • 英國中學|英國教育體系認知入門
    在第4階段結束時,英國的所有學生都會參加他們的第一次重要考試,稱為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五級教育英國的教育體系分為5個級別:早期教育Early Years初等教育Primary Education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政策推動報告
    從頂層設計看,黨的領導是職業教育重大政策形成的動力源泉;從責任主體看,政府推動是達成職業教育政策目標的主導力量;從實施重點看,地方為主是激發職業教育政策活力的關鍵環節;從路徑選擇看,社會參與是實現職業教育政策效益的基本途徑[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拓展民眾和社會各方面參與職業教育的道路和空間,並形成了基本的制度安排。
  • 美國西頓大學mba寧波,教育碩士(M.Ed):中等教育學位概述
    美國西頓大學mba寧波,教育碩士(M.Ed):中等教育學位概述中學教育碩士(M.Ed.)計劃旨在提高7-12年級教育兒童的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基本信息通過混合課堂課程,研究項目和實踐培訓,學生可以在M.Ed.中等教育課程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課題,特別是與中學生的教學有關。學生還需要在畢業前接受實踐培訓。根據計劃,可能會提供在線課程。有些課程也可能靈活,允許學生通過選修課程制定自己的課程。
  • 英國教育體系詳解
    英國的教育體系以其高質量和高標準而享譽世界。一般來說,英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分為五個階段:早期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繼續教育(FE)和高等教育(HE)。英國人在3歲到16歲進入教育系統,必須上學(義務教育),之後則由他們自己選擇。除了有許多相似之處外,英國各個行政區(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不同層次的教育體系也略有不同。
  • 十九世紀的英國教育
    19世紀是英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其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已經日益顯露出來,工人運動風起雲湧。  一、國家逐步幹預教育  進入19世紀,教會過多幹預教育的局面已經不再適應迅速發展的英國,國家幹預教育的呼聲越發高漲。
  • 探索職業教育提質培優之路 新華網職業教育論壇在京舉辦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 11日,在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職業教育專場中,職業教育領域相關專家學者、職業教育院校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人才培養、辦學模式、未來發展等方面面臨的新契機和新考驗。
  • 法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置及其特點
    丁兆禮一、法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置 法國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根據國民教育部制定的大綱、課程和培養目標由教育部統一確定。1.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1)技術高中法國的技術高中是長期高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廣泛、紮實的普通文化知識,有較強的適應社會和企業對科學技術迅速變化的能力。技術高中第一學年是基礎學習階段,教學不分學科。第二和第三學年分學科教學,每周課時為32-38小時。
  • 初中學生與家長看過來,什麼是中等職業教育
    初中學生與家長看過來,什麼是中等職業教育中職是什麼意思中職,俗稱中等職業教育,是以涵蓋中專技校等職業教育為主的教育名稱一般的中職畢業也是國家承認的學歷,有繼續參加考試的權利。中等職業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學生畢業屬中專學歷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三年,中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後職業培訓,目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
  • 職業教育看世界 | 比利時——注重教育多樣化
    ,全國共有12所大學、45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7所高等藝術學院。比利時的職業教育主要包括中等教育學校、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成人教育中心和非全日制教育中心。在高中階段,學生可選擇4種不同教育方向:一般教育、藝術教育、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學生可根據個人意願、特長自由選擇,無論何種方向均可獲得中學畢業證書,並免試升入任何荷語區的高校(醫學等個別專業除外)。
  • 北大博雅-元培工匠:職業教育將成為推動歷史前行的重要力量
    這一期間,一方面調整了中等教育結構,著重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建立了以職工大學、技術專科學校為主的高層次職業教育。這一階段職業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和初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上。1980年10月,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指出: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嚴重脫節,中等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主要是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結構,應當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學校、業餘學校並舉,國家辦學與業務部門、廠礦企業辦學並舉的方針。
  • 祁佔勇等:日本職業教育制度的發展演變及其基本特徵
    祁佔勇等:日本職業教育制度的發展演變及其基本特徵 2018年10月26日 09:31 來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作者:祁佔勇 王佳昕 字號 內容摘要:職業教育制度既是確保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 德國教育體系:從託兒所到大學
    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國和美國;分流的典型是德國和英國,特別是德國。思考德國的分軌制教育,可以給一個萬人擁擠獨木橋的國家特殊的啟示。德國的整個教育可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成人)教育五個階段。德國整個教育階段共有三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