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牛人王陽明,文武全才,人生跌宕起伏,終成「大家」留名青史

2020-12-15 老馬詩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匯聚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在這些文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各種學派,比如儒學、理學、心學等等。

今天就說說一位學派的開創祖師,他就是心學大成者一代宗師王守仁,王守仁出生於1472年,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陽明在中國歷史上的學術地位很高,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四大家,可見王陽明絕對是一位大牛人。

王陽明出生於明朝中期,明王朝逐步進入由盛轉衰的時期,國家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義軍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與心思,曾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可見其志存高遠。

成年後的王陽明經歷了科舉的不順,後中二甲進士步入仕途,然而仕途也舉步維艱被貶偏遠未開化之地。正是遭貶,在人生的低谷,王陽明開始了他的悟道,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逐漸形成了他的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

王陽明根據其一生中的經歷,在受到道家、佛家的影響下,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今天走進王陽明的老家故居,領略他點點滴滴遺留的痕跡時,更能感受到一代先賢的睿智與智慧,他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其學術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對該地域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而如今,人已逝,王陽明離開已經有五百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卻是永不磨滅的思想。他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價值。曾有人評價其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

相關焦點

  • 中國聖人榜的半壁江山——明朝一哥王陽明
    7.在十周年新版中,呂崢教授結合王陽明研究的新成果,對全書內容進行了精心修訂,全新修訂128處,新增注釋103條。8.《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出版掀起了王陽明熱,學習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必須從這本書開始。9.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王陽明是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蔣介石、胡適、蔡元培、錢穆、馮友蘭、餘秋雨、當年明月、伊藤博文、稻盛和夫、杜維明等中外名人一致推崇的精神導師。
  • 王陽明有多牛逼?27歲中進士,當官屢立奇功!創立心學終成聖賢
    王陽明,是個神人,作為一代心學大師,他創立了「陽明心學」,其粉絲極多,對後來的大明王朝影響極大,這點看過當年明月老師《明朝那些事兒》的都知道,後半截的大明朝基本上朝廷頂層人物個個都是王陽明的弟子,陽明心學後來傳到日本、朝鮮等國家在國際層面也收割了大票厲害粉絲們一生俯首拜陽明。事實上,王陽明的牛叉之處遠不止於此。
  • 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王陽明
    近日,現代出版社出版了呂崢長篇小說《天機破·王陽明》,完整講述了王陽明從叛逆少年到心學宗師的傳奇人生。  作為一名85後青年作家,呂崢八年前就出版了暢銷書《明朝一哥王陽明》,成為第一個把王陽明寫火的歷史作家。《天機破·王陽明》是呂崢歷時三年,基於對陽明心學和王陽明生平的潛心研究創作而成的長篇小說。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那場決定人生的龍場頓悟中,究竟悟出了什麼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明朝時期的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因其自號陽明子,所有人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的名字也便來源於此。王陽明本是明朝弘治十二年的進士,曾擔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可以說,他是一個久居宦海的人,對於官場有著獨到的體驗。
  • 王陽明:不假思索就付諸行動的,就是「致良知」
    在趕往龍場的路上,又遭到了劉瑾黨羽的追殺,王陽明縱身投湖才得以倖免。山林遍布、鬱鬱蔥蔥的龍場,又讓王陽明心裡波瀾不斷。他是大明朝的進士,前兵部武選司主事,在這麼一個荒山野嶺的驛站能做什麼?劉瑾是否還會迫害自己?自己還能回京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到明朝末期,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對於長城的修築,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輔助以城池和大炮火器,努爾哈赤也只得飲恨而終。
  • 王陽明:「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說的是什麼?真的嗎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和半個曾國藩。一位明朝堪稱文武全才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集立德、立言、立功為一身的奇人,可與孔子齊名。根據人們的說法,如果一個人手上有一個螺,是比較單一的,因此也是抓不住錢財的,如果手上有兩個螺的話,人們都說好事成雙就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手上有更多的三個乃至四個螺就不好了,因為看相的大師們認為事情都有一定的度,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度便會適得其反。為什麼都說,人生當讀王陽明?
  • 同樣是「高考」失利,唐伯虎一生鬱郁不得志,王陽明開啟彪悍人生
    但在1499年那屆「高考」後,兩個神童的人生,開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唐伯虎一蹶不振,終此一生,鬱郁不得志;王陽明則越挫越勇,開啟了他那彪悍的人生。這一切,都只因為一個原因。看完之後你就有答案了。同樣是兩個天才少年,為什麼人生差距如此之大?看完他們看待「高考失利」的態度,我們即可窺探一二。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明朝出現了一位號稱「完人」的文學家,他非常精通儒學,前往戰場也是勇猛無敵的,經他手通過較少的兵力,打敗了很多造反派,受到的傷害並不嚴重。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明朝一哥"王陽明:滁州講心學,賦詩抒豪情
    點擊「滁州微旅遊」免費訂閱我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引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等觀點和思想,2015年更是明確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可見他對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歷史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一時間,「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成了熱門詞語。 王守仁(1472—1529),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 從明朝大儒王陽明的前世今生看因果輪迴
    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書王華的兒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進士,起家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獲封新建縣伯,成為明代憑藉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時年五十八。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展乃至壯大並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變化作為前提。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不懂「高手」的兩個「武器」,你註定平凡一生
    而王陽明通過艱苦磨練,對前人的學說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批判地繼承,他真正成為了一名聖人。他是中國儒釋道集大成者,也是心學的創立者和踐行者。他所創立的學說完成了哲學史上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他使很多人都發現了自己,並且獲得了完美幸福的人生。
  • 明朝一哥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前些年,當年明月在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陽明極力推崇,思想豐富、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將這位從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眾面前,被他們所了解。王陽明就此火了。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或許可能飛黃騰達
    以下就結合王陽明的人生智慧,分享五句話,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應該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悟透兩句,也能受用一生。欲成大事,勇而無謀是大忌眾所周知,王陽明不僅是心學宗師,也是一位百戰不殆的軍事家,而他的勝利靠的正是勇謀結合。
  • 寧王被活捉朝臣高呼:放了他,王陽明送太監兩箱子,大家鬆了口氣
    明朝鬼才馮夢龍他的奇書《智囊》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充分體現了王陽明的為人之道及精明之處。寧藩既獲,聖駕忽復巡遊,群奸意叵測,陽明甚憂之。適二中貴至浙省,陽明張宴於鎮海樓。酒半,屏人去梯,出書簡二篋示之,皆此輩交通逆藩之跡也,盡數與之。二中貴感謝不已。陽明之終免於禍,多得二中貴從中維護之力。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讀懂人生慢慢順意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王陽明:人生難免遭遇坎坷,不要放棄,熬過去,就會變得足夠強大
    這是一代聖人,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經典語錄,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告訴我們:當我們的內心出現雜草,就要想辦法除掉它,假如來不及去除,也不要一直把它放在心中,不然會越想越生氣,沒有辦法做正確的判斷,被雜草糾纏。身處逆境的時候,大家都有可能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這個時候假如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態度,很容易終生都碌碌無為,這樣的人生實在是可悲。我們就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去改變世界,改變環境,但是我們要堅信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先改變自己的現狀,在改變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