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匯聚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在這些文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各種學派,比如儒學、理學、心學等等。
今天就說說一位學派的開創祖師,他就是心學大成者一代宗師王守仁,王守仁出生於1472年,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陽明在中國歷史上的學術地位很高,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四大家,可見王陽明絕對是一位大牛人。
王陽明出生於明朝中期,明王朝逐步進入由盛轉衰的時期,國家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義軍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與心思,曾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可見其志存高遠。
成年後的王陽明經歷了科舉的不順,後中二甲進士步入仕途,然而仕途也舉步維艱被貶偏遠未開化之地。正是遭貶,在人生的低谷,王陽明開始了他的悟道,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逐漸形成了他的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
王陽明根據其一生中的經歷,在受到道家、佛家的影響下,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今天走進王陽明的老家故居,領略他點點滴滴遺留的痕跡時,更能感受到一代先賢的睿智與智慧,他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其學術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對該地域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而如今,人已逝,王陽明離開已經有五百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卻是永不磨滅的思想。他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價值。曾有人評價其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