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被活捉朝臣高呼:放了他,王陽明送太監兩箱子,大家鬆了口氣

2020-12-22 雨霽視角

正德十四年七月,寧王朱宸濠藉口皇帝朱厚照荒淫無道,趁機起兵叛亂,王陽明此時正在福建平叛,剛到豐城 (今屬江西)聽聞此消息,便赴吉安,會同知府伍文定商討方略。

王陽明在得知寧王造反之後,《明史》上用了一個詞:「急趨」,「知善而為善,明責而承擔」,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之道。

王陽明雖然為一介書生,對於寧王事件,王陽明一力承擔了下來,他不是書呆子式的紙上談兵,而是理論與實踐有機能的結合,在各方麵條件都劣於寧王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以小博大,上演了一場軍事鬼才式的指揮。

王陽明平叛成功,生擒寧王,此時,正德皇帝卻打著武威大將軍鎮國公的旗號「御駕親徵」,結果走到半路上就收到了王陽明的捷報。王陽明這捷報來得明顯不是時候,打臉了皇帝的親徵隊伍,朱厚照又不甘心就這樣打道回府,就悄悄將捷報隱瞞了下來,繼續南行。

當然這時候的正德皇帝心中已經輕鬆了許多,所以一路遊玩,11月先在清江浦打漁,十二月到了揚州,然後大隊人馬在南京停下來。

這時王陽明已經到了杭州,將朱宸濠交給了太監張永。而此時許泰、張忠心懷不滿,「恨失宸濠。故縱京軍犯守仁,或呼名罵。守仁不為動,撫之愈厚。……無復犯者。」

明史的這段記載講的是:王陽明為國家立下這樣的功勞,卻沒有得到任何積極的肯定,反而受到百般刁難,而王陽明卻也不邀功、不喊冤。

《快園道古》記載:朝中不僅沒有人幫王陽明抱不平,大臣們反而紛紛建議放寧王回江西。一方面,許多朝中之臣都與寧王有往來,現在寧王被活捉,許多人的利益都受到威脅。別一方面,明武宗厚照好大喜功,總想親自平叛,讓黎明百姓崇拜這個神武的皇帝。朝中奸臣們一可以投其所好,同時還可以趁機落井下石,撇清自己與寧王的關係。

許泰和張忠私下讓京中的軍隊對王陽明百般刁難,其難堪程度絕不是史書中短短四字「或呼名罵」這麼簡單。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在明武宗朝一直沒有得到承認,更別說有任何功績,他動了許多人的蛋糕,而王陽明最終卻功成身退。

明朝鬼才馮夢龍他的奇書《智囊》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充分體現了王陽明的為人之道及精明之處。

寧藩既獲,聖駕忽復巡遊,群奸意叵測,陽明甚憂之。適二中貴至浙省,陽明張宴於鎮海樓。酒半,屏人去梯,出書簡二篋示之,皆此輩交通逆藩之跡也,盡數與之。二中貴感謝不已。陽明之終免於禍,多得二中貴從中維護之力。脫此時陽明挾以相制,則讎隙深而禍未已矣。

這段文章講得是,當時朝中的兩位太監在平叛後,匆忙來到浙江見王陽明。當時王陽明在鎮海樓設宴款待,酒過半巡,王陽明讓周圍人全部退下,撤去樓梯,然後他拿出兩隻箱子交給這兩位太監。

這箱子裡裝的並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滿滿兩箱書信,這些都是從朱宸濠那搜來的信件,都是朝中大臣與朱宸濠往來的信件,其中也包括這兩位太監的。

王陽明將信全部由給這兩位太監,以示誠意。兩位太監自是感謝不已,此後朝中無論政治如何變化,這兩位太監都全力維護王陽明。

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王陽明並不是把箱子退給他們,而是以此為要挾,必定會結下更深的仇恨。

王陽明平叛雖然立下了大功,但卻得罪了皇帝,明武宗一直未認可王陽明的功勞,若再與朝中勢力為敵,誰說一句他的壞話,王陽明都很難全身而退。

王陽明送箱子退還書信這招確實高明,避免了自己捲入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之中,也規避了官場中的迫害,王陽明雖然沒有得到認可,但他在武宗朝一直平安無事。

這樣的故事在《智囊》這本書中還有1000多個,這本書是明代鬼才決夢龍的大作,書中收錄了先秦到明朝的1238個智慧謀略的小故事,每一個都是計謀深遠,深含哲理,人稱「小資治通鑑」

清朝時期康熙、乾隆等皇帝對其倍加珍愛,康熙視其為「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予以禁止,當時此書只能在少數人手中傳閱。

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曾國藩受此書薰陶,步入仕途後平步青雲,他在家中常常提及「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闡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

「百日維新」時,梁啓超從中偶得一計,遂連夜奮筆疾書,終成《應昭統籌全局折》。

當今社會,要想有所成就,必然離不開為人處世,無論從事哪種行業,讀一讀《智囊》都能從中得到靈感、啟發。這部書不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現代人的處世指南。

今天小雨就為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智囊》,這本書分上下兩冊,既有原文又有翻譯,非常易懂,僅需69元,一場電影票的價格,但絕對比一場電影更有營養。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書不貴,讀過之後,受益無窮!】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為何正德不給封賞,而嘉靖封他新建伯
    」後來,局勢發展果如王陽明所料。寧王朱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王陽明率兵攻打南昌,寧王回兵救援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於是寧王叛亂歷時短短35天之後就宣告結束。
  • 寧王起兵造反被王陽明抓住,明武宗卻讓放人,要自己親自抓才行
    寧王起兵造反,明武宗朱厚照御駕親徵,還在路上的時候就得到捷報已經平叛,武宗:這怎麼行,把寧王放了,我必須要和他單挑。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為了爭取寧王朱權的支持,承諾大功告成後讓出一半的江山給寧王。寧王朱權信以為真,屁顛屁顛的跟著朱棣造反。
  • 嘉靖帝急召王陽明進京,他故意拖延不去,成功保全家族百年富貴
    正當叛軍戰船雲集,遮天蔽日,欲順江東下,攻取南京即帝位之機,王陽明巧設計謀,用假文告迷惑朱宸濠,設埋伏重挫叛軍主力,出奇兵襲擊叛軍守兵,最後用火攻一舉殲滅寧王殘部,活捉了朱宸濠等人。王陽明和眾多忠貞之士,立下不世之功,明武宗卻因聽信奸佞讒言,不但不封賞,還派遣張忠、朱泰等奸佞小人,帶領兩萬北軍,打著搜捕寧王餘孽為名,去南昌再次搜刮錢財,禍害百姓。
  • 56歲的王陽明用一生告訴你:沒有意義的人生,空活百歲,又有何用
    太監說,要扔進大牢裡,錦衣衛就把他扔進了大牢,但是這位官員的運氣比較好,沒有死,還很奇蹟般地從大牢裡活著走了出來。在正德1520年的時候。他挽救了大明朝的命運,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不朽的傳奇人物王陽明。
  • 知行合一王陽明7:摒棄弱點,光明本心,才能無所畏懼
    王陽明也是活學活用,他撬動別人的辦法也很多,比如當時皇帝派錦衣衛來找他, 讓他把寧王放了,以便讓皇帝再親自抓他一次,按照規矩,王陽明要送給派來的錦衣衛一大筆錢,但是王老師只拿出5兩金子,人家錦衣衛根本就看不上這倆錢,根本不要,所以這讓錦衣衛很惱火,準備背地裡使壞了,而王陽明的做法是捧殺。
  • 王陽明科考前夜,突現兩怪人,大聲說5字預言,27年後果然應驗
    當年,佔有優勢的陳友諒敗給了處於劣勢的朱元璋,而朱宸濠輸的更慘,10多萬大軍竟然敗給了王陽明的散兵遊勇,起兵僅43天就被活捉了。而朱宸濠之敗,在27年前,王陽明參加鄉試時,上蒼其實已經給了定數。弘治五年(1492年),21歲的王陽明去杭州參加鄉試,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
  • 怎樣理解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十七的王陽明在京師再次研讀朱熹的四書集注依然沒有得到理想結果。此後他對朱熹的學術思想的正確性徹底產生了懷疑。正德三年(1508年)三十七歲的王陽明因得罪大太監劉瑾被貶謫貴州修文縣龍場。王陽明在龍場以向死而生的精神最終悟道。即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至此王陽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
  • 寧王朱宸濠叛亂失敗後,明武宗朱厚照為何放掉,重新抓一遍?
    公元1519年,雄心勃勃的江西寧王朱陳豪公然殺害了朝廷命官,帶著部下的士兵興風起浪,希望成功創業的朱厚照,馬上決定御駕親徵,其他大臣趕緊發言反對,皇上出徵不是什麼好事,隨時可能讓朝廷徹底震蕩,大臣們苦心勸告,朱厚照完全不聽。
  •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
    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多次遭遇小人,而他從中卻悟出了三招對付小人的辦法,堪稱一絕。惹怒小人招來殺身之禍年輕時的王陽明也是一個敢想,敢幹,有衝勁,有上進的熱血少年,初入官場時,不諳世事,對於當時的太監集團劉瑾等人欺上瞞下、胡作非為的行為非常氣憤,於是直接上書揭露他們的暴行。
  • 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其實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多次遭到這樣的非難,不過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讓壞人灰頭土臉。這是如何做到的?其實這是因為王陽明拿起了自己最鋒利的武器——「知行合一」。就在他們調兵遣將的時候,叛軍就已經被王陽明剿滅了,連寧王都被生擒了。這樣的話那他們就不能在皇上面前邀功了,於是他們便密謀起來,決定上疏皇帝,建議他御駕親徵,另外為了爭功,他們還扣下了王陽明已經平定了叛軍,生擒了寧王的奏摺。他們打算私下放走寧王,再由皇帝親自率兵督戰,生擒寧王,然後凱旋返京。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這一時期,也是他思想覺悟提升的時期,他重新審視自我,提出中國歷史上最實用的思想,對王陽明來說,這個階段被稱「龍場悟道」。緊接著,讓人們震驚的就是寧王朱宸濠叛亂了,剛剛又被任用要職的王陽明,以文人之身,35天平定戰亂。作為一個讀書人,王陽明沒有上過戰場。人們不禁好奇,王陽明是如何做到如此多領域都出類拔萃呢?小編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分不開。
  • 面對朱厚照荒唐的御駕親徵,作為臣子的王陽明該怎麼辦?
    對付兇殘狂傲的朱宸濠,王陽明可以各種用計,不擇手段。可當他面對荒唐的皇帝朱宸濠,明知道寧王的叛亂已被平定,寧王已被生擒時,還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地御駕親徵,作為臣子,他該如何是好呢?王陽明別無他法,只能捧出一顆赤誠之心,因為他立志做聖人,要像聖人那樣報國安民。
  • 王陽明:遇到小人不用怕,3個方法對付不同的小人,人生越來越順
    對付這種小人,王陽明認為,既要用利益來引誘這些人投懷送抱,又要用一定的力量來約束他們。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種方式是王陽明用來對付最難纏的小人的,比如正德年間專政的大太監劉瑾。已經完全喪失良知,手中卻擁有極大的權力,威逼利誘以及道德感化都對他們起不了任何作用。
  • 十年寒窗苦讀,他為何在科舉時主動棄考?只因老師王陽明
    個人輔導王陽明的個人輔導也很有特色,除了那種坐下來,給學生們講課,大家提問老師回答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方式,也是王陽明非常喜歡的方式,那就是出遊。王陽明本身就是一位很灑脫的老師,他喜歡寄情山水。他曾在江西以一己之力帶領拼湊的地方武裝,平息了寧王準備了十年之久的叛亂,在本該受到嘉獎時,卻被佞臣太監陷害,面臨生死考驗。但他同樣沒有被打趴下,為了江西人民,與對手周旋到底,也就是這這個階段,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學說,並以此為今生的信條。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有些人看起來很普通,行事非常的低調,不顯山露水,但他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柔弱,仿佛誰都能欺負他,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強大。其實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而且還擁有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有多牛逼?27歲中進士,當官屢立奇功!創立心學終成聖賢
    當時的皇帝正被太監劉瑾蠱惑,整個朝廷上下都被搞得烏煙瘴氣,耿直的職場新人小王與其他正直的大臣一起冒死上書,最後被劉打了四十大板後,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做了一個芝麻官驛丞。叄:涅槃出師被貶到貴州龍場後,王陽明每天棲居住在山洞裡,他親自鑿了一副石棺,每天在裡面參悟。
  • 王陽明如何「破心中賊」? | 關山遠
    這是南贛巡撫王陽明的軍隊,他率兵挺進廣東龍川三浰(今河源市和平縣)。 這一年,他47歲,面容清癯,神情莊嚴,厲目如電,鬚髮已有些斑白。他的前後左右,均是崇山峻岭,這些大山,曾是山賊嘯聚之地,無法無天數十年,如今,他們碰到了王陽明,一介儒生,卻善於機變,用兵如神,手段霹靂。 王陽明此番面對的,已是南贛最後一股山賊,大勢明朗,大局已定,大勝在即。
  • 王陽明:對付小人絕不能剛!做到第三條的人以後的路只會越來越順
    1509年,王陽明任廬陵縣令,當時抓到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但是大盜性格極其蠻橫,冥頑不靈,性格極其蠻橫,所有人的都拿他沒辦法,不能從他的嘴裡套出一句實話。只能王陽明親自審問,大盜對王陽明說「要殺要剮隨便,大不了我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