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星浩資本再遭維權 復星金融+地產模式受阻

2020-12-25 財聯社

【財聯社】(記者 陳業)財聯社記者獲悉,日前復星旗下星浩資本設立的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Ⅱ期遭投資者維權。

一位接近星浩資本的知情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Ⅱ期,為星浩資本依據有限合夥協議設立的平行基金,星浩資本所控股的星浩(蕪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該基金的普通管理人。

「目前星浩資本正與該基金的投資者,就第三方評估報告及退出方案等事宜進行積極協商,妥善處理投資人所關注的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事實上,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Ⅱ期遭遇維權已非首次。上海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剛開始的兩三年,基金回報率是不錯的,後來就開始出現兌付問題了,因此遭遇過多次維權。」

復星旗下基金風波不斷

星浩資本由原金地集團明星經理人趙漢忠帶隊成立,彼時有意打造成為市場化運作下中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私募基金之一。復星、蘇寧電器、華誼兄弟等16家企業均有入股,其中復星屬於絕對控股地位。

相關資料顯示,星浩資本主要針對商業項目,其先後一共管理了三隻房地產基金,分別為星光耀Ⅰ期、Ⅱ期和Ⅲ期基金,總規模達93億元。其中,星光耀Ⅱ期基金募集金額為人民幣19億元,於2012年,星光耀Ⅱ期基金投資了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CBD星光耀城市綜合體,不過至今該商業項目並未開業。

「真如的城市發展速度比較慢,後續規劃比較多。對於此類商業項目來說,或要讓位於部分城市規劃。同時,近兩年區域地價上漲,使得此類商業項目運營的急迫程度相對較低。」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嚴躍進補充稱,「一旦星浩資本投資的諸如此類項目不能如期面市,則很容易出現兌付延期等問題。」

「該基金募資的時候,曾明確將給出35%的預期收益率,但結果兩次都腰斬,無法覆蓋收益率。」對於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Ⅱ期遭投資者維權,上述接近星浩資本的知情人士告訴財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為把金融和資產打通,並對資金和資源進行全方位整合和充分運用,幾年前復星聯手其它資本相繼成立了與其「五四二」戰略相呼應的基金平臺。

相關資料顯示,「五四二」的戰略地圖包含五大方陣、兩翼戰略和四輪驅動。其中五大方陣為大文化、大物貿、大金融、大健康、大旅遊,四輪驅動為大投資、大融資、開發管理、商業管理,兩翼戰略為海外投資和股權投資。其中不同主題產品線對應相應的基金平臺投資,包括星浩資本、星豫資本、星泓資本、星健資本等。

不過,自2016年開始,復星系旗下基金平臺開始接連出現問題。據媒體報導,2016年4月,星頤資本陷入安徽蕪湖的一起集體退房風波之中,原因之一是項目實際運作情況難以滿足基金退出需求。

星浩資本也不例外,彼時市場一度傳出星浩資本轉讓旗下項目的消息。甚至由於大幅下調預期收益,而遭到了LP們的集體發難。

趙漢忠也在2014年底被調整為復星地產控股聯席總裁兼星浩資本董事長,隨後便逐漸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彼時,有媒體指出,根據復星系的慣例來看,聯席總裁和董事長都是「虛職」,趙漢忠在復星系中或許已處於被架空狀態。

「各平臺一直在運作,但業績都不理想,星浩資本做的也一般。」談及復星旗下相關基金的運作情況,一位熟悉復星系上述基金運作情況的人士說。

一位專門從事地產私募的行業人士則表示,目前上述基金都還在運作,但由於知名度有限,具體情況無從得知。

管理模式存短板

在龐雜的復星業務體系中,雖然復星醫藥(600196.SH)上市最早,一直是復星對外的重要名片之一,但房地產業務在復星發展軌跡中,曾扮演重要角色。

據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介紹,最初復星房地產項目主要集中在上海,後來遇到樓市調整,衝擊比較大,「好比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一遇到撞擊,容易都壞掉。」

1994年,復星以接過上海郊區一個滯銷樓盤為起點,進軍房地產業務。2001年,在復星成功晉級豫園股份(600655.SH)第一大股東後,地產業務擴張得到進一步發展。2004年,復星旗下復地集團(02337.HK)登陸港交所,成為當時為數不多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2007年,復星國際(00656.HK)實現在香港整體上市。

復地集團曾位列國內房企第一陣營,然而隨著復星系投資範圍不斷擴大,逐漸淡化了地產業務。2011年復地集團從香港退市,被業界認為是郭廣昌收縮地產業務重要的分水嶺。

復地集團私有化後,復星集團成立了另一地產平臺復星地產。郭廣昌賦予了復星地產有別於復地集團的使命,即定位於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及管理平臺。

而為充分整合和運用復星保險、投資、財富管理等方面的資源,2011年起復星地產提出了「蜂巢城市」,由此形成了「五四二」的戰略地圖。不過,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上述戰略並不算成功,管理上也存在一些短板。

「輕重分離後,從重(資產)的這一塊來說,整個中後臺,特別是從大運營板塊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不少項目非常考驗我們體系化運營能力,以及整個中後臺的管理能力。」對於基金運作地產項目,復地集團總裁王基平曾在工作會議中坦陳。

「復星的管理模式有問題,資本運作講究專業人幹專業的事。有優秀的資本運作,卻沒有專業的產業運營人才,項目自然不能很好贏利,最終託累資本收益。」知名地產專家、優淘城總裁薛建雄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稱,「星浩資本的問題是開發業務和金融業務都有所涉及,不像是一個很純粹的金融企業。而一旦投資項目的經營效益不達預期,很容易出現問題,實際上不少項目潛在的招租等都未達到預期。」(財聯社記者 陳業)

相關焦點

  • 【中經實時報】星浩資本未能如期兌付本金 投資者至復星總部維權
    本報記者 汪洋 上海報導  復星集團旗下的星浩資本由於未能如期兌付投資者本金,數十位投資者不避酷暑至復星總部維權。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現場了解,目前的投資者均是星浩資本星光耀二期基金劣後投資人,按照承諾,星浩資本需在2015年5月-2015年12月歸還投資者本金的80-100%,但截至目前,投資者僅拿回55%的本金,其中5%還是星浩資本承諾的收益部分。
  • 星浩資本總裁王國光離職 傳星浩資本已併入復地集團
    距離復地換帥僅僅4個多月後,其地產基金管理平臺星浩資本再現高管離職。   近日,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星浩資本執行總裁王國光已經離職,隨後復星地產內部人士也確認了該消息,並且透露,王國光因個人原因,早於8月去職,而這距離6月3日傳出其履新尚不足3個月。
  • 投資者維權曝內部分歧 星浩資本董事長被架空?
    目前星浩資本管理了三隻房地產基金,分別為星光耀Ⅰ期、Ⅱ期和Ⅲ期基金,總規模達93億元,其中,Ⅰ期和Ⅱ期均引發投資人維權。而在投資人維權背後,星浩資本關鍵人員紛紛離職引發的公司內鬥質疑正愈演愈烈。  星光耀Ⅱ期的FOF基金劣後部分投資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星浩資本法人兼董事長趙漢忠已被架空,復星地控總裁龔平成為掌權者。
  • 星浩資本「敢賣」星光耀?大融城敢買!事情真相是...
    星浩資本面臨考驗根據搜鋪網查證,上海市閘北區滬太路319街坊87丘地塊於2013年5月16日上午被星浩資本聯合綠地集團以13.788億元的底價競得。對此,星浩資本相關人士在接受觀點地產採訪時介紹稱,滬太路星光耀廣場是當地政府部門相當重視的商業項目,寫字樓部分已經結構封頂,並於去年開始實現銷售;商場部分今年內也能實現封頂,目前招商工作尚未啟動。至於星浩資本是否已經從項目中退出?該人士態度較為謹慎,僅表示目前仍在談判階段,並未最終落定。
  • 星浩資本基金I期延期贖回 或受大連項目銷售不暢拖累
    本期房產周刊搜集了部分地產投資項目失誤的案例,供業界參考。  2月1日,由北京一廣告公司發布的《星浩資本請還錢,廣告公司要過年》的文章,大致內容是星浩資本哈爾濱項目公司拖欠北京一廣告公司24萬元營銷費的事情,但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此前,多地星光耀廣場深陷「質量門」、「降價門」泥潭。面對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星浩資本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而這一切則始於「星光耀基金I期」。
  • 星浩資本 - 好買私募基金網
    星浩資本 機構性質 成立時間 2010年核心人物 註冊資本0.3億(CNY) 所在區域上海
  • 復星全球合伙人計劃:郭廣昌為何把1億股分給這18人
    復星的綜合實力,遠非一般企業可比。經過多年發展,這家起步於復旦的公司,已形成涵蓋金融、地產、醫藥、鋼鐵、傳媒、百貨、物流、時尚等領域的產業帝國。1月11日,復星集團推出了全球合伙人計劃,向首批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員(「承授人」)授出共1.11億股普通股股份購股權。
  • 復星集團旅遊版圖借道入滇操盤模式或面臨調整
    藉助玉溪市及雲旅投既有的旅遊資源儲備,復星集團可快速實現對雲南省旅遊業務「廣撒網式」覆蓋。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中國旅遊市場所存在的發展理念陳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體制機制創新乏力、統籌力度偏弱等客觀現實,勢必需要復星集團適度修正現有的旅遊項目操盤模式。」
  • 2.1億歐元買下德國私人銀行 復星還收購了哪些金融機構?
    據悉,去年6月復星已就收購金額同銀行原有股東達成協議,大部分銀行員工都希望能夠獲得金融監管部門的審批,以便其保留工作崗位。不過,目前該筆交易的最終完成還需獲得盧森堡當局批准。如若該筆交易最終順利達成,這將是中國公司首次成為德國金融機構的大股東,復星又可為自己的「專注於投資健康、快樂、財富」的投資圖譜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被業主維權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龍湖地產怎麼了?
    然而,近期不斷出現的維權事件則讓龍湖地產處於漩渦當中,龍湖地產到底怎麼了?被業主維權的龍湖地產到底怎麼了?2019年8月26日,在龍湖地產2019年中期業績會上,有一位自稱龍湖業主的男子(簡稱業主「情緒激動起身發言,面對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女士提問:業主:「您是否知道,龍湖在長沙是維權的代名詞?龍湖在長沙所有的樓盤都在維權,無一例外?龍湖在長沙請打手打我們業主?
  • 【熵周刊】復星醫藥併購醫院再下一城 共享醫療模式待考
    本期關鍵詞:共享醫療、復星醫藥、博恩口腔、推想科技、再鼎醫藥、松力生物、飛朔生物閱讀提示:本期收錄10條,共計2004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寂靜固非本來模樣,投資頻有風雲方是常態。另一方面,在出資收購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與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籤訂合作協議後,復星醫藥再下一城,出資改制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進一步推動其大健康產業區域布局。
  • 36氪獨家|復星集團原CFO王燦出任美菜CFO,但美菜IPO或將延期
    36氪獲悉,美菜在內部信中宣布,復星集團原CFO王燦已於7月1日正式加盟,出任美菜公司新業務總裁兼財務長(CFO)。王燦2012年加入復星,2015年接棒丁國其擔任復星國際CFO,隨後成為復星國際最年輕的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是郭廣昌口中的「準80後少壯派」,也是復星2016年宣布的首批18位全球合伙人之一。加入復星集團以前,王燦曾先後任職於金蝶、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及華住酒店集團。
  • 輝盛庭國際公寓落地成都錦江區復星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11月26日,作為星獅地產集團成員的輝盛國際旗下的成都輝盛庭國際公寓,在四川省成都市復星國際金融中心盛大啟幕,融入「島居生活」理念,為蓉城增添了一處高品質的悠居之所。成都輝盛庭國際公寓佇立在成都復星國際金融中心的「城中島」上,交通便捷、環境清幽、毗鄰成都的標誌性河流錦江。據了解,星獅地產有限公司(連同旗下子公司簡稱「星獅地產集團」)是一家跨國房地產企業,旗下跨國業務涉及住宅、購物商產、商用房產與商業園、工業與物流房產,以及酒店式服務公寓五種資產類別。
  • 觀點直擊|郭廣昌:我們如何定義復星國際?
    在健康業務上,復星國際實現收入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利潤分別為164.65億及8.65億,同比分別增長17.7%及4.4%;富足業務包含保險、金融及投資板塊。其中,保險板塊的收入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利潤分別為155.34億及10.16億,而金融及投資板塊則在歸母利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 中糧地產業務大洗牌 或造商業、資本、產業大平臺
    華創證券則提出,在中糧集團新任董事長趙雙連」瘦身健體」整體思路之下,中糧地產或成為集團未來資本運作重要平臺。「中糧地產作為體量與主業與中糧資本有較高協同性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可能成為中糧資本證券化的重要平臺。」另外,網易房產獨家獲悉,中糧集團內部正在向北京市政府申報建設北京中糧農業科技雙創基地,該基地將吸收中糧置地入股。
  • 樂視網遭二次催債:融創地產及天津嘉睿申請仲裁償付本金逾32億元
    摘要 【樂視網遭二次催債:融創地產及天津嘉睿申請仲裁償付本金逾32億元】慣於「雨天收傘」的遠非金融機構,但凡是債權人,哪怕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會積極主張自己的債權。被暫停上市的樂視網(300104)日前便正式開啟了「被催債」模式。
  • 研討(二):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商業+金融+開發+運營]及優劣勢分析
    以下是下午的對話環節:傳統商業轉型,如何引入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商業+金融+開發+運營]及優劣勢分析。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商業+金融+開發+運營]及優劣勢分析嘉賓主持人:蘇州元鑫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陸興泰先生。
  • 【連載三】實體企業的產融結合之道——兼談實體企業的資本運作
    本次連載共用12篇文章系統講述:狹義產融結合,廣義產融結合,實體企業的產融結合之道,控股型集團的產融結合,金控集團運營六大模式,金控集團的戰略、管控與協同,超級產融結合,不同主體的超級產融結合,超級產融結合的再思考,網際網路金融與產融結合,網際網路金融前景展望及其金融監管的再思考,展望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改革與未來。
  • 聯商商場周報:大洋百貨更名 萬達清空海外地產資產
    此次更名也是大洋集團多年來在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堅持不懈努力的外在表現,自此之後,大洋將不再局限於原有的「百貨」產業,而是利用多年積累下來的公司資本及各種公司核心技術、核心能力,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繼續發展。
  • 復星集團牽手螞蟻金服要做啥?
    7月4日,復星集團執行董事、總裁汪群斌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結合復星集團在醫療、旅遊、金融、商業地產等板塊的優質資源與螞蟻金服領先的網際網路技術,在「網際網路+」醫療、旅遊、金融、商業,及行動支付、數位化服務平臺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創新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