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是什麼意思,中國山水畫中還有哪些著名的繪畫技巧

2020-12-22 駭氏傳奇

光靠仔細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紮實的畫工。想當日,五代時候的董源,畫了一幅《瀟湘圖卷》,由於他著重表現的是江南一帶的山水,所以,為了充分表現出江南圓潤的山水變化,他便用了一種「披麻皴」的方法來表現。

這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極其重要的一種繪畫技巧,它是一種由皴擦技法構成的,專門用來表現各種山水特徵的手法。不同的皴法,往往跟山水畫所表現的地域特徵有關。

那董源所描繪的是江南的山水,江南山水靈秀,所以,要儘量細膩,用披麻皴再好不過了,可是,如果要描繪大氣磅礴,巍峨聳立的北方山水的話,就不能這樣了,在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卷》中,則是用了「斧劈皴」結合「雨點皴」的方式來表現的。皴法豐富多彩,正是有了這些繁複的繪畫技巧,才能夠展現出氣韻生動的中國山水畫。

除此之外,虛實對比,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繪畫技巧。在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中,畫家虛化了背景,只是在畫幅的中央位置畫了一葉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舟,有一個漁翁獨自在船上垂釣,四周除了寥寥的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

曾經有詩人寫道:「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那位詩人是通過只描寫景物和聲音,但是不描寫人的方式,來反襯出環境的幽靜。而畫家馬遠則與之相反,他是通過描繪一個孤獨的人,而虛化周圍的環境,來製造一種空曠渺茫,寒意蕭瑟的氣氛,給人一種極端的孤獨感,有一種「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的感覺。無限的留白,在人們的心理上和視覺上幻化出了一片含蓄而浩瀚的水域,留給人們無窮的聯想。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無中生有」吧,用留白的「無」,來引發無限意象的「有」。

山水之中,變幻無窮,乾坤無限,畫家用丹青和水墨,描摹山川日月,在人們的面前,展現出一個又一個如夢如幻的山水世界。據說,有人將領悟禪意,用那麼幾種境界來表示: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或許,山水畫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吧,只能畫出眼前的山水,並不能算是高超的畫師,待到能夠從山水中畫出一些與眾不同的韻致之後,便算是進了一層,而等到眼中無山,心中有山,用手中之筆,畫出心中之山的時候,才算是真正領悟了山水畫的真諦吧。

註:本文很久以前就發表於某文學類網站,是系列文中的一部分,這次經過修改後再次發表。今天早上我在其他自媒體上發好這篇文章後,打算在百家號發表,卻發現無法添加文章,於是就打算等晚上再發。但是卻在白天發現已經有人在百家號上發表了和我一模一樣的文章。所以我在此特別標註,本文為本文的原創作者,百家號上其他發表一模一樣內容的人,即使發表時間比我早,也只是搬運了我的文章。我有其他網站發表更早的記錄作為證據。

相關焦點

  • 初中美術《中國山水畫》教案
    中國山水畫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能感受山水畫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學習畫山水畫的方法步驟。【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討論等途徑,學習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發情感、表現意境的,通過動手實踐,學習和體驗山水畫的基礎畫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傳統繪畫的魅力,樂於學習與傳承傳統繪畫,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藝術與自然的關係,學習用藝術和自然愉悅心靈、豐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用AI論證中國山水畫的「紋理再現」?白慎謙等批駁
    山水畫中的紋理再現是為了擬真自然 將紋理再現作為中國山水畫的典型特點。楊崇和提出了另外兩個假設。首先,中國山水畫對自然山石紋理的再現,其書畫手法的運用是以真實性為基礎的。這一假設,楊崇和通過人工智慧資料庫對比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山石照片和中國山水畫進行了驗證。
  • 掌握皴法在山水畫中的主要特點
    皴法的出現,最早用於山水畫中,主要是為表現山石和樹皮的脈絡紋理。在傳統山水畫中,藝術家經過長期考察實踐,根據山石對象的不同面貌,提煉並發展成各種不同的皴法。而這些皴法因用筆的長短參差、疏密間隔和用墨上枯溼濃淡的節奏變化,便形成千差萬別的山體結構。不同的用筆規則和組合原則,演變成各種不同的皴法,使之成為程式化的繪畫語言。
  • 2020貴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技巧: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導語】貴州公務員考試網:以下為2020貴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技巧:生物考點。報考2020貴州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備考了,關注中公官方微信(dy--offcn),領取更多資料,做好備考工作!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中,考查內容比較廣泛,其中歷史藝術類知識是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 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中,考查內容比較廣泛,其中歷史藝術類知識是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在繪畫作品上,凸顯個性的人物畫開始出現。顧愷之是中國畫的奠基者。首創了 「鐵線描」 的畫法。鐵線描是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線條外形,狀如鐵絲,故而得名。顧愷之代表作:《女士箴圖》《洛神賦圖》。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實力派畫家黃馨勝開創「草木皴」畫法,將山水畫帶入新境界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高級畫師,北京畫院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職業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涉外經濟學院教授,師從王文芳,石齊先生。在二十餘年的藝術追求中,黃馨勝創造了「草木皴」畫法,被書畫界譽為「草木皴」畫法首創者。黃馨勝山水作品給人的整體感覺是細膩溫婉,意境幽遠,神秘空靈。
  • 圓桌|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中的紋理,會誤讀嗎
    楊崇和講座: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楊崇和在講座中,楊崇和從10世紀北宋到17世紀的一些案例來說明中國山水畫對山水紋理再現的追求。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宋人是怎麼去再現紋理的?兩個詞:「描摹」和「模擬」。什麼是「描摹」?怎麼理解這個概念?
  • 宋代:中國山水畫的成熟期
    中國山水畫是指通過對山川自然景觀的描繪,使我們可以體會到有獨特中國韻味的意境和格調。它是中國人對美、對自然、對自我修養、對人生感悟的具象化藝術形態。是中國文化最為深厚的積澱之一。今天主要說下宋代的山水畫作品。
  • 中國山水畫南北分宗說新考
    中國山水畫分南北兩宗之說,自明以後,只要是略懂繪畫的人無不知道。到了近年來,考據學大興,歷史上無淪什麼事物都要經過一番考據,才能繼續存在。於是就漸有對這種說法懷疑的人。在中國懷疑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最早的人,據我個人所知,當推先師王季歡先生(修)。一九二五年,我開始從先師習畫,先師就對我說,「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是不可信的,他們所謂南宗,多是北人;所謂北宗,多是南人」。我當時便很以師說為然。
  • 點皴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點皴法是山水畫中的眾多皴法之一,主要為點劃結合的筆法運用,在皴筆時要求下筆如鑿,鑿痕遍布山石。點筆時要有聚有散,墨色有濃有淡,虛實相間。點皴適宜表現山石林木,近可用點皴表現樹叢,遠可用點皴以示苔蘚或灌木叢。常見的點皴有:大米點、小米點、雨點皴、豆瓣皴等。
  • 傅抱石:山水畫可以使人胸襟寬廣,山水畫是品格和精神的融合
    我們說到山水畫往往會想到張大千,其實在山水畫上還有一個人可以與張大千齊名,那就是傅抱石。傅抱石的山水畫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在蒼茫朦朧的氛圍中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當在遠處欣賞他的山水畫會發現物象皆備,近處欣賞的時候又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
  • 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八):明代(三)
    此圖畫法也甚細秀,山石用淡墨細線、秀潤中鋒勾出輪廓後,再作細密的皴染,皴法揉合斧劈、披麻、亂柴諸皴,靈活而不定型,渲染輕淡又富層次,融和中見變化。他的繪畫在基本技法上,是透過接受從李成、郭熙到李唐的傳統,而在筆墨情趣和意境上,則是文人的素質,可以說是畫匠士氣俱有。《杏花茅屋圖》是他風景畫中一幅富有生氣的作品。畫中高峻的山峰,疊疊泉流,搖曳的松樹,布置合理,意境清遠,的確能顯示唐寅的才子之風,同時又體現了他那堅實的傳統繪畫功力。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筆法,主要指線在繪畫過程中的表達形式,通常以「線」的多種形式存在,如勾、勒、皴、擦、點等,作品中的用筆最終還是以線的形態表現出來。山水畫強調以筆法為主導,墨隨筆出,各種用墨用水的技法(烘、染、破、潑、積等)都離不開用筆用線。山水畫用筆用墨相輔相成,筆、墨的差異和變化使畫面中的線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美。
  • 中國山水畫基本功
    三、山水畫的學習步驟(一)樹法樹在山水畫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因素,古人云:「畫樹之功居諸事之半。」由此可見樹在山水畫的地位。(二)山水畫寫生的方法步驟1、方法:(1)速寫 ( 2)憶寫 (3)慢寫2、步驟:(1)選景 :自然界不是什麼都能入畫的,要有選擇。(2)靜心觀察:選取生活中最生動、最有代表性的東西。(3)凝神構思:對事物有選擇的表現。
  • 中國現代著名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兒子作品欣賞!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弘揚中國繪畫藝術,搜集並整理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上有所造詣的書畫大家為宗旨而努力奮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著名畫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傅二石,現代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現代著名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之子,曾經的傅抱石紀念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山水畫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尤其擅長畫雲。
  • 溪山行旅圖——當代實力派畫家林德坤山水畫作品賞
    中國山水畫從古至今,一直在一步步地向前,並未停滯。只不過這種變化,相較於20世紀以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跳躍性發展而言顯得有些小。回顧山水畫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這一變化:從魏晉時期山水畫擺脫人物畫的附庸地位,成為獨立的畫科,發展到隋唐,完成從青綠山水到潑墨山水的轉變;至五代出現荊浩、關仝、巨然分別代表著南北兩派不同風格的山水畫,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延至宋,隨著文人畫的參與,無論是山水畫創作還是繪畫理論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並逐步取代人物畫,成為畫壇主流,出現了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米氏父子等代表性畫家,且各有其風格特點;特別是到了元代山水畫更是發展到頂峰
  • 2021國考行測常識判斷知識: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中,考查內容比較廣泛,其中歷史藝術類知識是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社會的動蕩,佛教、道教的傳播,引發了人們對儒學的反省。在繪畫作品上,凸顯個性的人物畫開始出現。顧愷之是中國畫的奠基者。首創了 「鐵線描」 的畫法。鐵線描是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線條外形,狀如鐵絲,故而得名。顧愷之代表作:《女士箴圖》《洛神賦圖》。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美術研究|荊浩圖真說與素描理念在現代山水畫中相映成趣
    對於山水畫者來說,素描是一種研究自然物象的繪畫方法,而這種方法使畫者去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各種自然形態成為可能,並創造性地掌握這些自然形態,最終轉化為藝術形態。從中國山水畫自身傳統出發,將素描理念按照山水畫的需要,吸收、融化到理論與實踐之中,在最大範圍辯證地借鑑和吸收前人的和外來的藝術營養並結出智慧之果,使圖真說與素描理念在現代山水畫中相映成趣,應答了在全球多元語境下建構中國藝術形象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