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糧、紅肉和甜飲料可讓身體發炎!哈佛大學20萬人研究

2020-12-19 瀟湘名醫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指出,不健康飲食是造成我國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017 年,我國約263 萬心血管病死亡歸因於膳食因素。

我國推薦「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建議食物品種多樣,以穀類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魚、禽、蛋、瘦肉,減少鹽和油,限制糖和酒,經常飲茶。

近期,JACC雜誌上發表的由美國哈佛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從炎症的角度,進一步為這些合理的膳食模式提供了證據。

研究人員根據一種基於食物的經驗性飲食炎症模式評分(根據受試者血漿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2、C反應蛋白3種全身炎症生物標誌物水平預先設定,很少受營養補充劑影響),評估各種食物的致炎作用,評分較低視為抗炎食物,評分較高則為促炎食物。

根據評分,綠葉蔬菜(菠菜、捲心菜、生菜、苦菊等)、黃色蔬菜(南瓜、黃色辣椒、豆類、胡蘿蔔等)、全穀物(小麥、燕麥、黑麥、蕎麥、小米等)、水果、咖啡、茶、紅酒等食物是抗炎食物。

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抗炎物質,包括維生素、類胡蘿蔔素、黃酮類物質、膳食纖維。

而細糧、紅肉、加工肉、動物內臟、含糖飲料等是促炎食物。

匯總分析顯示,校正抗炎藥物的應用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後,與經常吃抗炎食物(評分處於最低五分位)的人相比,經常吃促炎食物(評分處於最高五分位)的人,發生心血管病、冠心病、中風的風險分別增加38%、46%、28%。

在不同隊列、不同性別以及進一步校正其他飲食質量指標後,促炎食物與心血管病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仍存在。

進一步分析顯示,評分較高的人血液中促炎生物標誌物水平明顯升高,脂聯素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總膽固醇水平也略降低。

研究者指出,炎症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表明,健康飲食模式可能通過控制慢性炎症,來降低心血管病發生風險。

該研究結果如經進一步證實,少吃促炎食物,可預防心血管病。

該研究分析了近20萬沒有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美國居民,每4年隨訪一次。隨訪5,291,518人年後,15 837人患心血管病,其中9794例為冠心病,6174例為中風。

來源:

[1]中華預防醫學會, 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臟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等.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 中國循環雜誌, 2020, 35: 209-230.

[2]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Men and Women in the U.S. .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6 (19): 2181–2193.

[3]Ideal Dietary Patterns and Foods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ware of Their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6 (19): 2194–2196.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哈佛20萬人研究:長期喝甜飲料、代糖飲料,糖尿病風險有多高?
    隨著健康觀念的改變,也有更多人開始喝果汁或零熱量/低熱量的代糖(人造甜味劑)飲料,長期來看,這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如何? 由哈佛大學領導,復旦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新研究帶來了重要證據。對近20萬人追蹤超過20年的數據顯示,無論胖瘦,甜飲料都增加糖尿病風險,而且果汁、代糖都不是理想的解決之道。
  • 哈佛大學:喝粥可預防癌症
    但是,現在由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重要研究發現,粗糧似乎也能防止人們早逝,還能降低死於癌症的機率。對涉及近80萬人的12項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後發現,每天食用70克粗糧——相當於一大碗粥¬——可降低22%的全因死亡率以及20%的癌症死亡率。It also reduces the risk of dying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20 percent. 它還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20%。
  • 新研究:沒必要減少紅肉或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
    就在大家把「紅肉不健康」變為常識的時候,另一項研究卻給出了相反的結論。  最近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的文章認為,沒必要減少紅肉或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該研究由來自7個國家的14位科學家共同完成,牽頭人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  他們系統性地分析了現有的所有研究證據,聚焦於隨機對照研究以及觀察性研究,分析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對於癌症和心臟病的影響。
  • BMJ:紅肉吃多,心臟不保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飲食是門大學問11#心腦血管疾病12天氣越來越冷,沒個好理由周末奇點糕都不想出門。而最好的理由,當然就是和朋友聚在一起,盡興大吃一頓啦,卡路裡和社交是快樂源泉嘛。
  • 研究發現:麵食吃太多容易得抑鬱症
    吃太多麵食並不一定對身體有好處。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學者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如麵食,常吃的人更有可能患抑鬱症。研究人員通過12年的追蹤隨訪考察了碳水化合物消耗量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
  • 哈佛大學研究:雞蛋和心臟病沒關係,放心吃
    哈佛大學研究:雞蛋和心臟病沒關係雞蛋因為膽固醇含量高,在過去幾十年裡,雞蛋和心臟病的關係,一直是激烈爭論的話題。今天,我們的順序改變一下,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最新研究,等會再來給大家扒那個抖音專家的研究。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來自劍橋和哈佛的兩項研究:你常吃的3類食物...
    近日,《英國醫學雜誌》(BMJ)連發兩項分別來自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學者領銜的研究,支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類食品,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圖片來源:BMJ網站截圖在第一項前瞻性研究中,劍橋大學學者及其合作團隊探索了血液中維生素C和類胡蘿蔔素(常見於水果和蔬菜)水平與2型糖尿病的關聯。
  • 哈佛大學:各種食物對減肥都起什麼作用?有些出乎你意料!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官方網站介紹了有關各種食物和成分的研究結果。 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還能改善血脂和其他代謝標誌物,從而起到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的作用。不過,也要注意選擇高蛋白飲食的種類,健康的高蛋白食物包括堅果、豆類、魚類、家禽肉,用這些食品代替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可降低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結腸癌的風險。
  • 塔夫茨大學:研究發現全球每年18.4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 網際網路數據...
    一項新分析發現,全球每年因飲用含糖飲料而導致的死亡約達18.4萬例。這個結論來之不易,為此,科學家們檢索了關於攝入含糖飲料對身體質量指數(B.M.I.)和II型糖尿病的影響,以及B.M.I.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影響的數十項膳食調查和大規模前瞻性研究,匯總了其中的數據。
  • 食用紅肉有害健康?紅肉對人體的利弊有哪些?
    不同的肉類養育了不同地區的人民,除了撫慰(胃)故鄉之情,紅肉還為我們的身體提供了大量的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如血細胞正常行使功能,必不可少的鐵、B12,以及對毛髮指甲非常重要的鋅等。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美味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食物的品質與健康,紅肉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慢性發炎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頭!10種水果幫身體滅火
    這幾年不斷提到發炎。「發炎」原本是保護身體的免疫機制,是對外來傷害刺激的一種反應。象是皮膚擦、燙、曬、割傷了,除非受傷嚴重,通常過了一陣子就會痊癒,這是短期的發炎,容易發現,也很容易痊癒。但是,如果發炎情況無法在短時間結束而演變成慢性發炎,身體就會處於一直作戰的狀態,長久下來,身體的器官就會被波及,身體也會出現各種疾病。
  • 英專家:吃肉有五大好處 紅肉可促進大腦發育
    卡迪夫大學前神經生物學教授羅伯特·皮卡德對此解釋說,"儘管大腦只佔人類體重的2%,但卻需要攝取將近20%的能量,而紅肉恰恰能夠提供充足的能量。"  同時,紅肉可以為人類提供一種對大腦發育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DHA物質。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吃雞蛋與心血管風險升高並無關係
    近日,哈佛大學的Jean-Philippe Drouin-Chartier和Frank B Hu等人,分析了美國三項大型隊列和其它27項研究的數據發現,每天多吃一個雞蛋非但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沒有顯著關係,反倒在亞洲人群中和心血管風險降低8%有關。
  • 2019年,這些具有話題性的健康研究你知道多少
    此外,甜飲料還和多種疾病死亡風險有關聯,如血液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癌症、帕金森病等。建議只將甜飲料當作偶爾的享受,儘量堅持喝水、無糖的茶或咖啡。 但隨即,該建議遭到了醫學界強烈反對,包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在內的多家醫學組織,以及一些醫學專家個人,聯名發表了一份聲明,對該研究和飲食建議提出批評,稱這些最新發表的研究仍然顯示紅肉和加工肉類對健康存在不利影響,研究人員對研究結果的解讀對大眾造成了誤導,並表示紅肉和加工肉類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升高有關
  • 想要不得癌症 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
    我們做了一下總結,發現癌症的發生、治癒都與下面10個字有關,你一定要注意了~糖:超過25克很危險乳腺癌、胰腺癌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 【膚康·科普】牛奶和爆痘也有關係?這些食用原則你需要知道!
    但是我們可以找到一絲吃辣和長痘之間的聯繫: 很多時候,吃辣的同時往往意味著攝入了過多的紅肉、動物內臟等高脂食物,比如吃火鍋或燒烤的時候。吃完火鍋為了解辣,大家都會選擇各種各樣的飲料、奶茶、酒飲品,當辛辣高甜食物混合為一體的時候,導致了痘痘嚴重爆發,因此才要忌辛辣食物。
  • 《黑豹》男主病逝,揭秘膳食纖維、紅肉、脂肪、米麵糖和結腸癌的...
    其實,很多最新的研究發現,紅肉和癌症沒有任何關係。 2007年,美國國家衛生所的一個研究。 ,涉及49000名婦女,歷時8年左右,幹預組減少紅肉20%,對照組沒有變化。
  • 紅肉不健康,白肉沒營養?長高到底該給孩子吃哪種肉?
    對於吃肉這件事,家長們總是很糾結:紅肉和白肉哪個好?有人說白肉比紅肉好,是真的嗎?哪種肉對孩子的身高更有幫助?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是第一項分析紅肉攝入量變化與後續死亡風險關聯的研究。
  • 紅肉真的不利於健康?人體血液中的鐵含量越高對身體越不好?
    這項研究由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並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這項國際研究利用了100多萬人的基因數據,表明保持血液中的鐵元素健康水平可能是更好地改善衰老、更長壽的關鍵。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可以加速藥物的開發,以減少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延長身體健康的時間,增加人們健康活到老年的機會。
  • 美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發炎率
    研究表明,飲用咖啡後新陳代謝的增加,也是由於脂肪燃燒增加所引起,然而,在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神經系統向脂肪細胞發送直接信號,告訴他們去開始分解脂肪。但近期研究更發現有另一項好處,就是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發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