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1862年的時候,設立了同文館,地址是在北京,該同文館是屬於北京的。管理大臣、專管部長、總教、副教等工作。取得了二十五年之久的時間。這個同文館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在文化方面發展了一大步。也標誌著中國的思想文化有了一定的發展。
顧名思義,他就是為了培養人才從而才設立的,同文館在最早的時候,只有三個班級,經過不斷的發展,又增加了好幾個班級,在招生的範圍也做了一些調整,雖然1862年6月入學的僅十人,但是,經過不斷的發展,到後面的人數是一直增加的。這讓我們國人非常的驚嘆。
對於學習的時間上的限定,一般都是三年就可以畢業的,然而,就當1876年以後的時候,由於學科的增多,逐漸的改變成為八年畢業,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是要求五年畢業。在最初的時候,是沒有這麼多學科的,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在學科方面有所增加,這是一次巨大的轉折店。
除華文外別的課程多由本國人擔負教習。但是還有一個特別的教師,那就是赫德,在同治八年,赫德提名美國布道士丁韙良擔負同文館總教習,總管校務近三十年。光緒二十七年(1902)併入京師大書院。清朝在北京創辦的採取班級講課制的第一所洋務書院。清當局自鴉片戰役後,多次與帝國主義列強談判。
就是因為當時左宗棠、李鴻章他們,堅持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才有了同文館的今天,所以在下一年,就多增加了文館、俄文館。一直到後來,還增加了日文的課程,還有德文的課程,這使得國家在語言發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館中教習均聘外國人1866年底改為入館學習者皆取正途人員,如舉人、優等貢生及由此出身的五品以下的京外各官,而且年齡低於30歲的話,也是可以的,1867年增天文算學館。1869年聘美國很著名的人前來教學。
在1872年的時候,修訂了很多的書籍,其中很多書籍都是新修訂的,這些書籍的修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課程,在之後經過了發展,有了一定的變化,先後設立了很多的學科,而且,經過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吸收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改變了中國的教育觀,也為國家的發展,做了一定的基礎工作,這也讓我國的聲望再次的提高,改變了我國很多人的命運,使得國人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待遇是非常優厚的,在之後,也有了統一的發展,也更加的科學了,被廣大人們所認可,也打開了新學校的開端,也有很多很多的優秀畢業生,在他們畢業了之後,擔任了翻譯官,還有教師的工作,此外還設有化學實驗室﹑博物館﹑天文臺等。並且在1898年的時候,創造了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京師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