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辦一所學校
就可少建一座監獄
| 雨果 |
◆
在114年前的明天,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
位於景山東側馬神廟街的京師大學堂
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為作好招生工作,京師大學堂向全國各省督撫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各地方官接到通知後,先在本地選拔,擇優錄取,然後再送到京師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京師大學堂這次招生的首先是速成科。考生成績評定採用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這種評分辦法是中國高等學校以60分為及格標準計算學生考試成績的開始,這次考試也是京師大學堂第一次舉行的較正規的招生考試。本次共錄取200名學生。
清朝管學大臣和中外教習在京師大學堂門口留影
京師大學堂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提到其辦學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後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變故,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以致停辦。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設速成、預備兩科,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902年,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師範館成立,即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的前身。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
想知道明天的明天
歷史上又發生了什麼
持續關注吧
(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