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身世揭秘

2020-12-16 齊魯網

  核心提示:若是問及「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對於在求學路上跋涉的學子們而言,大學無疑是心中的聖地,見證百年風雨的北京大學更是很多學子們的嚮往,但是對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又有多少了解呢?

  1902年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它是戊戌維新時光緒帝在1898年籌辦的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新華社發

  要領略中國學府之美,就不得不了解學堂。從某種程度上說,學堂是中國大學的搖籃,因為它發軔於歷史的大變革中,誕生顯得尤為沉重。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空前的民族危機催生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出現了以愛國救亡、維新變法和思想啟蒙為宗旨的維新運動。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啓超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宣傳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向近代科學知識,鼓勵人們學習西方,用學以致用的原則來培養人才,最終達到民族自強的目的。京師大學堂,正是戊戌變法「新政」的產物,是維新派「興學救國」的重大舉措。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變法。詔書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1898年7月3日,光緒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不久,光緒皇帝任命自己的恩師孫家鼐為第一任管學大臣,負責管理大學堂事務。1898年8月9日,光緒皇帝又任命美國傳教士丁韙良博士擔任西學總教習。

  1898年9月21日爆發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廢了光緒帝。大學堂雖然「萌芽早,得不廢」,但舉步維艱。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大學堂難以維持,於8月3日被下令停辦。一直到1902年,學堂才得以恢復。慈禧太后任命張百熙為管學大臣。

  張百熙不拘成例,延攬人才,請出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聘請兩大翻譯家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併入大學堂,藏書樓也於同年重設。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行開學典禮,各個方面開始步入正軌。

  大學堂首先舉辦速成科和預備科,速成科分仕學館和師範館,後者即是今天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1904年京師大學堂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這是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的開始。l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共開辦經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設十三學門,一個近代意義的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

副標題

  京師大學堂的幾任校長

 

  孫家鼐:創建京師大學堂立頭功

  孫家鼐(1827-1909),安徽壽州人(今壽縣),字燮臣,1859年奪得狀元,1878年與翁同龢等同為光緒帝師傅,1894年支持並參加強學會,時任禮部尚書、管理官書局大臣。翁同龢在《日記》中對其作了很高評價:「孫燮臣沉潛好學,服膺王陽明之書,立志高遠,凝厚而開張,餘欲兄事之。」

 

  張百熙(1847——1907)

  張百熙:兩次修訂京師大學堂章程

  1902年,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慈禧太后任命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恢復京師大學堂教學,先設速成、預備兩科。

  京師大學堂開辦之初,就制訂了《奏議京師大學堂章程》。這是大學堂的第一個章程。但它是「戊戌變法」的產物,出自於維新派梁啓超和康有為之手。慈禧太后害怕維新變法思想影響大學堂,因此,她要張百熙重訂一個新章程來加以取代。

  張百熙經過半年多的「謹上溯古制,參考列邦」的反覆修訂,終於在1902年8月15日上奏所擬章程,貫徹了「端正趨向,造就通才,明體達用」的旨意,含有大學堂以及考選入學、高等學堂、中等學堂、小學堂、蒙學堂的六個章程等,共8章84節(因為自大學堂成立之日起就含統管全國教育的任務,直到1904年2月起才另立相當於教育部的「學務」專管全國的教育工作)。慈禧太后欽準頒行。這是經她本人欽定的,所以就叫《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由於該年為「壬寅年」,所以又叫「壬寅學制」。這是京師大學堂的第二個章程。這個章程首次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近代教育史上關於新式學堂的較完整的體系。

  「壬寅學制」雖已公布,但尚未施行。於是,張百熙會同張之洞、榮慶二人共同歷經半年之久,七易其稿反覆修訂之後,於1904年1月13日上奏所擬初等小學堂、高等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大學堂附通儒院、初級師範學堂、優級師範學堂、任用教員、初等農工商實業學堂(附實業補習普通學堂及藝徒學堂)、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實業教員講習所的十個章程,實業學堂、各學堂管理的兩個通則,學務的一個綱要,共7章72節。這是大學堂的第三個章程,稱為《奏定大學堂章程》。由於該年為「癸卯年」,所以又叫「癸卯學制」。這個章程對學校系統、課程設置、學校管理都作了具體規定。它不僅使大學堂辦學逐步走向正規,而且改變了原有的官學、私學、書院等舊形式,為我國實行現代的新式學制開了先河,並且,它一直沿用到清朝終結的1911年,對後世影響較大。

副標題

 

  《京師大學堂講義》——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課本

  京師大學堂於清光緒二十四(1898年)七月創辦,由大臣孫家鼐負責管理。《京師大學堂講義》就是那時所用的教材。

  據《北京大學日刊》記載:至北大25周年(1923年)校慶時,共有講義108種。筆者所收藏的兩本《京師大學堂講義》,高25.5釐米,寬15釐米,老宋字印刷,雙隔頁,正文帶注,標點不佔格,一逗到底。一本為《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由大學堂教習鄒代鈞撰寫,其文章體例是卷、章並列,第一章三節,講述數學、經濟、政治地理學;第二章分十四節介紹亞細亞洲各國的概況。另一本是《京師大學堂經濟學講義》,由大學堂教習(日本)杉榮三郎編,分總論、生產、交易、分配、消費五編,較詳細地論述了價值與價格,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貨幣與信用,分配、消費與擴大再生產等問題,是較早論述經濟學的著作。

  據1903年的《京師大學堂同學錄》中「教習」這一稱呼來推斷,這兩部書的出版時間應在1903年前後,此後逐漸不用「教習」之稱呼。此書的印刷數量很少,據《京師大學業堂同學錄。敘》稱:「開學之二季,同學二百有餘人。」可知講義不會印得太多,再經過一百餘年的歷史淘汰,存世量肯定是很少了。該教材記錄著近代教育「西學東漸」的歷史進程,是把傳統詩、書、禮、易、春秋教育轉化成政、工、農、商、格致等科學教育的實物記載。

  該書的第一頁是講義目次,下鈐「上饒任良蒙藏書畫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老照片記錄中國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
    (圖源:VCG)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設速成、預備兩科,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同年,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師範館成立,師範館為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的前身。圖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府邸(校長辦公室),原北京和嘉公主府。
  • 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蔡元培任校長之前曾是貴族學校
    京師大學堂就是這個新式學堂,之後改名為北京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和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 京師大學堂原先的名聲並不好。京師大學堂初辦的時候,學生都是在京任職的官員,差不多每個學生都有聽差,老師講課時,要由聽差通知:「請老爺上課了!」
  • 京師大學堂藝術會的藝術沙龍在京師大學堂舊址舉行
    鳳凰網文化訊 2010年6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交流和體驗活動——京師大學堂藝術會的藝術沙龍在京師大學堂舊址成功舉行。坐落於北京東城區沙灘后街的京師大學堂建於1898年,為現在的北京大學前身,是中國近世重要歷史變革「戊戌變法」的見證者,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標意義。
  • 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另有其「人」,並非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創辦於1898年7月3日,這個時間點是不是有點兒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變法的「百日維新」,京師大學堂應運而生。北京大學不僅是現在的領頭羊之一,在當時也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其辦學宗旨便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內憂外患下變法求新維護統治的一項教育改革。事實上,雖然甫一誕生便頂著光環,但是Ta仍舊是經歷了多重磨難,「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等這個時代賦予的苦難也落在它頭上。它倒了,它又重新站起來了。
  • 京師大學堂啥時候建立的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時間是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清末使用的舊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其最大特色是在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近代科學文化。
  •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北京大學前身。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創辦,為戊戌變法「新政」內容之一。     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二(6月12日),刑部左侍郎李端?上《請推廣學校折》,第一次向清廷提出設立京師大學堂的建議。七月,清廷命管理官書局大臣孫家鼐「察度情形,妥籌辦理」。
  • 饒毅:尋根京師大學堂
    周鴻元於光緒己丑(1889年)「恩科」中舉,他的兩個兒子周蔚生、周蔚綬上了京師大學堂、北大。周蔚生(字君邁、性初)出生於1879年,去世於1972年。1897年中舉,1904年至1909年他在京師大學堂優等師範科,京師大學堂招過兩屆師範生,他是1904年入學。
  • 京師大學堂開學日期考
    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中外矚目,北大歷史上一個長期未搞清的重要日期應該得到澄清,那就是1898年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日期。在1951年把北大校慶日改為四十年代後期就有的校友返校日——5月4日以前,校慶日一直是12月17日,人們均以為那就是當年京師大學堂創辦時的開學日子,實際上卻不對。
  • 京師大學堂
    最初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設立京師大學堂提議的是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他於1896年6月12月向皇帝上《請推廣學校折》,認為「人才之多寡,系國勢之強弱也」。主張「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並建議設立「京師大學堂」。光緒皇帝曾命管理官書局大臣孫家鼐籌辦。1896年1月孫家鼐的《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折》,提出了籌辦京師大學堂的具體設想。
  • 【歷史上的明天】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
    位於景山東側馬神廟街的京師大學堂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為作好招生工作,京師大學堂向全國各省督撫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各地方官接到通知後,先在本地選拔,擇優錄取,然後再送到京師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京師大學堂這次招生的首先是速成科。考生成績評定採用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這種評分辦法是中國高等學校以60分為及格標準計算學生考試成績的開始,這次考試也是京師大學堂第一次舉行的較正規的招生考試。本次共錄取200名學生。
  • 出自戊戌變法新政的京師大學堂,首任校長是史部尚書
    1898年7月3日,北京大學的前身,同時也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的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在辛亥革命後,改名為北京大學。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成立時,當時的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首任管理學務大臣,總教習,類似現在大學的校長和教育部部長。
  • 北京大學,初名京師大學堂,歷史悠久
    哈嘍,大家好,今天呢,小編我帶大家去的是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歷史悠久。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等運動的中心發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會理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
  • 光緒與京師大學堂
    今年,是馳名中外的北京大學成立一百周年。一八九八年,即清光緒二十四年,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實行了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京師大學堂,卻作為變法的重要成果,倖存下來。京師大學堂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一九一二年五月,此後,改稱北京大學,一直延續至今。
  • 絕代「芳華」,這樣的京師大學堂不會再有了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但是有關的醞釀籌議從1896年就開始了。當時不僅有朝臣奏請,還有來華外國人的諫言,極力闡釋成立京師大學堂的必要性。光緒帝由此下了籌辦大學堂的詔令。然而,由於朝廷有人厭言新政,又不便對光緒帝批辦的奏議公開抵制,則婉轉拖延,將倡建京師大學堂之事推給官書局辦理。
  • 「京師大學堂」是大學嗎
    1898年7月,清光緒帝正式下令,批准設立京師大學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師大學堂(後來被稱為「戊成大學」),一切因陋就簡,因此,它在實質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主義、並帶有近代資本主義性質的舊式書院。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校舍被佔,圖書設備被毀,大學堂難以維持,於8月3日被下令停辦。
  • 給京師大學堂校址以應有的地位
    以往人們一提起北大,就想到沙灘紅樓,那裡固然很重要,但從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看,這裡似乎並不亞於沙灘紅樓,因為這裡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辦的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所在地,也是北京大學最初的校址,又是許多近代文化名人活動的場所,還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搖籃。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公主府 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產物。
  • 「一線光明」|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開設西學課程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成立於公元1898年12月,至今已120年。
  • 第一大學北大的原址在北師大,過去的京師大學堂如今是什麼模樣?
    冷絲今天帶你參觀我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第一大學——北京大學的原址北京師範大學。 京師大學堂,是現今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1862年,清政府在總理衙門設立了京師同文館。此後,清政府又決定設立算學館,學習天文算學。同文館的設立是我國創辦新式學校的開端。
  • 京師大學堂教員薪俸知多少?
    我收藏有京師大學堂延聘宋育仁的聘書,從中可了解清末民初高等教育的狀況。鈐「京師大學堂總監督關防」漢滿朱文印。  京師大學堂的聘書極為珍罕,在這裡,就聘書內容的相關問題,作些說明。  一、延聘者與應聘者何許人?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創建於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京師大學堂不但是中國近代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而且具有統領全國各級學堂的行政職能,因而其「校長」被稱作管學大臣,統管全國學務。
  • 邵純:京師大學堂最初的兩位校長
    原標題:京師大學堂最初的兩位校長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此校是百日維新的產物。光緒皇帝實行的新政都被廢除了,唯有新政期間辦起的京師大學堂保留了下來,這是為什麼?究其原因,恐怕與孫光鼐有點關係。 孫光鼐是一位可愛的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