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區房,家長們都有個共識:「按理說以後一定不會一直這樣,但同時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真正的變化。」之所以大家有這種看法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學區的稀缺的,無論怎麼變這是一個不變量;二是這事有很多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但很難有好的解決方案。
學區房一直是社會關注熱點,重在「學區」而非房子,只不過學區作為其他更房產戶口捆綁的最重要的福利,以及子女教育入學這件人人希望爭取更好條件,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多走兩步的努力,導致學區房在各大中城市多年來高燒不退。
不過學區房還真不是房產調控能解決的,它的稀缺性來自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以及教育政策的影響。例如學區劃分,學校師資力量的多年積累這些並非朝夕之間能打破的現實差異。跟醫療條件一樣,學校先天有強弱,這個強弱位置有可能變化,但很難在數量上增加,因此只要稀缺就有競爭,而教育資源的競爭在長達多年的過程中一直被轉變為了合適區域「房子」的競爭。
2019年北京市的教育政策變化給學區房降溫
海澱區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澱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也就是說,2019年以後新買的房子將不再對應固定的小學了,而是對應片區內的多所學校。
豐臺區:2019年將在部分學校實行購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區劃片方式派位入學,也就是「搖號入學」。
東城區:著手限制新購「學區房」的登記入學,「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為2018年6月30日後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該家庭適齡兒童將通過電腦派位方式安排入學。」
如此種種,意味著:即使你沒有買天價學區房,只要房子在劃片區範圍內,子女就有機會入學名校,和天價學區房享受同等權利。北京的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講學區和房子的硬性鏈條打斷,尤其是海澱、東城這樣教育資源優質且密集的區域率先出臺政策,其示範效應是非常顯著的,不僅僅是對北京而且是對全國而言。
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也就是學區的差異,最大的難點是不能像其他方面的供需可以完全交給市場解決,這裡面有基本的民生福利因素,同時又無法完全通過行政命令來解決,那樣只會加劇這種不均衡之下的尋租和道德成本。教育純粹靠市場調節就會「價高者得」,這違背了公平,如果完全靠政策管控實際上效率和執行都很難到位,畢竟學生入學是一個年年都有年年都在變化的紛繁複雜的情況。
那麼在北京這次學區政策調整過程中,學區房會逐步降溫,過去屢見不鮮的天價地下室,天價過道可以落戶好學區的新聞會成為歷史。
那麼北京學區政策變化會給全國產怎樣的影響
要知道,北京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淡化學區房會起到示範作用。如果你想趁這陣風還沒吹到你的城市搶購一套學區房,我的建議是:務必向教委諮詢清楚。是不是學區房只有教委說了算,而且是無論是二手舊房、已經入住的新房如何獲得入學資格,目前在建的期房往往在這個事情上變數頗多。即使現在在建的項目有協議住戶能入學,未來入住的時候上哪個學校都是沒法絕對保障的。
規定中說的「多校劃片」,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一般會採取俗稱的「搖號上學」,讓教育資源更均衡,也讓就近入學更接地氣。
這就意味著,以後即使買學區房也可能上不了名校,而且靠培優來參加考試也行不通。教育部在去年就重申了,按照《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一律實行「就近、免試」,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書面考試,特長生招生也要逐步取消。
如何選擇學區房
其實關於學區房,家長想買學區房的心情很好理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以後一生和順,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一套學區房無論是在哪個城市都會是相對的高價位,更不要說好學校了。在過去二十年到未來十年,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擴容,相對於的配套設施並不能完全更得上人口擴張的速度,一套房子一兩百萬到千萬的價格,而且由於其中相當一部分價值是靠學區支撐,所以很多二手房的實際情況並不算太好,無論是戶型、暖氣燃氣配套、面積和設施老舊程度都很難說。
關於當前學區房給出三條建議:
第一如果孩子即將到入學年齡,那麼買房一定要諮詢轄區教育局和學校,多找人打聽清楚,並且看看同一個社區的孩子都是在哪裡上學的。很多城市現在即使不搖號,也會每隔兩三年調整一次學區劃片,搞清楚你孩子上學之前的情況如何,因此學區房不要提前太久買。
第二是不宜將學區房當做投資工具,短期內轉手賺差價之類的,也是因為政策變化的趨勢是要堵死這個路徑。大家特別要關注一點,學區房不適合持有作為投資品,因為你投資的核心價值——學區是變數很大的,這個跟子女上學是一個道理,成也學區敗也學區,說房子好壞意義不大。
第三條特別提醒一點,關於在建商品房學區切莫只看開發商單方面的口頭承諾或者廣告,一定要諮詢當地教育部門,以及開發商與學校籤訂的引入協議是如何約定的。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名校辦學、聯合辦學」都不能保證按時開學和教學質量。
還是北京的例子,目前東城和西城今後將禁止新建住宅,棚改這些除外。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北京二環以內的核心區域,將不再有增量商品房可出售。
但是北京作為一個人口淨流入依然高居不下的大城市,二環內的購房需求還會增加。一邊需求旺盛,一邊禁止新建住宅了,房價想跌下來都很困難啊。
1)新增就業人口的主要基地區域;
2)一線城市四環以內;
3)主幹地鐵沿線;
4)以及行政規劃明顯傾向的區域。也就是優惠政策會向哪裡傾斜,地方zf重點發展哪裡。
通過上述分析很容易看出只有高流動性的房產才可能有高溢價。
最大的風險不是短期的價格,而是流動性。
雖然學區房的價值幾何如今要打一個問號了,但房子與房子的價值分化會在未來越來越明顯。房子不是稀缺資源,但好的地段和配套絕對是稀缺資源。高流動性的房產,首選本城市熱門房型,最好在核心商圈,有完善的醫療就業配套等等.......房子本身並不是稀缺資源,買房買的也從來都不是鋼筋混凝土,但房子所處的地段、和好的配套資源往往是稀缺的。
我們買的不是房子,而是房子帶來的生活圈子、資源、醫療生活配套,以及發展空間等等,這些才是房產核心的價值所在。學區房泡沫會破,不是壞事,教育的歸教育,房子的歸房子,這才是正本清源呀。
對孩子來說,一方面名校意味著更大的學習壓力,這不一定是適合每個孩子的;另一方面,父母為孩子爭取到了最好的學習資源,如果不能輔以感恩教育、獨立教育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父母都會為我安排好」的錯覺。
更重要的是,時代變了,變革和淘汰都在加速。穩定已經不是如今事業的主旋律了,大部分人一輩子要換好多份工作,一份文憑只是敲門磚而已。苛求穩定只會拖累自己,反而找不到幸福和成功。
讓學區房降降溫,我們也許會回頭來關注更值得重視的東西。
更多地產專欄文章,歡迎關注百家號:房地產帶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