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大橋本月通車,龐公新區迎來發展好機遇。
01龐公新區
龐公新區位於襄城區東部,西枕峴山、東眺魚梁,古城相依、漢水相環,形似彎月、地勢平坦,是襄陽唯一一個依山傍水的城區。
龐公新區北接人民廣場商圈、西連襄陽古城、南抵習家池唐城文化景區、西達東津華僑城和高鐵站,是襄陽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門戶。
根據最新的龐公片區規劃,龐公新區是中德生態示範區,它的功能定位是文化創新之城,綠色生態之城,美好生活之城。
據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介紹,隨著襄陽「一心四城」格局的日益凸顯,城區骨架路網日趨完善,同時襄陽古城、中德生態城、華僑城、習家祠景區等重要項目相繼確定,龐公片區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02龐公新區新規劃
為有效指導新時期、新形勢下龐公片區發展,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了《襄陽市龐公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
龐公片區的總體規劃結構是「一核一心,兩軸三廊」,中部規劃了城市綜合服務核,以生態綠核為中心,將公共活動、文化創意、科技研發、商務辦公、星級酒店等布局在周圍;南部結合唐城影視基地規劃了文化旅遊中心,結合城市道路形成了鳳雛大道空間擴展軸、龐魚路文化旅遊軸,以及濱江景觀通廊、鐵路景觀通廊、內環線景觀通廊。
通過這些軸線和廊道,將龐公劃分為6個社區生活圈,買菜、購物、健身、看病、上學、養老等基本生活服務步行15分鐘內就可滿足。
同時,龐公的建築以多層和小高層為主,建築高度總體上從中心向濱水逐漸降低。因為臨近襄陽古城、峴山、習家池、唐城,根據統籌考慮視線的保護要求對建築高度進行了控制。在核心區布置有150米的超高層地標建築,形成片區視覺中心;濱江區域適當點綴高層,豐富空間形態與建築層次。龐公片區遠期規劃人口為21萬人。
為了營造美好生活之城,龐公新區均衡布局了公共服務設施。其中,醫療方面有3所綜合醫院、12個社區衛生室以及3所養老院;教育方面規劃了13所中小學,其中完全小學5所,單列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高中1所,新建小區按照人口規模配建幼兒園;文體方面有市級的音樂中心和片區文體中心,可以說配套相當豐富。
在公園綠地方面,龐公新區一共規劃了6個公園,包括中央公園、龐公祠公園、向陽公園、橋頭公園、長門遺址公園、峴首山公園,加上綠廊和道路沿線綠化,龐公的公共綠地比國家園林城市標準還要高25%,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的說法絲毫不為過。
而隨著鳳雛大橋的建成通車,龐公片區將不再受到焦柳鐵路對交通切割的影響,從而形成新的交通樞紐,形成「一橫一縱兩環」的對外聯繫通道。
一橫:內環南線,聯繫檀溪、東津、 魚梁洲、華僑城、高鐵站等區域和節點;
一縱:鳳雛大道,聯繫樊城、襄州、東津;
兩環:龐公路、濱江路,聯繫檀溪、古城、峴山、中央核心區、唐城等重要區域和節點。
03鳳雛大橋公交通行方案
為了更好了解周邊居民出行需求,做出科學合理的線網優化方案,襄陽市公交集團提前發布調查問卷,同時組織幾百名員工走進鳳雛大橋周邊社區邀請居民填寫調查問卷,收集線路調整建議。
結合市民建議,經過實地勘察,統籌區域線網布局,公交部門計劃分批次優化調整鳳雛大橋公交線路。在鳳雛大橋正式通車後,將首先調整24路、G02路公交線路通行鳳雛大橋。今後,根據實際客流情況及道路條件,將繼續優化周邊線網,方便市民出行。
具體調整方案為:
24路調整方案1:襄城至樊城方向:車輛行至東門口涵洞直行至襄城鳳雛大橋橋南後,上鳳雛大橋;線路往返運行。
24路調整方案2:襄城至樊城方向:車輛行至東門口涵洞左轉進建錦路、襄城鳳雛大橋橋南,上鳳雛大橋;線路往返運行。
據公交部門介紹,24路公交線路目前有兩套調整方案,最終調整方案將考慮市民的出行需求確定。
G02調整方案:白馬廣場出行,原線路行駛至人民廣場到樊城鳳雛大橋橋北、襄城鳳雛大橋橋南、星光路、新四中後,恢復運行至襄陽東站。不再經過丹江路、魚梁州。
通過鳳雛大橋連接,襄城龐公片區和樊城老商業區將實現有機融合,極大帶動這兩個片區的商業發展。
今後,通過鳳雛大橋、長徵東路橋、襄州永安南路、園林大道、六兩河大橋、東津新區的南山路、東津大橋的串聯,從而將形成沿漢江、小清河、唐白河的三江五岸的閉環交通,龐公將成為襄陽最具發展潛力的核心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