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上空的紅星——蘇聯空軍1950年上海戰記

2020-12-2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趙國星】

1950年2月5日,這一天是農曆臘月十九,再過幾天就是小年,距離除夕也只有十一天。然而此時的上海卻沒有過年前的喜慶,反而籠罩在一片肅殺緊張的氣氛之中。因為就在這一天,上海的街頭洋洋灑灑地飄散下了許多傳單:

各同胞注意:

凡居住於上海、南京、杭州、青島、天津、北平、漢口、福州、廈門、廣州各地之造船廠、發電廠、碼頭、車站、工廠、倉庫、兵營及其他一切軍事目標附近之居民,請即刻離開,以免遭受轟炸之損害。

在剛剛過去的1949年,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9年1月,淮海、平津戰役相繼結束。49年4月20日,解放軍百萬雄獅橫渡長江,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然而,上海的解放並不意味著這座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城市迎來真正的和平,這座城市天空的戰火,此時才剛剛開始燃燒。

隨著解放軍席捲華東、華南和西南,國民黨軍在大陸最後的殘存力量行將覆滅,解放軍已經開始著手建設海軍和空軍,為解放沿海島嶼並最終解放臺灣做準備;而國民黨軍為了保留在沿海最後的立足點,並準備未來實行所謂的「反攻」,亦針鋒相對,頻頻出動海、空軍封鎖沿海交通,破壞解放軍解放沿海島嶼及臺灣的準備工作。

國民黨空軍也改變了自己的作戰方針,由於其在華東、華南的主要空軍基地紛紛喪失開始,利用舟山群島之岱山、定海,海南島之三亞及臺灣各機場,不斷對東南沿海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進行轟炸襲擾,並同時破壞各大城市的經濟恢復,以此造成社會動蕩。其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同時後果也最慘烈的,就是國民黨空軍對上海的轟炸。

遭到國民黨空軍轟炸的上海

利用航空兵力量對敵方的工業、經濟城市和交通網絡實施戰略轟炸,本就是在二戰中已經廣泛為各主要交戰國所使用的手段。而早在1936年,國民黨軍就曾在1937年度的《國防作戰計劃》中計劃一旦戰爭爆發,即「準備全部轟炸機襲擊敵之佐世保、橫須賀及其空軍根據地,並破壞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當然,限於空軍的實力和戰局的迅速變化,這一超前設想未能實現,中國空軍僅以轟炸機空投傳單的「紙片轟炸」實施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而在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空軍反倒把轟炸城市的手段用在了自己的國土之上,不僅頻繁空襲解放軍部隊,更是多次攻擊不設防的城市與無武裝的平民。在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身為國民黨空軍大隊長的方孟敖拒絕執行轟炸開封的命令,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劇情。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1948年6月20日—23日,為了挽救行將失守的開封,國民黨空軍不顧城中尚有大量平民,出動飛機反覆轟炸掃射,造成了駭人聽聞的傷亡。此時的國民黨空軍已經不是當年那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的勁旅,徹底淪為荼毒人民的鷹犬。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空軍的主力機型P-51

從1949年10月到1950年2月,國民黨空軍先後26次轟炸上海,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而國民黨空軍之所以敢於在轟炸之前空投傳單,就是料定解放軍對其空軍無可奈何。就在1950年2月6日,也就是投下傳單的第二天,國民黨空軍給上海人民帶來了一份年前的「厚禮」。

當天12時25分至13時52分,國民黨空軍出動B-24飛機12架,B-25飛機2架,P-51飛機2架,P-38飛機1架,共17架,分兩批對上海電力公司、滬南、閘北水電公司等地區投彈60餘枚,炸死市民542人,致傷836人。除了造成人員傷亡,還造成了大面積停電。電燈不亮,工廠停工,民居停水,大上海陷入一片動蕩與恐慌。

此次轟炸被稱為「二六大轟炸」,成為建國初期上海的黑色記憶。國民黨空軍的連續轟炸甚至引發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關注和不滿。2月9日,美國國務院向國民黨政府提交備忘錄,聲稱美國政府關切國民黨空軍轟炸中國城市對非軍事目標造成的破壞,美國向國民黨政府提供軍用飛機,並不是讓後者空襲沒有防衛能力的平民或民用財產。


遭到轟炸之後的楊浦發電廠


國民黨軍的轟炸造成了大量無辜市民的傷亡

用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的話說:「1949年5月27日,我們解放了上海,但只解放了領土,還未解放領空,所以,那時上海只能算是解放了一半」。此時的上海防空力量幾乎是空白,解放軍雖然已經在上海周圍布置了高炮,並在49年10月就將國民黨遺留物資中的日制對空搜索雷達架設在了安國路,但有空無防的局面並未得到改變。在轟炸之後,國民黨方面高級軍政人員在2月12日於臺北草山召開臨時會議,認為對上海的轟炸已經奏效,決定利用大陸防空的薄弱環節,繼續擴大轟炸規模。

面對嚴峻的局勢,新生的共和國亟待改變防空力量一窮二白的現狀,然而此時的解放軍空軍卻難以和對手抗衡。開國大典上飛越廣場上空的飛機只有17架,只能勉強保衛北京。整個解放軍空軍也不足百架,而且缺乏充足的備件、燃料與訓練有素的空勤和地勤人員。也正因為如此,除了地面炮火之外,解放軍幾乎無法給國民黨空軍造成任何威脅,因而後者可以在各個戰場肆意橫行,除了作戰飛機,甚至連運輸機和教練機也頻頻出動轟炸掃射。

相比孱弱的解放軍空軍,國民黨空軍的實力頗為強大,雖然在幾年的戰爭中,國民黨空軍由於連續的損失和消耗,實力在1949年到1950年降到了一個低谷,但仍擁有大約300架飛機,其中158架戰鬥機,65架轟炸機。因此國民黨空軍牢牢掌握制空權的局面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

國民黨空軍的持續空襲令時任上海市長陳毅憂心忡忡

也正因為如此,國家領導人將目光投向了北方鄰國。在「二六大轟炸」之後,劉少奇即將情況急電匯報給正在訪蘇的毛澤東主席。經過雙方領導人緊急磋商,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軍區司令員莫斯卡連科上將緊急召見軍區參謀長巴季茨基中將,宣布將組建上海防空集團前往中國參戰,並任命巴季茨基為集團司令員。1950年2月14日,也就是《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正式籤訂的這一天,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正式下達了組建上海防空集團的命令。

2月16日,巴季茨基與若干司令部人員先期飛赴北京,他們受到了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接見。巴季茨基向朱總司令介紹了上海防空集團的編成:抽調各路精兵強將的上海防空集團主力為第106殲擊航空兵師(近衛殲擊航空兵第29團、殲擊航空兵第351團、混成航空兵第829團),尤其是近衛第29團是在衛國戰爭中履歷戰功的精銳部隊,先後湧現出8名蘇聯英雄,在1949年成為率先列裝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的部隊之一。

此外,集團還包括高炮第52師、近衛對空搜索第1團、獨立空情觀察、報告與通訊勤務第64營及其他勤務部隊。整個集團配備39架米格-15、40架拉-11、10架圖-2、25架伊爾-10和4架裡-2,此外還有400餘車輛、10 部警戒兼引導雷達及各種探照燈和通訊設備,兵種齊全的防空集團足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獨立遂行作戰任務。朱總司令向巴季茨基介紹,為了配合蘇軍,解放軍也在上海周邊部署了4個高炮團。

上海防空集團司令員,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中將,後來晉升至蘇聯元帥、防空軍司令員。曾經參與過逮捕、處決貝利亞的行動

就在上海防空集團緊鑼密鼓的組建和移防的過程中,國民黨空軍於2月21日再次竄入上海,轟炸閘北等地的發電廠,上海形勢進一步惡化。陳毅市長協助先期抵達的巴季茨基中將在淮海中路1189號開設了防空集團指揮所,同時動員軍民整修大場機場和江灣機場。3月7日,第106師第351團率先從大連轉場徐州;3月上旬,先期抵達的高炮、雷達、探照燈部隊分別入駐上海市區、市郊、啟東、蘇州等19處陣地,初步形成了綿密的地面防空網。

配備米格-15的近衛第29團經由鐵路在3月3日抵達徐州,在接下來的近一個月時間裡進行組裝、試飛和訓練。防空集團所轄的航空兵部隊要在徐州機場將完成參戰前的最後準備工作。為了嚴格保守機密,除少數高級軍官,防空集群大多數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很多人都是在乘坐火車通過中蘇邊境時才知道自己要到中國執行任務。而且蘇軍軍人在出發前都上交了個人證件,不得穿著和攜帶軍服,以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公開身份配發了假的證件。

在進入中國境內後,所有官兵均更換解放軍50式軍服,飛機也改成了解放軍空軍式樣的塗裝。有趣的是,甚至每個蘇軍官兵都起了一個中國式的化名,據當時來華參戰的格拉切夫上尉回憶,他的化名是「江華」。而在各部進入指定位置之後,解放軍除了部署警衛部隊之外,還在夜間為蘇軍各部架設了電話通訊網絡,以減少無線電通訊遭到監聽的可能。


蘇軍駐華空軍部隊,可以看到蘇軍官兵穿著的是解放軍的50式軍服


近衛殲擊航空兵第29團的米格15,已經使用了中國空軍塗裝


殲擊航空兵第351團的拉-11,已經使用中國空軍塗裝

出人意料的是,蘇聯空軍和國民黨空軍的首次交鋒發生在徐州。3月7日,第351團在徐州機場開始戰備執勤,3月13日,國民黨第12中隊的1架B-25偵察型(F-10)竄入徐州附近偵察,第351團的西多羅夫上尉駕駛拉-11率隊起飛。國民黨空軍此前幾乎從未遭到過敵機的攔截,面對蘇軍殲擊機的攔截幾乎毫無防備。

此時正在徐州機場以南巡邏的西多羅夫編隊發現了來襲的敵機,在得到地面指揮所的許可之後,西多羅夫隨即發起攻擊,從800米接近到400米時連續兩次開火。這架B-25帶傷逃離徐州機場,但最終因傷重在南京西北方向的群山中墜毀,這是蘇軍來華參戰後取得的第一個戰果。

然而,國民黨空軍並未意識到有新的力量加入空中戰場。3月14日,第12中隊再次出動1架B-25偵察型,毫無意外的再次被蘇聯空軍的拉-11擊中。這架飛機拖著濃煙在徐州東大湖車站附近迫降。機上1名射擊員陣亡,其餘6名機組人員孫希文分隊長、方振中上尉、劉鴻業、範士奇、許肅常、郭子振被俘。

駐紮在徐州的蘇聯空軍拉-11,可以看到機身上的解放軍空軍標誌

3月下旬,隨和近衛殲擊航空兵第29團全部和殲擊航空兵第351團一部先後進駐大場機場和江灣機場,上海防空集團主力基本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部署完畢。可能是此前的損失加上上海附近的一系列戰備行動,讓國民黨空軍察覺到了解放軍方面的異動。

3月20日,地面雷達發現2個不明目標,蘇軍2架拉-11迅速起飛攔截,發現是2架P-51竄擾上海偵察。不過這次國民黨飛行員頗為謹慎,見勢不妙就迅速向外海方向撤退。見此情況蘇軍飛行員不得不放棄追擊,這是因為根據中蘇雙方的協議,防空集團的作戰區域在以虹橋機場為中心,半徑150公裡的範圍內,位於長江南岸到杭州灣北岸,且為了避免飛機被敵繳獲或飛行員被俘,蘇軍戰機不得飛越海岸線追擊(參加韓戰的蘇聯空軍也有類似的限制命令),蘇軍和國民黨空軍在上海上空的第一次交鋒就這樣匆忙結束。

第351團在中國留下的照片,儘管不是很清晰,但仍能看到背景那架飛機上的中國空軍標誌

上海地區空中出現「非美制飛機」的情報令國民黨空軍大為擔憂,參戰的無論是解放軍空軍還是蘇聯空軍,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好消息。為了繼續執行封鎖上海的任務,國民黨空軍急需摸清對手的實力,因此,1950年4月2日,在抵達舟山定海機場的第二天,國民黨空軍第4大隊第22中隊中隊長李長泰少校就急不可耐的出發。奇怪的是,李長泰並沒有選擇通常擔任其僚機的陳燊齡一起出發,而是選擇了第4大隊監察官,飛行經驗稍遜的王寶翔上尉——這個決定倒是無意中為國民黨留下了一位後來的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一級上將。

他們的任務是駕駛P-51前往乍浦附近偵察。儘管此前已經有了解放軍出動飛機的報告,但1941年畢業於空軍官校第十一期,曾擔任中國空軍王牌飛行員高又新僚機,且宣稱擊落過4架日本飛機的李長泰對此並不在意。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飛行員,李長泰在1944年和1949年先後兩次被擊落跳傘,但都幸運的大難不死。然而李長泰少校肯定想不到,他的好運氣今天到頭了。

上午9點20分,2架P-51從定海機場起飛,在飛臨杭州灣北部的嘉興附近時,李長泰發現地面有幾輛正在行駛的汽車。由於國民黨空軍的反覆空襲,長三角一帶的地面運輸當時已經基本轉入夜間,國民黨飛行員在白天很難發現可供空襲的目標。興奮不已的李長泰馬上命令王寶翔掩護,自己俯衝而下準備掃射。殊不知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李長泰俯衝攻擊之際,一串串炮彈突然從僚機王寶翔旁邊掠過。

心知不好的王寶翔馬上向李長泰告警。李長泰告訴王寶翔:「你馬上撤退,我從後掩護」。然而就在電光火石之間,李長泰座機的左側機翼中彈,先是冒出陣陣油霧,緊接著其左翼突然斷裂,而飛機就此失去控制向右滾轉,當即墜地化作一團火球。王寶翔大驚失色,慌亂地四處觀察,卻連敵機的影子也看不到。

可恰在此時他的座機也發出一陣「砰砰砰」的悶響,緊接著發動機冒出一股股濃煙。王寶翔也顧不得許多,駕駛負傷的座機加速脫離戰場。當座機飛臨杭州灣時,王寶翔發現了正在附近巡航的國民黨海軍「太昭」號護航驅逐艦,此時P-51已經無法繼續飛行,王寶翔被迫跳傘,隨即被海軍救走。

拉-11擊中P-51

儘管此前已經有2架B-25偵察型被先後擊落,但由於空勤人員均未能生還,因而被國民黨空軍判定是被地面炮火擊落,所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一次2架P-51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突然出現的敵機擊落。更令可怕的是,根據王寶翔的報告,擊落他們的是米格-15。第二天下午,第4大隊大隊長張光蘊就親自駕駛P-51從臺灣趕到定海,安撫軍心並查明情況。

國民黨方面認為,米格-15在1950年初才交付給解放軍,對手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形成戰鬥力,參戰的必然是蘇聯人。國民黨方面的判斷只能說是對了一半,當天擊落李長泰和王寶翔的確實是蘇聯飛行員,但並非是米格-15,而是第351團的I·古熱夫大尉拉-11雙機編隊。

4月8日,上海周邊地區在連續多日陰雨之後終於放晴,張光蘊馬上親自率領12架P-51飛機前往上海實施威力偵察。他們在機場上空依稀看到幾架「後掠翼飛機」正在升空,然而幾番糾纏之後P-51卻對速度迅疾的敵機望塵莫及。

回到定海之後,張光蘊上報發現上海機場駐紮了米格-15,這一次輪到時任國民黨空軍副司令的王叔銘親自駕機,他駕駛B-25趕到定海機場。儘管當天參加偵察行動的12名飛行員都信誓旦旦的說,共軍已經在上海部署了噴氣式飛機,但不知道王叔銘是不願意相信還是不敢相信,他只是反覆地說「你們還是太緊張了……太緊張了」。

王叔銘嘴上說著不信,可也不敢掉以輕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國民黨空軍第12中隊連續出動P-38/F-5E深入上海各個機場偵察。4月28日,近衛第29團副團長科列尼科夫駕機起飛攔截1架國民黨軍的P-38偵察機,在追擊過程中將其擊傷。

該機飛行員駕機勉強飛回了定海機場,但飛機最終墜毀在距離跑道只有幾百米的地方,據稱在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之後,在定海機場附近還發現了這架飛機的殘骸。 這架P-38據說是米格-15在實戰中取得的第一個戰果,不過儘管付出了代價,國民黨空軍還是確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上海地區確實部署著米格-15戰機。


蘇軍米格-15擊落竄入偵察的P-38

這個發現震驚了國民黨軍高層,國民黨軍能夠封鎖沿海全賴海空力量,而一旦雙方制空權易手,不要說無法繼續封鎖上海,連舟山群島這個立足點也岌岌可危。國民黨軍參謀本部和空軍總部馬上利用兩周時間商討應對對策並制定作戰計劃,最終決定先發制人,企圖趁蘇軍立足未穩之際突襲上海機場,將米格-15炸毀在地面。

由於在前幾次的行動中已經損兵折將,白天空襲上海只能是白白送死,國民黨空軍決定改為夜間空襲。為了保證空襲成功,此次行動由第8大隊大隊長李肇華親自指揮。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有趣,1937年淞滬抗戰之際,李肈華曾駕機在黃浦江上空偵察日軍軍情;抗戰勝利之後,已經升任大隊長的李肈華也曾率部駐紮在大場機場。

出人意料的是,曾在1937年來華助戰的蘇聯空軍如今仍是中國天空的捍衛者,當年抵禦外侮的國民黨空軍反倒要轟炸曾經保衛過的城市。沒有人知道李肈華中校在起飛之前到底是怎樣的心境。

國民黨空軍第8大隊的B-24M轟炸機

5 月 11 日晚7點,2架B-24M從新竹機場起飛,保持無線電靜默的狀態在海面低空飛行,以15分鐘的間隔先後進入上海。然而,當李肈華率隊飛臨上海附近時,發現整個城市幾乎漆黑一片——設置在安國路76號的解放軍雷達隊已經發現了來襲敵機的信號,全城馬上實施燈火管制,地面探照燈、高炮部隊早就嚴陣以待,近衛第29團的8架米格-15迅速在中隊長I·申卡連科的率領下迅速起飛。

李肈華情知不好,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臨時改變了預定航線,從崇明島繞了個圈進入長江,打算由西北方面進入上海市區。可是當B-24進入上海市區之時,地面探照燈突然開燈。此時上海的夜空猶如漆黑的舞臺,巨大的光柱罩住了今晚的主角B-24M。申卡連科迅速瞄準其中1架飛機,N-37型37毫米航炮炮彈在夜空中劃出耀眼的彈道。

在第一次攻擊未能得手之後,申卡連科調整飛行速度,再次開炮,這一次笨拙的B-24終於無處可逃,當即在夜空中化作一團巨大的火球,李肈華中校以下8人全體陣亡。跟在李肈華後邊的僚機見長機被擊落,把攜帶的炸彈全仍在長江口,然後轉彎逃之夭夭。

被擊落的國民黨戰機殘骸

5月11日夜空的戰鬥,為上海上空的空戰劃上了一個短暫的句號。實際上,早在再次空襲上海的前一天,即5月10日,蔣介石就已經下定了從舟山撤軍的決心。5月11日上海空戰的失利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軍堅守舟山的信心。蔣介石在當天下達了從舟山撤軍的手令,並派蔣經國、海軍司令桂永清和空軍副司令王叔銘前往舟山督陣。

5月16日,經過一場被吹噓為「遠東敦刻爾克」的大規模海運行動,十餘萬國民黨軍和被裹挾的民眾全部從舟山撤離。5月19日,舟山群島被解放軍徹底解放,國民黨軍賴以反攻大陸、空襲上海的立足點就此徹底喪失。

1950年10月,蘇軍上海防空集團在將部分武器裝備移交給解放軍之後正式撤出上海。儘管進駐上海只有幾個月,且擊落的國民黨軍飛機絕對數量並不多,但蘇軍防空集團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空軍的囂張氣焰,對上海經濟建設的恢復和社會生活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除了多名蘇軍飛行員榮獲了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之外,在蘇軍撤離之際,為了表彰蘇軍官兵履行國際主義義務,保衛大上海的特殊功勳,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向全體參戰官兵頒發了上海防空紀念章。

當然,防空集團的一部分官兵在撤離上海之後,並沒有和其他戰友一樣載譽歸國,而是將繼續和中國戰友並肩作戰——近衛殲擊航空兵第29團的下一站是瀋陽,三十里舖機場。此時的朝鮮半島戰火正熾,他們的任務是帶領新生的人民空軍,迎接美國人的嚴峻考驗,繼續譜寫新的傳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1950年蘇聯空軍秘密入朝,美軍不僅不揭穿反而為其保密38年
    1988年,距離韓戰已經走過了38個年頭,美國人卻突然披露了一個關於朝戰的重大機密:「蘇聯空軍參加了韓戰」消息一出,國際媒體一片譁然,面對媒體的驚訝,美國前總統艾森豪的高級智囊人物赫伯特對媒體透露:「我們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
  • 200多幅照片展示80年前蘇聯空軍援華史實「武漢上空的鷹」特展在...
    中紅網江西南昌2019年4月17日電(危春勇)提起抗日戰爭時期國際社會和正義人士對中國空中作戰的支持與援助,很多人會說出美國飛虎隊,卻不一定知道還有一支龐大的蘇聯空軍志願隊。4月9日,「武漢上空的鷹——紀念蘇聯空軍志願隊特展」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開展。
  • 1950年中共為何放棄進攻臺灣計劃
    6月21日,毛澤東再次致電粟裕等人,指出:不佔領臺灣,則國民黨海、空軍基地不拔除,時時威脅上海及沿海各地;不佔領臺灣,則數十萬噸船隻不能通行,沿海沿江貿易受制於外商航業界。電報要求夏秋兩季完成各項準備,冬季佔領臺灣。7月間,毛澤東考慮到:渡海作戰以制海權為重,但沒有制空權,海軍艦隻也無法出海作戰,因此建設空軍成為進行渡海攻臺作戰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向中央軍委提出要特別強調突擊建設空軍。
  • 熱血褒獎 蘇聯紅星勳章鑑賞
    縱覽前蘇聯的各式勳章,有一枚造型獨特、稜角分明的勳章光芒四射,煞是奪目。這枚讓人過目難忘的勳章名叫紅星勳章(Орден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它是一款非常有代表性的蘇聯勳章。為了更好地表彰與嘉獎那些為共產主義作出卓越貢獻的國民,1930年4月6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決定設立紅星勳章,並於一個月後的5月5日正式頒布法令並開始授予。值得一提的是,紅星勳章是前蘇聯最高勳賞——列寧勳章於同一法令、同一天設立,其在蘇聯勳章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 午間閱讀 | 一架蘇聯戰鬥機串起的歐洲往事
    1999年,翱翔在巴爾幹半島上空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空軍米格-29戰鬥機,以及圍獵它們的北約戰鬥機群,也有著不遜色於諾思那具火箭筒的故事。南聯盟空軍永遠忘不了1999年3月24日這一天。時值科索沃戰爭之北約首日空襲,胸有成竹的北約試圖僅靠空中戰役就贏得戰爭。北約的確做到了,破了人類記錄,首次以單純的空中打擊贏得一場戰爭。
  • 中國空軍在朝鮮的首次亮劍
    1951年1月21日上午,猖狂的美國空軍像往常一樣,出動了20架F-84型戰鬥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沿朝鮮平壤至新安州一線,對鐵路進行轟炸,企圖阻滯志願軍的後勤供應。剛於1950年12月21日到達朝鮮前線機場僅一個月的第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奉命率領飛行員宋亞民、李憲剛、張洪清、趙明、趙志財等6人,架駛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迅速起飛迎敵。當李漢等人駕機到達宣川上空時,4號機張洪清發現右上方有2架美機一閃而過。他們警惕地保持著戰鬥隊形,繼續向安州方向搜索前進。
  • 美國有一支軍隊全套俄式裝備,牆上美國國旗,機上蘇聯紅星
    大家都知道,不久前,美國空軍假想敵部隊接受新戰機,他們的新裝備是一架塗了俄羅斯蘇-57迷彩的F-16C戰機,是專為本國飛行員提供對抗訓練。這不得不提到美軍很早之前的假想敵部隊。世界上第一支正規的假想敵部隊,是1966年以色列組建的「外國空軍模擬大隊」。
  • 1954年7月,中國空軍在三亞上空擊落一架英國民航客機
    1954年7月23日上午7點45分左右,隸屬於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一架登記號碼為VRHEU的DC-4型號客機從新加坡起飛,抵達曼谷後繼續返港。機上載有機組人員6人,乘客12人。
  • 上海1950年,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
    外灘全長1.5公裡,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闢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的地標之一。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佔領租界之前,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 蘇軍秘密抗美援朝,撤離時移交3000架飛機,志願軍成空軍強國
    同時,人民軍隊還面臨著解放對岸的艱巨任務,於是建設一支足以保衛領空的強大空軍顯得極為迫切。  早在1949年7月,中方就曾計劃選派300-400名學員前往蘇聯學習飛行技術,同時動用有限的資金,向蘇聯購買100架左右的各型飛機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作為代表,赴蘇聯就援助中國空軍一事與蘇方進行談判。
  • 共和國誕生日 ,那些在天安門上空「飛翔」的人們!
    油畫《開國大典》,董希文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開國大典上,人民空軍的17架戰鷹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國家領導人和廣大人民的檢閱。其中,王玉珂駕駛從國民黨空軍起義過來的飛機參加10月1日開國大典後,10月3日奉命到上海試飛「蚊」式轟炸機時壯烈犧牲,年僅25歲。趙大海團長、孟璡副團長則犧牲於抗美援朝戰場……飛機為何帶彈飛行?按理說,像受閱這樣的非戰鬥行動,為安全起見,飛機機槍與子彈是分離的。
  • 抗美援朝怪事:我國一夜成為空軍強國,飛行員突然講俄語暴露身份
    志願軍高炮部隊於是事情就這麼發生了,1950年11月蘇聯空軍秘密參戰(也就是我軍入朝作戰的一周後。我國飛行員和蘇聯飛行員駕駛米格-15戰機和美軍的戰機多次交戰,就在鴨綠江南岸的平原地帶上空形成了所謂的「米格走廊」。此地也是整個韓戰期間大多數空戰爆發的區域 。
  • 1950年, 發生了兩件大事, 粟裕手握重兵卻不得不推遲解放臺灣
    渡海登島作戰最重要的就是海空軍的配合,尤其是解放臺灣,以蔣介石為首的革命的殘餘勢力一定會拼死一搏,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海空軍力量,很難完成解放臺灣的準備。為此,為了配合粟裕解放臺灣,解放軍海空軍迅速建立起來,劉亞樓被任命為空軍司令,蕭勁光被任命為海軍司令。
  • 中美空軍在朝鮮對決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截至1950年10月底,只有新組建的兩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有各型作戰飛機近200架。為了加速空軍建設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至1951年5月,分4批組建了17個航空兵師34個團及其相應的保障機構。
  • 志願軍首任空軍司令,三天擊落26架美機,讓中國一夜成空軍強國
    1950年11月4日,接到調令的劉震即將成為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兼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他的上級劉亞樓在北京找到劉震談話。不能辜負組織信任」 到了瀋陽之後劉震發現志願軍空軍領導機關都是臨時湊起來的「班子」,經驗基本為零。劉震將軍只好一頭扎進業務學習的工作當中。很快4個月過去後驗收開始了。考核期間空軍共出動飛機307架次,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當時蘇聯來的顧問同志對劉震說:「奇蹟,奇蹟啊。這還真的可以說是一步登天!」
  • 上海人怎樣跨越黃浦江?
    如今,浦東以上海1/5的土地面積、1/4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上海1/3的經濟總量、40%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的金融業增加值和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從今日起,我們帶您從交通的視角,回顧黃浦江之東的「進階」之路。
  • 前蘇聯文化瑰寶俄紅星歌舞團 將訪國家大劇院
    俄紅星歌舞團作為前蘇聯軍方級別最高的歌舞團,俄羅斯紅星歌舞團在蘇聯時代只為前蘇聯戰略飛彈部隊演出。蘇聯解體後,因其神秘的軍方色彩和鮮明的蘇聯文藝特徵,成為前蘇聯軍旅文化的珍貴遺產。2013年1月4日-6日,這支蘇聯軍旅歌舞團將訪問中國國家大劇院,這也是在俄亞力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之後,另一支登陸國家大劇院的俄羅斯國寶級紅軍歌舞團。據悉,本次巡演也是該團「紀念俄羅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勝利66周年」全球巡演的中國站,之後後將赴美國繼續巡演。
  • 上海二六轟炸內鬼羅炳乾,潛伏上海提供方位,落網10天後被槍決
    1950年1月27日,上海公安局的幾名公安戰士,衝入光復路的振記瓷器店內,在亮明身份後,隨即將店老闆羅炳乾抓捕歸案。經過審問後,發現羅炳乾的真實身份不簡單,他與上海不斷遭到敵機轟炸有關聯。
  • 資料:1954年國泰航空被空軍誤傷
    統計發現,61年來,民航史上客機被擊落事件,如果此次馬航MH17事件確認為被擊落,那麼至少已發生了14起,共造成1399人遇難。  國泰航空公司C-54「空中霸王」  時間:1954年7月23日  結局:機上18人中死亡10人  原因:被中國空軍誤傷  事件回顧:1954年7月23日,中國駐海口空29師85團拉-11在三亞外海為蘇聯油輪護航時,把印度飛往香港的英國民航班機當作國民黨飛機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