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帶孩子,婆婆看到兒子做飯心裡不平衡,一番話令人感慨

2020-12-20 一萬說

當2人世界變成3口之家,你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一開始的浪漫幸福到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想必大家都會面臨這樣一些問題:誰主外,誰主內,誰帶孩子,誰做家務等等。

大多數家庭,有了孩子就是婆婆幫忙帶。這個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矛盾。

最近,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兒子在摘菜,婆婆看到後問兒子:怎麼是你在做飯?兒子說,老婆在帶孩子。

婆婆反問說:帶孩子也可以做飯啊,我年輕的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沒那麼嬌氣!

這句話從字面理解,沒什麼毛病。以前因為條件有限確實沒有辦法,大多時候都是媽媽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家務。

可現在時代不同了,以前也不代表現在。媽媽心疼自己的兒子可以理解,但兒媳婦也是父母的孩子,也需要被理解。對於如何更好地處理婆媳關係,以下有3點建議。

不期望一碗水端平,也不要扎心

婆媳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有句話說,如果沒有老公,婆婆和媳婦就是陌生人。因為共同的一個男人,所以才有了婆媳關係。

本來是大千世界中的陌生人,因為一個男人她們才有了聯繫。

可能在婆婆看來,自己的兒子女兒永遠是自己的孩子,而兒媳婦永遠就隔著一層。

正如莊羽說的:「其實天下的婆婆都是一樣的,她們眼裡只有自己的兒子,可是她們不是壞人,她們只是太愛自己的孩子,卻忘記了別人的感受。」

對於兒媳婦,當然也不會像對自己的媽媽一樣對婆婆。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不開心就哭開心就笑。不管是婆婆對媳婦還是媳婦對婆婆,都是如此,將心比心。

因為緣分,成為了一家人。兒媳可以理解婆婆對兒子的愛,婆媳之間,不用要求特別親密,但也不用冷對。

2.彼此守望,從不越界

兒子成家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家庭。這個小家庭的女主人就變成了兒媳婦,作為父母,不要過多去幹涉孩子的生活。

即使是有了孫子孫女,也只是爺爺奶奶的身份,不要去決定兒子小家庭的事情。

組建一個家庭不容易,即使只有2個人,有時候都會有矛盾的。人多事也就自然多,矛盾摩擦不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由小兩口自己解決,父母不要插手。

就像周國平說的那般:「我們要親密,但不要無間。」

過好自己的生活,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小日子。可以彼此多一些關心,但不要越界。

3.婆媳關係:能側起身子過得去就好

有矛盾很正常,婆媳矛盾也是如此。別說跟婆婆有矛盾,就是跟自己的親媽也有吵架的時候。有矛盾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

婆媳之間,不用奢望對方對自己有多好,不要給對方任何的要求,大面上過得去就好。這樣一來,沒有了期望也就沒有失望。不好不壞,不痛不癢,也是一種舒服的相處狀態。

當然也不乏一些婆媳關係很好的家庭,婆媳親如閨蜜,或者親如母女,這當然很好,但我相信大多是比較普通的關係。

不管哪一種,都是為了一家人和睦相處。如果能處理得很好當然會更好,如果覺得有壓力,那就彼此多一些寬容和諒解。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誰都會經歷一遭,何必跟自己過不去,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

相關焦點

  • 「在我們家,最累的就是孩子奶奶」,兒媳一番話,婆婆流淚了
    但是婆婆這邊也很委屈。自己過來帶孩子,辛苦勞累且不說,若兒子總是維護兒媳的利益,當媽媽的也會心寒。其實,婆媳矛盾說到底,只是雙方沒法將心比心罷了。一位朋友和自己的婆婆相處得就很融洽,也鮮少有爭吵。朋友生的是雙胞胎,有次去她家做客,看她忙著給娃弄這弄那,不免感嘆她真累辛苦,但她搖搖頭說,「在我們家,最累的是孩子奶奶不是我」。一番話誠懇且真摯。我看到一旁的朋友婆婆抬起手悄悄擦了下眼睛,隨即笑著說「不累不累,帶自己的親孫女有啥累可說?」但我懂得,老人的淚不是委屈的淚,而是被人理解和體諒後欣慰的淚。現實中,不少兒媳因為婆婆帶娃問題頻起爭執。
  • 帶孫子9年,兒媳給5千紅包,隔天看到兒子朋友圈婆婆寒了心
    自從有了孫子,兒子要錢更勤了,孩子的奶粉尿不溼衣服,都讓父母給錢。兒子要錢的理由很充分:父母不出人就該出錢。老兩口心裡酸酸的,不是他們不想帶孫子,而是兒子兒媳壓根不給這個機會,兒媳打心底看不起公婆,覺得他們土裡土氣。03孫子長到5個月,親家嫌帶孩子太累不願意了,兒媳一個電話,讓婆婆去接手。
  • 坐月子兒媳給婆婆做飯,婆婆嫌她洗尿布的手髒,兒子:不吃滾出去
    當兒媳叫婆婆「媽」的時候,似乎和買東西的時候叫人一些「美女」差不多。賣東西的不見的是真的美女,那個被稱為「媽」的人也不是真的媽。塗磊老師曾說過,「對於中國大多數的婆婆,你帶回家的媳婦就是一個幫你繁衍後代洗衣做飯的外人而已。」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每個人都知道,帶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老人可以遵循內心的真實想法,想帶就帶,不想帶就不帶。但是很多婆婆卻有一個顧慮,如果不幫忙帶孩子,兒子和兒媳不給自己養老怎麼辦?看看這幾位婆婆怎麼說。郭阿姨的兩個女兒很早告訴母親,我弟弟有孩子你不用幫忙帶,辛苦一輩子不能再受累,不要擔心養老的事,我倆給你養老,咱不給他帶娃,也不用他養老。最後兒媳求助娘家媽,老人心疼女兒,一邊帶娃,一邊照顧病歪歪的老伴兒,兒媳告訴兒子,既然兩個大姑姐都說了,養老不需要咱們,那你以後就給我父母養老吧,因為什麼你心裡明白。
  • 「我婆婆帶不好孩子,真糟心」兒媳一句話,寒了老人的心
    一位當了奶奶的阿姨留言給我,她說自己剛退休不久,恰逢兒媳想出去上班,就請她去照顧快3歲的孫女。考慮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年自己都一直在工作崗位上,雖然計劃退休後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孩子的成長畢竟也不是小事,所以就暫時搬到兒子家裡帶孫女。孩子還不到3歲,但兒媳已經安排了各種興趣班,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好婆婆雨中送傘,卻被兒媳拳打腳踢,婆婆卻隱瞞真相不告訴兒子
    自從結婚起,王山就將母親接到了城裡和自己一起住,房子是女方父母送女兒的結婚禮物,也是希望女兒過得更好,在家裡的能夠腰杆挺起來,不看他們家人的臉色,父母也是很疼愛女兒,嬌慣的撫養。好心的兒子,只想讓母親也來城裡好好享下。可媳婦怎麼的,就是不喜歡婆婆,平時嘴裡不說,心裡恨著。
  • 「你不出錢也不幫帶娃,憑啥要我孝順?」兒媳一番話,刷爆朋友圈
    婆媳矛盾向來都是一個世紀難題,有人說現在社會大部分都是兒媳婦不知足,婆婆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出錢出力給他們置辦了小家,可兒媳婦卻對婆婆有敵視態度,所以才導致家庭氛圍的不和諧。但也有人說,婆婆根本沒有把兒媳婦當做親生的女兒,所以才處處針對,事事看不順眼。但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而婆媳矛盾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
  • 兒媳坐月子,婆婆對兒子說了一番話後,兒子怒懟:以後您別來了
    沒錯,原本喬味已經聯繫了一家月子中心,打算孩子出生後就請月嫂的,可是婆婆在喬味生兒子的前三天就來了,說喬味夫妻倆好不容易生了個孩子,而她這些年沒幫上啥忙,那就趁這時候照顧喬味坐月子,也可以替喬味小倆口省幾個錢。婆婆還說:「我不會長住的,等喬味坐完月子了,我還得回你姐那兒,幫她照顧孩子呢。」
  • 「婆婆不帶孩子,要求她給錢,過分嗎?」新型婆媳關係面臨的尷尬
    聽到周圍很多婆婆感慨,現在的婆婆真不好做,把兒子養大,好不容易盼到兒子結婚了,本以為可以鬆口氣了,不曾想接下來兒媳生了孩子後,真正的不容易才剛到來。 婆婆帶孩子,似乎已經被大家定義為婆婆應盡的義務了,在很多兒媳婦心目中也是如此,坐月子應該婆婆照顧月子,生了孩子後更應該婆婆帶孩子,沒有什麼推脫的道理。
  • 為什麼婆婆總看不慣兒媳帶孩子?
    很多婆婆覺得兒媳沒有自己有經驗,所以不會帶孩子,覺得兒媳這做的不好那也做的不好,不如當年帶自己兒子帶的好。同樣很多兒媳也覺得婆婆的育兒方式方法老套,沒有科學依據。下面做一些相對粗淺但很直接的簡單對比:婆婆的出發點:第一,兒媳對她來說其實就是外人,對外人本來就不放心,況且兒媳是晚輩,婆婆想掌控兒媳。
  • 兒媳勞累過度剛流產,婆婆還讓她幹活,兒子:你眼睛是用來出氣的
    如果老公與婆婆同時欺負自己,日子才真的沒法過了。兒媳勞累過度剛流產,婆婆還讓她幹活,兒子:你眼睛是用來出氣的李玉第一次把老公帶回家的時候,父母就不同意他們的婚事,他們嫌老公是鳳凰男。可李玉想,鳳凰男至少還有「鳳凰」兩個字呢,說明他是優秀的。
  • 這3句話婆婆不能對兒媳說,會讓兒子有苦難言,很多第一個就中槍
    真是一點也沒錯,你別指望婆媳關係能夠像母女關係一樣融洽,你想想,第一你們沒有血緣關係,第二從小到大婆婆對兒媳既無養育之恩,有無教導之情,憑什麼兒媳就能像對待親媽一樣對待婆婆呢?這種邏輯上不成立。婆婆對兒媳好,那是變相對兒子好。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想說的是,雖然妻子不滿意的是親媽,但是作為老公首先要接納妻子的不滿。因為生孩子是女人最大的事情,也是最關鍵的時期。生孩子時的女人最脆弱,此時是女人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時候,因此有人說月子仇女人一輩子也忘不了。
  • 兒媳挺大肚子做飯,婆婆還嫌難吃和兒子告狀,兒子:餓死你才過癮
    或許也有這樣的心理吧,但是我覺得更多的像是不甘,畢竟兒子是母親的心頭肉,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兒子,忽然每天和人卿卿我我,難免心裡會有落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婆婆們或許是把媳婦當成了自己的「情敵」。也有的婆婆是的確看不慣兒媳婦各種做法,她看不了媳婦對自己的兒子呼來喝去,更捨不得自己的兒子為別的女人做飯洗衣,因為在她們的那個時代,男人就是該上班賺錢,而女人就是要在家洗衣做飯,相夫教子,她們當然不能容忍男人也在家做些女人做的事情,而且還是為了伺候別的女人。
  • 「不想和婆婆住,可上班沒人帶娃」,兒媳的矯情,生娃後就治好了
    同樣是婆婆幫忙帶娃,有的兒媳會體諒婆婆的辛苦,心裡充滿感激,時時刻刻念著婆婆的好,有的兒媳則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一方面,她要重返職場去上班,可是孩子沒人帶;另一方面,她想要更多的私人空間
  • 「孩子都上學了,你為什麼不上班?」兒媳一句話回懟,婆婆無語了
    文|啞鈴媽媽看了一個貼子:「孩子都上學了,你為什麼不上班?」「當寶媽辛苦嗎?別裝了!哪個女人不忙著做飯哄孩子,這些都是份內之事,能比我兒子上班工作累嗎?」說這話的人,正是小孫的婆婆。婆婆覺得,兒子工資一個月只有3000元,現在大孫子已經上幼兒園了。按道理說,兒媳該出去工作了。但兒媳卻說,想要休息半年,再出去找工作。所以,婆婆不答應,總是「指桑罵槐」念叨家裡沒錢,兒子太累。
  • 「兒子,兒媳好吃懶做不上班,你不管?」他一番話讓母親啞口無言
    ,她不在乎婆婆什麼心情,她只在乎自己和丈夫的想法,而她丈夫也十分喜歡女兒,所以生完孩子,秦豔的丈夫更是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推掉所有的應酬每天按時下班,陪秦豔陪自己的女兒,一家三口讓人好不羨慕。可是秦豔和她丈夫之間很開心,她婆婆卻看不下去了,想方設法的給秦豔找不自在,每天都指桑罵槐,本來秦豔還不想去計較,結果她婆婆越來越過分,甚至還很自以為是的說,這個家,她兒子一個人掙錢,秦豔不但沒掙一分錢,一天天還好吃懶做,什麼都不幹,甚至還罵秦豔連狗都不如,因為狗還能看家,而秦豔什麼都做不到。
  • 婆婆去兒子家帶孩子,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聽聽三個婆婆的想法
    將來兒媳生了孩子後,如果他們要我帶,我就幫忙帶;如果他們不要我帶,我就不帶,我服從他們的意見。 在我周圍,有很多家庭因為帶孩子的問題,婆媳間發生了矛盾。我覺得婆婆去兒子家帶孩子的話,一定先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才能跟兒媳相處得好。 這心理準備,最主要的是婆婆少管兒子兒媳的事。
  • 婆婆拿兒子辛苦錢打麻將,兒媳勸誡婆婆趕她出門:這是我兒子的錢
    可如今婆婆是拿著兒子的辛苦錢去打麻將,而且一打還不可收拾,那麼這樣的行為,無疑就會讓兒媳各種看不慣。而兒媳對婆婆勸誡幾句的話,多半的婆婆,還會認為兒媳是故意挑釁。然後婆媳矛盾,就此開始。所以婆婆想得到兒媳的尊重,首先自己就要拎得清。拎不清的老人,一般都會讓人左右為難。
  • 婆婆想和兒子同住,兒媳鬧離婚親家母登門斥責:一把年紀要點臉
    看到這,大家肯定會疑惑,這兩個人能有什麼家庭糾紛呢?只見過夫妻鬧離婚調解的,也有媳婦和婆婆鬧矛盾調解的,婆婆和媽媽有矛盾還是少見的。 小夥子家其實條件一般,母親也都是賺得起早貪黑的辛苦錢,想著兒子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就想著給孩子買一套房子,因為自己丈夫很早就不在了,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到,買房的時候就想著買的稍微大一點到時候和小兩口一起住著,平時給小兩口做做飯,乾乾家務,等有了孩子也可以幫忙照看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