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睢寧縣凌城鎮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創新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在當前全國各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電子商務的作用不可或缺。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村網店達985.6萬家,同比增長達20.7%,呈現出井噴式增長態勢。睢寧作為蘇北農業大縣,農村電商發展方興未艾,形成了享譽全國的「沙集模式」,但長期以來其電商產業主要以簡易拼裝家具為主導,農產品電商相對薄弱。新消費時代,農產品如何破局,真正融入「網際網路+」渠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近年來,睢寧縣凌城鎮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依託電子商務產業積累的發展優勢,以健全「11841」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抓手,引導農民開展農產品網際網路創業嘗試,用「一根網線」連通了鄉村發展致富路,走出了一條「網際網路+特色農產品」的凌城電商發展新路徑。
一、主要做法
在「網際網路+農業」的道路上,凌城鎮創新思路、多措並舉,築牢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結構骨架,拓展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銷售渠道,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運行保障,不斷推動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
一是健全農業產業體系,增強網銷農產品的實力後盾。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源頭上提升網銷農產品的競爭力。做優產業結構調整。在「穩糧保產」的基礎上,按照「什麼來錢種什麼,什麼好賣種什麼」的思路,結合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實施提質擴面工程,將「一稻兩菜」輪作基地擴大至2000畝;積極實施推廣套養模式,投資3200萬元,建設「稻蝦種養」示範基地560餘畝、「稻蟹種養」示範基地2600餘畝,年產蝦、蟹達25萬斤。做強產業示範帶動。投資3000萬元,實施祥凌農業綜合體示範項目,配套建設農業展示館、溫室大棚、萬噸冷庫、種植區、採摘區、觀賞區,充分展現凌城農業發展實效,切實發揮農業產業帶動和示範作用。做大優質網銷農產品基地。按照「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布局,不斷推進網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有大型麵粉、掛麵加工基地5家,大型稻米加工基地3家,其中江蘇金孔雀面業有限公司、徐州金龍宇麵粉有限公司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東旺米業、金玉福米業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生態龍蝦基地560畝,年產生態龍蝦15萬斤,年銷售額450萬元。凌城五香羊肉加工基地2家,年銷售200萬元,凌城生鮮羊肉、羊雜生產基地1家,開設網店9個,年銷售3000萬元。
二是培育特色農業品牌,提升網銷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按照「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思路,始終致力打造特色、培育品牌,不斷提升網銷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品牌實力。聚合鎮雙城農業公司、「三金」農業龍頭企業(金孔雀、金龍宇、金玉福)和萬噸保鮮冷庫等產業要素,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推進糧食現代物流工程、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連鎖農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凌字頭」農產品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精深加工、冷凍儲藏等產業鏈條。強化品牌設計。在大力推進「兩品一標」認證的同時,充分發揮凌城水稻生產優勢,做強優質水稻等系列品牌創建,做優凌城農產品形象設計。目前已完成系列品牌和商標設計任務,主要包括「凌城有禮」「凌城集禮」「凌城和善」「雙城農業」「凌城禮」「糧食囤」「凌城大餅」等集體品牌和產品品牌,有效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增加了產品附加值。擴大品牌影響。轉變農產品傳統銷售方式,鼓勵運用「網際網路+特色農產品」電商手段,加快「長江一號有機稻米」「凌城大餅」「金孔雀掛麵」「五香羊肉」「凌城鴨脖」「長江一號大閘蟹」「時鮮蔬菜」等農產品實現線上營銷。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夯實網銷農產品的服務保障。依託縣「1184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積極培育壯大鎮農業公司、集體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等經營主體,為農產品電商發展夯實組織和人才支撐。健全鎮級平臺。成立江蘇潤凌實業公司和雙城農業公司,規範經營制度,充實人才隊伍,主要開展初深加工、倉儲物流冷藏等業務,配備專門銷售副總負責網際網路銷售業務,並為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提供市場營銷、融資、科技服務等全方位支持。推動支部建社。堅持「把合作社建設支部裡」,推動村級成立由黨支部經營的村集體股份合作社,通過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集體農場和「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等工作,服務和示範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構建經營體系。在壯大鎮級農業公司和村集體合作社的基礎上,積極構建「1個平臺公司(江蘇潤凌實業)+1個鎮農業公司(雙城農業)+25個村集體股份合作社+1千名新型職業農民」的「1125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著力打造集農業金融、生產加工、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冷鏈物流、農技培訓於一體的農業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電商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目前,農業公司平臺常態化運行,雙城農業公司已有員工15人,25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集體股份合作社。
四是搭建線上線下平臺,拓寬網銷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緊抓「網際網路+」機遇,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引領下,逐步探索出線下體驗店引流、社群電商推廣、微信公眾端宣傳、實體直營店擴展等銷售新路徑,為農產品「出村」開闢多重路徑。線下體驗引流增加店鋪曝光度。凌城鎮聯合小布網在凌城金凌花園開設果果猴農產品便利店(雙城農業線下體驗店),作為農產品網店的線下體驗店。店內主要設置公益助貧酒水區、特色農副產品體驗區、進口食品專區、精準助貧代銷區、電商精準幫扶專區、創業就業示範區。其中農產品體驗區主要經營「長江一號有機稻米」「凌城大餅」「金孔雀掛麵」「五香羊肉」「凌城鴨脖」「長江一號大閘蟹」「時鮮蔬菜」等農產品,店鋪日均瀏覽量新增160餘個,大大增加了店鋪曝光度。社群電商新模式提升產品知曉率。與專注新零售模式的社群電商平臺「九品城市」開展合作,主打社區化路線,為身邊的老百姓提供優質、新鮮、實惠的健康食材。凌城水果、蔬菜、糧油系列等農副產品,特別是生鮮羊肉、長江一號大閘蟹藉助九品城市社群電商平臺實現了地方農產品品牌的宣傳推廣和市場營銷,僅一個月時間「凌城羊雜」「長江一號大閘蟹」實現銷售額50多萬元,在助力凌城農產品快速「出村」的同時,也增加了品牌知名度。「最農上品」專業平臺提升產品專業度。最農上品由凌城電子商務協會牽頭主辦,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線上線下社群平臺,以「網際網路+農業+原產地+小鎮」的方式,以大農業、大數據為主題,以農產品銷售為核心,致力於農業特色小鎮開發,最農田園綜合體開發,農業產業鏈平臺企業的宣傳、推廣、銷售和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的市場營銷。通過「最農上品」平臺的打造,將凌城特色農副產品及其睢寧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全部整合包裝,提升了產品的專業化程度,為下一步品牌推廣、產品銷售、網絡平臺奠定了基礎。
二、取得成效
凌城鎮創新舉措發展農產品電商,在初步走出一條「網際網路+農業」電商發展新路徑的的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增加了農產品銷售收入,農業產業更有奔頭。凌城鎮運用「網際網路+特色農產品」電商手段,通過探索線下體驗店、凌城特產館旗艦店、最農上品、九品城市社群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實現了「長江一號有機稻米」「凌城大餅」「金孔雀掛麵」「五香羊肉」「凌城鴨脖」「長江一號大閘蟹」「時鮮蔬菜」等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的「觸網」和「出村」,年銷售額超3500萬元。其中「五香羊肉」「生鮮羊肉」「優質大閘蟹」等農產品最為暢銷,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產品遠銷廣東、福建等地。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和銷售收入的增加,也帶動了農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凌城農業真正成為了有奔頭的產業。
二是助推了脫貧攻堅進程,農民生活更加富裕。凌城鎮農產品線下體驗店定位於服務鎮域範圍內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設置有公益助貧酒水區、精準助貧代銷區、電商精準幫扶專區等。精準扶貧代銷區主要銷售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的綠色無公害產品如「綠色草雞蛋」「最農草公雞」「時鮮有機菜」等特色農產品,幫助低收入戶增加收益。體驗店還將全鎮最困難50戶農戶納入重點幫扶範圍,店鋪所獲收益全部用於幫扶結對農戶,體驗店自9月18日開業以來已實現營業收入17萬元,已幫助貧困農戶開設小布網扶貧店鋪253個,其中最高收入的店鋪實現收入3000多元。除日常經營外,小店還為低收入農戶免費提供代買代賣、代繳水電費、代辦金融保險業務、幫助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業創業等服務,有效助推了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促進了村級集體增收,農村發展更富活力。凌城鎮探索構建「1125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成立村集體合作社25家,新辦集體農場25家,全年流轉土地1.5萬畝,實施農田託管2萬畝,並投資300萬元建設了「一稻兩菜」輪作、稻蟹稻蝦養殖等優質基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實施規模經營、產業調整、農產品觸網,極大地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全鎮各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20萬元,大大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
四是鞏固了基層戰鬥堡壘,幹群關係更加和諧。通過「把合作社建在支部裡」,村級黨組織牽頭帶領農民觸網致富,為村「兩委」幹部指明了奮鬥方向,也讓工作開展有了重要抓手,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隨著村集體實力的逐漸增強,村組幹部服務村民、促進村級經濟發展也就有了底氣和力量,特別是將集體合作社創收資金反哺民生,興辦公益事業,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群幹群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密切。
三、經驗啟示
凌城鎮探索「網際網路+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新路徑,讓農產品觸網上行,不僅助推了該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打造出了睢寧電商產業新名片,也為其他鎮(街道)做好農產品電商工作提供一些借鑑與啟示。
第一,堅持黨建引領是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事業興衰,關鍵在黨,核心在人。在推動農產品與電商相融合過程中,發揮好人的作用特別是基層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至關重要。凌城鎮黨委政府主動為農產品觸網搭臺子、搞服務、做保障,推動各村把合作社建在支部裡,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有效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是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的動力支撐。改革創新是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凌城鎮堅持改革思維、創新思路,擺脫固有路徑依賴,依託農業大鎮優勢打造農業新興業態,跳出傳統電商平臺尋求新的商機,把握市場需求創造新的增長點,逐步探索出線下體驗店引流、社群電商推廣、微信公眾端宣傳、實體直營店擴展等銷售新路徑,拓寬了農產品觸網出村渠道。
第三,堅持市場運作是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的有效載體。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凌城鎮堅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根據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成立了潤凌、雙城等公司平臺,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並扶持和帶領村級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開拓市場、培育品牌、完善產業鏈條,推動了農產品電商的繁榮發展。
第四,堅持彰顯特色是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的制勝法寶。當前,電商產業發展迅猛,各類產品種類繁多,唯有提升品質、堅守特色才能出奇制勝。凌城鎮充分挖掘自身優質特色資源,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同時,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設計和網上推廣,不斷提升網銷農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助推農產品電商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