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MBO輾轉多年笑到最後 萬隆團隊成贏家

2020-12-19 搜狐網

  昨日(11月29日),停牌長達8個多月的雙匯發展(000895,SZ)終於等來了復牌。隨著雙匯集團肉類主業整體上市、實際控制人變化等重大事項的逐一披露,雙匯發展的重組故事似乎已經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雙匯的新實際控制人興泰集團逐漸浮出水面,其幕後正是市場

原以為已經放棄了管理層持股計劃的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和他的管理團隊。同時,他們也成為此次博弈中的最大贏家。

  緣起:從議案遭否到原價收回

  提到雙匯發展這次重組博弈,有必要從今年3月份的一次議案遭否決說起。今年3月3日,雙匯發展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關於香港華懋集團有限公司等少數股東轉讓股權的議案》,即由公司實際控制人羅特克斯來接手相關公司股權,上市公司則放棄對這些股權的優先受讓權。

  據了解,香港華懋集團有限公司等少數股東擬全部對外轉讓其所持有的包括漯河華懋雙匯化工包裝有限公司、華懋雙匯實業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的股權,這10家公司均為雙匯發展的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0.01%~63.35%不等,雙匯發展具有優先受讓的權利。而被雙匯發展放棄受讓的這10家參控股公司股權均是優質資產,而且此次轉讓的少數股東權益的定價約為1.3倍PB,9倍PE,價格低廉。

  當日,以十多家基金公司為代表的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投出超過1億股的反對票引起業界一片譁然。當時的表決結果為:同意票877萬股,反對票10955萬股,棄權票1082萬股。

  知情人士透露,該議案實際是先斬後奏,這些股權已經在2009年上半年過戶給羅特克斯了,現在可能是監管層要求公司補上一道手續,結果議案被機構投資者否決。

  招商證券朱衛華表示,「議案被否決是因為公司沒有給出機構投資者需要的對價。」

  而昨日披露的公告則顯示,除了集團肉類加工業務整體上市的重組預案,公司還推出了關於放棄少數股權優先購買權補充履行決策程序的整改方案,除不具備提供股權置換對價能力無法收回的雙匯大昌股權外,擬將相關公司中由羅特克斯收購的其他9家外部股東股權從羅特克斯收回,收購價格為羅特克斯當時收購股權時的原始出資價格。

  對於原價收回,雙匯集團董事楊摯君解釋稱,「當初股權出讓議案遭到了股東大會的否決,上市公司有優先受讓權,等於是重新拿了回來。」

  矛盾:從歷史問題到現實困境

  正如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和董事楊摯君反覆提到的,漯河市是一個小城市,雙匯在漯河市是一個大企業。就是在河南漯河這麼一個發展並不迅猛,缺少區位、資金、人才和資源優勢的小城裡,雙匯發展卻從當初一個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小小肉聯廠逐漸成長為屠宰和肉製品加工行業龍頭。

  然而,就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雙匯發展與大股東雙匯集團的關聯交易額出現了「三級跳」,佔比從30%多猛增到60%以上,高達119億元。與關聯交易額驟增一樣,雙匯集團的業績也呈不可思議的幾何倍數增長,從2005年1億元左右的淨利潤,直線上升到2008年7.59億元的淨利潤,4年增長超6倍。

  公開信息顯示,2005年雙匯集團實現收入137.14億元,實現淨利潤1.07億元,2006年淨利潤為1.18億元,2007年增長至2.95億元。儘管三年完成了業績翻倍,但相比雙匯集團2008年的淨利潤增長,這還是小巫見大巫。2008年,雙匯集團實現淨利潤7.59億元,在2007年基礎上增長了157.29%,較2005年增長更是超過6倍。

  集團的業績在巨幅上漲的同時,上市公司的股價卻長期停留在2007年的水平上,始終無法突破。

  昨日,楊摯君向記者表示,「公司股價為什麼一直上不去呢?就是因為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歷史遺留問題太多。但是,經過此次重組以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否決議案只不過是這場博弈的一個導火索。」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公司一直存在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嚴重問題,業績增長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都是我們難以接受的。同時,作為財務投資者實際控制下的公司股權結構的不穩定也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實際上,雙匯發展和雙匯集團的關聯交易問題一直為市場所詬病,而此前實際控制人股權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均未及時披露更使得公司被推到信披違規、治理缺陷的風口浪尖。

  不過,在這場博弈中,雙匯發展管理層做了個「局中局」。藉助此次集團肉類加工主業整體上市,避免了同業競爭,大幅降低了關聯交易。但管理層還通過實際控制人的變動實現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回歸。

  海宇、海匯的「關聯往事」

  2006年4月26日,雙匯集團國有股產權轉讓的招投標結束。並非如先前人們所預想的由JP摩根旗下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CCMP獲得。高盛與鼎暉共同授權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億元接手了雙匯集團這部分資產,高於招標底價近一倍。

  公開數據顯示,雙匯集團總資產合計22.23億元,淨資產為6.68億元,核心資產為上市公司雙匯發展,雙匯集團持有雙匯發展5.72%股權。

  隨後,通過受讓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漯河海宇投資手中的股權,羅特克斯合計持有其60.71%股權。

  不過,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海宇公司註冊於2003年6月10日,工商局登記3天後便以4.02億元獲得雙匯發展25%的國家股(8559.25萬股),成為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當時就被看作是公司高管MBO的過渡性公司。

  自從海宇成為第二大股東後,雙匯發展開始了高額派現。2003年、2004年、2005年3年間,海宇投資得到的現金分紅總額達到2.01億元。

  另一家與管理層密切相關的「海匯公司」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海匯於2002年6月在漯河成立,註冊資本為11868萬元,其50名自然人股東均為雙匯高管,出資從2900萬元至50萬元不等,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和法定代表人正是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

  短短三年時間,海匯通過投資與雙匯集團有關的各子公司,所獲得的稅後淨利潤達1.3億元。

  然而,由於2005年初未能及時充分披露與海匯投資的關聯關係,雙匯發展被河南證監局責令整改,最終,海匯投資旗下多家企業的股權被迫進行轉讓。隨後公司於2005年註銷,在這之前,海匯的部分公司股權被轉讓給上市公司。

  結局:誰才是大贏家?

  儘管萬隆和他的管理團隊兩次探索MBO都以失敗告終,但耐人尋味的還是此次重組。作為高盛和鼎暉下屬子公司,香港羅特克斯是雙匯高管為主的一家公司,成為雙匯發展資本運作的重要平臺。

  根據重組預案披露,11月26日,雙匯發展的股東進行境外股權調整,興泰集團成為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高盛集團與鼎暉投資不再通過其共同控制的羅特克斯對雙匯發展進行控制。而興泰集團是雙匯發展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員工和其所控制或者委託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控制的公司。

  據重組預案披露,ShineB原股東按照在雙匯國際的實際權益轉為在雙匯國際直接持股,此次新設的運昌公司持有雙匯國際6%的股權,專門用於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管理層100%控股的雄域公司和運昌公司擁有雙匯國際股東會的表決權比例達到了53.2%,實現了經營控制。

  不過,長期跟蹤調研雙匯發展的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衛華表示,「從股權比例看,公司核心管理層費盡周折MBO,卻沒有實現絕對控股,鼎輝系持股比例依然高達33.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眾多投資者以「逼宮」的方式換來了公司管理層對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歷史遺留問題的徹底解決,但真正的受益者還是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

  公告顯示,興泰集團系雙匯發展及其關聯企業(含雙匯發展)的相關員工通過信託方式設立,受益人均為雙匯發展及其關聯企業 (含雙匯發展)的12名員工。其中,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持股比例為14.41%,雙匯發展董事長張俊傑也持有6.18%。

  另據雙匯集團董事楊摯君透露,此前總經理龔紅培等3名董事辭職,正是推進管理層收購所作出的安排,上述3人仍然在公司任職。

  顯然,通過境外股權的變更,財務投資者高盛實現了退出,而雙匯發展的管理層則輕鬆實現了對公司的掌控,無疑是這場博弈的最大受益者。

  (每經記者李嬌鳳對本文亦有貢獻)

  雙匯發展管理層MBO大事記

  2002年6月 漯河海匯成立,其50名自然人股東均為雙匯高管,第一大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為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2003年至2005三年間,獲得雙匯分紅1.3億元。

  2003年6月 海宇公司成立,大股東為賀聖華。工商局登記三天後便以4.02億元獲得雙匯發展25%的國家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外界一直質疑其為雙匯高管MBO的過渡公司。2003年~2005年3年,海宇投資從雙匯得到的現金分紅達2.01億元。

  2006年4月 雙匯集團國有股產權轉讓的招投標結束。高盛和鼎暉下屬子公司香港羅特克斯公司以20.1億元接手了雙匯集團這部分資產,並通過受讓海宇投資手中的股權,前者合計持有雙匯發展60.71%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2010年3月 雙匯發展召開股東大會否決了《關於香港華懋集團有限公司等少數股東轉讓股權的議案》,即由公司實際控制人羅特克斯來接手相關公司股權,上市公司則放棄對這些股權的優先受讓權。知情人士透露,該議案實際是先斬後奏,這些股權已經在2009年上半年過戶給羅特克斯了。

  2010年11月 雙匯發展股東進行境外股權調整,興泰集團成為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興泰集團是雙匯發展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員工和其所控制或者委託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控制的公司。

(責任編輯:克偉)

相關焦點

  • 雙匯發展啟動吸並控股股東萬隆力推雙匯品牌「A+H」聯動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雙匯掌門人萬隆的推動下,如果雙匯集團在A股實現整體上市,或將表明隨著近年來生豬產業格局的變化,雙匯正在加速推進旗下資產的整體證券化進程。雙匯發展1月20日晚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向控股股東雙匯集團的唯一股東羅特克斯發行股份的方式對雙匯集團實施吸收合併,該事項將構成關聯交易以及重大資產重組。
  • 雙匯發展擬合併雙匯集團
    根據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匯發展)當日公告顯示,雙匯發展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控股股東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雙匯集團)。這也意味著,一旦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成功,羅特克斯將成為直接控制雙匯發展的控股股東,而雙匯集團整體上市也意味著雙匯發展的資產規模及市場能力都將迅速放大。
  • 三全食品、周黑鴨、雙匯發展布局餐飲,或將形成新格局
    雙匯發展董事長萬隆表示,80後、90後乃至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這為中國餐飲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消費基礎,但也給中式餐飲企業轉型帶來了壓力。 據了解,目前,中式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在日本已經提前實現了,因此雙匯將積極學習日本的工業化經驗,與日本進行合資,把港澳臺以及內地各大菜系進行結合,促進中式產品工業化發展。 萬隆還表示,自己十分看好中式產品工業化的發展。
  • 雙匯能活到最後嗎?
    在春都飛黃騰達的同時,這邊雙匯卻不容樂觀。雙匯的前身,是漯河肉聯廠,一位名叫萬隆的中年人,接下了這家連年虧損的廠子。日後他成為雙匯的傳奇人物,不是沒有道理的。在萬隆的運籌下,雙匯將目光朝外,向輕工業缺乏的前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雙匯,很快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出口基地。隨著蘇聯解體,雙匯又調整思路,將突破口選在了火腿腸上。
  • 雙匯發展:擬402億元吸收合併雙匯集團
    1月25日訊,雙匯發展公告,擬吸收合併雙匯集團   雙匯發展籌劃吸收合併控股股東雙匯集團案引發業界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雙匯掌門人萬隆的推動下,如果雙匯集團在A股實現整體上市,或將表明隨著近年來生豬產業格局的變化,雙匯正在加速推進旗下資產的整體證券化進程。
  • 巨椽重彩譜華章--河南雙匯集團暨雙匯發展公司研究報告
    經過「九五」的發展,我國肉類生產由供應不足轉向了買方市場,並形成了肉類價格的全面下滑和流通格局的顯著變化。 (二)、我國肉製品行業發展概況 我國肉製品是由中式肉製品和西(歐)式肉製品兩部分所組成,前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後者也有150多年的發展經驗。但肉製品獲得真正的發展,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二十年。
  • 吃了20多年的雙匯火腿腸,今天才知道吃的到底是誰家的
    吃火腿不吃雙匯,你會吃什麼?午茶君承認,直到現在還時不時的吃點雙匯火腿腸(習慣了)。說到雙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馬可波羅、雙匯王中王、玉米熱狗腸等一大堆「高溫肉製品」就是這家企業的產品。此時,羅特克斯的持股人已經由原來的兩家公司分散到11家之多,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一家名為興泰集團的公司。據雙匯發展披露,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10月,由雙匯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包括雙匯發展在內)的相關300餘名員工,以信託方式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通過境外信託設立的境外公司向境外銀行貸款融資,間接持有了羅特克斯31.82%的股權。
  • ...到「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 ——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
    從一個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小型肉聯廠發展為最新品牌價值269.68億元的中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再到擁有100多家子公司、12萬名員工、800多億元資產、生產基地遍布亞歐美三大洲十幾個國家的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雙匯,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肉類工業100多年的歷程。
  • 雙匯火腿問題頻出 安全發展如何實現
    火腿腸變質生產日期不明 如何誠信立企「雙匯集團今年將進一步發揚『誠信立企,德贏天下』的企業精神,進一步樹立『講安全、講質量、講誠信、講責任』的服務意識,把食品安全和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雙匯萬人大會背板上拼音出錯 稱戲稱開愚人節玩笑(圖)
    現場:經銷商高呼「雙匯萬歲」3月31日,新浪微博對雙匯萬人職工大會進行了直播,在大會現場,眾多經銷商對萬隆和遊牧的發言給予了掌聲,且有經銷商用「雙匯萬歲」的口號表達對雙匯的支持。在3月31日的大會上,雙匯大股東鼎暉投資的代表在現場表示,不擔心雙匯由於整改食品安全造成成本上升的問題,鼎暉對雙匯的管理團隊「非常認可,非常有信心」。據公開資料顯示,鼎暉投資間接持有雙匯發展25.36%股權。對於社會上傳言的雙匯掌舵人萬隆是否面臨退休的消息,3月31日,萬隆明確否認。
  • 2014年十大熊股:雙匯發展股價跌33% 機構紛紛出逃
    相關人士指出,雙匯發展成也業績,敗也業績,其2014年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15.68%,成為股價下跌的主因之一。  業績不佳或為股價下跌主因  作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目前已在各省市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店,冷鮮肉進入全國數百家大型超市。2014年,雙匯發展累計下跌33%,其中10月27日更是出現放量跌停。
  • 雙匯的反思看上去像「反擊」
    張永琪  3月31日,雙匯集團召開「萬人職工大會」,這是雙匯「瘦肉精」風波後召開的第三次會議,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4月1日《新京報》)  三鹿的「前車之鑑」不遠,雙匯的「後車之覆」反倒來得如此之快。
  • 雙匯發展半年股價將近翻番,總市值突破1800億元
    2020年1月2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雙匯發展股價開盤報29.36元,收報30.27元,總市值剛踏過1000億元,收1005億元。 也就是說,在將近半年時間內,雙匯發展的股價將近翻番,市值增長超過800億元。
  • 雙匯發展391億吸收合併控股股東,交易前關聯方拿走13億分紅
    基於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雙匯發展股票交易均價的90%,扣除2018年0.55元/股的現金紅利後,本次交易的發行價格定為19.79元/股,共計需對羅特克斯發行19.75億股。  2019年1月18日是雙匯發展因該購買資產事項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當天公司股價報收24元。即使與調整前的價格相比,20.34元的價格也僅相當於市場價的八五折左右。
  • 雙匯成功走出去,成為全球領先的肉類企業
    本網12月17日訊 「雙匯的發展得益於改革,成就於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雙匯。」雙匯董事長萬隆如是說,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萬隆見證了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發展,也見證了雙匯從一個資不抵債的小型肉聯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的歷程。
  • 雙匯集團高層班子大調整
    昨日下午,記者從雙匯集團總部獲悉,集團高層管理團隊近日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瘦肉精」事件的發生地、集團子公司——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近日也將恢復生產經營。  昨日,雙匯集團黨委書記杜俊甫告訴記者,這5名新聘任的集團高管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目前已正式走馬上任。  據雙匯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此次人事調整有兩點最引人關注:一是專門設立主管食品安全的副總經理一職,把食品安全放在企業發展首位;二是引進文化型公共關係高管,建立適應社會形勢的企業文化、品牌建設和公共關係體系。
  • 雙匯集團徹底解決關聯交易
    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表示,通過本次重組,雙匯發展長期以來的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集團整體肉類加工業務實現整體上市。重組完成後,雙匯發展的主營業務將涵蓋肉製品加工上下遊的所有環節,形成主業突出、產業配套的完善產業鏈。
  • 雙匯火腿腸-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打造千億市值公司
    此時雙匯董事長萬隆把目光對準了外資。華懋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龔心如也注意到雙匯的質變,更看到了萬隆給股東分紅時的慷慨,當場拍板領投,隨後引進美國、日本、荷蘭、義大利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16家外商,迅速做大了規模,壯大了實力。1992年,雙匯火腿腸問世,同年,雙匯產銷量進入全國前三強。
  • 日本著名廚神親臨幾又宜家熱狗品鑑 用一隻熱狗點燃輕餐飲發展新勢能
    為雙匯集團未來規模、快速建立輕餐飲品牌,提供了產品、營銷、運營的數據支撐。2019年,雙匯的三文熱狗項目正式啟動,勢必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輕餐飲行業的重大事件。將雙匯的三文熱狗打造成世界級輕餐飲品牌,正是樂只匯的夢想和願景。2019年7月18日,日本頂級餐飲大師團隊來到鄭州,上海樂只匯餐飲旗下幾又宜家熱狗門店品鑑產品、現場指導。
  • 雙匯國際化第一步:改為國際範名字萬洲國際
    雙匯發展(000895.SZ)控股股東雙匯國際昨日更名為「萬洲國際」,有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萬洲國際將與史密斯菲爾德業務進一步整合,向中國市場出口更多鮮肉和肉製品。本報記者還了解到,萬洲國際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確實在進行。  對於雙匯國際改名,萬洲國際董事長及執行長萬隆稱:「我們把企業品牌更名為萬洲國際,反映了本公司不斷國際化的業務布局,結合中美兩國最大的豬肉食品生產企業,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本次更名也代表了我們矢志成為全球領先的企業,在產品質量、營養價值和安全水平均做到享譽國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