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孩子習得性求助,父母應該怎麼做

2020-08-06 微話告家長
「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孩子習得性求助,父母應該怎麼做

來源:微信公眾號: 超級父母(微信號:edu809)

前幾天,後臺有位媽媽留言:

「我家孩子總喜歡說『我不會』『我不行』,接著就喊大人幫忙做。

孩子依賴心太強,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是好啊?」

孩子習得性求助,原因是什麼?父母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今天這篇文章將為你詳細展開,趕緊往下看吧!

1

家長經常替孩子做事

看到孩子做事磨蹭,有的家長直接幫孩子安排好一切;

看到孩子總是弄不好,有的家長直接上前替孩子完成。

久而久之,孩子便產生了投機取巧的心理:

只要我慢慢來,只要我故意把事情搞砸,就一定能等到爸媽替我做。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孩子變得處處依賴父母,把父母的包辦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習得性求助的毛病,父母應首先檢討一下自己:

是否堅持「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做」的原則?是否存在包辦替代、過度照顧的情況?

家長頻繁介入,孩子便少了試錯的機會;家長多放手,孩子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所以,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時,請多一些耐心和示範指導。


2

家長對孩子過於嚴格

家庭教育中,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便是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怎麼就是做不好?我都教了多少遍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方法,為什麼我能行,你就弄得一團糟?」

沒有人天生全能,孩子正處於不斷學習技能、積累經驗教訓的成長階段。

家長的過分嚴苛,孩子很容易形成膽小怕事、畏手畏腳的性格:

我已經盡全力了,可爸媽根本看不到我的努力,還整天嫌我這嫌我那的。

這時,他們很可能出現故意逃避、拖延或假裝不會做的情況。

給父母們的建議是,我們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多留意孩子做事的過程和表現。

任務適度、留有空間,再加上一些正面激勵,孩子將更有完成的動力!

「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孩子習得性求助,父母應該怎麼做

3

頻繁打壓孩子的自信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不經誇,害怕孩子飄飄然,便對他們採取打壓式教育。

孩子做得不好,他們立刻批評責罵,甚至扣上「蠢」「笨」的帽子;

孩子做得不錯,他們簡單帶過,接著開始嘮叨「別翹尾巴」「你這都是運氣」。

結果,孩子做什麼都得不到家長的肯定,自信心大受打擊。

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都會被訓,不如直接說不會。

漸漸地,他們不再嘗試新事物、不願挑戰有難度的任務,動手能力越來越差。

為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家長一定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要及時指出孩子的不足,也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多給孩子正面的反饋。

只有敢於嘗試,孩子才能越做越棒、越來越優秀!


4

孩子未掌握做事方法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家長們反應不一:

一些爸媽只注意到了「快來幫我」的字眼,於是匆忙上前替著做;

而另一些爸媽,關注到孩子的「我不會」,於是耐心教孩子方法和技巧。

兩種做法,兩種教育方式,換來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現在幫孩子,他們以後還得學;現在教孩子如何做,他們以後自己也做得很好。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方法教授和親身示範:

學習上,教孩子如何簡要記筆記、訂正整理錯題、預習複習課本等等;

生活上,教孩子如何收拾房間、整理自己的衣櫥、各種家務的做法等等。

早一天教給孩子方法,他們便能早一天掌握熟練,真正做到獨立自理!


「媽媽,我不會,你快來幫我」:孩子習得性求助,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習得性求助,家長應找準問題關鍵,做到對症下藥。

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嘗試機會,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教給孩子實用的方法技巧,相信他們一定能擺脫「習得性求助」的壞毛病!

相關焦點

  • 孩子總說:「我不行」| 如何克服習得性無助
    「數學太難了,我根本就學不會!」你了解什麼是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嗎?你知道怎麼做能幫助他改善這種習得性無助嗎?這篇有對策,快來參考~什麼是習得性無助?例如:很多孩子寫作業時候的專注力時間不長,容易「三分鐘熱度」,這時候,家長可以提議,幫孩子將寫作業的時間切分開來,中間每隔15分鐘休息一次,讓孩子覺得,其實寫作業也不是那麼難~
  • 「媽媽,我做不到」,孩子放棄的背後,是「習得性無助」在作祟
    有時候一旦得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跑來找媽媽。可是我們家長知道嗎?孩子這種經常性的主動放棄解決問題,其實是孩子的無助在作祟。20世紀六70年代,美國的一位名叫塞利格曼的著名心理學家用狗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 老說「我不會」的孩子,是陷「習得性無助」,3點幫孩子恢復自信
    導讀:老說「我不會」的孩子,是陷「習得性無助」,3點幫孩子恢復自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說「我不會」的孩子,是陷「習得性無助」,3點幫孩子恢復自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不會」:孩子有畏難心理,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會有畏難心理1、家長太過溺愛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比較溺愛孩子,總是幫著孩子處理各種問題,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有問題找媽媽」。而且因為沒有過自己處理問題的經驗,所以孩子也不知道、不會自己解決一些難題,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只能求助。
  • 3月大寶做完核酸留下「後遺症」,父母笑趴:習得性無助了解一下
    用「無助」來形容上面那位可愛的寶寶也許比較嚴重,但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爸爸媽媽不停引導孩子張口說「啊」,孩子通過模仿,照著爸爸媽媽的樣子說「啊」,她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但是通過爸爸媽媽的重複,孩子會以為這樣做就應該是自己日常所要做的並且需要重複的行為,所以即便是已經完成了核酸檢測,不需要再說「啊」,孩子還是習得性地重複說「啊」。
  • 「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
    導讀:「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想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恐懼死亡,父母應該怎麼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是你媽媽,不是你的僕人」,孩子自立是解放父母的最好方式
    本文共2410字預計閱讀6分鐘 與你分享「媽媽,我拉好了,快過來給我擦屁股!」「媽媽,我要吃蘋果,趕快給我切蘋果!」「媽媽,我手髒了,快幫我擦一下!」……自從成為媽媽,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孩子的需求所包裹,命令所圍困。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為人父母最希望聽到的就是其他人對自己孩子的誇讚,甚至比誇自己還要讓母親覺得高興,這也應該是所有父母的「通病」。不過,當自己家的還準備被人誇讚時,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很多父母下意識反應就是否定,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別人家的孩子才更好。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不僅如此,父母在外人面前雖然不會特意維護孩子的形象,倒是非常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不論出現什麼事情都會先讓自己家的孩子道歉。而且,當外人批判孩子的時候不僅不會維護自己的孩子,反而先讓自己家的孩子先道歉,也許家長覺得這是出於禮貌,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無法保護自己,開始對父母失望。
  •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閨蜜就給孩子買了一輛小的自行車,鼓勵孩子認真學。但孩子剛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沒有掌握到要領,狠狠地摔了好幾次,孩子就又氣又惱,說:「我不想學了,騎自行車不適合我」。,讓孩子再嘗試學習騎自行車,孩子都非常消極地說「我不行,我做不到」。
  • 父母吵架,作為孩子的我應該怎麼做?
    前段時間有一則這樣的新聞:據記者了解新聞中的男孩剛上初中,成績很不錯可他的父母經常吵架他雖然曾經多次勸阻,但並未好轉很多時候聽著父母吵架,他很難過甚至說過「你們再吵,我就跳樓」這樣的話可父母估計沒當回事兒就在一次吵架後,悲劇發生了14歲的他真的跳樓了
  • 我後悔讓媽媽來幫我帶孩子了
    :您應該很意外,我會寫信給您吧。前幾天她打電話跟我哭訴說,她後悔讓她的媽媽帶孩子,如果不是因為幫她帶孩子,她媽媽現在就不會遭這樣的罪。跟您一樣,曉琳媽媽心疼自己的女兒白天上班辛苦,所以晚上都是老人帶孩子睡。
  • 「媽媽快幫我穿鞋,上課快遲到了。」你還在縱容孩子嗎?
    在生活中,孩子從小的時候,父母就為孩子包辦一切。那麼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形成一種習慣。好像要讓媽媽幫著做這個媽媽幫著做那個。其實這樣是不好的,因為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和自主的意識。孩子對父母太過強烈的依賴,其實不僅僅表現在孩子讓父母幫著穿衣服、穿鞋子。
  •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越來越笨
    "怎麼這次又沒有考好,你那麼笨還讀什麼書,出門撿破爛算了。"聽到爸爸媽媽狂風暴雨般的責罵,小浩的頭慢慢低了下來。他已經記不清,自己被父母劈頭蓋臉一頓罵的次數了。小浩是一個初中生,小學的時候成績還挺好的,在班級裡能名列前茅。每次考完試,他總是興奮地拿著試卷回家,爸爸媽媽看到孩子考高分也開心,誇孩子聰明。可是上了初中之後,一切都變了。
  • 「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們應該怎麼回答孩子
    孩子說:「我爸幾乎沒有耐心聽我說任何話,只管自己長篇大論。我成績不好,他覺得丟盡了臉面。感覺他看著我,就像看著一團垃圾,我現在一聽他說話就煩。」厭學這種情況初中的孩子比較多見。很多孩子細細溝通之後你會發現,他說,我從小到大都是爸爸媽媽說了算,什麼都是他們做主。這次我想自己做主,我不想上學,我就想在家裡上學。
  • 「媽媽我不行」,孩子產生退縮心理,家長先別生氣,試試這樣做
    ;媽媽我不行"掛嘴邊,怎麼辦?他們也陷入了"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根本不是學習的料;也有些孩子會用逃避來做藉口:"我成績不好僅僅是因為我沒有努力,並不是因為別的。"習得性無助",家長要懂得幫助他相信作為父母,大家最願意看到的是孩子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模樣,而不是懦弱逃避、不自信的模樣。
  • 一位媽媽的求助:擔心14歲女兒談戀愛,我應該檢查她的手機嗎?
    應不應該查她的手機在網上一位媽媽的求助貼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雖然她求助的內容的主題已經被討論過很多次,但是這個話題就像是人們心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每每提起會引起各方共鳴。:「擔心14歲女兒談戀愛,我應該檢查她的手機嗎?」
  • 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聽你的?
    網友1: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步,玩到晚上8點半,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卻不願意回家,反問媽媽:「為什麼我總是要聽你的呀!媽媽!我不想回家,我還想玩!」網友2:早晨,孩子剛剛起床就想玩滑板,這位媽媽說:「你要先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才能玩滑板!」孩子不高興了:「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呀!為什麼總要讓我聽大人的?我不想聽你的!我要先玩會兒!」
  • 父母要成為孩子可以求助的人
    心疼女兒害怕地光著屁股在這裡不知站了多久;自責自己沒有給到女兒足夠的安全感讓她毫無顧忌地向我求助。 我蹲下來抱住小小的女兒:你站了多久了,你為什麼不跟媽媽說呢?你是怕媽媽會罵你嗎,但是媽媽不會罵你的呀!難道媽媽之前罵過你嗎? 女兒就點點頭。這讓我更難過,我無意間因為一次類似的事情對女兒發的脾氣,給女兒造成了心理陰影。我雖然早已忘記了,但女兒卻一直記得!
  • 小心把「習得性無助」遺傳給下一代
    將滿一歲的然然睡醒後在我懷裡撒嬌,小腦瓜在我肩膀蹭來蹭去,咿咿呀呀衝我說話,我知道她想把我叫起來陪她玩兒,瞬間覺得好幸福,希望時間定格,起碼在我的記憶裡留住這個片段,我要一直記得。我覺得彌足珍貴,因為長大後的我們會慢慢發現,父母不再是那個我們無話不談的對象,尤其是我們在語言暴力下成長起來的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