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可以逼著孩子優秀嗎?

2020-08-27 尋覓真諦

復旦女生虐貓事件曾經轟動一時,北大學子殺母案剛剛結束,又出現了青島高一女生殺母案……這一件件讓我們驚心的事件背後都是逼著孩子優秀的父母。

為了讓孩子優秀 成績不好時輕則指責埋怨,重則讓孩子下跪,打罵……這樣的被逼出來的孩子即使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內心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恨,難道他們真的優秀嗎?

今年班裡一女生最後高考只考了370,父母一直在過度關注孩子學習,因為孩子玩手機跟孩子大動幹戈,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各種指責謾罵,甚至講孩子腿打到腫,而他們只一味的抱怨孩子不努力學習,媽媽一直只是一個勁地嘮叨,爸爸動不動就發脾氣,真心心疼這個孩子。這孩子在學校除了不愛學習,其他表現真的都不錯,學習不好也不過是對父母的報復而已。

還有個孩子得了抑鬱症,父母對她極度控制,甚至都已經到了高三都沒有單獨出過門,平時放假也都是被關在家裡,被逼著學習。

如果學習成為被動的選擇,沒有了自己去追尋的快樂可言,這樣的孩子在學校成績再好將來也會面臨一系列心理問題。

一個經常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儘管因為年輕,他會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終和成就一起,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的」。

如果家長只是逼迫孩子去做,替孩子去選擇,就相當於在殺死孩子的人生,讓孩子失去自我實現、自我選擇的快樂。

相關焦點

  • 逼著小孩睡午覺,真的好嗎?
    許多怙恃為了能讓小孩長得快、身材康健,就執拗的認為小孩要多睡覺,才幹養身材,所以就總逼著小孩晝寢,但逼迫小孩晝寢真的好嗎?要是這些壞惡習養成風俗的話,想再改掉真的很難。家長要是總逼著小孩去晝寢,也就是變相的逼著小孩去做本人不想做的事,這會讓小孩對怙恃產生反感。久而久之,小孩會變得不再信賴怙恃,乃至厭惡怙恃,直接作用小孩和怙恃之間的情感,嚴重的乃至會讓小孩的性格浮現攔路虎。
  • "孩子不想練琴了,要逼著他學嗎?"這些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
    那天和閨蜜說起孩子們的學習,她說,孩子剛開始還挺喜歡學鋼琴的,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每次提起要去練習,就很抗拒。想逼著她學習吧,擔心孩子更加排斥,對鋼琴沒有興趣,不逼她吧,孩子這麼小放棄挺可惜的。說真的,這樣的事可能每個家庭都糾結過。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們分析下利弊。
  • 為什麼家長要逼著孩子成長?引導孩子遵從內心選擇,才是教育成功
    為什麼有些家長寧可孩子童年恨自己,也要逼著孩子成長? 曾經快樂教育橫空出世,被一些人看成了教育的範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似乎否定了快樂教育。 不過,有些父母卻又喊出了另外一個口號: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 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你真的做到了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孩子的教育更加受到了廣大家長的重視,但請別讓您的重視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的攀比,於是逼著孩子參與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強制性學習,只是為了您的孩子比別人優秀,這樣真的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嗎?
  • 逼著他說的「我愛你」,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可是,如果強制性的要求一個男人對你說「我愛你」,這樣還算是真的愛你嗎?01在愛情的世界裡面,女性相較於男性,會顯得更沒安全感。所以她們總要對方作出不同的反應和行為來表示對自己的在意。愛你的人,也不會因為不說「愛」就是不愛你,不愛你的人也不會應該說了「愛」就是真的愛你。所以,請不要逼著他說愛你,這樣做,特別沒意思。
  • 當年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如今感謝父母嗎?過來人的回答很現實
    從90後開始,不少孩子從小被父母逼著上興趣班,這成為大多數孩子童年的「慘痛」回憶。當年那些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在當時吵吵鬧鬧十分抗拒,如今感謝父母嗎?這個問題戳中了不少網友的心,網友們的回答都很現實,尤其是那批最早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
  • 應該逼著自己的孩子去改變嗎?
    很多時候,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奔著他們所希望的樣子發展下去,我個人覺得,這對孩子其實是有點殘忍的,他們也只是孩子。我的孩子雖然熱情,但是她是一個很慢熱的人,就是說她跟人相處要很久之後才會慢慢地熟起來,不像有些孩子玩一兩次見一兩次面之後就跟人特別熟。
  • 優秀的孩子都相似:那些被「逼著」學英語、彈鋼琴的孩子快樂嗎?
    「他快樂嗎?」每次有生活充實、表現優秀的孩子被報導,這句話都會出現在評論區。前些天在那個每年閱讀英語書500本、每周能寫3篇英語日記、各種技能傍身的5歲孩子簡歷下面,這句話就重出江湖,還獲贊7千多。已經2018年了,不知道為什麼,許多網友依然認為學習=不快樂,優秀=沒童年,孩子小時候就是整天瘋玩兒才叫擁有快樂童年。可實際上這些從小絲毫不被拘束的孩子很可能因為沒法適應規律的生活,從幼兒園開始就不快樂了,後續學習難度增加,「快樂就行」的教育方式反而讓他們越來越失去快樂的根基。
  • 孩子,我為什麼一定要逼著你考名校?
    每年的這個時候,市內各大賓館紛紛爆滿,全線漲價,家長們訂不到房間,不得不住帳篷、打地鋪,陪著孩子堅守在名校學位的爭奪陣地上。為了考上一所名校,哪怕只是進個普通班,他們也是拿命在拼啊!那麼,為什麼這些家長們一定要千方百計把孩子送進名校,一定要逼著孩子考上名校?
  • 「親愛的小孩」願你能不被社會逼著長大
    而小孩的父母還欣喜若狂的炫耀著,你看,我孩子多麼優秀,和外面「優秀」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多麼開心。可當有一天,這個小孩由於調皮,被樹撞倒了,於是孩子生氣的對樹大吼著,你為什麼撞我,可是樹卻沒有回答他。我只記得那個小孩,每天都在哭著哭著。
  • 父母真的只是為了孩子好嗎
    父母真的只是為了孩子好嗎?父母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其實這句話在孩子看來未必是對的,甚至有時候孩子都不覺得父母的行為對自己有任何好處。深入分析,其實父母的一些自認為對孩子好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比如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要求孩子成績必須優異;為了完成自己曾經未完成的心願而把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孩子;為了怕孩子犯錯誤或做的不好給自己帶來麻煩就為孩子包辦一切等。排除那些虐待甚至殺害自己孩子的父母,我們來分析幾個常見的那些所謂「為了孩子好」的父母的行為,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 李玫瑾:換種方法,你的孩子會更優秀
    最近,有寶媽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脾氣犟,經常偷偷地拿手機看視頻……其實這個孩子,在我們眼裡已經非常優秀了:班裡名列前茅、待人謙虛有禮,做事積極、是老師的好幫手等。可是就是這樣,無論如何優秀,孩子總是還是正常人,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
  • 那些優秀的孩子父母從來沒有管過他們,你相信嗎?
    後來,與好多陪讀媽媽深度交流後,我更加堅信:基本上沒有哪個孩子可以真正做到自覺學習!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少不了孩子的努力,加上老師的專業,作為家長的我們再用一根無形的繩子拉一把,孩子一定會蛻變得更好!01「你家孩子這麼優秀,怎麼教育的呀?」
  • 從小被逼著學舞蹈的孩子,長大後就沒有要後悔的
    從小被逼著學舞蹈的孩子,長大後就沒有要後悔的「藝多不壓身」,有才藝傍身,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還能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樹立更多的信心。孩子剛還是學舞蹈,受不得一點苦,一點累,可是當他忽然有一天上舞蹈課一節課不落下,認真完成每節課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真的變了,原來家長也在變,她的媽媽也在跟著一起學跳舞,和孩子一樣,上課認認真真的學習,下課認認真真的複習,難怪你的孩子會有變化。
  • 虎媽狼爸教育真的好嗎?你如何看待虎媽狼爸的教養方式?
    虎媽狼爸教育真的好嗎?你如何看待虎媽狼爸的教養方式?虎媽狼爸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虎媽狼爸教育適合所有的家庭嗎?如果用於父母 -- 虎狼家長,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不好過是肯定的,害怕是肯定的。如果一個小孩子獨自走在森林裡,突然跳出一頭老虎、一隻餓狼,小孩可以怎麼辦?逃跑?還是等死?你可能會說:肯定要跑啊。可是,一個孩子能跑多遠?
  • 想像力真的可以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畫得像不像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孩子參與的過程,孩子能畫出天馬行空的東西,這也是激發想像力的表現。選擇那些擁有大量豐富多彩的圖片的書籍,對孩子來說文字內容並不重要,儘可能讓孩子根據圖片自己編故事。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創造情節,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和參與感。
  • 誰逼著孩子提前學習?
    上學,放學,課外班,大人孩子每一天都忙得團團轉。這壓力從何而來:父母對孩子期待高?是課本越來越難嗎?還是課外班越報越多嗎?針對孩子的學習壓力到底大不大這個話題,個人認為孩子們的壓力很大,原因如下現在考80分肯定不能說優秀了,小學要90、95以上,三門甚至290以上,初中也要平均90以上了——這可是七門、八門功課的平均成績呀!考重點學校的難度增大。各級學校分化嚴重,進城務工子女激增,重點中學錄取人數 並不擴招,學生考取重點中學難度加大。
  • 你真的學會表揚孩子了嗎?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家的神獸天天欠揍,還表揚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天天表揚孩子呢。事實真的如此嗎?真的漂亮嗎?你很棒,真的很漂亮!媽媽看了一眼走了,孩子一臉茫然,真的好看嗎?這樣的表揚似乎孩子都懷疑。所以表揚孩子父母需要走心,讓孩子聽完後,自己也覺得自己棒棒噠才行。表揚不能模糊,一定要具體。就像剛剛提到的例子,如果誇孩子城堡搭得好的時候,說得具體一點兒,效果會大不一樣。
  • 真要死逼著孩子學英語嗎?
    確實,中國人從小說中文,有些從小說家鄉話,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上了大學之後突然要考英語,這不是折磨人嗎?當然,對於成年人來說,英語講得好與不好都已經定型了,也很難改變了,但我們還有孩子,學不學英語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英語到底重不重要?真要死逼著孩子學英語嗎?
  • 「誰誰都比你優秀!」父母總拿孩子作比較,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比你優秀!」「你看誰誰誰多聽話!」「你看誰誰誰又考第一名!」「你比人家差遠了!」……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有的是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更優秀的時候說的,有的是因為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不好的時候說的,可大家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