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日本人的美術館情結

2020-12-18 環球網

新華社東京9月16日專電 記者手記:日本人的美術館情結

新華社記者楊汀 馬崢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7月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日本社會為之振奮,美術館所在的上野地區張燈結彩。與其說這是出於榮譽感,不如說是因為日本人具有的美術館情結。

日本的美術館一般都是傑出建築與傑出藏品的結合,選址考究,或依山傍水,或如繁華都市中點綴的靜謐珍珠,還常帶有雅致的庭園,在國民美育和休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日本不少美術館建築是大師級作品,甚至是國家文物,入選世遺的國立西洋美術館就是其中代表。

國立西洋美術館輪廓簡潔,以架空底層的獨立承重柱支撐箱式造型的風格影響深遠。「獨立承重柱、屋頂花園、橫向大長窗當時都是劃時代的,後來受到模仿,」館長馬淵明子說。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設計出自近代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勒·柯布西耶。主館內部結構同樣巧妙,中央大廳頂部是一個引入光線的小玻璃金字塔,沿著坡面迴廊向上進入螺旋式展廳,畫作在景深中依次浮現,遠近借景自由切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柯布西耶在「新建築五點」中提出的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思想。

日本美術館除主體建築,很多庭園也值得賞鑑。

國立西洋美術館庭園以雕塑聞名。草坪上羅丹雕塑作品「地獄之門」是世界現存羅丹7件地獄之門作品之一,左右分別為亞當和夏娃的雕像,主館正面還有「思考者」雕像遙相呼應。

東京根津美術館也以庭園聞名。庭園內草地和池塘錯落有致,不同造型的4個茶室和石燈籠和佛像雕塑點綴其間,與館內所藏國寶《燕子花圖屏風》一同呈現著傳統纖細的日本式審美。

東京都立庭園美術館以庭園為招牌。它原本是皇室朝香宮宅邸,是國家指定重要文物。庭園由草坪廣場、日本庭園和西洋庭園三個區域構成,被目黑自然教育園懷抱,可說是園中之園。

日本的美術館還有一個普遍特徵,就是企業和個人對修建美術館和豐富藏品貢獻巨大。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民間財富增多,很多企業和富商不惜重金購買西方藝術家和本國藝術家真跡,並熱心修建美術館來珍藏。

在日本,逛美術館已經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據馬淵明子介紹,日本人尤其喜歡限定時間的特別展。「一期一會」的思維如此深入日本人的骨髓,「可能是出於只有這一段時間能夠看到的心理,大家都不惜排隊也要參觀」。

為了傳承和促進美術館文化,日本政府和民間可謂絞盡腦汁。比如,很多美術館選擇建在休閒度假勝地或文化設施集中的地區,如「溫泉之鄉」箱根的美術館群、東京上野的美術館博物館群等。使得人們在賞景休閒時,將逛美術館列為自然之選。

除在國民美育和休閒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交流也是日本美術館的一大功能。「展示藝術交流淵源,搭建文化交流橋梁,促進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是美術館的重要使命,」馬淵明子說。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日本熱盼中國遊客 文化體驗漸成風尚
    新華社東京2月6日電記者手記:日本熱盼中國遊客 文化體驗漸成風尚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來臨,日本街頭增添許多中國元素。  隨著「日本遊」逐年升溫,中國遊客的旅遊消費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與往年「買買買」不同,近來「深度體驗遊」「吃貨型旅遊」走紅,中國遊客越來越看重赴日遊品質及當地人文特色體驗。  中國駐東京旅遊辦事處主任王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遊客對文化消費顯示出更大興趣,主題遊、文化遊成為中國遊客特別是女性遊客的赴日旅遊新趨勢。
  • 記者手記:探訪日本「學問神」安息處——太宰府
    新華網東京7月29日電(記者藍建中)「都府樓才看瓦色,觀音寺只聽鐘聲。」日本的「學問神」、平安時代傑出的漢詩人菅原道真的這一佳作,使福岡縣太宰府市的都府樓、觀世音寺等眾多景物時隔千年依然被人們銘記。
  • 從賀年明信片盛行看日本人的明信片情結
    原標題:從賀年明信片盛行看日本人的明信片情結 在日本,一直有個傳統而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如今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日本仍然保留著郵寄明信片的習慣。除了互寄賀年片外,每年暑期時,日本人還給親朋好友寄出名為「暑中見舞い」的季節性賀卡,碰到入職、換工作、畢業、婚喪等這類大事,也會用明信片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賀年片在日語裡稱為「年賀狀」。現代日本寄賀年明信片的習慣是從美軍佔領衝繩開始的。
  •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開館(組圖)
    1月20日東京,日本國立新美術館外景  人民網東京1月20日電 記者於青報導:建在東京港區六本木地區,外型曲線優美而富有張力,內部空間寬敞而有通透感的日本國立新美術館20日舉行了開館慶祝大會,日本天皇及皇后
  • 日本心理學家稱鳩山有「戀母情結」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趙學亮、環球網記者楊虹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29日報導,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林道義在《產經新聞》報紙上發表自己研究成果。他稱自己分析了首相鳩山由紀夫的人格,得出了「首相完全符合戀母情結特徵」的結論。
  • 日媒記者手記: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
    原標題:日媒記者手記: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日本經濟新聞》攝影部記者小高顯7月8日發表手記,原題: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 聽說北京地下生活著很多「蟻族」,他們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和大學生,住在樓房地下室的廉價倉庫裡。為了探訪「蟻族」的生活,筆者來到了北京。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日本人學中文,理由千奇百怪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十多年前作為留學生來到日本的李焱,是一名資深中文老師,去年她開設了從事翻譯、中文教育的公司。前不久,在李焱的辦公室,《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她和她的學生苗加隆。苗加隆數年前退休。
  • 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
    原標題: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夏樂):借二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中國今年也開展了大量追憶歷史的工作。我們國際廣播電臺的一行人也因此去了貴州,目的是儘可能多的發掘關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貴陽圖雲關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國際援華醫療隊的故事。
  • 記者手記:當中國上司遇到日本下屬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近年來,隨著中日經濟合作及在日華人經營企業增多,中國人成為日本人上司不再鮮見,他們之間如何相處也引來關注。「我經常去國內出差招生,把學校的事務都交給校長、教務主任,日本人工作認真,即使老闆不在現場,也沒什麼後顧之憂。」
  • 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題: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尷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學生自臺灣返日後經篩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學生今年2月底來臺,在臺學習生活近4個月。
  • 你所不知道的文藝範兒日本 探訪地中美術館與豐島美術館
    原標題:你所不知道的文藝範兒日本 探訪地中美術館與豐島美術館 草間彌生在直島展出的作品 從「貝樂思之屋美術館」、「地中美術館」到提供藝術家創作展示空間的「家計劃」,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的作品在島上得到展出。
  • 記者手記:原汁原味泰國園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手記:原汁原味泰國園新華社記者李言 魏建華寬頂多角塔樓、斜頂魚鱗瓦、全木高腳屋、披掛著紫毯的兩頭白象簇擁著合掌踏花的保護神、精巧玲瓏的泰國長尾船滿載熱帶蘭花……29日,北京世園會開門迎客
  • 臺灣的「日本情結」由何而來?
    臺灣的「日本情結」由何而來?  (四)社會生活:臺灣社會生活中的「日本影子」  除了日據時期的歷史記憶現今還影響著臺灣人,由於臺灣人長期生活在日本元素點點滴滴蓄積的環境中形成了對日本特有的親近感。
  • 日本千葉縣立美術館
    位於千葉縣千葉市的千葉縣立美術館,收集著近現代的日本畫、西洋畫、雕刻、工藝、書法、版畫等兩千多件藏 品。館內系統地收集了日本及世界性的美術家米勒、雷諾瓦、石井林響、東山魁夷、梅原龍三郎等的作品和相關資料。
  • 記者手記:「居家令」下紐約人如何購物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紐約4月18日電記者手記:「居家令」下紐約人如何購物新華社記者夏林新冠疫情暴發一個多月來,深居簡出已成為紐約市民生活的常態截至當地時間17日傍晚,美國疫情「震中」紐約州新冠死亡累計超過1.7萬人,其中紐約市有1.3萬多人。鑑於疫情依然嚴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16日宣布「居家令」延長至5月15日。家住紐約市的郭先生有些著急,家中食物所剩不多,得出去採購了。但紐約市疫情嚴重,家庭醫生打電話叮囑他不要外出。朋友給了郭先生一份可以送貨上門的食品報價單。
  • 記者手記:別樣的世界衛生日
    新華社聯合國4月7日電記者手記:別樣的世界衛生日新華社記者王建剛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世界衛生日註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當下,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所有地方,無數為人類健康與生命奮戰的一線醫護人員
  • 記者手記|當女排世界盃再次來到日本
    日本的排球氛圍,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大松博文執教時期創造的世界大賽佳績。早在42年前,日本排協就用150萬美元的「天價」買斷了男、女世界盃的永久舉辦權。圖說:賽場外排隊等候觀賽的球迷們 圖IC日本人的排隊文化,天下聞名,哪怕繞一個圈,或是隔著馬路,也會遵守秩序排隊。當女排世界盃再次來到日本,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番排球購買特許商品的經歷。一張球票,可以看三場比賽。上午11點半才開門的橫濱體育館,從上午9點起,就有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球迷開始排隊了。
  • 記者手記:「愛香格裡拉的人 請不要停下腳步」
    火災發生後,記者多次深入獨克宗古城的各個角落。在古城裡,來幫忙清理火場、搶救財物的人們說起古城都唏噓不已。在沒有受災的古城區域,商戶、客棧老闆已開始打整營業。「太痛心了,大火燒掉的是我們的回憶。以前每天晚上,老人們都會在四方街這裡跳舞,現在這一切太讓人難受了。」接受記者採訪的獨克宗古城居民松雲鳳眼裡含著淚水。
  • 日本最具藝術水準的美術館
    在東京和她的周邊,隱藏著大大小小的、數量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種類與主題相當多。她們有的藏有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和美術作品,有的通過模型、實物、圖片將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歷史娓娓道來。不過小編看來,前往一座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的理由不局限於精彩的展示內容。
  •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新華社洛杉磯12月25日電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新華社記者譚晶晶近日,美國媒體報導了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核試驗給當地帶來的災難。據美媒近日報導,從1977年到1980年,約4000名美國軍人被派去清理核試驗場,其中數百人此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包括癌症、骨骼問題、孩子先天缺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