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探訪日本「學問神」安息處——太宰府

2020-12-23 網易財經

新華網東京7月29日電(記者藍建中)「都府樓才看瓦色,觀音寺只聽鐘聲。」日本的「學問神」、平安時代傑出的漢詩人菅原道真的這一佳作,使福岡縣太宰府市的都府樓、觀世音寺等眾多景物時隔千年依然被人們銘記。記者日前在這座九州地區著名的古城採訪,時刻感受到菅原道真給這座城市留下的深深烙印,更為這裡留存的眾多中國古代文化痕跡而感動。

公元7世紀後半期,日本在如今的太宰府市所在地建立了九州地區的最高統治機構「大宰府」,除了軍事作用,這裡還是與中國和朝鮮交流的窗口。在很多史書中,大宰府也寫作太宰府。如今,提到古代的統治機構時使用大宰府,現在的城市名則使用太宰府。

這座城市位於距離福岡海濱約20多公裡的內陸地區,據學者考證,它是日本第一座學習中國條坊制建立的城市。城市北端的四王寺山腳下是著名的都府樓遺址,為日本國家史跡。如今,都府樓遺址地面建築已經無存,僅有巨大的柱礎讓人遙想當年的氣勢。遺址北端的正殿位置聳立著3塊石碑,介紹城市的歷史,是都府樓遺址的象徵。如今,遺址上芳草萋萋,已經成為休憩的場所,一些市民帶著愛犬在此散步。

都府樓遺址往東不遠,就是菅原道真詩作中提到的觀世音寺。這座古寺最初建於7世紀後半期,開創者是鑑真大師。

753年鑑真大師成功東渡日本,當年12月26日訪問大宰府,在現在戒壇院所在地首次授戒。大殿內的戒壇據說埋入了天竺(印度)、唐(中國)和日本奈良三地的土。

漢詩這種藝術形式隨同中國文化一起傳入日本後,「詩」在日本一直就是指漢詩,直到905年《古今和歌集》編纂,日本本土的和歌才取得與漢詩對等的地位。生於845年的菅原道真就是一位傑出的漢詩人。在奈良時代,中國的梅花也傳入日本,當時提到「賞花」,主要就是觀賞梅花。菅原道真非常喜歡梅花,11歲時創作的第一首漢詩就題為《月夜見梅花》:「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憐金鏡轉,庭上玉房馨。」

901年,擔任右大臣的菅原道真因為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謫到大宰府,臨行前他惜別家中的櫻花、梅花和松樹,創作了三首和歌,「東風吹,梅花吐芳菲。主人雖不在,毋忘春日來」一首最為著名。

在663年的「白村江之戰」中,唐朝水師全殲倭國水軍,日本認識到唐朝國力的強大後,開始積極派遣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制度和文化,遣唐使當年就是從大宰府啟程前往中國的。菅原道真是894年最後一位被任命的遣唐使,不過未能成行。

903年菅原道真去世後被埋葬在大宰府。隨著歲月流逝,作為卓越學者和詩人的他逐漸被視為日本的「學問神」,備受面臨升學考試壓力的學生們青睞。

如今的太宰府市面積不到30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7萬多一點,但是由於「學問神」在這裡安息,該市全年遊客達到700多萬,單是新年第一天到太宰府天滿宮參拜的就有200多萬人。「學問神」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由於是「學問神」的安息地,這座小城集中了眾多的大學和高中等學校。

如今,太宰府市15%的面積被劃為受保護的史跡,眾多文化遺存全部免費開放,遊客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其間,發思古幽情,體驗太宰府的獨特魅力。

(原標題:記者手記:探訪日本「學問神」安息處——太宰府)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受尊敬的學問之神,遊子祈求金榜題名的聖地,你來過嗎?
    現在太宰府內供奉著被尊稱為「天神」的菅原道真,他廣受人們的敬仰和愛戴,也被稱為「學問之神」。太宰府其實是一處日本用來祭祀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公的景點,分布在日本的12000座神社的總本宮就是它,地位相當的高。從太宰府站下車便是參道,全長約400m。分為大町地區和馬場地區,兩側是各種商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梅枝餅和星巴克。
  • 探訪日本太宰府
    日本的「學問神」、平安時代傑出的漢詩人菅原道真的這一佳作,使福岡縣太宰府市的都府樓、觀世音寺等眾多景物時隔千年依然被人們銘記。筆者日前到訪這座九州地區著名的古城,時刻感受到菅原道真給這座城市留下的深深烙印,更為這裡留存的眾多中國古代文化痕跡而感動。  公元7世紀後半期,日本在如今的太宰府市所在地建立了九州地區的最高統治機構「大宰府」,除了軍事作用,這裡還是與中國和朝鮮交流的窗口。
  • 日媒記者手記: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
    原標題:日媒記者手記: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日本經濟新聞》攝影部記者小高顯7月8日發表手記,原題:走進北京「蟻族」生活的地下迷宮 聽說北京地下生活著很多「蟻族」,他們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和大學生,住在樓房地下室的廉價倉庫裡。為了探訪「蟻族」的生活,筆者來到了北京。
  • 記者手記:日本人的美術館情結
    新華社東京9月16日專電 記者手記:日本人的美術館情結新華社記者楊汀 馬崢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7月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日本社會為之振奮,美術館所在的上野地區張燈結彩。與其說這是出於榮譽感,不如說是因為日本人具有的美術館情結。
  • 日本九州親子遊,哪些地方一定不能錯過?
    日本九州親子遊,哪些地方一定不能錯過?   讓家人在日本享受到歐美截然不同的異域風情。   四、福岡縣——太宰府天滿宮
  • 記者手記:日本熱盼中國遊客 文化體驗漸成風尚
    新華社東京2月6日電記者手記:日本熱盼中國遊客 文化體驗漸成風尚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來臨,日本街頭增添許多中國元素。此外,照顧到中國遊客的支付習慣,目前日本各大城市多數商場和藥妝店等都引進了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  據日本觀光廳統計,2018年赴日中國大陸遊客達838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3.9%,創歷史最高紀錄。今年1月,日本進一步放寬對中國大學生和多次訪日人群的籤證申請條件。春節前夕加班趕籤證的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人員表示,今年中國遊客赴日籤證申請數量比上年增加了一至兩成。
  • 「郵輪岸上遊景點」日本-福岡-太宰府天滿宮
    ◆ ◆ ◆ ◆ ◆ 太宰府天滿宮太宰府天滿宮是郵輪岸上遊的熱門景點之一,也是日本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菅原道真是日本的「學問之神」、「書法之神」,故而這裡也是考生和家長們祈願學業有成、考試順利的聖地。前往天滿宮的路上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店。在本殿後側的花園裡有餐飲。假如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去品嘗一下本地風味的美食。
  • 歷史文化標本:太宰府天滿宮、福岡城、小倉城
    太宰府天滿宮本殿 太宰府天滿宮是位於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市的神社,舊社格為官幣中社,和北野天滿宮同為日本全國天滿宮之總本社、天神信仰的中心,主祭神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太宰府天滿宮與北野天滿宮、防府天滿宮並稱為「三天神」,三天神另有一說是太宰府天滿宮、北野天滿宮和大阪天滿宮。
  • 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題: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尷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學生自臺灣返日後經篩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學生今年2月底來臺,在臺學習生活近4個月。
  • 日本大阪發生6.1級地震 央視記者探訪地震重災區
    央視網消息:日本大阪府北部地區18日早上發生6.1級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370多人受傷。這次地震對交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從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列車一度全線停運,雖然從18日中午開始新幹線逐漸恢復運行,但仍然處於走走停停的狀態。
  • 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
    原標題: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夏樂):借二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中國今年也開展了大量追憶歷史的工作。我們國際廣播電臺的一行人也因此去了貴州,目的是儘可能多的發掘關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貴陽圖雲關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國際援華醫療隊的故事。
  • 記者手記:原汁原味泰國園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手記:原汁原味泰國園新華社記者李言 魏建華寬頂多角塔樓、斜頂魚鱗瓦、全木高腳屋、披掛著紫毯的兩頭白象簇擁著合掌踏花的保護神、精巧玲瓏的泰國長尾船滿載熱帶蘭花……29日,北京世園會開門迎客
  • 記者手記:當中國上司遇到日本下屬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近年來,隨著中日經濟合作及在日華人經營企業增多,中國人成為日本人上司不再鮮見,他們之間如何相處也引來關注。「我經常去國內出差招生,把學校的事務都交給校長、教務主任,日本人工作認真,即使老闆不在現場,也沒什麼後顧之憂。」
  • 記者探訪:日本靖國神社推出外語宣傳手冊(圖)
    隨著日本自民黨總裁(即勝選後的首相)換屆的臨近,日本政局進入後小泉時代。接二連三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自民黨已由四方逐鹿演變為共屬森(喜朗)派系的「安(倍)福(田)同門對決」。在這場硝煙四起的鬥爭中,小泉及其意中人安倍晉三顯然未能重演去年眾院大選時避開靖國神社參拜問題的一幕,各方的高度關注已使靖國神社問題不可避免地成為最大的爭論焦點。
  • 日媒記者探訪武漢:街道人山人海 已恢復往日繁華
    圖源:日媒海外網12月8日電 近日,日本朝日電視臺記者來到武漢,探訪了新冠疫情暴發一年後武漢的真實現狀。據日本朝日電視臺7日報導,日媒首先關注了武漢的街頭風貌,提到「在一年前曾暴發疫情的武漢,如今最大的繁華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 記者探訪:北京高校地鐵站周邊食品小攤販不見蹤影
    記者探訪北京治理食品小作坊小攤販現狀高校地鐵站周邊食品小攤販不見蹤影□ 本報記者 杜曉食品安全,乃民生之重。作為食品生產加工經營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小作坊和小攤販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眾生活。然而,食品小作坊和小攤販一直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
  • 記者手記:別樣的世界衛生日
    新華社聯合國4月7日電記者手記:別樣的世界衛生日新華社記者王建剛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世界衛生日註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當下,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所有地方,無數為人類健康與生命奮戰的一線醫護人員
  • 記者手記|當女排世界盃再次來到日本
    日本的排球氛圍,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大松博文執教時期創造的世界大賽佳績。早在42年前,日本排協就用150萬美元的「天價」買斷了男、女世界盃的永久舉辦權。圖說:賽場外排隊等候觀賽的球迷們 圖IC日本人的排隊文化,天下聞名,哪怕繞一個圈,或是隔著馬路,也會遵守秩序排隊。當女排世界盃再次來到日本,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番排球購買特許商品的經歷。一張球票,可以看三場比賽。上午11點半才開門的橫濱體育館,從上午9點起,就有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球迷開始排隊了。
  •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新華社洛杉磯12月25日電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新華社記者譚晶晶近日,美國媒體報導了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核試驗給當地帶來的災難。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給這個平靜秀麗的島國留下巨大創傷,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大量魚類死亡、珊瑚褪色、藻類大量繁殖……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測定,馬紹爾群島一些島嶼的累積輻射劑量已經超過了發生核洩漏事故的車諾比和日本福島。更讓人憂慮的是,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留下的「傷口」如今正在「滲血」。